南太行山_河南部分_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doc_第1页
南太行山_河南部分_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doc_第2页
南太行山_河南部分_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doc_第3页
南太行山_河南部分_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doc_第4页
南太行山_河南部分_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 工 矿 产 地 质GEOLOGY OF CHEMICAL MINERALS第 28 卷 第 3 期2006 年 9 月Vol.28 No.3Sep.2006应用地质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王凤云*1张忠慧 1杨东潮 2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旅游地质调查中心,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焦作分院,河南焦作,454002提 要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拥有丰富的洞穴旅游资源,洞穴类型分为岩溶洞穴、崩塌洞穴、古采矿洞三类。其沉积可划分为化学沉积、崩塌堆积、流水机械沉积。洞穴发育与地层、岩性、 构造、地貌等都有密切关系。有效开发利用这些洞穴资源,可采取综合开发、营造洞穴文化、完 善洞穴景观、提高洞穴的科学内涵等方式,对实现南太行(河南部分)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 洞穴 类型 特征 典型洞穴 开发方案中图分类号:P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96(2006)03-0149-10洞穴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类型,以其深邃幽奥,变幻莫测等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 旅游界的瞩目。南太行山(河南部分)作为我 国重要的旅游风景轴线,拥有丰富的洞穴旅游 资源。查清洞穴的分布规律、产出特征、成因 规模,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对南太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于华北陆块南部,中生代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造成了盆岭相间的地域 景观【1】。这些独特的地貌呈现在太平洋西侧活 动大陆边缘上。在南太行山(河南部分)形成 了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裂谷带和西安-郑州- 徐州裂谷转换衔接的构造格局【2】(见图 1)。本区的地壳以双层结构为主,基底主要为新太古界林山岩群(赞皇岩群)和古元古界银 鱼沟岩群(嵩山岩群)的中深度变质的片岩、 片麻岩、大理岩;盖层为中元古界西阳河群火 山岩、中元古界汝阳群陆源碎屑岩、寒武系- 奥陶系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夹泥页岩、石炭系 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岩夹泥页岩、二叠纪三叠 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 四纪陆相碎屑岩。其中的寒武纪-奥陶纪滨- 浅 海 相碳酸 盐 岩夹泥页 岩 构成了盖 层 的 主 体 , 也是 本区 洞穴 发育 的主 要层 位。 据 Mattner(1980 年)的构造层次划分,基底为下1地质地貌概况南太行山(河南部分)位于华北平原西侧,处于我国大地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 部位。以北是海拔 800m 以上的黄土高原,以 南是海拔 200m 以下的华北平原,最高峰斗顶 位于济源市与山西垣曲县的边界,海拔高度1955m,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北平原与黄土 高原之间,滔滔黄河在其脚下流淌。