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系列、实用、房地产专业知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房地产系列、实用、房地产专业知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房地产系列、实用、房地产专业知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房地产系列、实用、房地产专业知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房地产系列、实用、房地产专业知识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重庆市山水园林规划规定3、甲方提供的建设用地红线图4、甲方提供的总体规划设计图5、甲方提供1:500现状地形图(电子版)6、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7、住宅设计规范(GB50069-99)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9、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二、项目概况1、区域位置:本建设项目地处重庆市大渡口区西部,双山社区南区,整个南区用地为121.9公顷,南区东面靠陈庹路与大渡口新区,西南毗邻九龙坡区城市规划道路,以双山路与北区相连。2、地形地面貌:整个地形原生自然,呈向心型三角型走势,双山、坦克山脉络由北至南蜿蜒伸展,起伏变化,双山山峰不仅为区域内的空间制高点,同时也是联系南北两区的地理中心。3、项目要求:首先要根据现有的用地情况,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总体布置及单体设计,尊重环境自然。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前题下,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住宅小区,要有相当完整的配套设施,并且要与双山公园紧密结合。4、服务范围:受重庆市晋愉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进行双山D6-3/02、D6-4/02及D8-1/02、D8-2/02两地块住宅区的规划、住宅建筑单体及相应配套设施的方案设计。5、工程概况:双山两块住宅用地面积约20.88万平方米,拟规划建设住宅2844户,容纳人口约1万人,根据甲方市场调研及策划,本住宅区以多层及高层住宅为主,并且辅以一定数量的联排低密度住宅,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D6-3/02、D6-4/02地块经济指标用地面积: 71690总建筑面积: 177346.55其中:住宅:150467.1商业:1607.7会所:2561.35幼托:1684配套服务设施: 784.4架空层及地下室:20242建筑容积率:2.47总 户 数:1222户建筑投影总面积:19041.88建筑密度:26.6%绿 地 率:36.1%停 车 位:地上59辆地下451辆D8-1/02、D8-2/02地块经济指标用地面积: 137161总建筑面积: 252737.03其中:住宅:214172.41会所:2586.4幼托:1995.12商业:2586.4文体休闲设施:3210配套服务设施:1294.3架空层及地下室:26892.4建筑容积率: 1.84总 户 数: 1622户建筑投影总面积:38142.74建筑密度: 27.8%绿 地 率: 35.5%停 车 位:地上55辆地下721辆合计总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208851总建筑面积: 430083.58其中:住 宅:364639.51会 所:5147.75 幼 托:3679.12商 业:4194.1文体休闲设施:3210配套服务设施:2078.7架空及地下室:47134.4 建筑容积率: 2.06建筑密度: 27.4%绿 地 率: 35.7%总 户 数: 2844户停 车 位:地上 114辆地下 1172辆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说明1、用地分析及总体构思本着尊重地形现状,结合当地景观特征,创造精品社区的总体思想,通过对小区内的用地及景观的深刻观察和了解,利用南北通达左右逢源的规划设计手法,精心规划小区道路与空间,尽可能使土方平衡,以水景为中心,以双山公园为背景,依山就势我们规划了两条主要的轴线和视觉走廊,由东到西,由南至北,将大渡口新城区陈庹路、居住小区、双山公园以及石井方开发用地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居住小区的空间在这个大区域里有序地拓展。2、分期实施和分区管理 根据建设方对重庆市住宅市场的调研和策划,结合小区的整体布局,我们将D8-1/02、D8-2/02地块南区作为一期开发用地,主要以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主,将D6-3/02、D6-4/02地块作为二期开发用地,也以高层和多层为主,D8-1/02、D8-2/02地块北部作为三期开发用地,以低密度住宅为主,这三期既有公共的服务设施,又相对成为独立小区,可分别管理,又可共同使用。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不同人群又可适当隔离,增加了安全性。第三章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1、设计特色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我们在单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方面,强调南北向布置,户型精心设计,极大程度上满足住宅对日照、通风和采光等建筑物理环境方面的要求,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我们的住宅屋顶全部布置了屋顶花园,完全体现了健康住宅的概念。建筑特点简朴大方、生于山水之上,融于山水之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使之观景,亦是景。2、单体特点1) 建筑格局依山就势,力求空间变化丰富。2) 总体布局可分做三大独立组团,都有各自的配套服务设施。