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版)宁津县人民医院(盖章)2018年11月环境保护部监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版)建设单位名称:宁津县人民医院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签名或签章): 通讯地址:德州市宁津县康平路西首邮政编码:253400 联系人:黄洪智 电子邮箱:610340992 联系电话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DSA应用项目建设单位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法人代表张士森联系人黄洪智联系电册地址德州市宁津县康平路西首项目建设地点宁津县人民医院院内门诊楼二楼西北侧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60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00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16.7%项目性质新建(已建成)改建扩建其它占地面积(m2)/应用类型射线装置生产类 类销售类 类使用类 类1项目概述1.1医院概况、项目建设规模、目的和任务由来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现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开放床位800张,年门诊量30万人次,住院病人3万人次,现有职工757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拥有1台DSA项目,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在院内门诊楼西北侧按原医院设计方案,在已建DSA项目西侧,建设一座DSA机房、控制室、设备室和缓冲间,同时增加一台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为Artis zee floor型DSA,本项目已于2017年4月开始建设,2018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Artis zee floor型DSA具体见表2。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26号)分类办法,本项目新增DSA属类射线装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等法律法规对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医院委托我单位对该医院DSA应用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预测分析等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宁津县人民医院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2 项目周边保护目标以及场址选址等情况本项目位于医院内门诊楼二楼西北侧,北侧和南侧为走廊,DSA机房西侧设备室和缓冲间、东侧为控制室,上方为检查室,下方为急诊室。宁津县人民医院区域位置示意图见图1-1。宁津县人民医周围关系位置示意图见图1-2。宁津县人民医院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3。本项目所在门诊楼(二层)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4。本项目平面布置图见图1-5。1.3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医院于2016年5月6日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该辐射安全许可证注册地址为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康平路西首(见附件1),证书编号鲁环辐证14034,种类和范围为使用II类、III类射线装置,有效期至2021年5月5日。医院目前已拥有1台DSA、1台直线加速器、12台III类射线装置,具体见表1-1。表1-1 医院活动种类和范围(射线装置)序 号装置名称类 别数量(台或套)用 途场 所1医用直线加速器II1放射诊疗放疗中心2DSAII1介入室4C型臂2介入室5数字化口内成像系统1口腔科6X射线机37CT机2CT室8X射线诊断系统4放射科直线加速器于2009年12月30日取得了山东省环保厅关于宁津县人民医院环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鲁环辐表审2009204号),医院计划近期开展竣工验收。DSA射线装置项目于2016年5月6日取得了德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DSA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德环辐审20161号),并于2018年10月7日召开了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DSA射线装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其他12项III类射线装置已于2016年4月13日取得了宁津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III类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宁环登记表201611号)。综上所述,医院拥有1台DSA、1台直线加速器、12台III类射线装置,均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到目前为止,除医用直线加速器未开展验收外,其余项目均已完成验收。- 12 -表2 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乙级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表4 射线装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剂量率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DSA类1Artis zee floor1251000介入诊疗门诊楼二楼西北侧已投入使用(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表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非放射性气体气态O3和NO2等/通风排放/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医院所在位置宁津县人民医院图1-1宁津县人民医院区域位置图宁津县人民医院本项目位置宁津县人民医院图1-2宁津县人民医周围关系位置示意图6F2F6F6F4F本项目DSA所在位置图 1-3 宁津县人民医院平面布置示意图原DSA机房 本项目位置图1-4 本项目所在门诊楼(二层)平面布置示意图缓冲间设备室DSA机房图1-5 本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表6 评价依据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1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2016年(2016年修正);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 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2014年7月29日修正);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保部令第44号,2018年4月28日施行; 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号,2017年12月12日修订; 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2011年; 9.