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doc_第1页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doc_第2页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doc_第3页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doc_第4页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吕布见貂蝉-迷上了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关帝庙夫人-慌了神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董卓进京-来者不善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周喻打黄盖-装样子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三国成语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一亲芳泽【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七步成诗【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三顾茅庐【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下笔成章【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不出所料【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不由分说【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不知所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不容偏废【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乘虚而入【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五内如焚【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人生如寄【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仰人鼻息【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伯仲之间【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位极人臣【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偃旗息鼓【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出言不逊【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刮目相待【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危在旦夕【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危急存亡之秋【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不虚传【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同符合契【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吴下阿蒙【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敝帚千金【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廊庙之器【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才高八斗【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手不释卷【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指日可待【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探囊取物【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文思泉涌【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旦夕之危【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明眸善睐【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月明星稀【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土崩鱼烂【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如入无人之境【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妄自菲薄【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孑然一生【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对酒当歌【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屈指可数【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周郎顾曲【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呼风唤雨【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品头论足【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回肠荡气【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一、真实与虚构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二、神化与丑化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三、人物与线索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四、封建与王道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