3) 小区内人车分流,地上、地面、集中、分散停车相结合,着重利用地形高差特点,设计架空和半地下停车场,既节省投资成本,又隐蔽安全。4) 建筑布局注重朝向、通风、采光,强调视线开阔,户户有景,注重均好性。5) 户型设计方正实用,南北通透,开窗方向满足视线的景观取向,回避对视干扰,户内设置宽阔的景窗,观景露台,观景餐厅。6) 立面造型力图表现建筑设计的内部功能变化,简洁明快。 7) 充分利用周边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打造全方位生态社区,提高居住品位,创造金牌楼市。3、户型表:4、公建配置表功能建筑配置表类别名称数量面积(m2)备注教育托儿所23679.124班x2幼儿园24班x2医疗卫生卫生站1376.30文化体育文体休闲中心23120.00图书音像店1127.80商业服务会所25147.75超市21075.30商铺22829.60便民店2237.80洗衣店1163.80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1126.80邮电所1102.40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1139.90治安联防站2116.80物业管理用房1142.70门卫值班4100.00市政共用垃圾站1150.00路灯配电室175.20设备用房2195.50第四章 景观设计说明一、用地分析及总体构思1、用地分析及总体构思1)本着尊重地形现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在不破坏原来地貌的情况下,设置景观融入其中,营造自然、生态而不枯燥;大气、纯朴、包容而不张扬的自然生态如中国水墨山水园林式的精品社区:区域分割处理、设计元素的应用做得简单而又富有文化内涵。2)通过对小区内的用地及景观的深刻观察和了解,利用南北通达左右逢源的规划设计手法,精心规划小区道路与空间,尽可能使土方平衡,以水景为中心,以双山公园为背景,依山就势我们规划了两条主要的轴线和视觉走廊,由东到西,由南至北,将大渡口新城区陈庹路、居住小区、双山公园以及石井方开发用地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居住小区的空间在这个大区域里有序地拓展。2、分期实施和分区管理 根据建设方对重庆市住宅市场的调研和策划,结合小区的整体布局,我们将D8-1/02、D8-2/02地块南区作为一期开发用地,主要以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主,将D6-3/02、D6-4/02地块作为二期开发用地,也以高层和多层为主,D8-1/02、D8-2/02地块北部作为三期开发用地,以低密度住宅为主,这三期既有公共的服务设施,又相对成为独立小区,可分别管理,又可共同使用。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不同人群又可适当隔离,增加了安全性。二、景观设计说明(一)小区总体景观说明1空间规划处理(与建筑合谐相包容的关系)1) 龙脉: D8-1/02地块南北地块水系龙穴: D8-1/02地块主入口广场风水池: D6-3/02地块生态泳池小风水林:生态泳池周围的迷你小森林大风水林:双山、坦克山自然山脉资源小风水林的设置既在平面布局上与与双山、坦克山形成呼应,在空间上形成疏密、张弛的关系,更是在文化上得到延续和呼应;风水池的静水和动态的龙脉更是凝聚了小区的灵气。整个园林环境体系是建立在似乎活了的“龙脉”上,的确可以“藏风聚气”,在小区里“人、物、风、水、气”无所不容,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2)轴线概念 一线(龙脉)、两中心(龙穴、风水池)、五面 (建筑室外到建筑架空层,再到建筑宅内;地上到地下的停车场)、多视点(各个不同角度)。3)本小区景观设计本着尊重地形的原则,以建筑总图、消防总图及总体竖向设计为依据,着眼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将小区环境设计成集观景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小区景观,在景观、空间的营造中,我们考虑到它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即把建筑当成景观小品融入于整个环境中。从建筑室外到建筑架空层,再到建筑宅内为一体的空间环境,从而形成流畅的、相互交融的景观,营造一种完整的、生态的、人性的自然空间,我们希望创造一种文化引导人们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感受这个自然空间。4)其次,我们力图将建筑立面设计延伸至地面,形成空间感强烈的主体垂直绿化景观,并将双山远景借入小区,将原有山洪冲沟利用,形成瀑布、叠泉,汇入小区Townhouse区域,成为时开时合的水体,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既满足功能同时成为可供居民享用的亲水空间。2儿童活动场所 小区将设数处专供儿童游玩的场所,除传统的滑梯、翘翘板等设施外,还设有玩沙、戏水、攀爬等场地,尤其为本社区所特有的表现生态环保概念的项目,如:在幼儿园的密林区域营造了“DIY区域”、“魔幻空间”、“光影效果”、“森林知识”、“垂直极限”利用了废气电池、废弃轮胎、泡沫等一些环保生态的东西组成的游戏项目,既发了儿童的智力,亦是满足少儿的好奇探险之心,营造益于儿童成长的独特的森林空间。3铺地 本方案力求协调保持小区的建筑风格及园林特色的,自然石材如青石板是本方案的首选,搭配相近的地砖、卵石等,其色彩做到高雅、自然、舒适。4灯光特色1) 本方案除在入口处使用直接照明外,整个小区实行隐形照明法,即见光不见灯。各种灯具如立柱灯、草坪灯、甚至射灯均作生态隐蔽,或作为装饰品配于景观之中。使小区在夜晚沉浸在朦胧的神秘氛围之中。5楼板的处理 “重视规律,以人为本”设计师科学地运用多种艺术处理手法,巧妙地将钢筋混凝土楼板及道路融化到一个有晴空、绿地、多样物种并存的优质的生态栖息环境当中,在这里,不只是单纯地造型或气氛的营造,而是提供给居住者新的生活方式及感动,让人们走在上面彻底忘掉生硬的钢筋砼板上,而是感觉自己处在一种峰回路转,视觉不断转换的自然的生态一体化的生活空间。(二)亮点景观的说明为了能够让“山水城市”更好地得到体现,设计师提出了“作水的文化,与山水脉相成形成山水交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园林环境”。