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大地构造位置位* 第一作者简介:王凤云(1967),女,主要从事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地质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06-05-22;改回日期:2006-06-06图 1 南太行地区大地构造略图Fig. 1 Geotectonic sketch in south Taihang-mountain area部(深部)构造层次,以塑性变形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成片理、片麻理等透入性构造;盖 层为上部(表)构造层次,主要表现为形成多 方位发育的脆性断层;中部构造层次不发育【3】。2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洞穴资源南太行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寒武纪奥 陶纪碳酸盐岩,构成了本区盖层的主体,在这 些碳酸盐岩地层内,发育了大量的洞穴,资料 统计显示,目前已查明的洞穴有 52 处(见图 2)。2.1 洞穴的类型2.1.1 岩溶洞穴 岩溶洞穴是南太行地区最 主要的洞穴类型,在统计的 52 个洞穴中,岩溶洞穴有 48 个,占 92%,这些洞穴就其规模来说,均属中小型洞穴,洞体形态为沿层面或 构造面发育的简单廊道式水平洞穴、简单天井 式垂直洞穴和复合洞穴。2.1.2 崩塌洞穴 崩塌洞穴是指山体崩塌以 后,其岩层结构遭到破坏,节理裂隙十分发育, 地表水沿发育的节理裂隙下渗过程中,对碳酸 盐岩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的洞穴。南太行山(河 南部分)地区,这类洞穴主要发育在辉县上八 里-林州任村大背斜的核部。以辉县关山国家 地质公园的锣鼓洞最为典型。2.1.3 古采矿洞 为古人采矿留下的遗迹,南 太行地区这类洞穴不多,且采矿规模也较小,图 2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洞穴分布图Fig. 2 Cave distributing graph in south Taihang-mountain (Henan part)洞体形态较简单,最典型的是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八宝洞【4】。2.2 洞穴特征等等。位于关山地质公园的盘丝洞,是一个水平和垂直组合洞穴,沿水平洞穴的洞顶,连续 分布了 20 多个垂直的落水洞,相互间的距离一 般在 1015m,基本与岩石中发育的垂直节理 相吻合,这种洞穴在南太行地区,具有代表性。2.2.2 洞穴沉(堆)积物特征 岩溶洞穴是 赋存于地壳中的结构复杂的空间。它是岩溶地 下水沿断层、裂隙,溶蚀和侵蚀扩大的结果。 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岩溶物质在溶洞中迁移和 沉积,形成有特色的岩溶景观。根据洞穴沉(堆) 积物的物质成分及其成因,可将其沉(堆)积 划分为三个大类:(1)化学沉(淀)积 溶洞所在地层被抬2.2.1 洞穴规模与形态特征本区洞穴长度一般在数十米百余米,据 52 个洞穴统计(表 1),长度大于等于 1000m 的 2 个,占 4%,1000500m 的 5 个,占 1%,500100m 的 7 个,占13%,100 占 1.5%,5010m 的 19 个,50m 的3 个,占 1.5%,5010m 的 19 个,占 36.5%, 不大于 10m 的 2 个,占 4%;洞体宽度一般 0.55m,高度 0.810m。虽然规模较小,由于其 构造背景复杂,形态较为多样,有水平洞穴、 垂直洞穴、水平和垂直组合洞穴、不规则洞穴表 1 南太行地区洞穴调查登记表Table 1 Cave-exploration form in south Taihang-mountain area编号名 称层 位标高(m)洞长(m)洞高(m)五斗洞灵山洞 王母洞 天仙洞 仙果洞 仙人洞 蝙蝠洞 迷宫洞 龙宫洞 宝塔洞 老银洞 银砂洞司马懿藏兵洞 藏宝洞 南龙洞 北龙洞 蟒洞 玉石洞草蓭沟洞 桃花洞 后山1 后山2 温头起 唐屋洞 两棚河洞 水掌1 水堆 水掌2 孔丘洞 圪脚坡 黄龙洞 裴庄 青龙洞 影寺洞 大水掌 佰福堂 返底 双头泉 关寺沟 南背 楚江坡 银窑沟 大堤河 小北顶1 小北顶2 黄围 双龙洞 圪堆 八宝洞 盘丝洞 锣鼓洞 五龙洞2z2z2z2z2z2z2z2z2z2z2z2z2zO22O23O25O25O25O25O25O25O25O25O25O23O25O23O25O23O25O23O25O23O23O23O23O250.82.30.45.50.39.