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民俗文化.doc_第1页
黄河民俗文化.doc_第2页
黄河民俗文化.doc_第3页
黄河民俗文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义的傩戏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抭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这反映出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而使“黄鬼”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 “捉黄鬼”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大都以脸谱和面具为扮相。他们身着古装和各种佩饰,面目或计策或狰狞。这些角色大都是世袭的,辈辈相传,不派不选,使其久演不衰。全村戴面具的约有三四十人,画脸谱的多达四百余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正月十四的夜晚,村里的人都乇夜难眠,扮脸谱、试服装、整道具,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十五日凌晨一时,寂静的山村就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装扮的跳鬼,身着单衣,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棒的更夫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去驱邪赶鬼。在奔跑中一个个大汗淋漓,直到清晨七时,黄鬼被缉拿归案。这不禁使人联想起远古时期先民们围猎野兽的情景。扮演“黄鬼”者,头发、四肢和身上全涂成黄色。在隆冬严寒中,只穿着薄薄的无袖衫和短裤,裸露的胳膊和小腿上捆绑着四把明光闪闪的道具刀,刀口处鲜血淋淋。预示着村中黄鬼被擒,吉祥如意。 上午七时以后,气势更为壮观。铺满山石的街道上,邻街的房顶上,以及高大的树杈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披甲戴盔的探马在人群中往来开道,铃声急促,蹄声得得,惊得观众直往后退。押着“黄鬼”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直贯长街首尾。前有鸣锣开道的衙役,手持旗牌、伞扇、金瓜、钱斧等全套仪仗以及饰有各种面具、脸谱的戏中角色,后面是衣着鲜艳的各种民间华会队伍,边走边演,热闹非凡。队伍按规则,走走退退,退退走走,历时三个多小时,把正个小山村闹得沸沸扬扬,酣畅尽兴,仿佛要将一年的喜悦都渲泻在这欢庆的气氛之中。 队伍出村后,在村南干涸的河谷上,分成几个场地进行赛戏活动。最后,崭黄鬼仪式在四值(掌管日、时、月、年的文官)、四尉(掌管东、南、西、北的武官)的傩舞表演中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临时搭起的开斩台,高筑于河谷之上。当“黄鬼”被押上台时,群情激奋,礼炮震天,透过弥漫的烟雾和手持柳棒人们的喊打声中,“黄鬼”被剥皮抽筋,象征着人类铲除邪恶的胜利。 河北武安固义傩戏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北方无傩的论断,固义傩戏中积淀了中国社火戏剧发生发展中的几种形态,是研究中国社火戏剧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固义的傩文化不仅是这一区域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这一传统文化现象能延续流传至今,这是固义村村民对文化的一种贡献。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河北省最南部的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这里不仅有无数的名胜古迹、成语典故,更具有独特纯朴的民俗、民风。固义傩戏就是这区域众多民俗瑰宝里的一枝奇葩。 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是我国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傩戏使用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 使这一古老的戏种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河北南部的武安固义村的傩戏是典型的北方傩戏(俗称:捉黄鬼),具有黄河流域傩原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