整个园林以砂石按摩道为直接景观线索,贯穿始终其中,我们打算以三期为分界线,分别赋予每期主题为:历史上的名水:讲述历史上特别是关于重庆的水的故事,并把它用各类艺术处理手法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地理上的名水:讲述地理上特别使关于重庆的水的故事,并把它用各类艺术处理手法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如:长江三峡的故事处理手法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如:长江三峡的故事。神话的水:讲述神话中特别是关于重庆的山水的故事,并把它用各类艺术处理手法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如:洛神的故事赋予各类文化内涵于园林环境中,人们游历其中,不仅能够如生活于桃花源中,更让精神生活得到深刻的洗涤。(组团中也是用各个有特色的故事来联系,景观方案文本再详细说明)1 入口空间 (绿岛广场):绿岛映像之龙穴引导整个规划区域,给来者展示了一幅山城水墨般的风景画。1) 该设计在小区与陈庹路相接处,用景观隧道连接小区与小区外旧城区的人流,在入口区域用下沉式广场来解决高差,并利用台阶及入口两侧的会所及小商业区的不同的层高来消化和削弱过大的地形高差带给人的压抑感,在台阶两侧花池、景墙等的装饰,并依地势设计一个跌水景观,让入口大广场气派非凡,并富有动感和灵气,设计师对于此处的空间的处理是尽量使其通透、开阔且具强烈个性色彩和可识别性。2)同时我们设置了玻璃通廊,且在玻璃桥下设置水景,使得上下的人均可以感受到山城的阳光和清澈。3)在铺装的形式上,我们采用直线、曲线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几何形合理搭配,有强烈的节奏的美。在材质及色彩上,我们偏向于自然和地砖相结合,以白、灰、浅色系列为主调,不但给人的淡雅、舒畅同时也不失其庄重。4)标识塔和入口超市的处理尽可能的遵循无形胜有形的美学原则,使之融入环境景观的整体当中。5)总之,我们力求在尽可能少投入的情况下,做出简单、耐用、主题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性景观。为体现绿岛映像的与众不同和高贵典雅的王者风范,设计师追寻了别具一格的园林设计手法:须知,真正恒久的园林须得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其表面的“形”的变化2 8-1/02南北地块水系(丝绸之路)绿岛映像龙脉1)设置了一条以砂石按摩道盘旋于水系上与历史上的名水的完美结合。此处是多层和坡地花园洋房,以及可与双山山景形成峡谷景观的高层建筑,从而形成地形地貌及建筑立面十分丰富的小区空间形式,在这片空间中,建筑利用高差做地下或半地下车库,局部空间做商业空间,景观设计在这一带形成从建筑过渡到室外的灰空间,将建筑的硬朗边界柔化、亲切化,使建筑融于自然景观但中。并设计相应的商业外休息绿地和水体与之适应,此区域在纵向上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顺势设计4米高大跌水,跌水顶部设计有观景平台及观景亭,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的日子,居民都可以在这里凭栏眺望到无限峡谷风光。瀑布落到谷底后在商业街外形成带状水体,成为商业景观的一部分,在这里设计足够的公共活动和停留的广场。该区域组团及空间绿地以绿化为主,依据坡地建筑特征,设计垂直交通,能绿起来的地方,尽可能做绿地,并且在适当的位置种植行道树及庭荫树,为小区居民提供必要的关怀。同时让小区建筑融入绿化之中,使局部景观小气候环境改良。3)中国园林的表现形式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所崇尚的自然风格,在此处得到深刻体现。此处水景和水上盘旋按摩道的蜿蜒盘旋,同时以河卵石、黄蜡石等再造自然小溪,既破了现建的呆板的阶梯式建筑模式,又增加了小区的自然风味,更好的融合与小区原貌中。 3 D8-1/02南北地块水系(云中周庄) 绿岛映像龙脉1)如周庄般美妙的水城,却又盘旋于青山之中,真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云中周庄与地理上的名水的完美结合。2) 此处为相对高档次居住区域,以联排Townhouse为主要建筑和居住形式,在此区域,为配合居住档次,将建筑边界与景观和地形充分结合,充分利用山谷冲沟,使此区域水景形成高低错落,立面空间十分丰富的室外及半室外亲水平台,甚至是上下空的通廊,并有小桥将水岸两侧的住宅人流联系起来,让整个集中景观空间成为可共享的,可在此饮茶、聊天、增进邻里关系的会所空间。根据景观的变化,水有叠水、流水、涌水、喷水喷雾等变化,景观和功能各不同。3)飘逸带状道路、广场弯曲于水面,形成一条移步移景的缤纷水路。人行其中,可观景,观花,戏水。既是休闲的便道,又是上班、回家的通道,浪漫和现实交融一体。夜间柔和的水下彩灯将通道再次衬托出来,犹如银蛇狂舞;蜿蜒在水上的漫道或是款款而行,或是跌级向上;清波荡漾,人行其上,观景赏花,踏浪而行4)水道旁的仿自然喷雾设置散射出的大量的人体所需的阴离子,水道边的足底按摩卵石小道每当清晨或傍晚,云雾轻漫,人行水上小径,口呐雾中阴离子,脚踩足下按摩道,薄薄云雾,梳理肺腑,滋养面容,沁人心脾真乃人间仙境也4 D6-3/02地块生态泳池绿岛映像龙脉1) 自然生态的泳池作为绿岛映像的风水池与其周围的风水林(生态小森林)护住了小区的灵气。此处也是充分利用地形的多层与高层混合型居住建筑形态,在满足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地面停车位及小区车行道的要求之外,宅旁景观主要依地形做护坡绿化及局部观景平台,形成休憩场所,局部地方配合建筑种植大树,形成林荫,以大面积绿地为主,调节社区气候。2) 风水林:既是生态林,又是风水林,形成一个天然氧吧,同时又设置了很多挑战自我、让人亲力亲为的事情如:挑战极限、布染坊、小花园、小菜园等,让人亲身体验“亲力亲为”而得到的收获;拥有最好的生态环境,将生态理念附诸于生活的点滴,如:设置了专门回收旧电池的造型垃圾桶(既造型引人,又是环保的点滴体现)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美丽氧吧的清新的负离子空气,更是本园一大特色。3) 大地景观:散落的浮雕墙或是安放在缓缓起伏的草坪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彼此错落;或是隐秘于小森林当中,宁静而舒缓,神秘而浪漫4) 迷你高尔夫球场:既与风水林形成疏密、张弛的空间,也显示了小区的卓尔不群。