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doc_第1页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doc_第2页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doc_第3页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doc_第4页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主编宋宝萍路建平宋伯根主审朱广杰总论1、心肌褐色萎缩:心肌纤维较正常细窄,核相对较大,但肌原纤维及横纹尚清楚。图片右侧为正常心肌组织。(提示:由于心肌纤维变细而紧凑,在相同大小的视野中,心肌细胞的数目显得较正常心肌组织多)。2、心肌褐色萎缩(高倍):高倍下,在心肌细胞核两端见有折光性较强的棕褐色细颗粒,为脂褐素。3、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颗粒变性):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浆内布满伊红色的细颗粒。(提示:由于颗粒细小而颗粒感不强,胞浆呈云雾状,颗粒的实质是肿胀的线粒体)部分细胞浆可崩溃脱落至曲管腔。4、肝细胞水肿(水样变性,气球样变): 肝细胞肿胀,胞浆淡染而呈疏网状,隐约可见空泡。有时肝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故也称气球样变。(提示:肝细胞水肿时,由于胞浆淡染显得疏空,粗看与脂肪变性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前者胞浆虽淡,但还呈疏网状,胞核位于中间,后者胞浆完全透亮呈空泡,核被脂滴挤到一边。参见肝细胞脂肪变性)。5、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浆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提示:空泡是由于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而成的,在冰冻切片,脂溶性染料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被挤在一边。肝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6、肝细胞脂肪变性(苏丹III染色):肝细胞中脂滴被染成桔红色。7、脾包膜玻璃样变: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使脾包膜增厚,纤维组织退变。使胶原纤维肿胀并互相融合成均匀一致的伊红色条片状结构,失去纤维组织结构,仅残存极少量的纤维细胞。8、脾包膜玻璃样变性(高倍):高倍示胶原肿胀崩解,呈均质伊红色一片。纤维组织结构消失。9、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图中见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结构消失,呈均质伊红色。肾小球硬化10、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 (坏死):图中见血管壁结构消失,可见强嗜酸性红染的细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状似纤维素。这种病变其实是组织坏死,故又称纤维素样坏死。11、间质粘液样变性:间质疏松,充以染成淡蓝色的液体(肉眼呈胶冻状),其中可见一些散在的多角形、星芒状细胞。12、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坏死的肝细胞体积变小,核溶解消失,胞浆凝固,染色变深。肝索结构尚清。另可见多个核固缩肝细胞。13、核固缩:核的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而染色变深()。14、核碎裂:核膜破裂,核崩解为小碎片()。15、核溶解:核染色质变淡,依稀可见核轮廓()。16、肾凝固性坏死:细胞已呈坏死改变,但肾小球、肾小管的轮廓保留,仍可辨认。17、脑液化性坏死: 坏死处脑组织结构疏松,呈筛网状结构,其中可见到胞浆呈泡沫状的泡沫细胞。(提示:在这里泡沫细胞是由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富有脂质的坏死脑组织而形成)18、泡沫细胞:高倍示泡沫细胞胞体增大,胞浆丰富疏松呈泡沫状。19、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胞浆中见大小不一呈金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镜下具有折光性。20、脂褐素:心肌细胞核两端见黄褐色细颗粒状色素,为脂褐素。21、胆红素:肝细胞、毛细胆管、小胆管中可见黄褐色折光性小颗粒或团块,为胆红素。22、黑色素:为大小、形状不一的棕褐色或深褐色颗粒状色素。23、福尔马林色素:图中沉积分布部位、颗粒均不规则的黑色色素为福尔马林色素。(提示:该色素是制片时间久远, 固定液中的福尔马林析出所形成的色素,而不是病理性色素沉积。)24、病理性钙化、钙化小体:图中钙盐沉积呈蓝色颗粒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或片状。并可见圆形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钙化小体。25、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增粗,排列走向紊乱。26、心肌肥大(高倍):心肌纤维增粗,细胞核亦增大,其中肌原纤维及横纹结构清晰可见。27、鳞状上皮化生:原宫颈管柱状上皮被成熟的鳞状上皮所取代。鳞状上皮层次清楚,下层基底细胞排列整齐,表层可见角化。深部可见宫颈粘液腺,间质有多数炎细胞浸润。28、肠上皮化生:胃粘膜固有腺体被肠上皮取代,出现杯状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细胞。29、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组成,浅表部分的毛细血管方向与创面垂直,结构疏松,其中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深部肉芽组织渐趋紧密。细胞及毛细血管减少。30、肉芽组织(高倍):图中见多量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炎症细胞。