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 岳麓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 岳麓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 岳麓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 岳麓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 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6课戊戌变法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 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各自做了哪些事呢 组卷网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 课程标准 1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组卷网2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自学指导 1 维新变法 变的是什么 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 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 为什么 3 什么是 公车 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 在哪里发动的 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 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 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 开展了哪些活动 5 光绪帝为什么下决心实行变法 背景 6 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7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影响是什么 8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 死得其所 一 公车上书 公车 1 背景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 后来就以 公车 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根本原因 马关条约 后 民族危机的加深重要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 经过 时间 地点 发起人 1895 北京 康有为和梁启超 公车上书图 康有为像 梁启超像 3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 民族矛盾的加深 清朝统治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康有为在 公车上书 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 1 创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北京强学会遗址 2 成立强学会 政治团体形成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3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4 与顽固派的论战 5 三次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败后 创 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三次上书光绪帝 倡导变法 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光绪表示不做 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 不仅在器械 而且在制度 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 在能 自强保种 严复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试问今日之时局如此 国势如此 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之饷 士无实学 工无良师 强弱相形 贫富悬绝 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根据以上材料 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马关条约 签订后 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狂潮中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国力衰弱 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光绪帝也将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 1 背景 2 标志3 时间 列强掀起瓜分潮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6月 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1898 6 11 9 21 二 百日维新 4 主要内容 1898 6定国是诏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 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八股文 创办报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5 变法措施的作用 1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 2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 3 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6 变法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它是维新变法期间根据光绪帝的命令建立的 1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2 逮捕维新人士 参与朝政的 戊戌六君子 血洒菜市口 3 康有为 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 九月十三日 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 今朕位几不保 汝康有为 杨锐 林旭 谭嗣同 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 筹设法相救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第二天 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出卖维新派 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 1859 1916 慈禧太后 1835 1908 1861年开始掌握清廷权力 1889年宣布 撤帘 由光绪亲政 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 掌握清廷全权 载湉 1871 1908 1875年即位 年号光绪 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 后党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谭嗣同 1866 1898 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 1898年 奉旨入京 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戊戌政变后 放弃逃生机会 慨然道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请自嗣同始 从容被捕 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 史称 戊戌六君子 望门投宿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谭嗣同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 死得其所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因为他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 挽救国家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 值得的 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希望用鲜血来唤醒世人 无力回天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 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所以很难成功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林旭 戊戌六君子 杨深秀 刘光第 杨锐 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以慈禧太后为首 掌握实权 想争取袁世凯保护光绪帝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军投靠顽固派 无权 爱国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思想启蒙 最重要 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结论 教训 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 帝国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3 没有发动群众 单纯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棵幼苗 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 光绪帝 资产阶级 老百姓 顽固派 无实权 麻木 软弱 破坏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帝国主义 压制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百日维新 民族资产阶级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 两次鸦片战争 惨败 惨败 惨败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 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是国家 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 甚至出现挫折失败 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4 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 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议一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戊戌变法 序幕 公车上书政治团体形成 中外纪闻 强学会高潮 百日维新失败 戊戌政变性质 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爱国运动 1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 的签订B 公车上书 C 天演论 的发表D 明定国是 诏书的颁布2 康有为等 公车上书 的直接起因是 A 南京条约 签订B 北京条约 签订C 马关条约 签订D 德国强占胶州湾 B C 3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 历时103天 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A 商鞅变法B 公车上书C 百日维新D 光绪维新4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 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 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 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 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 A 5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 其作者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光绪帝6 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 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D 兴办新式学堂 C D 7 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有二点 一是客观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都很弱小 帝国主义列强极力维持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和获得的巨大利益 竭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而腐朽昏庸的清朝封建顽固势力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 非常敌视社会变革 因此反动势力非常强大 阻挠维新变法 最后发动政变镇压了这次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