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系统的软切换.doc_第1页
WCDMA系统的软切换.doc_第2页
WCDMA系统的软切换.doc_第3页
WCDMA系统的软切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CDMA系统的软切换本文对WCDMA系统中软切换过程及WCDMA各相关事件算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信息产业部WCDMA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际商用网中WCDMA系统相关软切换参数的设定提出设计值。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支持多种类型的切换,主要类型有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WCDMA系统中沿用了大部分原IS-95和CDMA2000中的软切换技术。 软切换是一种常态,WCDMA系统中UE几乎一直处在软切换状态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通话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硬切换过程则不会经常发生,硬切换将影响用户通话的主观感受,并容易造成掉话,网络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切换的发生。 WCDMA软切换的过程 信息产业部有关部分2004年联合设备厂商和规划设计单位对3G无线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WCDMA部分共对软切换进行9项测试:包括语音(AMR)、可视电话(CS64)、数据业务(PS64)三类业务的更软切换、软切换及跨RNC的软切换的成功率。并对触发事件类型1a、1b、1c进行了测试。因为建网初期,用户数量不会快速增长,容量不是主要问题,因此对频率间硬切换及系统间切换未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采用前端手机进行不同业务的拨叫,记录UE状态是否发生掉话,后台记录相关信令用来判断切换成功的次数。当RNC判决进行软切换,并向UE发送“Active Set Update”消息后,作为一次软切换。当UE成功地更新激活集后,向系统发送“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消息,宣布新加入了无线链路,作为切换event 1a成功的标志。当Node B向系统发送“Radio Link Deletion”消息,宣布无线链路已经从UE的激活集中删除,作为切换event 1b成功的标志。根据以上信令消息对WCDMA的软切换过程和成功率进行判断。 测试过程中因为UE与系统切换频繁,信令数量大,分析时应注意信令的发送时间,以避免混淆不同次切换的消息。通常认为2ms内到达UE的切换消息,为RNC下发给不同Node B的同一消息。对于RNC下发的消息可从信令中的Message Authentication Message进行区分。 WCDMA系统软切换算法 1. 软切换算法 WCDMA系统软切换算法可以分为两部分:UE测量报告的配置和RNC更新UE的激活集。UE测量报告的配置记录在系统消息块11(SIB11)中,它是RRC的专用控制消息。SIB11中记录最多八个小区,一个为主用小区,其余七个为相邻小区,实际上,系统只考虑前三个小区的测量配置。RNC对UE内的测量报告或者频段内的测量报告进行判断,以决定UE是否对激活集进行更新。 软切换算法就是基于以下的测量消息: 频段内测量消息 频段内测量消息由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SIB11)进行配置。SIB11中包括RACH报告,它记录了被测小区的CPICH强度(Ec/No),以及cell_FACH和cell_DCH的状态。cell_DCH对软切换的触发事件进行报告,比如Event 1a、1b、1c。 UE内部测量报告 UE内部测量报告由RRC专用控制消息配置,UE内部测量包括接收到不同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收发数据的时间差(Rx-Tx time difference)。 WCDMA系统对软切换状态下的事件进行了定义: 事件(event)1a: 1个 P-CPICH 进入了测量范围(reporting range),切入新的测量小区。 事件(event)1b: 1个 P-CPICH 离开了测量范围(reporting range),原测量小区切出。 事件(event)1c: 1个非激活集的P-CPICH好于激活集中的某个P-CPICH,原小区被新加入小区替换。 2. event 1a/1b/1c计算公式 WCDMA系统软切换根据触发事件决定UE激活集内导频的更新和替换。以下将根据不同触发事件的判决条件,对小区切换算法进行分析。 event 1a/1b/1c涉及的主要参数如下: R(Reporting range):报告范围,即切换门限,可以用来调节软切换的UE在小区中的比例和切换范围的大小,软切换比例通常控制在20%30,以减少基站的下行发射功率,节约系统资源。应当指出的是2030的软切换比例只是实验室的计算结果,在WCDMA网中,特别是在城区内,基站数量密集,为保证用户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软切换比例将提高,预计将达到4050。 R的取值范围在014.5dB,步长0.5dB,缺省值为3dB。 H(Hysteresis):滞后值,可以用来避免由于频繁切换造成的乒乓效应,同时可避免过多的信令开销。 H的取值范围在07.5dB,步长0.5dB。缺省值为0(event 1a),1.5dB(event 1b,1c)。原IS-95系统为避免乒乓效应,采用的是时间滞后的办法,在WCDMA系统中也仍然保留了时间滞后参数Time to Trigger,它和Hysteresis的作用相近,可以克服因快速衰落造成的导频快速变化,保证激活集内导频的稳定。 W:是一个系数,可以用来把激活集中其他导频的影响考虑到切换门限中,通常把激活集中最好的导频作为导频准入门限的参照值。 W的取值范围在0100,步长10,缺省值为100。 event 1a/1b/1c具体算法为: event 1a 其中:Mnew为进入测量范围的小区测量值 Mi为激活集中第i个小区的测量值 NA为当前激活集中小区的数目 Mbest为激活集中最高测量值 W1a为SIB11中event 1a参数 (可设置) R1a为event 1a的报告范围 (可设置) H1a为event 1a的滞后参数 (可设置) event 1a是对激活集以外的某个强导频进行测量,如果满足准入条件,就将该导频加入激活集中。而准入门限的确定就是由以上公式决定。基本原理是UE激活集内的所有导频依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准入门限的参考值: 为保证切入导频的稳定性,又加入了两个参数H和R。参考值减去报告范围值R和滞后值H即可确定导频的准入门限,如果新的导频高于此基准值,将被加入到激活集中。 event 1b 其中:Mnew为正在离开报告范围的小区的测量值 Mi为激活集中第i个小区的测量值 NA为当前激活集中小区的数目 Mbest为激活集中最高测量值 W1b为SIB11中event 1b参数(可设置) R1b为event 1b的报告范围(可设置) H1b为event 1b的滞后参数(可设置) 与event 1a类似,event 1b根据以上判决门限,对比导频平均值低的激活集导频,从激活集中删除。 event 1c 10LogMnew10LogMi+H1c 其中:Mnew为进入测量范围的小区测量值 Mi为激活集中第i个小区的测量值 H1c为event 1c的滞后参数(可设置) event 1c执行替换激活集中导频的操作,新加入导频Mnew与原有Mi小区进行比较,如果高于Mi小区导频强度H1c时,UE的激活集更新,删除原Mi小区导频由Mnew小区替换。 event 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