31、纤维母细胞、炎症细胞:在高倍下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呈短梭形,亦可见胞浆突起呈星芒状。胞浆略显嗜碱性。胞核椭圆型,常可见核仁。炎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核呈分叶状。32、慢性肝淤血:肝小叶结构尚清楚,肝窦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淤血处肝细胞索受压变细,甚至消失。(提示:有的肝小叶中央的淤血区因扩展面与附近小叶的淤血区互相连接,反将小叶周边及汇管区包围起来,即反包围)淤血区及附近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参见高倍图。33、慢性肝淤血(高倍):高倍示淤血区及附近肝细胞胞浆呈空泡状,空泡大小不一,空泡较大时核挤被向一边,为脂肪变性。34、急性肺淤血、肺水肿: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漏出的红细胞,图中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呈串珠样(提示:水肿液中含血浆蛋白,故HE染成粉红色)35、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泡腔及肺泡隔内见多少不一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细胞,胞浆丰富,其中含有许多棕褐色含铁血黄素颗粒,即心力衰竭细胞(参见高倍心力衰竭细胞)。36、心力衰竭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后在胞浆内析出含铁血黄素颗粒。见于心力衰竭等疾患。37、慢性肺淤血、II型上皮细胞增生:增生的II型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染色加深,沿肺泡壁排列。38、慢性肺淤血、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泡壁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受挤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39、混合血栓:图中可见伊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边缘围绕着许多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小梁与小梁之间浅红色部分为纤维蛋白构成的细网状结构,其中网罗着许多红细胞。40、血栓机化、再通:图中见血管腔被结缔组织所占据,并出现细小血管。右侧为大的再通血管。41、肾贫血性梗死:图中梗死区伊红色,细胞核溶解消失,但梗死区组织结构轮廓依稀保留,尚可辨认肾小球和肾曲管。梗死区边缘可见出血反应带和炎性反应带。(提示: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中有一块略呈扇形的伊红色区,为梗死区,其周围未梗死组织略带紫红色)42、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出现坏死表现,呈不规则分布。细胞核固缩、碎裂、消失,细胞轮廓依然可辨。43、肺出血性梗死:图中梗死区内肺泡结构依稀可辩,肺泡上皮核消失,肺泡中充满红细胞。(提示:先用肉眼观察切片,致密暗红色为梗死区,疏松紫红色为非梗死淤血区。梗死区周边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44、假膜性炎、白喉:图片显示粘膜浅表部分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代之以厚层纤维素渗出物(假膜),呈伊红色细丝状。45、假膜性炎、白喉(高倍):高倍镜下见假膜主要由纤维素细丝交织而成,其间可见上皮细胞碎屑,粘膜及粘膜下层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46、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图中示阑尾全层结构,阑尾全层充血水肿,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粘膜坏死脱落。(提示:高倍镜下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呈亚急性炎时,可见许多嗜酸性白细胞。)47、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出现坏死、充血、水肿:阑尾粘膜坏死、脱落,粘膜、粘膜下层充血水肿。48、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伴有浆膜纤维素性炎:浆膜层组织疏松、充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浆膜面大量纤维素渗出。49、嗜中性白细胞:胞浆淡红染,核成分叶状,25叶不等。图中还可见多个血管及间质水肿。50、嗜中性白细胞从血管壁游出:图中示白细胞从血管壁游出。51、嗜酸性白细胞:胞浆中可见许多强嗜酸性颗粒,核呈双叶状。52、大叶性肺炎(示纤维素):高倍镜下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嗜酸性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53、肺脓肿:病灶内原有的肺组织已被破坏,积聚以大量中性白细胞及脓细胞,染成蓝色。脓肿旁肺组织结构尚清。(提示:肉眼观察切片可见一深蓝色圆形病灶,即脓肿)54、肺脓肿(高倍):肺组织结构破坏,浸润的多量中性白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即脓细胞。55、细菌菌团:肺脓肿细菌菌团染成蓝紫色,呈细小颗粒状。56、肺脓肿旁静脉内血栓形成:静脉腔内可见混合血栓。上下两侧肺组织有明显纤维素沉积与炎细胞浸润形成早期制脓膜。57、鼻息肉:粘膜被覆柱状上皮,组织疏松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提示:高倍镜下见炎细胞主要为浆细胞,少量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58、浆细胞、单核细胞:左图可见多个浆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圆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块状靠近核膜排列,似车轮状。