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二OO七年十一月目 录1总则 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编制原则15事件分类和分级16启动条件2机构与职责 21机构设置22机构职责3预测和预警 31信息监控32预警行动33预警解除4分级响应 5信息报送 51报送时限52报送方式6应急准备 7应急响应 71启动程序72指挥与协调73应急监测74处置措施与安全防护75扩大应急76信息通报77应急终止78善后处理8应急保障 81通讯与信息保障82救援与装备保障 83技术保障 84宣传、培训和演习 9附则 91名词术语 92预案管理 93预案制定、解释及预案实施时间 10附件 附件1 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附件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及联系方式附件3 分公司环境监测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件4 分公司与外部救援单位联系方式附件5 分公司所在地省、市环保局办公室联系表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附件7 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附件8 石油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所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境安全,编制此预案。1.2 编制依据针对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重大环境因素,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分公司有关规定,编制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葫芦岛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专项预案之一,用于指导分公司范围内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它突发事件次生、衍生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本预案适用于锦西石化分公司所辖区域。1.4 编制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维护公众健康和人身安全作为环境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加强环境危险源的监控,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信息报告体系,从源头控制环境事件的发生。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企业自救,属地管理。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全面实行企业自救,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报告。企业应接受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由地方政府动用社会救援力量,严谨、快捷、有序、冷静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科技支撑,区域联动。加强环境应急技术研究和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和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位于同区域的企业要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动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对事发地企业进行援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应急能力。1.5 事件分类和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七类,分别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件、辐射事件、海上溢油事件、陆上溢油事件、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四级。其中级和级事件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级和级事件为企业响应级别。具体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危害等情况划分:1.5.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重要水源地取水中断;(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8)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1.5.2 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6)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1.5.3 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及以上、15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 15100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1.5.4 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1.6 启动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经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1)发生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发生超出企业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3)国家和省级、市级政府应急联动要求;(4)发生次生或衍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本预案启动要求。2 机构与职责2.1 机构设置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机械动力处、生产运行处、技术发展处、工程管理中心、经理办、物资采购中心、人事劳资处、财务处、工会、消防支队、保卫处、职工医院的行政第一负责人担任。应急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处。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组、灭火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保卫警戒组、应急信息专家组、后勤保障接待组、善后处理组。2.2 职责2.2.1总指挥职责:负责分公司的应急总体组织指挥。(1)接警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听取现场人员汇报,了解事故部位、危害及人员伤亡情况。(2)组成现场指挥部,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3)根据灾情和施救的需要,确定总体施救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下达实施的指令。(4)随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听取各方面人员建议,适时调整施救方案,制定相应的对策。根据施救的需要,下达向外求援指令。(5)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向到场的地方政府领导汇报灾情和施救情况,并与之共同指挥施救。2.2.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按照各自负责的专业组的职责范围,行使各自的指挥职权,总指挥不在场时,生产副总经理行使总指挥的职权。2.2.3现场指挥组职责:现场指挥组由环境保护处、生产运行处组建,其职责为:(1)环境保护处:环境保护处应第一时间了解环境影响程度、施救方案、力量与进展情况、现场通讯、道路交通、警戒等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研究避免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施救方案,并考查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指挥部提出建议。按要求向上级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根据事故对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若发生环境污染或可能发生环境污染,应立即组织现场环境监测,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判明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性质,提出消除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在应急状态下,有权调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需人力、物力以及车辆等。