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104812151056120011601000100811231024102593585945065080075080088070056085090080080044075045075046011008501100830850750920690323620200302001501001323056535650*5315.80.5131.52250.8142.53.8*2.53530315*1042454*2.542037501.3520580*1.8200.82.5*30*10002*1996310010O25O1O2511406504504504001100115012001190125010699359561008101535O25洞O25O25O25O23O23O253332z10*40*501541300490155231.5*4*2.52.51.51.5152.5521.5153.216.5注:*为实测升后,地下水位下降而处于包气带,在渗流水作用下,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被淋溶产生溶洞 次生化学物质。这些次生化学物质主要有滴水 沉积、流水沉积和凝结水沉积。滴水沉积:洞内发育的石笋、石钟乳、石 塔、石柱等和在滴水处的石蘑菇均属此类,为 重力水化学沉积。洞底石笋、石蘑菇的分布与 发育在洞顶的石钟乳、石莲等展布方向和位置 相对应。在洞高不大时,石钟乳和其下相对应 的石笋相连,形成石柱。流水沉积:发育在洞口、洞廊、洞壁上的 石幔、石帘等壁流石类,也为重力水沉积,因 流水差异而形态各异。球状流石、边石坝、钙 华层等则为底流沉积物。凝结水沉积:发育良好的石花群、豆状钙 球等属此类沉积。裂隙渗水及溶洞水使洞内积 水、潮湿,在季节变化和蒸发的交替作用下, 细小的水珠在岩壁上凝结,形成次生化学沉积 而成。(2)崩塌堆积 溶洞形成后,顶部临空,在 重力作用和裂隙、渗水配合下崩塌。塌积物一 般由大小不等的碳酸盐岩碎块为主及破碎的钟 乳石、石莲和石笋碎块组成。碳酸盐岩碎块大 小不一,棱角状,无分选和磨圆【5】。(3)流水机械沉积 主要是由地表水携 带的粘土和碎屑物质经断层、裂隙在洞内的沉 积。它包括粘土沉积和砂质沉积,前者为黄褐 色(少量为褐灰色)薄层状钙质粘土沉积,未 固结或半固结。局部含钙质结核;后者为砂质 沉积,主要为中、粗砂质沉积,钙质半胶结, 手抓为松散砂粒。2.3 典型洞穴介绍其它各溶洞也都是在裂隙水平溶洞的基础上被人工雕刻扩宽而成,在天门洞内的王母龛附近 最明显。在一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发育这样 多的裂隙洞,说明灵山区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 大,并且沿两组裂隙发育的水平洞穴还没有发 育充分就被抬升了。灵山洞虽然不宽(一般不 到 5m)不高(一般不到 4m)。洞内也没有可供 观赏的钟乳石,但它洞道多而复杂,洞口多可 四方观景,真是一个精巧玲珑的岩溶溶洞,故 有人称它为“第一洞天”。传说灵山洞有“四十 八条街”,是“群仙”汇集讲道之所,使灵山更 加神奇。2.3.2 天仙洞【7】 位于水洪池村东北部约 600m处的龙珠峰山坡上,因地处高位、洞内仙境如画而得名。洞口海拔高度 1200m,洞深近 45m。现已查明三个洞厅,彼此连成串珠状,分属三个不同高度层位,游览洞长约 200m。洞内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琳琅满目、多彩多姿,有杆状、乳状和盾状,还有石笋、石柱、石帘、石幔、石瀑、石花(葡萄状碳酸钙球),洞壁的溶沟、混合溶蚀窝穴、流痕、钙华和钙壳层等也俯首即拾,随处可见。2.3.3 司马懿藏兵洞【8】 司马懿藏兵洞是目前 在该地区探测到的最大洞穴之一,探测长度已 超过 650m,尚未到底。该洞位于济源市北约25km 的沁河东岸,洞口标高 450m,高出沁河河水面约 150m,呈悬挂式出露寒武系中统亮晶 鲕粒灰岩的陡壁上。亮晶鲕粒灰岩为厚巨厚 层状,产状水平。洞口朝向西,高 40m,宽 60m,有大量崩 塌的石灰岩巨石堆积。洞口呈喇叭形,洞体呈 扁平椭圆形。洞体沿东西向顺层面发育,内部灵山洞【6】2.3.1灵山洞共有五个洞口。“洞宽一般 2030m,高度变化较大,最高约 30m,天门”和“九天门”朝东,“天门”朝南,“七宝门”朝西北,有一个无名洞口。洞中有分岔, 形状较复杂。