图中另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右侧图箭头所示为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细胞边界不甚清楚。细胞核呈肾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纤细而疏松,着色较浅 (常可见嗜酸性核仁)。59、慢性扁桃体炎:隐窝内角化物质贮留,炎细胞浸润,扁桃体内淋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60、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致密块状,着色深。胞浆很少,镜下主要看到细胞核。61、结核性肉芽肿:图片示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间可见伊红色干酪样坏死,周边见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外边可见淋巴细胞,再外边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包绕。62、结核性肉芽肿(高倍):高倍镜下结核结节中央伊红色细颗粒无结构物质为干酪样坏死、其周边可见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63、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图中见类上皮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染成浅红色,细胞边界不清。胞核呈圆性或卵圆性,染色质少,甚至可呈空泡状,核内可有一到二个核仁。图中央的郎罕氏巨细胞体积很大,胞核形态与类上皮细胞相似,数目可达几十个(甚至百余个),排列在细胞周边部呈马蹄形或环形。64、异物肉芽肿:肠壁内有多数多核巨细胞浸润,此种多核巨细胞的胞核排列紊乱,称异物巨细胞。箭头示异物及异物巨细胞。65、败血脾:脾髓结构不清,滤泡破坏,红髓中大量炎细胞浸润。66、肾移植排斥反应:图片左侧肾小球硬化,肾间质水肿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可出现间质小动脉炎)。67、肾移植排斥反应: 图片示肾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多数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68、肾移植排斥反应: 图片示急性小动脉炎,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壁炎细胞浸润。69、狼疮性肾炎: 图中示肾小球增大,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易见。70、狼疮性肾炎; 图中右侧肾小球可见系膜增生,毛细血管丛显而易见(基底膜增厚),左侧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71、肺机会感染、曲菌菌团和菌丝: 肺泡腔内可见伊红色或蓝紫色的曲菌菌团和菌丝。72、肺白色念珠菌感染(银染色):银染色示肺泡内白色念珠菌孢子。73、肺白色念珠菌菌丝与孢子(PAS染色):PAS染色示血管内白色念珠菌菌丝和孢子。74、肺巨细胞病毒感染:图中肺泡上皮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病毒包涵体多呈球形,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带。75、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图片中示肺泡腔内见多量的淡染的泡沫状物。76、放线菌感染:可见脓肿形成,脓肿中央可见篮紫色放线菌菌团,周围有密集的炎细胞浸润。77、放线菌感染(高倍):放线菌菌团周围可见放射状菌丝,周围浸润的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78、皮肤乳头状瘤:图中见复层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层次增加。细胞分化良好,各层细胞排列整齐,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形态相似,可见过度角化。(提示:肉眼观察切片可见增生组织呈乳头状形态,低倍镜下可见过度增生的鳞状上皮向真皮层形成粗大钉突,即上皮脚。)79、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早期: 图中示高倍镜下多边棘细胞之间呈阶梯状结构之间桥,并可见核分裂早期( )。80、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晚期: 同上示细胞间桥,并显示核分裂晚期( )。81、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癌细胞排列成片状,团块状等巢状结构,由结缔组织分隔。82、癌珠(角化珠):高倍示癌细胞大小不一,染色质深染而分布不均,核仁易见。癌细胞排列成堆,成巢状结构,中间可见伊红色同心园结构,即癌珠(角化珠)。癌巢周围有间质。 83、结肠腺瘤:肿瘤组织由多量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增生腺体构成,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小,位于基底。在形态上与正常腺上皮细胞无明显差异。(提示:肉眼观察切片,可见肿瘤呈息肉状,有蒂。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或无,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异型性)。84、结肠腺癌:图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腺管状排列,并浸润至粘膜下层及肌层,肿瘤组织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图中还可见尚未癌变的肠腺上皮。85、结肠腺癌:(高倍):高倍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细胞核大染色深,失去极性,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像。86、多形性腺瘤(腮腺混合瘤):肿瘤组织中可见腺样组织和粘液样组织。85、腮腺混合瘤(高倍):高倍见腺样组织和粘液样组织。88、肝癌细胞坏死:图中见肝癌细胞团块,另一侧见肝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核消失,癌组织轮廓残存。