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相关介绍.docx_第1页
肿瘤治疗相关介绍.docx_第2页
肿瘤治疗相关介绍.docx_第3页
肿瘤治疗相关介绍.docx_第4页
肿瘤治疗相关介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特异免疫治疗研究新趋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在经历70年代的低谷后,80年代后期重新掘起。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促进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基因重组IL一2的间世使以LAK、TIL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得以发展,对一些常规疗法治疗失败的晚期病例取得了一定疗效。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也广泛开展了以LAK为主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1993年“第三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几乎成为LAK研究的专题研讨会。经过几年实践,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以LAK为效应细胞的生物治疗除了对癌性积液消除效果较高外,对于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有效率一般为20%30%左右,而对其他癌症疗效相对较差,甚至无效。过分夸大或完全否定LAK的治疗作用都不符合实际。去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上出现了较多的以基因转导方法进行的肿瘤免疫研究,其研究内容、范围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对肿瘤免疫排斥抗原的认识以及对抗原递呈和T细胞的识别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为制备肿瘤疫苗,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知CDS+T细胞所识别的是蛋白一级结构中能与相应的MHC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槽状结合部位相匹配的小肤片段,一般由810个氨基酸组成。这种识别受MHC限制,所识别的是抗原小肤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继MAGE一1发现之后,研究人员还找到了MAGE一2和MAGE一3等系列肿瘤抗原川。MAGE一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有67%与MAGE一1相同,它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MAGE一1,并且在小细胞肺癌、喉癌、卵巢癌、食管癌和肉瘤中也有表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被认为是肿瘤共同抗原。这样,MAGE小肤的应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 突变的癌基因产物可作为肿瘤排斥抗原。突变的癌基因K一ras常见于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中。人工合成PZI一ras的25肤中第13位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的小肤(MTEYKLVvVGAGDVGKSAL-TIQLI)用HLA一DR和HLA-1殉相匹配的PBMC作为APC可诱导CD4+T细胞克隆增殖,而放射线灭活的HLA一A和一B相匹配的B淋巴母细胞系作为APC可诱导CDS+T细胞克隆增值。后者是IL一2依赖的,因无IL一2时不能引起抗原特异的增殖反应。 有的癌基因,如HERZ/neu,虽无突变,由于异常过度表达,也可成为诱导特异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己找到其中一段9肤GP一2(IisAvvGIL),与HLA一AZ十APC结合后可诱导CTL活性,经过进一步修饰后小肤与HLA一AZ+亲和力提高了20倍,同时也显著增强了CTL对肿瘤的杀伤率。 突变的抑癌基因(如P53)或癌基因(如rasP21)产物也可作为肿瘤排斥抗原。根据人非小细胞肺癌系1272P53突变的情况合成的一个21肤,其中包含了第135位氨基酸残基由酩氨酸取代半胧氨酸的突变区,不必经胞内加工,只需与同基因A卫C表达的MHCI类分子结合,即可用于诱导特异的CTL。 树突状细胞(I兀)是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但难以大量获取。近期人们应用GM一csF和IL一4成功地从外周血中分离并扩增树突状细胞,为肿瘤抗原小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APCc4)。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应用HLA一AZ.l+健康人树突状细胞递呈HLA一2.1十恶性黑色素瘤3种相关靶抗原的小肚:gP100的YLEPGPVTA,酩氨酸酶的YMNGTM-SQV和MelanA/MART一1的AAGIGILTV,在体外分别对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反复刺激,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CTL。因此,应用肿瘤相关排斥抗原小肤治疗时,APC和特异杀伤效应细胞前体既可来自肿瘤患者自身,也可来自MHCI类抗原相匹配的健康人.利用抗原小肤既可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又可和体外诱导扩增的特异CTL过继免疫治疗联合使用。 肿瘤免疫排斥抗原小肤一种可能采用的治疗途径是基因免疫。实验证明,鸡的卵清蛋白OvA257-264小肤(SllNFEKL)可被小鼠H一ZKb递呈。将该小肤基因插入痘苗病毒载体,经静脉注入C57BL/6小鼠免疫6天后的脾淋巴细胞即可特异地识别和杀伤OVA257一264小肤基因转导的EL4(H一Zb)胸腺瘤细胞株或该小肤在体外与EL4共育后的靶细胞。因此,应用肿瘤排斥抗原小肤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作体内免疫,可省去获取足够数量APC的烦琐步骤,在临床上使用更为简便.上述肿瘤抗原小肤的识别是受MHC限制的。 近几年人们也在摸索不受MHC限制,而能产生抗肿瘤免疫效果的方法。美国Baxter公司正在开发“T一bodies”治疗瘤症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不受MHC限制的体液免疫中抗体识别系统与细胞免疫中活化T细胞的TCR受体系统相结合。具体作法是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的抗原识别区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组,构成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然后转导入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中表达。这样,可利用抗体对肿瘤的识别、导向,一旦与肿瘤结合便通过T细胞受体激活T细胞,进而产生杀伤肿瘤作用。因此,凡能被抗体识别的肿瘤即可用此法治疗,而不必考虑MHCI类分子是否匹配。 另一种不受MHC限制的肿瘤免疫方法是利用热休克蛋白(hsp).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内被降解的内源性蛋白多肤片段最初不是与MHC结合,而是在胞浆内与hsp7o分子结合,继之经hsP90将多肚转运到内质网膜TAP分子处,然后传给内质网hsp(gp96),最后由gp96将多肤传给MHCI类分子。 因此,热休克蛋白中hsp7o、hspgo、和gp96都有结合多肚的能力,它们是内源性抗原多肤的转运工具.因此,从肿瘤细胞中提取的hsP必然携带有肿瘤抗原肤。hsp也可能参与对多肤前体的进一步加工处理,使其更适于MHCI类分子递呈。实验证明,用SV4o转化的H一Zk小鼠细胞的gp96免疫H一Zb小鼠,能引起H一2“限制性抗原特异CTL应答,这种CTL的产生并未受到H一2“的限制。所以,用携带有肿瘤多肤的h,p制备瘤苗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肿瘤基因免疫治疗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应用各种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效应细胞或肿瘤细胞。从多因素考虑,采用多基因转导,如将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基因联合导入,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基因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真核表达载体的高表达、可控性、导向性和安全性。研制好的基因免疫治疗载体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以上所述是近年来肿瘤特异免疫治疗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新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