对于本企业外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应随时接受市应急办公室调遣,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2)生产运行处:接到报警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通知分公司有关领导和主要处室领导。依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等情况,做好生产、物料的组织安排和调度。向指挥部提供事故部位生产性质、工艺流程、事故部位物料容积、理化性质及危害性等信息。发生火灾时要及时通知新水车间确保消防水系统供水,并按施救的需要调整消防用水压力。传达并组织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切断物料来源、物料捣出、紧急停车等决定。明确事故现场的通讯网络和手段,传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调度和组织扑救所需的公司员工。负责事故后组织恢复生产。2.2.4灭火救护组职责灭火救护组由安全监督处、消防支队、职工医院组建,按指挥部的命令履行下列职责:(1)安全监督处会同消防支队研究灭火,尽力保证环境安全的施救方案,并协助组织实施。协调职工医院做好对伤者的抢救。全面了解火情、施救、伤者救护、物资供给、人力配备等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2)消防支队接警后消防支队应迅速达到现场,依据火情和场地实际,参照灭火预案立即实施人员抢救和灭火工作。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向指挥部汇报火情和施救情况,并按指挥部的指令及时调整抢救方案并实施。及时向指挥部提出消防物资、消防力量的需求。组织火场供水。(3)职工医院应确保24小时内及时接警,接警后救护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救护。做好转运受伤人员过程中的医疗监护。医院准备好医疗抢救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和救护车辆等,做好接待伤员、进行医疗抢救工作。依伤员的伤势情况确定抢救方案并实施。依抢救的需要向外界医疗求援。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伤员抢救情况。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2.2.5抢险抢修组职责抢险抢修组由机械动力处、工程管理中心组建。按指挥部的命令,履行下列职责:(1)机械动力处向指挥部提供设备运行的有关数据及施救中应确保的重要设备的注意事项等信息。组织电气、仪表、维修等单位进行恢复通讯、供电、供水、供汽和关键设备的排险和抢修。负责组织事故后现场清理和设备、设施抢修及恢复运行。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工程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抢修因事故造成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等。组织工程公司及其它各施工队伍按指挥部的指令清除交通、施救障碍物,负责调集抢险救灾所需的特殊机具设备。配合机械动力处对通讯、供电、供水、供汽的恢复及关键设备的排险和抢修。负责组织施救所需抢险施工人员的召集和施救措施的实施。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清理,并配合机械动力处对设备、设施抢修及恢复运行。2.2.6物资供应组职责物资供应组由物资采购中心、和汽车运输中心组建,其职责:负责各种抢险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及时运送各种抢险救灾物资、设备及人员,提供运输保障。负责抢险救灾所需车辆燃料的组织供应。2.2.7保卫警戒组职责保卫警戒组由保卫处、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组建,其职责:(1)保卫处负责事故应急状态下的现场警戒和保卫,维持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负责应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协同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做好交通道路的管治工作。(2)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秩序的维持和管理,保证交通路线畅通,保障救灾车辆、物资和人员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2.2.8应急信息专家组职责应急信息专家组由技术发展处、及有关方面专家组建,履行下列职责:(1)及时通报事故源的变化,新救援技术的发展情况,为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2)协助建立重大危险源、危险设施、主要化学毒物数据库,向各有关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应答。(3)参与施救方案的确定,及时向指挥部提供施救所需的技术信息,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为事故预案的制定、修订提供技术支持。2.2.9后勤保障接待组职责后勤保障接待组由经理办公室负责组建,履行下列职责:(1)接到应急事故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汇报分公司级领导和机关各部门。(2)负责去现场车辆的安排。(3)负责外来领导、专家、新闻等人员接待。(4)负责按指挥部的指示,安排宣传报道和事故信息对外的发布。(5)负责现场施救人员所需饮食等生活后勤有关事宜的安排。(6)负责协调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安排。2.2.10善后处理组职责善后处理组由经理办公室、工会、人事劳资处、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等部门组成,负责人身伤亡事故善后处理和环境污染理赔工作。2.2.11事故调查组职责事故调查组由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生产运行处、机械动力处、技术发展处、人事劳资处、纪委、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者,统计事故经济损失,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编写事故报告。2.2.12车间职责(1)接到报告后,车间负责人立即上报并赶往现场,指挥员工按应急预案进行施救,并依灾情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联络求援。(2)分公司指挥部成员到达后,及时汇报灾情和施救方案与施救情况,向指挥部提出进一步施救方案的建议,并执行指挥部的命令。(3)组建各救援抢险队伍,全面配合分公司各专业队伍实施现场施救。2.2.13员工职责(1)发现险情,按报警程序及时报告与报警;(2)按应急预案做好应急事件初期的处理;(3)本单位或上级部门负责人到达后,汇报处理及其它有关情况,全力配合消防队伍等各专业队伍做好施救。3 预测和预警3.1 信息监控分公司环保部门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重点排污口常规环境监测数据、基层单位上报预警信息、政府部门通报信息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并应将重大环境预警信息上报分公司应急指挥部。3.2 预警行动分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发展事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预警信息做出下列之一的判断:(1)达到本预案启动条件时,应立即进入本预案的启动程序;(2)通知相关单位启动其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分公司机关职能部门进入应急准备状态;(3)通知相关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并联系跟踪事态发展。3.3 预警解除当不利环境影响消除时,分公司应急指挥部实施宣布预警解除,相关单位应急终止。4 分级响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集团公司根据情况给与协调支援。当事故发生后灾难危害程度达到级及以上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同时报告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集团公司根据事故发展势态和企业的请求,当达到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集团公司环境预案。5 信息报送5.1 报送时限对较大级(级)以上环境事件,分公司应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报集团公司。