89、肝癌细胞坏死、泡沫细胞:肝癌细胞坏死,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物形成泡沫细胞。90、膀胱乳头状瘤:肿瘤呈乳头状增生,类似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排列层次略增加,排列尚整齐,细胞异形性不明显。本图为内翻性乳头状瘤。91、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细胞有异型性,排列层次明显增多,极性消失。乳头中间可见纤维间质和小血管。右边为正常移行上皮。细胞排列35层,排列整齐,细胞无异型性。(提示:肉眼观察切片,示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光镜下根据组织异型性,即乳头状分枝的级数及细胞排列层次以及细胞异型性可将其分为、级)。92、膀胱移行细胞癌(高倍):肿瘤细胞排列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异形性明显。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93、结肠类癌:肿瘤细胞呈腺团样排列或栅栏状排列,有纤维组织分隔包绕,似癌结构。94、纤维瘤: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细长的纤维细胞。95、纤维瘤(高倍)间质硬化:高倍示肿瘤细胞异形性小,组织排列紊乱。部分纤维组织胶原崩解,形成伊红色均质无结构的物质,玻变硬化。96、纤维肉瘤:肉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夹杂在一起(提示:这种组织结构与上皮恶性肿瘤相区别)瘤细胞呈梭形,交错排列。97、纤维肉瘤(高倍、示瘤巨细胞):肉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有异形性明显,并可见瘤巨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像。肉瘤细胞间的间质中可见丰富的小血管。98、平滑肌瘤: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性平滑肌细胞构成。细胞排列形成束状,互相编织。99、平滑肌瘤(高倍):高倍镜示平滑肌瘤细胞异型小、密度低,呈交错束状排列,核呈长杆状,两端纯圆。100、平滑肌肉瘤: 瘤细胞密度高,呈弥漫分布,成束交叉排列,肿瘤实质与间质交杂在一起。101、平滑肌肉瘤:图示肉瘤细胞呈梭形,胞浆少,核大,染色质少(间质可有丰富血管)。102、平滑肌肉瘤(高倍): 图示肉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多见。103、腺癌淋巴结转移:图片示大部分淋巴组织区域被肿瘤组织占据,肿瘤组织异型性明显,并呈腺管状排列,尚可见残余淋巴组织中的淋巴滤泡。104、鳞癌淋巴结转移:图片示部分淋巴结组织为巢状瘤组织取代,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部分癌组织中可见角化现象,示鳞癌转移。105、淋巴管内癌栓:淋巴管内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成团块状,即为癌栓。106、骨软骨瘤:肿瘤组织主要由灰白略带蓝色的透明软骨组成,并可见钙化及骨化现象。107、骨肉瘤:图片示肉瘤组织呈弥漫分布,可见伊红色的骨样基质及蓝紫色的钙盐沉着,形成肿瘤性骨组织。108、骨肉瘤(高倍):图片示高倍镜下肉瘤组织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一,异型性明显,并可见骨样基质和钙盐沉积,间质中可见多量的微血管。(提示:移动切片镜下可找见瘤巨细胞和病理性分裂像)109、骨巨细胞瘤:图片示单核基质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基质细胞为短梭形卵圆形或圆形,胞核较大,胞浆丰富而细胞边界不清楚,(间质中可有丰富血管)。110、何杰金氏淋巴瘤:图片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由瘤组织取代,瘤组织呈弥漫分布,细胞成分多样,并可见典型的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为镜影细胞。(提示:高倍镜下在瘤组织间尚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111、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图片示淋巴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呈小细胞型,无核裂,向浆细胞分化,间质中可见小血管。112、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淋巴滤泡数量增多。淋巴结结构完整。113、白血病浸润肝脏:图片示瘤细胞沿肝窦在肝小叶内弥漫浸润,中央静脉及周围也有多数白血病细胞浸润。114、星型胶质细胞瘤(II-III级):图片示瘤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及瘤巨细胞。115、黑色素瘤:瘤细胞呈巢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或短梭形,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图片中示瘤细胞浆中的棕色色素为黑色素。116、恶性畸胎瘤:图中见不成熟神经管,腺上皮及肌肉组织。117、恶性畸胎瘤(高倍):高倍镜下见不成熟神经管,腺上皮及肌肉组织。各论118、风湿性心肌炎、风湿小体:心肌间质内可见结节状病变,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风湿细胞聚集而成。(提示:病变早期在病灶中可见局部结缔组织呈纤维素样变性及淡篮色粘液样物质蓄积)。119、风湿小体;风湿小体结常位于心肌间质小血管旁。120、风湿细胞:高倍镜下,风湿小体内风湿细胞胞体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核膜清楚,染色质常浓集于中心,并向外延伸成丝状。横断面呈枭眼状(枭眼细胞),纵断面呈毛虫样(毛虫样细胞)。12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上可见伊红色结构不清的赘生物,赘生物与瓣膜交界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提示:瓣膜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炎症细胞和少量坏死组织构成,本质属白色血栓,细菌菌落常被包裹在血栓内部)。