放射线源分类,国家环保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2017年第66号;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修正; 11.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技术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 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 4.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 5.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6.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6)。其他 1.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1.5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的范围”,以及该项目的辐射特性,本评价选取以DSA机房边界外50m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7.2保护目标7.2.1评价目的 通过对本项目辐射污染途径的分析,在项目周围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的基础上,评述DSA辐射防护措施的可行性,评价本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上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和为医院进行辐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7.2.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是在评价范围内从事本项目介入治疗的职业人员和在该项目影响范围内活动的公众人员(包括非辐射工作人员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等)。表7-1 新建DSA机房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目标方位活动频率介入治疗职业人员DSA机房内和东侧控制室内 经常DSA机房外其它公众人员评价范围内北侧和南侧走廊、西侧设备室和缓冲间内 偶尔7.3评价标准7.3.1工作场所及机房屏蔽剂量率目标控制值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5.4条款要求,以2.5Sv/h作为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剂量率控制目标值。参考以上标准,本评价采用2.5Sv/h作为机房屏蔽体外剂量率目标控制限值。7.3.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1职业人员及公众成员剂量限值B1.1职业照射B1.1.1应对任何职业人员 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B1.2公众照射B1.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职业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有效剂量限值列入表7-2。表7-2 职业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职业人员 公 众有效剂量20mSv有效剂量1mSv眼晶体150mSv眼晶体15mSv四肢或皮肤500mSv皮 肤50mSv注:表中剂量限值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 对职业人员、公众的剂量控制不仅要满足剂量限值的要求,而应依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按照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的防护要求,把辐射水平降低到低于剂量限值的一个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条款规定,剂量约束值通常应在照射剂量限值10%30%的范围之内。本次评价对职业人员、公众人员的剂量约束值均采用年管理剂量约束值的25%,即:职业人员采用5mSv作为年剂量约束值,四肢年剂量当量管理约束值不超过125mSv,眼晶体年剂量当量管理约束值不超过37.5mSv;公众人员采用0.25mSv作为年剂量约束值。7.4引用标准7.4.1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第4.7款 介入放射学、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第5款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第5.1款 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第5.2款 每台X射线机(不含移动式和携带式床旁摄影机与车载X射线机)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空间要求。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X射线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不小于表7-3要求。表7-3 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m)CT机房304.5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304.5单管头X射线机203.5透视专用机、碎石定位机、口腔CT卧位扫描153乳腺机、全身骨密度仪102.5牙科全景机、局部骨密度仪、口腔CT坐位扫描/站位扫描52口内牙片机31.5a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的所有管头安装在同一间机房内;b单管头、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的每个管头各安装在1个房间内;c透视专用机指无诊断床、标称管电流小于5mA的X射线机。第5.3款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应满足如下要求:)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小于表7-4要求。表7-4 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标称125kV以上的摄影机32标称125kV及以下的摄影机房、口腔CT、牙科全景机房(有头颅摄影)21透视机房、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口内牙片机房、牙科全景机房(无头颅摄影)、乳腺机房11介入X射线设备机22CT机房2(一般工作量)2.5(较大工作量)a 按GBZ/T180的要求。)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铅当量屏蔽物质厚度的典型值参见附录。)应合理设置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机房的门和窗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不含顶层)顶棚、地板(不含下方无建筑物的)应满足相应照射方向的屏蔽厚度要求。)带有自屏蔽防护或距X射线设备表面1m处辐射剂量水平不大于2.5Gy/h时,可不使用带有屏蔽防护的机房。第5.4款 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其监测方法及监测条件按7.2和附录B中B.6的要求):)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监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Sv/h;测量时,X射线机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第5.5款 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状态。