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学习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T200.doc_第1页
规范学习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T200.doc_第2页
规范学习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T200.doc_第3页
规范学习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T200.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范学习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T2001、JGJ/T200-2010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发布日期:2010-2-10实施日期:2010-10-01相关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2009发布日期:2009-3-28实施日期:2010-01-01 2、适用范围:混凝土和砂浆表面喷涂聚脲防水工程的材料选择、设计、施工及验收。3、喷涂聚脲涂层:由异氰酸酯组分(A料)与端氨基化合物组分(B料)通过专用设备快速混合反应形成的弹性涂层。基层:对喷涂聚脲涂层起支撑作用的混凝土或砂浆层。底涂层:在喷涂作业前预先涂覆在基层上,用于增强聚脲涂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和封闭基层缺陷、阻隔水汽的材料。脲urea即尿素,聚脲polyurea,喷涂聚脲spray polyurea,简称SPUA 4、基本规定:、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不宜2Mpa、材料:有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应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单位对该产品本年度抽样检验认证的试验报告)。、作业环境:环境温度5,相对湿度85%,基层表面温度:比露点至少高3,四级风以下,雨雪天严禁露天作业。、进场复验:按规程4.0.3条。其中SPUA涂料15t一批,每批取40kg样品,底涂料、涂层修补材料、层间处理剂分别按1t为一批量,每批取2kg样品。样品分两组储存。当某一项指标达不到,需加倍取样,全部合格则判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底涂料目前无标准可依,标准还是提出了两项指标(表干时间和粘结强度)。各材料的指标及检验方法按规程4.0.2条。5、设计:、厚度按防水等级、设防要求等确定,不宜1.5mm。地下防水宜外防外涂。、结构找坡应用聚合物砂浆。密封用聚氨酯密封胶(与聚脲涂层相容性好)。、天沟、檐沟、交接处、变形缝、后浇带等需作处理。(参照规程和设计)。5、施工:、作业前15天用施工设备在现场制样送检。、底涂料验收合格后应在SPUA厂家规定的间隔时间内进行喷涂,超过时间应重刷底涂。、设备要求及参数:按规程、每个工作日要留样片:500500mm,厚1.5mm。每工作日作好记录。、两次喷涂间隔应按厂家规定,否则要作层间处理。、涂层修补:6、验收:、基层表面应验收。、涂层验收分主控和一般项目验收。7、安全防护:、空气粉尘、环境符合GB6514规定。、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防护。、现场配干粉或液体CO2灭火器。8、其它:、SPUA涂料按GB/T23446(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标准执行。该标准把涂料分成:组成:JNC(喷涂(纯)聚脲防水涂料)和JNJ(喷涂聚氨脂(脲)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型型。标记:产品代号类别标准编号。例如:JNJ防水涂料GB/T23446-2009、主要区别在力学强度:.、基层表面的处理工艺有机械打磨、抛丸、喷砂等。表面的粗糙度的现场检测方法应用范围有限(立面、曲面无法检测)。实际工程中可比照ICRI(International Concrete Repairing Institute)推荐的标准板(CSP板)确定处理后的基层的粗糙度。一般说打磨后的基层粗糙度在SP3SP5间较为适宜。、基层的干燥程度:基层含水率越低越好。含水率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手段有待改进,规程按GB50207-2002第4.3.4定的简易方法确定:将1m2塑料薄膜铺在待测表面上,四周用胶带密封,3h4h后掀开薄膜观察薄膜及待测基层表面,如有水珠或基层颜色加深,则含水率较高,反之,含水率较低并视为合格。此方法测得的合格对应基层含水率一般9%。还可结合基层含水率检测仪检测。(美国混凝土表面处理规范规定按电导率检测混凝土的含水率5%为合格。)、SPUA涂料用于其它的应用(防腐等)还没有相应规范。8、聚脲发展史众所周知,聚氨酯的历史远比聚脲要悠久。早在1937年,德国法本公司(I.G.Farben,Bayer公司的前身)的奥托拜尔博士将异氰酸酯用于聚氨酯的合成,得到了纤维和弹性体,是国际上公认的聚氨酯技术的起源。其实,最早的聚脲文献也可以追溯到1948年,作者Hill,R.和Walker,E.E.在实验室对聚酯、线性聚乙烯、聚氨酯、聚酰亚胺和聚脲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发现:聚脲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熔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Jefferson Chemical Company的专利产品端氨基聚醚Jeffamine问世,该产品最初主要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它的出现为聚脲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关键原材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德国Bayer公司和美国Texaco公司开展了聚脲反应注射成型(RIM)技术的研究并很快工业化。在RIM技术的基础之上,1986年6月10日,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由美国Texaco公司的化学家Dudley J.Primeaux及其技术团队在Austin实验室研发成功1,该技术能商业化的技术关键是原材料端氨基聚醚和美国Gusmer公司最新研制生产的聚脲喷涂机。1991年,喷涂聚脲技术在北美商业化,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混凝土防水、钢结构防腐和皮卡车耐磨等。鉴于喷涂聚脲技术的诸多优势,成为涂装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快捷的施工性能使该技术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海洋化工研究院于1995年开展喷涂弹性体技术的前期探索研究,并于1997年4月引进了美国Gusmer公司最新设计制造的H-3500喷涂机,以黄微波为首的研发团队于1998年9月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脲配方体系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随后,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烟台华特、湖南湘江、广州秀珀等公司纷纷投入到聚脲的研制中。2000年以后,美国SPI公司、美国纽科、韩国一山、美国宝莱、美国联合涂料、美国顺缔等公司也陆续在国内销售聚脲。与此同时,美国Huntsman公司、德国Bayer公司、德国BASF公司、美国陶氏等化工巨头也在国内设立代理商,中国的聚脲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9、聚脲的定义关于聚脲的定义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美国聚脲协会(PDA)力推纯聚脲,欧洲的知名化学公司则更青睐聚氨酯,即使是聚氨酯(脲),他们也称之为改性聚氨酯。其实,PDA对聚脲的定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以前按80/20原则分类,即将树脂组份中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脲;端羟基树脂和端羟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