(三) 绿化特色在挖掘重庆当地植物特色潜力的基础上,力求丰富植物的品种,尽量以乡土植物为主;如:黄桷树、银杏、落羽杉、黄葛榕、刺桐、泡桐、栾树、银桦、枫香、日本樱花、紫薇、合欢、刺桐、 石榴、 杜鹃、香樟、大叶女贞、蓝花楹、鸡爪槭、桂花、 桂花科学地使用乔木灌木及藤蔓的优势,对建筑及硬质景观进行合理的软化和搭配;在讲究各组团植物均好的同时,亦讲究其特色;屋顶花园主要以观赏性较强的花卉为主,加上一些攀援植物,营造立体绿花的意境。1 植于水系旁的水杉,柳树,婆婆娑娑、斑斑驳驳与水系相映成趣,不远处空旷的草坪上孤植的刺桐、蓝花楹、榕树、合欢,此景只在绿岛映像中2 入口等开阔重要处的树种以银杏、刺槐、广玉兰为主。3 行道树以黄桷树、香樟、枫香为主。4 重点处的行道树用洋蹄甲、白兰为主。5 组团景观可分为:(部分示例)1)南面组团景观:五彩轩(赏花为主,如月季、山茶等)、沁馨轩(闻香为主,如:玉兰、丁香、月桂等)、知春轩(早春开花植物为主,如腊梅等)、红叶轩(秋季观叶植物为主,如三角枫、鸡爪槭等)、翠竹轩(以各种竹科为主,如小石竹等)、听涛轩(以松杉等乔木为主,如三角枫等)、品果轩(以果树等为主,如柑橘、石榴等。) 其他组团名称等详见方案文本。第五章 消防设计说明一、建筑专业消防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共有33层高层建筑15栋,消防计算建筑高度小于100米;11层高层住宅3栋,均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进行消防设计。本项目共有多层住宅78个单元,联排式低层住宅154户,公共建筑若干,均为多层建筑,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 16-87)进行消防设计。2、依据的主要消防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 16-87);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 50222-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140-9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3、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二级(50100年);4、防火分类及建筑物耐火等级:15栋33层高层住宅均为一类建筑,3栋11层小高层住宅为二类建筑;地下停车库的防火分类按停车数量划分为四类:I类(300辆),类(151300辆),类(50150辆),类(50辆)。所有住宅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材料,耐火等级为一级,公共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二)、总平面消防设计1、消防间距:本工程所有相临建筑间的消防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即:建筑类别高层建筑裙房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2、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面:(1)小区规划中主消防车道顺畅贯通,可形成环道,消防车道可到达每栋楼,尽端式宅间路设计了消防车回转场地。(2)主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12.0米;多层建筑宅间路转弯半径不小于9.0米。(3)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结构采取措施可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4)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均不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5)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米,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0米,消防登高面处车道宽度不小于6.0米。(三)、建筑单体消防设计1、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地下室车库,其防火分隔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进行设计,地下车库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米。按规范要求,类停车库可设一个车辆出入口,停车数量少于100辆的地下车库可设一个双车道出入口,其余停车库均设两个汽车出入口,人员疏散口结合地面住宅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少于2个,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防火隔墙上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或特级复合防火卷帘门。2、 多层住宅均为一梯两户户型,屋面采用平屋顶,楼梯间均可出屋面。3、 小高层为十一层住宅,每层2户,设一部疏散楼梯及一台电梯。楼梯间直通屋面,楼梯间直接对外采光通风。所有住户的入户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4、 高层建筑楼高3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每层4户住宅,设剪刀梯及两台电(客)梯,其中一台客梯兼消防电梯使用。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的实体墙分隔成两部独立的楼梯,楼梯间均直通屋面。公共走道及电梯厅划分为两个前室,前室均分别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所有住户的入户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5、 高层建筑分区设置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设置于一层,直通室外。6、 凡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时,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设有明显标志。