第5.6款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第5.7款 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第5.9款 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7-5基本种类要求的职业人员 、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5mmPb。表7-5 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职业人员 患者或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放射诊断学用X射线设备隔室透视、摄影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屏;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口内牙片摄大领铅橡胶颈套牙科全景体层摄影口腔CT铅橡胶帽子、大领铅橡胶颈套放射诊断学用X 射线设备同室透视、摄影铅橡胶围裙选配: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橡胶手套、铅防护眼镜或铅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屏;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CT体层扫描(隔室)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床旁摄影铅橡胶围裙选配: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或铅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骨科复位等设备旁操作铅橡胶围裙选配: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橡胶手套移动铅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续表7-5放射检查类型职业人员 患者或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介入放射学操作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选配:铅橡胶手套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选配:移动铅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阴影屏蔽器具 注:“”表示不需要求。7.4.2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1989年)德州市环境天然辐射水平见表7-6所示表7-6 德州市环境天然辐射水平(10-8Gy/h)监测内容范 围平均值标准差原 野3.545.944.510.50道 路1.845.583.700.75室 内6.2410.828.260.77注:表中数据摘自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89年。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8.1项目地理和场所位置8.1.1地理位置宁津县人民医院位于德州市宁津县康平路西首,宁津县人民医院区域位置示意图见图1-1。8.1.2 场所位置本项目DSA位于院内门诊楼二楼西北侧。本项目DSA平面布置图见图1-5,现场拍摄照片见图8-2。8.2辐射环境现状监测8.2.1监测项目 X-辐射剂量率8.2.2监测方法按照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现场测量。X-剂量率仪仪器开机后预热15min以上,仪器探头质心离地1m,每个测量点读取仪器显示的10次数据,取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8.2.3监测布点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和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测点布设原则,对工作场所布设监测点位。工作场辐射剂量率监测点示意图见图8-1。8.2.4监测单位济南利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8.2.5监测仪器表8-1 监测仪器信息表仪器名称便携式X-剂量率仪仪器型号BH3103B(JC03-01)能量响应25keV3MeV量 程(110000)10-8Gy/h检定证书编号DYjl2017-7118检定有效期至2018年12月19日8.2.6环境条件与监测时间天气:阴 环境温度:21 相对湿度:70%监测时间:2018年9月18日8.2.7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单位的要求具备监测资质、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和能力。(2)监测仪器的要求本项目监测选用的仪器已经相关部门检定或校准合格。(3)监测气象条件的要求本项目选择在无雨、雪、冰雹且湿度、温度、风力等适合仪器监测的气象条件下进行。(4)监测人员的要求监测人员已培训合格、具有相应监测资格证书。(5)监测单位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监测单位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严格按照质量保证措施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出具规范的监测报告。8.2.8监测结果本项目工作场所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见表8-2。8.2.9监测结果分析由表8-2的监测数据表明,本项目工作场所环境本底辐射剂量率范围为(6.410.3)10-8Gy/h,处于德州市室内天然辐射本底水平范围内。表8-2 工作场所X-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10-8Gy/h) 序号点位描述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检测值标准差检测值标准差射束运行A控制室观察窗外30cm处8.0向上摄影状态 122kV、 542mAB控制室操作位0.9C治疗室东墙外30cm处(储物间)10.20.710.90.6D1治疗室西侧大防护门外30cm处7.50.710.10.7D2治疗室西侧大防护门上门缝外30cm处10.80.8D3治疗室西侧大防护门下门缝外30cm处10.20.6D4治疗室西侧大防护门南侧门缝外30cm处11.00.7D5治疗室西侧大防护门北侧门缝外30cm处12.60.7E1治疗室北侧小防护门外30cm处0.8E2治疗室北侧小防护门上门缝外30cm处8.20.8E3治疗室北侧小防护门下门缝外30cm处9.80.9E4治疗室北侧小防护门东侧门缝外30cm处9.40.9E5治疗室北侧小防护门西侧门缝外30cm处11.60.8F1治疗室东侧小防护门外30cm处0.7F2治疗室东侧小防护门上门缝外30cm处7.50.7F3治疗室东侧小防护门下门缝外30cm处7.20.9F4治疗室东侧小防护门南侧门缝外30cm处7.30.8F5治疗室东侧小防护门北侧门缝外30cm处7.40.8续表8-2 工作场所X-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10-8Gy/h)序号点位描述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检测值标准差检测值标准差射束运行G治疗室西墙外30cm处(设备间)10.10.810.80.8向上摄影状态 122kV、 542mAH治疗室北墙外30cm处9.40.616.30.9I1治疗室南墙外偏西30cm处10.20.712.60.9I2治疗室南墙外偏东30cm处10.30.811.10.8J治疗室楼上检查室距地面1m处0.7K治疗室楼下急诊病房距地面1.7m处0.9范围6.4/注:1.