122、肾细动脉硬化:肾小球入球动脉内膜下血浆浸润沉积,呈均质粉染。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一部分肾小球萎缩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123、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血管内膜面病变处隆起,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纤维帽之下可见脂质沉积及多量的泡沫细胞,尚无明显坏死。124、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高倍镜示内膜下可见多量胞浆疏松的泡沫细胞。(提示:泡沫细胞由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而成)。125、主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纤维帽趋于老化,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纤维帽下疏松可见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富含脂质,并见胆固醇结晶溶解后留下的针状或菱形空隙。(有时可见黄紫色钙盐沉着)。126、主动脉粥样硬化(高倍)(示胆固醇结晶):高倍镜下见胆固醇结晶,(石蜡切片制片过程中溶解后留下针状裂隙).12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机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向管腔内呈半月形隆起,其下为粉染不定形坏死灶,可见胆固醇结晶溶解后留下的空隙,中膜肌层萎缩,同时可见血栓机化再通。128、心肌梗死(早期病变):心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129、心肌梗死(早期病变):心肌细胞坏死,横纹消失。心肌间质可见充血和出血。130、心肌梗死机化:图片中见梗死灶机化,肉芽组织长入。131、陈旧性心肌梗死(纤维化)梗死灶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132、陈旧性心肌梗死(胶原纤维染色):增生的纤维组织染成淡蓝色。无活性心肌染色淡,正常心肌染色较深。133、梅毒性主动脉炎:图片中见主动脉弹力板破坏,血管新生,新生血管及主动脉滋养血管周围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提示:高倍镜下见炎细胞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有时中膜可见梅毒肉芽肿)134、大叶性肺炎:图片示肺泡腔大量炎性物质渗出,病变弥漫一片。135、大叶性肺炎(高倍):高倍示肺泡腔内充满的炎性渗出物为大量嗜中性白细胞以及伊红色的细丝状纤维素,肺泡结构完整。136、肺肉质变:肺泡腔内大量渗出的纤维素未能吸收清除而机化,形成机化小体,可经孔氏孔连接。137、小叶性肺炎:图片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所属肺泡(像当于一小叶)的化脓性炎。细支气管遭破坏,其周围肺泡腔内渗出物以中性白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纤维素。(提示:1、部分肺组织破坏,并以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形成小脓肿。2、炎症病灶与病灶之间可见相对正常的肺组织,但有时可见代偿性肺气肿。)138、小叶性肺炎(高倍):支气管内炎性渗出物以中性白细胞为主,见少量单核细胞和纤维素渗出。139、间质性肺炎: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壁间质中有大量单核细胞和一些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见充血,肺泡腔无或少量渗出物。140、病毒性肺炎、肺泡壁内侧透明膜形成:肺泡壁内侧可见一层伊红色均匀的膜状物。141、病毒性肺炎、病毒包涵体:肺泡中及肺泡间隔可见病毒包涵体。间质及肺泡腔内可见炎细胞浸润,肺泡上皮脱落。14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数目增多,管壁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粘膜下粘液腺大量增生。14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明显,多量炎细胞浸润。144、粘液腺增生、浆液腺粘液化:支气管管壁粘液腺增生、浆液腺粘液化。145、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扭曲,管壁结构遭破坏,(支气管壁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破坏)可见多量的肉芽组织。146、支气管扩张、软骨萎缩、破坏:图中见支气管管壁软骨遭破坏,吸收萎缩。管壁组织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147、支气管扩张、软骨周围纤维化:图中见萎缩的软骨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萎缩的软骨,外层为大量炎症细胞。148、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支气管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数目增多,管壁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组织肺泡膨胀,间隔变窄或破裂,融合成囊腔。(提示:此时肺泡壁毛细血管床显著减少)。149、肺气肿: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150、矽肺:图片中间可见包饶一个小血管的细胞性矽结节,间质广泛纤维化。151、细胞性矽结节:高倍镜下,细胞性矽结节由含有矽尘的巨噬细胞层层包饶一小血管构成。152、胶原性矽结节:肺组织中散在多数结节性病变,结节由胶原纤维作同心圆性包饶而形 成纤维性结节可见几个结节融合成一个大结节。结节之间肺组织呈轻度肺气肿。