7、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设自动关闭器,垂直竖井的门均为丙级防火门。8、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如小于2m则窗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9的非燃烧体固定窗扇的采光窗。9、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均采用不燃烧体材料严密填实10、公共建筑采用不燃烧体进行室内装修。二、电气消防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要求;2. 本工程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资料;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7. 其它有关国家电气设计规范及标准;8. 供电部门电讯部门等上级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文件;(二)、消防电源及电压: 本工程各地块变配电房(17#变配电房)高压供电电源引自10KV高压开关站,采用环网接线方式或放射式接线方式,选用电力电缆埋地引来.电压为10KV。另根据消防负荷要求设应急柴油发电机,作为当外电源停电时向消防及其它重要负荷供电.(三)、消防配电系统: 1.配电系统:本工程消防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消防负荷电源均引自小区变配电房,消防负荷均由两回路供电,分别引自正常母线段及事故母线段,一用一备,末端自动切换。 2.照明设计:本工程高层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及地下车库等处除设普通照明外,还设有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3.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本设计消防电源线路防火电缆或防火导线敷设。 4.接地保护:本设计接地系统采用型式,低压电源入户时应采取重复接地措施;照明与动力线路均设有专用保护接地线,所有用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四)、防雷及接地:本工程建筑物均为第二或第三类防雷民用建筑物.本设计建筑物防雷拟采用避雷带防雷,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接地、发变配电房接地,弱电接地等各种接地共用同一接地系统。(五)、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 本设计根据各建筑情况确定设置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 在地下车库、商场、办公及公共走道等处设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器、警铃、紧急电话插孔、火灾事故广播、消火栓内设消火栓按钮。 消防中心应具有以下功能: 能接受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器报警信号; 能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并且显示其工作状态; 火灾时能自动启动有关的排烟风机及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火灾时能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受其反馈信号; 火灾能接通火灾事故照明灯及疏散指示灯; 火灾时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火灾时能分层接通火灾报警装置及火灾事故广播。控制气体灭火系统,并能显示系统状态。消防中心内通迅设备与配电房、风机房、电梯房及手动报警器处之间设置对讲电话或对讲电话插孔。 击碎消防栓按钮玻璃能直接启动消防泵,并有反馈信号。三、给水消防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1版)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版4 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图(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包含地下车库、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配套公建。分为D6-3/02、D6-4/02及D8-1/02、D8-2/02两个地块。(三)、设计内容及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给水工程设计。(四)、消防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 D6-3/02、D6-4/02地块分别从2地块之间及陈庹路市政干管引两根DN200给水管接入基地,D8-1/02、D8-2/02地块分别从2地块之间及陈庹路市政干管引两根DN250给水管接入基地并在基地形成生活、消防环管,环管管径分别为DN200及DN250,引入管设总水表计量。2.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公建及高层住宅须设室内消火栓系统。2地块地下室各设1座396m3消防水池及泵房,内设消火栓泵及自喷泵供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工程地下车库、会所及部分公建须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类停车库设泡沫-水喷淋联动系统。4.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由室外生活、消防环网接出,沿基地周围及内部布置。5.