表中X-辐射剂量率数据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1.90.7)10-8Gy/h。2.DSA设备型号为Artis zee floor,最大管电压为125kV,最大管电流为1000mA。图8-1 工作场所周围辐射剂量率监测点示意图急停按钮电离警告标识本项目DSA机房内西侧设备室急停按钮对讲机南侧走廊东侧控制室北侧走廊楼上检查室楼下急诊室 图8-2 DSA机房周围现状图表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 工程分析9.1.1 DSA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1.设备组成DSA主要由平板探测器、球管、血管机旋转机架系统、介入床、高压注射器、操作台及工作站系统组成。DSA典型设备图示见图9-1。 图9-1 DSA典型设备图示 2.工作原理DSA是利用影像增强器将透过已衰减的未造影图像的X线信号增强,再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对增强后的图像作一系列扫描,所得到的各种不同的信息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不同值的数字储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的数字经数/模转换成各种不同的灰度级,在显示器上构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含有造影剂的纯血管影像。DSA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9-2。图9-2 DSA工作原理示意图9.1.2 DSA工作流程1.工作流程临床诊断 诊疗申请 介入诊疗过程的照射 2.DSA装置的工作流程DSA装置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推送导管,在X透视下将导管送达上腔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剪影:操作人员采取隔离操作的方式(即操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对病人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和操作台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并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交流,此种情况实际情况运行中为个别情况,仅占很小比例。第二情况:透视:病人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屏后身着铅服、戴铅眼镜在机房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手术操作。9.2 污染源项分析9.2.1 外照射由DSA的工作原理可知,DSA产生的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该院使用DSA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X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机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因子。9.2.2 放射性废水本项目不产生放射性废水。9.2.3 放射性固体废物本项目不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9.2.4 放射性废气 本项目不产生放射性废气。9.2.5 非放射性废气 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在X射线的作用下,空气吸收辐射能量并通过电离离子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本项目在DSA机房内已配备动力排风系统,可保持良好的通风。 综上分析,可以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主要为X射线。表10 辐射安全与防护10.1 项目安全设施10.1.1 工作场所布局 本项目包括DSA机房、控制室、设备室和缓冲间。机房东侧为控制室,西侧为设备室和缓冲间,北侧、南侧均为走廊,楼上为检查室,楼下为急诊室。10.1.2 控制区与监督区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1.控制区:将DSA机房作为控制区。机房东侧北侧、东侧和西侧的防护门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警示标识牌及灯光报警指示。除需DSA诊疗的患者和穿、戴各种防护用品进行介入治疗的职业人员,其它任何人不得进入控制区。2.监督区:与DSA相邻的北侧和南侧走廊、东侧控制室、西侧设备室和缓冲间区域为监督区。公众活动的北侧防护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灯光报警指示。监督区监督区控制区 图10-1 控制区和监督区区域布置图10.1.3 机房辐射屏蔽设计根据院方提供的资料,DSA机房内东西长6.75m,南北宽5.42m,高3.00m,净使用面积约36.6,DSA靶点距机房各屏蔽墙距离见表10-1。DSA在机房内东、西向安装,主射束向上,因此只有楼上受到主射束的照射,其它方向只受泄露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影响。表10-1 DSA靶点距机房各屏蔽墙距离(单位:m) 距离东墙距离西墙距离南墙距离北墙距离顶板距离地板4.052.72.922.502.420.58本项目DSA机房四周墙壁均为240mm砖墙体+40mm钡砂构成,室顶和地面为160mm混凝土+20mm钡砂防护材料,共设计防护门3个,其中大防护门位于DSA机房北侧,为电动平移门。小防护门分别位于操作室、缓冲间与DSA机房之间,均为电动单开防护门,由铅板+不锈钢板框架结构组成,观察窗采用铅玻璃。DSA机房四周墙体、室顶、地面、防护门、观察窗防护材料的防护屏蔽情况具体见表10-2。表10-2 DSA机房屏蔽参数序号防护位置屏蔽情况1室顶160mm混凝土+20mm钡砂2四周墙壁240mm砖墙体+40mm钡砂3地面160mm混凝土+20mm钡砂4大防护门4mmPb5小防护门4mmPb6观察窗铅玻璃4mmPb玻璃10.1.4 辐射安全防护用品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第5.9款的职业人员 、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本项目已配备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各1个,均为0.5mm铅当量;已为职业人员配备了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等防护用品各4套,均为0.5mm铅当量,为患者人员配备了2套相应的防护用品。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第5.6、5.7款的防护要求,本项目在DSA机房内配置了对讲系统、动力排风装置,其中在DSA机房西南角上方设一个进风口,在机房东北角上方位置设一个排风口;大防护门、小防护门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防护门能有效联动,并在控制室操作位处配置有紧急停止按钮,在防护门上贴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医院已配备了1台X-剂量率仪和2台移动式剂量率报警仪,并为每名职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可满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五款的医院辐射防护器材配备要求。本项目配备的辐射安全防护用品情况见图10-2。10.1.5 人员编制DSA室配备职业人员2人,已参加了山东省环保学校与培训中心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具体见表10-3。