同时,分公司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事故报送时限的要求,将事故信息报告给当地政府。5.2 报送方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总值班室或股份公司总裁办值班室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初步情况。续报随事态发展或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续报可通过电话、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的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6 应急准备6.1 分公司调度接到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报后,立即报告分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当事故发生后灾难危害程度达到级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1)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或总指挥报告;(2)通知安全监督处、机械动力处、生产运行处、技术发展处、工程管理中心、经理办、物资采购中心、人事劳资处、财务处、工会、消防支队、保卫处、职工医院相关单位。(3)指导事发基层单位进行应急处置。6.2 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应急办公室报告后,应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1)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2)指令分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准备;(3)做好启动分公司应急预案的准备。6.3 分公司职能部门依据所确定应急功能,按照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7 应急响应7.1 启动程序(1)当突发环境事件判断为级时,应急办公室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对于其它事件,应急办公室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本预案。如需启动本预案,则报告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2)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报告后,下达启动本预案的命令。(3)启动命令下达后,应急办公室负责通知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4)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召开现场会,内容包括:制定抢险方案;落实各部门及联系人并明确工作任务;初步判定所需资源;确定首次新闻发布的时间、发布渠道,确定新闻发布授权人;确定其他紧急处置的事项。7.2 指挥与协调7.2.1 分公司应急指挥部(1)了解事件事态、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2)安排事故单位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实行紧急自救,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3)负责联系有关人员和专家组赶赴现场;(4)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并协调有关救援力量;(5)协调内部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支援。7.2.2 应急办公室(1)收集现场情况资料,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并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示;(2)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及时向地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调分公司内、外部救援力量;(3)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派出赴现场人员;(4)负责对外新闻发布材料的起草工作;(5)组织专家制定环境应急处置技术指导方案;(6)协调现场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7)配合和参与善后处理工作和事故调查工作。7.3 应急监测7.3.1 机构和职责分公司环境保护处负责组织完善环境应急监测。7.3.2 应急监测响应程序(1)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时,同时启动分公司应急环境监测。(2)应急办公室将基本情况通知环境监测站,并下令开展环境监测。(3)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后,环境监测站应立即准备好应急设备和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尽快以现有能力开展应急监测。(4)应急办公室和监测站根据现场实际,编制应急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为:1)初步确定监测项目;2)选定监测分析方法;3)确定相应的监测仪器和采样设备;4)根据污染情况初步确定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方式和频次。根据事态的发展,监测人员可以对监测方案不断进行调整。(5)现场监测人员应尽快向指挥部报告有关便携式监测仪的监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编写监测快报。污染跟踪监测则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以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定时编制报告。74 处置措施与安全防护7.4.1 应急处置措施在当地政府介入前,分公司应成立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自救:(1)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2)及时控制或切断危险源,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洗消等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消除环境污染;(3)做好波及区域的布防,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4)迅速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负责实施;组织环境监测站实时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5)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在当地政府介入后,企业应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和特点,根据实地情况,采取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处置措施。7.4.1.1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2)迅速了解事发地及下游一定范围的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3)迅速布点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出具监测数据:测量水体流速,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4)针对特征污染物质,采取有效措施使之被有效拦截、吸收、稀释、分解,降低水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5)严防饮水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对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6)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7)排洪系统造成外部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当发现排洪系统被污染时,启动供水车间应急计划,由环境保护处安排供水车间排洪巡检人员调整好各排洪系统的启闭器开度,控制好水位,确保水面污染物不外流。必要时,实施有效的三级防控,可以全部关闭启闭器,坚决避免污染外部环境;由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加强对排洪系统水质进行监测。生产运行处安排汽运中心抽油车回收被污染的污水,放到厂内指定地点,进行进一步处理;对可能造成外部水体被石油类污染的情况下,在排洪出口或五里河中辅设吸油毡、设置围油栏,实施拦截。排洪系统水质达到合格排放标准后,环保监测站将分析结果汇报环境保护处,由环境保护处通知供水车间恢复正常操作。