消防水量系 统用水定额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火灾用水量室内消火栓40L/s2h288m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h108m3小 计 396m3室外消火栓 30L/s2h216m3总 计 612m3四、暖通消防设计说明防排烟系统:各栋建筑单体根据建筑情况,根据国家现行规范,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设置正压送风系统及机械排烟系统。消防楼梯间、消防楼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按照规范,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设正压送风系统。地下室设置机械排风与消防排烟合用的通风系统,排烟量按次h设置。第六章 人防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及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等。二、工程概况晋愉绿岛映像工程两地块总用地面积约20.88万平方米,拟建住宅2844户,住宅以多层及高层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联排低密度住宅。D8-1/02、D8-2/02地块用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252860.8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214172.41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为11796.02平方米;该地块共设计公共地下车库两个,建筑面积为26892.4平方米,可停放625辆小车。D6-3/02、D6-4/02地块用地面积约7.1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77346.55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50467.1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6637.45平方米;该地块共设计公共地下车库三个,建筑面积为20242平方米,可停放451辆小车。三、拟建人防地下室概况本工程兴建单位拟结合地下车库兴建人防地下室,为便于今后使用和管理方便,分地块分别建设。按地面建筑面积2%兴建人防地下室,应建人防地下室面积分别为:D8-1/02、D8-2/02地块为4676平方米,D6-3/02、D6-4/02地块为3377平方米。人防地下室拟建位置见总平面图。拟建人防地下室按全埋式人防地下室设计,均为二等人员(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防护等级为5级,防化等级为丙级。D8-1/02、D8-2/02地块人防地下室划分为4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1200平方米,掩蔽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掩蔽人数按1.0平方米/人计;D6-3/02、D6-43/02地块人防地下室划分为3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1200平方米,掩蔽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掩蔽人数按1.0平方米/人计;按照规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至少划分为两个抗爆单元,抗爆单元面积不大于400平方米。人防地下室平时功能为地下小车停车库及防排烟设备房。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四、大渡口区人防工程规划根据重庆市大渡口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中的人防工程规划图,本工程所在地区为人防区级重点防护目标,区级指挥所和大型物资保障工程集中建在羊子岩,其中包括一座地下物质库和一座地下发电室,在本工程用地范围内规划了4个防空洞口。本工程将根据人防部门的具体建设要求,在下一步设计中落实。第七章 环保设计说明1、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条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对整个双山区域的环境影响,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及生态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措施,尽量避免住宅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住宅区绿化环境的大量投入,提升周围环境的品质。2、空气质量与有害物质的控制厨房及卫生间将采用排烟排气系统,防止倒灌、串气和串味。凡是公共部分所产生的有污染气体,将先过滤后排放。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室内有新鲜空气进入。所有建材的选择都遵守国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3、水质控制为保护地下水源,人工回灌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地下室生活水池采用以下卫生措施,室内埋地生活饮用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应小于10米,生活或生活用水与其它用水合用的水池水箱的池(箱)体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生活水池所用防水材料必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对人体无害方可使用且便于清洁。小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汇入基地污水管网,经生化池处理后排入陈庹路市政排水干管。生化池由甲方委托当地环保部门设计。本工程设4座生化池,4座池的位置及处理能力详见D6-3/02、D6-4漏对地下水的污染。