(提示:在纤维结节基础上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形成玻璃样结节,玻璃样变经常在结节中央首先发生)153、矽结节中矽尘结晶(偏光显微镜照片):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折光性的矽尘颗粒。154、尘肺:碳尘沉积,组织细胞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155、尘细胞:图中见巨噬细胞吞噬碳尘,形成尘细胞。156、肺鳞状上皮细胞癌:肿瘤组织呈巢状排列。细胞异形性明显,可见角化。一侧可见正常肺组织。157、肺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癌细胞核较大,核异型性明显。可见残留小支气管。158、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肿瘤细胞较淋巴细胞稍大,成卵圆形或短梭形(燕麦状),弥漫浸润性生长。159、鼻咽癌(淋巴上皮癌):在鳞形上皮下深层可见异型性明显的癌细胞巢,间质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160、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层幽门腺体萎缩减少,肠上皮化生,粘膜内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可形成淋巴滤泡)。161、肠上皮化生(高倍,示杯状细胞):高倍镜下化生上皮见空泡状的杯细胞及柱状的吸收细胞。(吸收细胞上方隐约可见伊红色的纹状缘)。162、慢性胃溃疡:图片示溃疡底部四层结构,最上层由白细胞、纤维素等少量炎性渗出物覆盖,其下一层为坏死组织,再下则见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则由肉芽组织移行为瘢痕组织。(提示:肉眼观察切片可见一凹陷的组织缺损,即溃疡。如果无上述四层结构,全部由瘢痕组织取代,上面被覆上皮,则为愈复的陈旧性溃疡)163、慢性胃溃疡(示疤痕中断端神经球):图片示溃疡底部瘢痕组织内神经断端呈小球状增生,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164、慢性胃溃疡(示疤痕中动脉内膜炎):溃疡底部瘢痕组织内小动脉呈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65、胃高分化腺癌: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呈腺管状排列。一侧分化像对较差,管腔不明显。166、胃高分化腺癌(高倍):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细胞核增大,染色质靠近核膜排列,使核呈空泡状,可见嗜酸性核仁。癌细胞组成的腺管细胞排列紊乱。图中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167、胃粘液癌(胶样癌):可见腺管状排列的癌组织、粘液湖以及漂浮在粘液湖中的印戒样癌细胞。168、胃粘液细胞癌(示印戒细胞):粘液癌细胞弥散分布,呈典型的印戒细胞样,散在的漂浮在粘液湖中。169、印戒细胞(PAS染色):PAS染色示印戒细胞中充满中性粘液,PAS染色可将其染成粉红色。170、急性普通性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小叶内大片肝细胞水肿,可见气球样变,少数可见嗜酸性变和点状坏死,炎细胞主要浸润在汇管区及点状坏死处。171、嗜酸小体:肝细胞点状坏死,核消失,胞浆固缩红染,呈嗜酸性凝固坏死。172、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细胞水肿程度较急性普通性肝炎轻。炎细胞浸润在汇管区。173、慢性活动性肝炎(示桥接坏死):小叶中央静脉与中央静脉之间或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为桥接坏死。炎细胞主要浸润在汇管区及小叶内坏死区。界板不完整,另见小叶内肝细胞水肿。174、慢性活动性肝炎(示碎片状或碎屑状坏死):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破坏,界板处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坏死处见炎细胞浸润。175、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索解离,肝细胞溶解,呈弥漫性大片坏死,肝小叶结构遭破坏,汇管区特别是胆小管显露,大量炎细胞浸润。176、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呈弥漫性大片坏死,高倍镜下见炎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胆小管显露易见。(提示: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塌陷、胆小管有辐辏现象,似乎显得特别多)。177、亚急性重症肝炎:呈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相当于小叶的1/31/2)图左肝细胞结节坏死,有小胆管增生并可有胆汁淤积形成胆栓。(提示:坏死区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肝小叶向肝硬化过度的镜像)。178、假小叶:正常小叶结构被破坏,图中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肝细胞团,没有中央静脉,为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179、门脉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多数纤维间隔穿插隔裂小叶或包绕了再生的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结节大小较一致,纤维间隔较窄。180、坏死后性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像比较,假小叶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纤维间隔宽而不规则。181、肝硬化活动性病变:图中见假小叶中肝细胞变性坏死。182、肝硬化活动性病变:肝硬化,图中见肝细胞桥接坏死和碎片状坏死。坏死区炎细胞浸润。183、胆汁性肝硬化:汇管区小胆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明显扩大并像互连接包绕肝小叶。