7.4.1.2 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的处理(1)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2) 迅速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3) 迅速布点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以及现场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敏感环境目标;(4) 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对毒气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5) 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监测,预测污染扩散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6) 公司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时,启动气体车间应急计划,由生产运行处安排气体车间将可燃气体引入火炬系统,直接燃烧排放;如液氨等不可燃气体泄漏,可以开启固定水喷淋设施,形成水幕吸收氨气,降低浓度。由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进行大气质量分析,确保空气质量。由环境保护处安排人员疏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由生产运行处安排车间关闭泄漏点前后手阀,防止事态扩大,机动处组织堵塞泄露点,及早恢复生产。(7) 若外部相邻企业生产异常,经由岗位人员汇报或在线监测系统报警显示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时,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岗位人员发现有不明或蓝色烟雾扩散,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应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向车间汇报。 车间确认后,及时向分公司环保处环保监督室(2177156)汇报。若有人员中毒,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车间做好防毒准备。 环保监督室接到汇报后,通知环保科(2179466),立即携带应急监测仪器同环保科人员一起到事发地点巡查、采样分析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风向。 环保监督将监测结果及现场情况及时汇报环保处领导。 环境保护处根据监测结果及现场情况判断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反馈到报警单位和周边单位做好防范。必要时,汇报环境保护局(3116967)予以协调解决。 若环保监督人员直接从在线监测系统发现有外来毒气扩散,首先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做好防范,接着按-程序进行处理。7.4.1.3 辐射事件的处理(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故:1)应当组织力量排查与搜寻丢失或被盗被抢的物质;2)配合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3)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特性。(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1)迅速做好事故现场布控,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积极与当地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协调,切断一切可能扩大辐射污染范围的途径;2)迅速收集现场信息,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负责实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具进入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放射强度,尽早查明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3)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组织有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和治疗。7.4.1.4 海上溢油事件的处理 迅速通报海事主管部门,并根据已有条件按下列步骤采取自救措施:(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溢油源头;(2)迅速了解溢油的类型、海况和风况,预测溢油扩散趋势;(3)调查事发海域附近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繁殖区等重要环境保护目标,采取措施使其免受或少受影响;(4)采用围油栏等措施限制溢油扩散范围,同时使用机械回收、喷洒消油剂、现场焚烧、生化补救等方法消除污染油层;(5)调查溢油对海岸线和海洋生物的影响。采用高压冲洗、真空回收、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等方法清除海岸线污染。协助开展野生动物的救治工作。7.4.1.5 陆上溢油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切断溢油源;(2)采取围、堵等措施控制影响范围;(3)采用机械回收等方法,将溢油最大限度地回收;(4)评估对生态保护目标的破坏程度,形成报告。(5)油品泄露的具体措施:加强巡视及设备定期检修,防止油品泄漏的发生。在油品泄漏后立即切断油源并利用油罐、装置区围堰控制油品泄漏影响范围,启动东、西油品、成品和调合车间应急计划,同时及时上报并根据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请求调度指挥系统和环境保护处协助处理。在调度指挥系统的协调下,生产、安全、环保、机动、事故单位等相关各部门各施其职,在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之下进行配合处理事故。7.4.1.6 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2)迅速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采取措施尽力保护重要目标不受污染;(3)若污染物质污染了水体,则实时监测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预测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防发生饮水中毒事件;(4)实时监测大气中剧毒物质的浓度,并预测污染物质的迁移扩散及转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5)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消毒、洗消、清运,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6)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7)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当由于锦西石化分公司固体废物填埋场中的隔离膜、隔离土层破裂,致使固体废物污染外界土壤时,由锦西石化分公司固体废物填埋场监护人立即汇报环境保护处,由环境保护处联系工程管理中心抢修破裂部分,防止固体废物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化验填埋场附近的监测井水质,并及时通报葫芦岛市环保局监测结果。泄漏点处理完后,由环境保护处联系权威部门进行验收,并向周围群众公布验收结果。7.4.2 安全防护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协助政府现场应急救授指挥部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提出群众疏散方式的建议,协助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提出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的建议。7.5 扩大应急当突发环境事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因事故衍生问题造成重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分公司应根据事态发展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同时向集团公司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7.6 信息通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通报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可分阶段通报,先简要通报基本事实。