4、卫生设施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其它垃圾和粪便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和利用等所需的设施和基地,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设置。在居住区域内的公共活动部分及其居民活动频繁处,我们设置了公共厕所、废物箱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5、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将分类处理,多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道,生活垃圾全部袋装化,密闭容器存放。在比较隐蔽处设置全密闭垃圾房,并且有冲洗,排水和排风设施。6、噪声控制住宅区在靠近噪声源陈庹路一侧、建筑物后退了一定的距离并种植树木林带隔音吸声。住宅的隔声和防声方面,通过总体规划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局部的特殊设计等措施,能够达到和满足相应的要求。对水泵房、发电机房、空调机房、风机房、冷却塔、电梯机房等噪声较大的房间采用隔声和吸声措施,水泵房和发电机房布置在地下室。7、建筑节能我们充分利用太阳、风、气温等自然能源和地形、水利等自然资源,努力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降低到较低水平,并且考虑因地制宜、投资及管理等因素。小区住宅建筑全部为南北向或接近于南北向的布置,并且大多数建筑前后通透,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围护结构的热性能满足国家及重庆市的建筑节能标准。第三章 结构专业说明一、设计的主要依据与资料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9、重庆市及国家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规程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西部,总用地面积20.88万平方米,由多层、小高层及高层住宅、TOWNHOUSE及配套的会所、幼儿园、地下、半地下停车库组成。三、地基基础设计多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小高层、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本项目为山区建筑,场地内地形及高差的分布较为复杂,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应引起重视。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上部荷重和结构型式、相邻建筑物关系以及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对采用不同基础型式、不同持力层进行综合分析,以期缩短施工工期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缺乏地质资料,多层建筑基础型式暂定为天然地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小高层建筑基础型式拟采用天然地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或筏板基础,高层建筑基础型式暂定为桩基础,具体基础的选型,持力层深度待地质资料明确后再做选择。四、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多层建筑基本风压按50 年重现期的风压 W0=0.40KN/,体型系数1.4小高层建筑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 W0=0.40KN/,体型系数1.4高层建筑基本风压按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 WO=0.45KN/,体型系数1.4五、地震设防本项目中所有建筑均按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1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小高层建筑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三级;高层建筑采用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及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六、结构型式 本小区内建筑从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TOWNHOUSE、会所、幼儿园、地下、半地下停车场等部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针对不同建筑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1、多层住宅、TOWNHOUSE、会所、幼儿园,其房屋层数为35层不等,属多层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2、小高层住宅其房屋层数为11层,属高层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3、高层住宅楼高3034层,底部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抗震墙、上部采用抗震墙结构体系,在裙房屋面处局部设框支梁转换,可在底部数层获得较大开敞空间。4、根据本工程地块地势高差较大的具体情况,部分住宅下设地下、半地下停车场,地下、半地下停车场均为地下一层。在住宅范围内的地下、半地下停车场部分,采用与住宅相同的结构型式;住宅与住宅之间的地下停车场部分,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采用沉降缝与住宅主体结构分开。