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隆中对.doc_第1页
23.隆中对.doc_第2页
23.隆中对.doc_第3页
23.隆中对.doc_第4页
23.隆中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靖边县第六中学 九年级 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主编人:白晶玲 审核人: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23. 隆中对导学案【教师寄语】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3.通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4.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课时安排】三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简介:陈寿,字承祚,西晋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史学家。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三国志是历史散文。记载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史书。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文学价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诸葛亮,字孔明,曾隐居隆中,后做蜀国丞相。2题目解说:隆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诸葛亮早年因避乱隐居于此。“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策略。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3时代背景简介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 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一黄 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 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 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 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 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 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处于劣势的帝室之胄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于是,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清高为人和他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缜密分析能力。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引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隆中对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读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给下列加线字生字注音好为梁父吟 遂诣亮 屏人 倾颓 度德量力 信大义 猖獗 吴会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颍川 2朗读并疏通第一、二自然段(1)范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躬 陇亩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 屯 器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 3.概括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4.学习研讨第三自然段(1)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由是 遂 诣 凡 乃见 因 屏 汉室 倾颓 窃命 孤 度德量力 信 用 猖獗 已 计 安 3概括本段段意:(二)合作探究。1.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 ;“时人莫之许”从 面衬托,说明 ;“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 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 埋下伏笔。2.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 。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 ,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 ”埋下伏笔。3.“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三、交流展示【我的疑惑】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检查课文前三段背诵情况自然导入。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学习研讨第四自然段。已来 不可胜数 众寡 非临,抑亦 谋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援 囹 利尽 此用武之国 殆 资 险塞天府之土 因 暗弱 殷 存恤 胃 信义 著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 身 箪食壶浆 (二)合作探究1.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4.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5.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6.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8.概括段意。 9.学习研讨第五、六自然段(1)范读课文五、六自然段。(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3)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的目的是什么?(4)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10.写法探究思考: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诸葛亮隐居( )徐庶举荐( )刘备与诸葛亮对话( )关张不悦( )1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4、5段): 第四部分(第6段): 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题【我的疑惑】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1.背诵全文。(组内互考)2.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4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一词多义: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为 好为梁父吟( ) 贤能为之用( ) 谓为信然(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以弱为强者( )6词类活用例举,请再找出三例: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7.句式 (翻译出来):(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8.翻译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3)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7)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9.用课文原句填空。(1)对于面临的严峻局面,刘备是这样描述的: (2)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是: (3)出兵中原,进入秦川时,诸葛亮预估百姓的反应: (4)刘备信任和器重诸葛亮的程度,他自己有个最好的比喻: 二、合作探究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找原文句子)曹操:孙权:刘表: 刘璋:张鲁: 政治蓝图: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3诸葛亮被我国人民看作是智慧的象征、聪明的化身,你认为他聪明吗?该如何评价诸葛亮?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