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184、胆汁性肝硬化(淤胆):汇管区小胆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淤胆。185、肝细胞性肝癌、癌结节:癌细胞呈团块状排列,结节状,压迫周围组织,镜界较明显。186、肝细胞性肝癌:典型的肝癌,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除双层排列外,排列层次可增多。187、肝细胞性肝癌:癌组织呈索状及团块状排列。188、胆管细胞癌:癌细胞排列可呈腺腔样结构,内有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189、胆管上皮细胞癌(高倍):癌细胞排列呈腺腔样结构,癌细胞略呈立方状,胞浆较透亮,核圆,核仁不明显。190、正常肾小球结构(电镜):可见内皮细胞(Ed)、上皮细胞(Ep)、系膜细胞(Mc)、肾小球囊细胞(Bc)、及致密斑(MD).191、正常肾小球小叶结构(电镜):电镜显示正常肾小球小叶滤过膜超微结构,下方为内皮细胞(Ed),右侧为基底膜(GBM),上方为上皮细胞(Ep),CL示血管腔。192、肾小球基底膜颗粒与线性荧光(免疫荧光):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颗粒与线性荧光。193、肾小球系膜区块状荧光(免疫荧光):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块状荧光。19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低倍示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病变呈弥漫性。19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倍):图片示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数目增多。肾小球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球囊腔变窄,(提示:肾小球病变为弥漫性,增生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196、免疫复合物上皮细胞下沉积(电镜):电镜示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沉积,呈驼峰状(*)。197、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高倍):图片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易显现,呈伊红色。使肾小球小叶结构更突出,呈分叶状结构。(提示:肾小球病变呈弥漫性,肾小球的病变主要在基底膜增厚,及通透性增加,细胞无明显增生)198、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发展过程(电镜模式图):I期:基底膜表面小丘状沉积物;II期:基底膜表面形成钉状突起插入沉积物之间(银染色形似梳齿);III期:沉积物被增生的基底膜包围,埋于基底膜内;IV期:基底膜增厚,其中部分沉积物消散,呈虫蚀状。199、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变化(电镜):基底膜增厚呈锯齿状及虫蚀状。200、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变化(电镜):上图:带*号的驼峰状免疫复合物上皮下沉积,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插入沉积物之间。下图:基底膜弥漫增厚,其中部分沉积物消散,呈虫蚀状。201、基底膜弥漫增厚(电镜):电镜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202、免疫复合物内皮细胞下沉积(电镜):图中免疫复合物在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沉积(*)。203、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图片示肾小球囊壁处细胞数目增多,形成新月体形或环形增生,肾球囊腔被填塞。(提示:肾小球病变为弥漫性,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壁层上皮细胞,它们和浸润的单核细胞、纤维素构成新月体)。204、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图中示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呈伊红色无结构小球,周围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增生。图中右上角示残余肾小球体积增大,邻近肾小管管腔扩张。205、急性肾盂肾炎:图片示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伴脓肿形成。肾小管管腔内充满中性白细胞,可伴肾小管坏死。206、慢性肾盂肾炎:图片示肾小球囊壁增厚纤维化(球囊周围纤维化)残余肾小管多数发生代偿性扩张,上皮变扁平。管腔内充满伊红色,均匀的蛋白管型,数量多呈片状分布(状似甲状腺滤泡结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207、肾癌、透明细胞型:癌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轮廓清楚,胞浆清亮透明。细胞核小而深染,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癌细胞排列成片状、条索状(有时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很像肾小管)。间质较少。208、肾癌、颗粒细胞型:癌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或多角形,胞浆呈伊红色细颗粒状。核圆形,多位于细胞中央。排列成片状及不完全的腺管状(有时排列成腺管状)。209、乳腺纤维腺瘤:图中见乳腺导管增生,纤维组织呈管内型增生,分叶状。210、乳腺导管癌与正常小叶: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可排列成实性团块、乳头状、筛状及小管状。部分小管中可见癌组织坏死。另一侧可见正常乳腺小叶。211、乳腺导管浸润癌、硬癌:癌细胞呈巢状排列,无腺样结构,癌实质少,间质多,为硬癌。212、乳腺导管浸润癌、不典型髓样癌:图中示癌细胞组成实体团块,呈巢状排列,少数呈不典型腺样结构。间质将癌巢分隔,癌实质多,间质少,癌细胞异型明显。