地下、半地下停车场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5、各建筑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七、荷载取值 地下室小型汽车停车库:4KN/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10KN/(未计覆土) 消防车折标等效均布荷载标准值:20KN/ 屋面花园:3KN/ 上人屋面:2KN/ 裙房层面施工活荷载:4KN/电梯机房:7KN/空调机房:8N/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N/ 住宅:厅、厨房、卫生间、幼儿园:2KN/;阳台:2.5KN/会所:3.5N/八、地下、半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地下室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防水等级为四级。九、墙体材料:外墙用空心砌块;内墙采用轻质隔墙。十、变形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限值者,原则上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兼作为防震缝;地下、半地下室部分不设伸缩缝,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解决砼的收缩变形。为了避免过多设缝带来功能使用上的不便,对于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而未设伸缩缝的建筑,我们拟采取后浇带的方法减少温度和砼收缩的影响,避免结构构件开裂。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1版)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1997版)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1997版)6 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图7 其它现行有关国家规范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包含地下车库、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配套公建。分为D6-3/02、D6-4/02及D8-1/02、D8-2/02二个区。三、设计内容及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给水工程设计。四、给水系统1 水源 陈庹路市政给水干管分为高压及低压给水管,供水压力分别为377m及340m绝对标高。本工程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D6-3/02、D6-4/02 区从陈庹路市政高压给水干管引两根DN200给水管接入基地,并在基地内形成生活、消防环管,引入管设总水表计量。及D8-1/02、D8-2/02区从陈庹路市政低压给水干管引两根DN250给水管接入基地,并在基地内形成生活、消防环管,引入管设总水表计量。绿化用水、水景初次充水及补水水源待定。2生活给水系统由基地内生活消防环管供水。生活用水定额取300L/p.d,每户人数按3.5人考虑,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425m3。市政水压可以满足要求的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其余楼层由生活水池-变频泵组供给,2区地下室各设1座生活水池及泵房。高层住宅分区供水,分区压力不大于0.35MPa。3.水量用 水 部 位用 水 人 数(面积m2)用 水 定 额用 水 时 间(h)最高日用水量(m3/d)住 宅10031p300L/p.d243009停车库51060m23L/p8153绿 地86100m22L/次8172小 计3334m3未预见按15%考虑500m3总 计3834m3五、消防给水系统1.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公建及高层住宅须设室内消火栓系统。2区地下室各设1座396m3消防水池及泵房,内设消火栓泵及自喷泵供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工程地下车库、会所及部分公建须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类停车库设泡沫-水喷淋联动系统。3.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由室外生活、消防环网接出,沿基地周围及内部布置。4.消防水量系 统用水定额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火灾用水量室内消火栓40L/s2h288m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h108m3小 计 396m3室外消火栓 30L/s2h216m3 总 计 612m3六、排水系统1.小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2.生活污水汇入基地污水管网,经生化池处理后排入陈庹路市政污水干管。生化池由甲方委托当地环保部门设计。本工程设4座生化池,4座池的位置及处理能力详见给排水总图。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由水泵提升经拟建过街横道排入市政污水管。七、雨水系统1.暴雨强度公式:2822(1+0.775lgP) (t+12.8P0.076)0.77 设计重现期P=2年,综合径流系数0.65。2.地面雨水经雨水斗、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汇集后排入市政给水干管。3.基地西侧山体排洪接入陈庹路排洪渠,排洪渠走向详见给排水总图。第十章 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要求;本工程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资料;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二、高压开关站: 本设计拟在D6-3/02、D6-4/02区及D8-1/02、D8-2/02区内各设一座10KV开关站,10KV开关站与小区变配电房联体设置,由开关站采用环网方式或放射方式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