根据观测,灵山洞是沿灰岩层中 两组裂隙(北西向和北东向)发育的裂隙水平 溶洞,最明显的是沿北西向裂隙发育的“九天 门”至“七宝门”,长 36m 左右的灰岩裂隙水平 溶洞和沿裂隙发育的垂直溶洞“无底洞”。最低处仅 0.8m。(见图 3)两侧洞壁底部有溶蚀边槽发育,但很浅。洞顶普遍发育天锅,洞口 附近的天锅较大较浅,直径 1m 左右,直径与深度之比约为 3 4 1 ,向里天锅变小变深,直径约 0.3m,直径与深度之比约为 11。有些天锅呈椭圆形或鞋底形。洞顶的大量天锅,说明洞穴发育初期,处于饱水带,并有较大的图 3 司马懿藏兵洞平剖面图Fig. 3 Ground plan and sectional drawing of the hole used to hide soldiers by Simayi承压水流。洞壁底部的边槽,说明该洞发育后期,经过了地下水位阶段。 洞内沉积着大量的粘土,常堆积在洞的一侧,形成高角度的斜坡,有些部位粘土堆积高 达 5m。而化学沉积物不发育,只在洞口顶板 上有葡萄状悬挂钟乳石发育。洞内 450m 以东 开始积水,水深 0.51.5m,水下软泥厚达几 十厘米,水浅部位,水中有时发育石笋,其上 仍有泥水滴落。在洞深 470m 处,有一落水洞, 两侧的水向此集中漏失。进入。洞壁两侧有不明显的边槽,洞顶可见很多 很深的天锅,最大一个直径 5m,深 5m,呈尖锥状,一般直径 1m 左右,局部可见溶蚀天沟。说明该洞穴初始阶段也形成于饱水带,后因抬升,处于地下水位附近。洞内以化学沉积物为主,流石坝特别发育,表明抬升后,水量减少,流速变缓,迳流距离较长,水中碳酸钙饱和度较高。但洞穴水化学 分析计算表明,矿物饱和指数为负值,所以这 些流石坝不是从现代水中沉积的。其他化学沉 积物还有石钟乳、石帷幕、壁流石、边石坝及 鹅管等。由于流石坝的阶梯状发育,使洞内形 成许多蓄水潭,最大的一个水潭直径达 8m , 水潭外缘坝高 5m,甚为壮观。洞的底部发育少 量鹅管,粗 23mm,长 35cm。表明洞中空气 不通畅,CO2 逸散较慢,滴水缓慢所致。洞的西半 部沉积粘土,最厚 3050cm。有时粘土表面还有 白色钙膜复盖。洞外钟乳石向外倾斜生长,显示 植物岩溶作用的特点。除了洞口外附近几个较深的水潭外,一般三官洞【8】2.3.4三官洞位于焦作市正北约20km 的青龙洞河西岸,裴庄的东面。洞 口标高 800m ,高 出 当地河 水面约 350m。出露于奥陶系中统泥晶灰岩中,岩层 为厚层状,倾向北西,倾角 15 。洞口向东, 也呈喇叭形,高 810m,宽 68m,洞口顶 部由于崩塌而呈叠板状,并有天锅、窝穴、 流痕发育,说明是一个典型的饱水带成因洞 穴(见图 4)。洞体开始向西延伸,后转向北西,顺层面 发育,呈曲折的单一廊道式,形式简单。宽约10m,高度不等,最高处 10m 左右,局部由于 流石坝堵塞,高仅几十厘米,使内部呈半封闭状态,可测长度 233m,向里变狭变矮,无法积水不深。洞内水温 13.5,洞口水温 12.5,当时洞外气温 18。2.3.5 小北顶洞【8】 小北顶位于焦作市东北图 4 三官洞平剖面图Fig. 4 Ground plan and sectional drawing of Sanguan hole孔丘洞【9】约 30km,其东侧 O5 泥晶灰岩中发育两个洞穴。2.3.6位于焦作市北部约 10km2下部一个稍大的洞穴,呈狭长廊道型,系沿裂隙发育而成,洞体沿 275方向延伸,发的瓮涧河西岸,溶洞基本发育在山顶,与沟底的高差达 250m,呈悬挂式出露在奥陶系中统 厚层灰岩的陡壁上,灰岩的产状近水平。育于 O5 底部厚巨厚层泥晶灰岩中。洞口出2盘丝洞【2】露标高 1100m。洞口有溶蚀痕迹,宽 8.85m,高 7m。洞体宽 56m,高 4m 左右。洞顶见 有天锅,两壁有贝窝和流痕,洞底有石幔、 石盾等,属于饱水带的流入型洞穴。全长约40m(见图 5)。上部一个较小的洞穴,平面 上呈羽毛球拍形状。2.3.7位于辉县市北约 30 k m 的关山地质公园内,探测长度 30 0m,尚未到底,洞口标高 90 0 m,高出盘古河河床 35 0 m,呈 悬挂式出露在寒武系中统亮晶鲕粒灰岩的陡 壁上。亮晶鲕粒灰岩为厚巨厚层状,产状 近水平。主洞延伸方向与地层的倾向基本一 致,洞口高,越往洞深处标高越低,旱季由30 0 余 m 无水,雨季泉水自洞口喷涌而出, 形成瀑布,十分壮观。主洞高度一般在 1. 8 3m ,沿主洞顶部发育了一系列垂直落水洞, 落水洞之间一般相隔 515 m ,落水洞规模相 差悬殊,大的落水洞高度可达 50 m 以上,小 的落水洞高度仅 2m ,无论大小,每个落水洞 洞顶的水蚀窝纹都很发育,犹如女人头上的 发髻,故名盘丝洞。洞内岩溶景观不发育, 仅在洞壁上发育有简单的石瀑。盘丝洞是南 太行地区目前开发的有限几个洞穴之一。洞穴出露标高 1160m,发育于 O5 泥晶灰2岩中。洞口宽 11m,高 8m,呈喇叭形。