213、乳腺导管浸润癌、癌组织坏死:导管内癌细胞坏死,核消失,呈伊红色一片。214、乳腺小叶癌:癌细胞小或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异形性明显。癌细胞排列松散呈条索状或分散的单个癌细胞浸润于成束的纤维组织之间(这些细胞并无组成小叶的痕迹)。癌细胞可围绕导管浸润,即“牛眼”样改变。215、慢性子宫颈炎:宫颈上皮鳞状化生,组织充血,慢性炎细胞浸润。粘液潴留,腺体扩大成囊状。216、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图片示正常鳞状上皮和不典型增生上皮边界。上半部分不典型性增生约达上皮的2/3,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异型性较明显。217、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图片示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向全层(原位癌)发展,图中可见核分裂像。218、宫颈原位癌:异型细胞占据全层,没有突破基底膜。219、宫颈原位癌(高倍):高倍示鳞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220、良性葡萄胎(水泡状胎块):增生的滋养细胞尚排列成绒毛结构,绒毛间质血管消失,间质高度水肿,增生的滋养叶细胞有合体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异形性增加。221、侵蚀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滋养叶细胞高度增生,异型性显著。部分增生的滋养叶细胞尚排列成绒毛结构,并可在子宫肌层看到上述组织结构。(提示:上述结构如在子宫肌层中找见,即为侵袭性葡萄胎 ,即恶性葡萄胎)222、侵蚀性葡萄胎(高倍):滋养叶细胞高度增生,异型性显著。增生的滋养叶细胞有合体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223、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瘤组织由分化不良的两种滋养层细胞成片增生而成,侵入肌层或血管,图中右下角可见出血,(提示:与葡萄胎区别之处为高度增生的滋养层细胞不排列成绒毛结构)。224、绒毛膜上皮细胞癌(高倍):高倍示片团状排列的癌组织由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前者胞浆丰富,淡染,细胞核界清楚,核空泡状,后者细胞体积大,胞浆红染并互相融合,两种细胞异型性明显。225、前列腺增生:可见前列腺的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增生。增生的腺体形成乳头状突入腺腔内,有些腔内含有分泌物。226、前列腺增生(高倍,淀粉小体):增生的腺体可见乳头状结构和分泌物,并可见同心圆排列的淀粉小体。227、前列腺癌: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腺样结构,颇似前列腺增生腺体但细胞排列多不规则。癌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有异形性。228、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部分增生的上皮向腔内突起呈乳头状结构,腔内胶质稀薄,滤泡上皮呈立方或高柱状,核肥大位于基底部。229、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高倍):高倍镜下,可见滤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突起,腔内胶质稀薄,边缘可见许多吸收空泡。间质血管增生,多量淋巴细胞浸润。230、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增生扩大,大小不一。滤泡内充满胶质,滤泡上皮受压变扁。病变弥漫或因纤维增生分割成结节状。231、甲状腺腺瘤:瘤细胞呈立方形,形成完好的滤泡结构。腔内充以淡红色胶质。肿瘤外面有完整而厚的纤维包膜。肿瘤外见正常的甲状腺滤泡结构。(提示:镜下粗看,其病变和甲状腺肿非常像像,区别要点一是其有完整纤维包膜,二是可以看到结节外正常甲状腺组织,这二点与甲状腺肿表现不同)。232、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图片示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央为纤维和血管轴心,被覆乳头的癌细胞单层或多层,立方形或低柱状,排列极性消失,细胞异型性明显。(提示: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可有纤维增生,但无完整包膜。用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时可见脉管浸润)。233、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乳头结构:高倍镜下示癌细胞围绕一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癌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样,无核仁。234、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高倍镜下示癌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样,无核仁。235、甲状腺桥本氏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滤泡萎缩,甲状腺结构为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所取代。增生的淋巴细胞形成淋巴滤泡结构。结缔组织增生。236、肺结核空洞壁:图片示空洞内壁至外层之三层结构:坏死层,结核性肉芽组织层及纤维疤痕层。(提示:先用肉眼观察切片,找到空洞)。237、肺结核空洞壁(高倍):高倍示空洞内壁至外层之三层结构分别为:干酪样坏死层,为伊红色无结构物质,内有少量细胞碎屑;结核性肉芽组织层,由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类上皮细胞组成;疤痕层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238、粟粒性肺结核:肺组织充血,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