7.7 应急终止经应急处置后,确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并且无再次升高的可能;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后,企业可以向政府现场救援指挥部申请终止应急,经政府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上报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签发应急终止令,宣布应急终止。7.8 善后处理企业应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支付赔偿或补偿,并尽力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超出企业能力的,上报集团公司协调解决;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单位进行应急过程评价,编制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总结报告,并在1个月内上报应急指挥部;根据实战经验,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8 应急保障8.1 通讯与信息保障分公司调度室、环保值班室:保证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值班,内外部能随时取得联系。8.1.1内部常用报警电话分公司总调度室:88222 88444 88555(分公司总调度室电话也是分公司对外的企业应急电话)。 火警(消防支队): 119 (外线:2178119)气防(气防站): 118 (外线:2178118)职工医院急救: 120 (外线:2771120)保卫:110环保监督室(24小时值班):21771568.1.2外部常用报警电话:市消防支队火警:0119(外线119)市环保局应急电话:012369市环保局值班电话:03116967市卫生监督所值班电话:03115504市医院急救:01208.2 救援与装备保障应急装备和队伍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分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分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医疗卫生保障。分公司负责协调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医疗部门,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实施现场医疗救护,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治安保障。分公司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要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物资保障。分公司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应急设施、物资,通过现有资源整合、针对性购置等方式,加强环境应急预警、环境应急安全防护、环境应急监测等系统建设,保障环境应急救援资源的共享和需求。资金保障。分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对日常环境应急工作所需费用、环境应急监测预警系统配备和维护所需资金做出预算,财务部门审核,经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审定后,列入年度预算。分公司环境应急设施、常备应急物资由分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列入投资或生产成本。8.3 技术保障8.3.1 分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分公司负责组建专家库,专家库由环境监测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环境评估专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特殊风险(井喷、溢油、泄漏、爆炸等)工程专家等组成。8.3.2开展分公司范围内污染源、放射源、生产作业涉及环境敏感目标等环境保护信息的调查,掌握污染源的种类、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分布,放射源的类别、特性、地区分布,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性质、保护范围等信息,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8.3.3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网,包括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等,做到尽早发现、报告和处理;8.3.4 分公司要完善现有监测站建设,具有一定快速应急监测能力。8.3.5 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应急求援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得到当地的环保、公安、医疗、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技术支持。8.4 宣传、培训和演习8.4.1 公众信息交流。分公司应按突发环境事件的特性,采取适当方式向周边群众讲明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8.4.2 员工培训。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应急培训,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4.3 训练演习。分公司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训练和演习,也可与当地地方政府联合演习;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面演习,演习要有记录和书面总结。8.4.4 监督检查。分公司对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9 附则9.1 名词术语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人安全的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本预案中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9.2 预案管理9.2.1 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9.2.2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分公司及时组织修订。9.2.3 本预案由分公司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总经理签发后方可生效。9.3 预案制定、解释及预案实施时间9.3.1 本预案由分公司环境保护处制定。9.3.2 本预案由分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9.3.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0 附件附件1 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附件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及联系方式附件3 锦西石化分公司环保处环境监测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件4 锦西石化分公司与外部救援单位联系方式附件5 锦西石化分公司与省、市环保局办公室联系表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总结报告基本内容附件8 锦西石化分公司污染物排放所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目录附件1 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部门姓名职务办公电话移动电话锦西石化分公司王洪斌总经理8600313904298166锦西石化分公司张维君党委书记8900613904296230锦西石化分公司张友才副总经理8830813804295500锦西石化分公司胡晓明副总经理8868813904290260锦西石化分公司魏立东副总经理8851113504220031锦西石化分公司陈 志副总经理8939913504291166锦西石化分公司孙景毅工会主席8535813904290253锦西石化分公司常力强党委副书记8511813904290361锦西石化分公司崔柳凡总会计师8555513904295983经理办公室姚新生主任8986713904295388环境保护处苏忠孝处长8567113352391660安全监督处刘月光处长8813713704294908技术发展处高 飞处长8855813309890880生产运行处李建鹏处长8967813009289285机械动力处陈 宏处长8990113898936611保卫处谢明森处长8803013904290302工程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