至15m 处,变为狭窄的似圆形通道,直径仅0.4m,人只能葡匐前进,该小通道沿 285方 向延伸约 7m,向里变为一个小厅堂。长 10m, 宽 8.5m,中部高处 1.41.7m,向四周渐低, 呈锅盖形。洞沿层面发育,洞顶泥晶灰岩发育两组 裂隙(36、104),一部分已被方解石充填, 但仍有水滴落。洞内石钟乳、石笋发育,个 别已连成石柱,可见鹅管。洞底流石坝呈阶 梯状。图 5 小北顶洞平剖面图Fig. 5 Ground plan and sectional drawing of Xiaobeiding hole州-辉县上八里复背斜核部,构造线方向多为南北向,这里的洞穴也以南北向为主,向西到 云台山神农山一带,构造线方向逐渐转为北 东向或近东西向,洞穴的方向也逐渐转为北东 向或近东西向,再向西到五龙口九里沟灵 山一带,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这里的洞穴又 以北西向为主。3.3 洞穴发育与地貌的关系本区洞穴多出露于山顶陡壁的外侧,与下 部河道的高差一般在数十米数百米之间,大3 洞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3.1 洞穴发育与地层、岩性的关系从以上洞穴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本区 洞穴的发育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本次统计的52 个洞穴全部产在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 岩中,其中,质地较纯的石灰岩与岩溶的发育 尤为密切。3.2 洞穴发育与构造的关系本区的洞穴基本上属于构造岩溶洞穴,几 乎所有洞穴都与节理、裂隙、断层等密切相关。 据统计,在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东段,林【7】大高于当地的河床面,可见是古岩溶洞穴(见表 2)。表 2 本区夷平面高程和溶洞高程与邻区对比表 Table 2 Correlation table of the planation surface height and karst height between the area and the adjacent area 地文期剥夷面高程(m)地质时代高程(m)山西华北山西华北第四纪Q2Q1N2N1湟水期汾河期 唐县期 王屋期湟水期汾河期 唐县期 王屋期350450500700800120013004007001200500650850135016001700新近纪由表 2 可以看出,本区溶洞发育于太行期和唐县期,而溶洞形成的主要时期应为早更新 世的汾河期和中更新世的湟水期。4洞穴的开发利用方案4.1 综合开发前文已经述及,本区洞穴具规模小,形态 简单、岩溶景观差的特点,单一开发这些洞 穴,无法吸引游客,必须与南太行优美的其它 景观结合起来开发,达到对南太行风景旅游资 源补充之目的。实例: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逍遥苑盘丝 洞的开发思路关山地区的崩塌景观十分典型,逍遥苑是 研究关山乃至南太行山崩塌地貌的窗口,在这 里,崩塌堆积地貌(崩塌山峰、崩塌石洞、崩 塌岩块、崩塌一线天)和崩塌残留地貌(崩塌 石柱、崩塌峰林、崩塌绝壁)都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盘丝洞位于崩塌绝壁之上,也是在 崩塌背景下形成,主洞长 500m,洞顶可以看 到一系列的落水洞,落水洞的洞壁上看到一圈 圈的水蚀涡纹,就象古代女人头上盘着的发结, 故名盘丝洞。策划把崩塌地貌和盘丝洞联合起 来开发,这样可以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让游 客在对崩塌地貌的寻幽探险中,体会洞穴的神 秘与奇特。如今,盘丝洞和逍遥苑已经成为关 山旅游必到的地方。证明我们当时的策划是正 确的。4.2 营造洞穴文化南太行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 地,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其中的四个(洛 阳、郑州、开封、安阳)都与南太行相邻或相 关,加上南太行地区的洞穴规模相对较小,容 易开发,无数的古代文化都与这里的洞穴联系 在一起,包括道教文化、园林文化、始祖文化、 史前文化、神话传说等等。充分把溶洞景观与 文化结合起来,营造出洞穴深邃幽奥的神秘氛 围。达到吸引游客之目的。实例: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灵山洞的 开发思路灵山洞位于天坛山北的灵山半山腰。其缺点是洞体规模小、钟乳石不发育;其优点是洞 道复杂,洞口观景视域广。针对这种特点,在 灵山洞的开发中,首先依据王屋山是“道教天 下第一洞天”这个现实,策划把道教文化引进 灵山洞,再根据道教所处的年代,策划出灵山 洞是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场所,并根 据洞体的形态,设计了全真七子讲经的具体位 置,讲经的具体内容。这个策划不仅增加了灵 山洞的地位,也让灵山洞成为道教信徒匍匐朝 觐的圣地,至今香火不断,鼎盛不衰。4.3 完善洞穴景观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洞穴景观单调、 景观质地差,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建议在 开发时,针对不同洞穴的具体特点,聘请园林 专家与地质专家,从体现洞穴景观整体性、协 调性、科学性的角度,设计一些人造景观,达 到完善洞穴景观之目的。实例: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孔丘山仙 人洞的开发思路孔丘山仙人洞是青龙峡园区一个相对孤立的景区,距云台山 20km,产出于奥陶系灰岩中,周围景观并不理想,洞体规模较大,分为上中下三层,形态也比较复杂,洞内主要发育了石 花、石瀑、石耳,钟乳石不发育,其景观价值 和南方的溶洞无法比,但在太行山地区还有一 定的开发价值,为了弥补景观的缺陷,在开发 该溶洞时,人工加工了很多钟乳石,把溶洞装 点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在利用云台山的人 气,其旅游效益很好。4.4 提高洞穴的科学内涵要把洞穴打造成景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 地,仅仅依靠上述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大洞穴的科研力度,从科学的角度对洞穴的成因、特点等进行解释,使游客在略奇寻幽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实例:关山八宝洞的开发思路八宝洞是南太行地区规模最大的古采矿 洞,主洞长度大于 3000m,最大的洞庭达 150m200m5m,最小的洞腔直径小于 1m,洞内大小不等的洞庭和洞腔,纵横交错的支洞和暗穴,是矿体在空间上的膨胀和狭缩,分枝和 复合。采矿的方法,矿渣的堆放,通风的手段 等,是古人采矿的经验总结,是采矿学的启蒙。 八宝洞内,岩溶作用也非常发育,是研究现代岩溶作用的典型地方。因此,开发八宝洞必须从古人采矿和现代岩溶两个角度去提高其科 学内涵,使之真正成为一处科普教育基地,以 此达到吸引游客之目的。参 考文 献马瑞申,张忠慧,等. 东亚裂谷系对云台地貌的控制作用,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专题研究报告R.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3,6刘和甫,梁慧社,李晓青,等. 中国东部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地学前缘,2000,7(4) 马瑞申,职太平,等. 1:5 万东陈召幅、淇县幅区调报告R.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6,10 王凤云,张忠慧,等. 河南关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2003,10 张美良,林玉石,覃嘉铭,等. 云南省华坪葫芦洞洞穴景观与旅游开发J. 中国岩溶,2002,21(3):6166 谢凝高,陈青慧,何绿萍,等. 王屋山风景资源综合考察研究R.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风景教研室,1993,9 胡斌,尹国勋,齐永安,等. 济源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岩溶发育概况暨旅游开发前景J. 河南地质,2000,18(4):262269翁金桃,陶友良,童长水,等. 焦作地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含水层划分M. 南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