此外,配备的职业人员兼职医院其他III类辐射项目,医院已定期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对每季度职业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了检测,年度剂量检测结果见表10-4。表10-3 本项目配备职业人员一览表姓名辐射证书编号培训合格证姓名辐射证书编号培训合格证张书伟15N557已培训刘希纯15N558已培训表10-4 本项目配备职业人员年度剂量检测结果(单位:mSv)姓名2017.1.112017.3.282017.3.292017.7.92017.7.102017.10.172017.10.182018.1.17年累计剂量张书伟0.100.020.020.060.20刘希纯0.100.080.020.020.22急停按钮对讲机铅帽、铅颈套铅衣铅眼镜控制室内防护设施防护用品警示标识工作状态指示灯急停按钮防护门外警示标识急停按钮排风口个人剂量计片DSA机房内通风系统移动式剂量率报警仪X-剂量率仪图10-2 本项目配备的辐射安全防护用品现场照片表11环境影响分析11.1 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主要为设备安装和调试,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为噪声,噪声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本项目已建设完成,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结束。11.2 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本评价采用估算的方法对机房四周墙壁、防护门等厚度进行校核,以此评价机房屏蔽效果是否满足要求。11.2.1 机房屏蔽评价1.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表3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介入X射线设备(DSA)机房要求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2mmPb,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2mmPb。根据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P62、63)及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附录D,对DSA机房四周墙体、室顶、地面屏蔽厚度进行校核。采用内插法,计算得出四周墙体、地面及室顶屏蔽物质折合后铅当量(保守以150kV管电压来估算),计算结果如表11-1。表11-1 DSA机房屏蔽参数序号防护位置屏蔽情况折合后铅当量(mm)1室顶160mm混凝土+20mm钡砂32四周墙壁240mm砖墙+40mm钡砂4.43地面160mm混凝土+20mm钡砂34大防护门4mmPb45小防护门4mmPb46观察窗铅玻璃4mmPb玻璃4由表11-1计算结果可知,DSA机房四周墙体、防护门、观察窗及机房室顶最小为3mm铅当量,防护能力等均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的中对于介入X射线设备机,在有用、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均不小于2mm铅当量的规定。同时,该DSA机房内东西长6.75m,南北宽5.42m,高3.00m,净使用面积约36.6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对单管头X射线,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20,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m)不小于3.5的规定。2.因本项目已建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DSA机房四周墙体、室顶、防护门及观察窗的屏蔽措施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要求,2.5Sv/h作为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剂量率控制目标值。 由上述分析可知,DSA机房四周墙体、室顶、防护门及观察窗的屏蔽措施满足相关要求。 11.2.2 年有效剂量估算 1.年有效剂量估算公式 (11-1) 式中:年有效剂量当量,Sv/a;X剂量率,Gy/h; DSA年曝光时间,h/a; 吸收剂量对有效剂量当量的换算系数,Sv/Gy,本项目取1.0; 人员居留因子;2.工作负荷DSA室配置职业人员2人,配备的职业人员兼职该医院的III类辐射项目。3.照射时间根据宁津县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该DSA装置开展手术量最大为260例/年,完成1例总出束时间约20min,其中透视和摄影时间分别为15min和5min,透视和摄影年总时间分别为65h和22h。4.人员有效剂量估算 (1)职业人员剂量估算因项目已建成,本次估算分别模拟透视状态和剪影状态下,人员在DSA机房内防护屏前和屏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剂量率对职业人员的有效剂量估算。由表11-2可知,透视状态下,手部剂量率最大值为8.16Gy/h,身体剂量率最大值为4.76Gy/h,眼睛剂量率最大值为4.76Gy/h;剪影状态下,手部剂量率最大值为18.6Gy/h,身体剂量率最大值为16.8Gy/h,眼睛剂量率最大值为16.8Gy/h。职业人员剂量分析及估算结果 H手部总=H透视手部H剪影手部=8.16651118.62211=0.94mSv/aH身体总=H透视身体H剪影身体=4.76651116.82211=0.68mSv/aH眼晶体总=H透视眼晶体H剪影眼晶体=4.76651116.82211=0.68mSv/a表11-2 DSA工作状态下X-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Gy/h)监测点位描述剂量率标准偏差备注透视状态防护屏前手术位8.160.06手部防护屏后床侧术者位4.760.05头部(检测点距地面155cm)4.620.07胸部(检测地距地面125cm)4.030.06腹部(检测地距地面105cm)3.970.03下肢(检测地距地面80m)3.590.04足部(检测地距地面20cm)摄影状态防护屏前手术位18.60.04手部防护屏后床侧术者位16.80.05头部(检测点距地面155cm)13.40.05胸部(检测地距地面125cm)11.90.03腹部(检测地距地面105cm)11.40.03下肢(检测地距地面80m)9.870.06足部(检测地距地面20cm)注:1.表中X-辐射剂量率数据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1.90.7)10-8Gy/h。2.透视状态管电压为113kV,管电流为80mA;剪影状态管电压为122kV,管电流为542mA。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本项目职业人员全身接受的年有效剂量率最大为0.68mSv,手部的年当量剂量为0.94mSv/a,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为0.68mSv/a,因已本项目人员兼职该医院其他III类辐射项目,医院已定期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对每季度职业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了检测,年度剂量检测结果最大值为0.22Sv/a,因此,本项目职业人员全身接受的年有效剂量率最大为0.90mSv,手部的年当量剂量为1.16mSv/a,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为0.90mSv/a,分别低于本报告提出的5mSv、125mSv和37.5mSv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2)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医院内非辐射人员公众的活动区域一般在DSA机房、控制室、设备室和缓冲间外区域,由“8.2.1机房屏蔽厚度校核与评价”的相关分析可知,本项目DSA机房屏蔽满足标准要求,故DSA机房外剂量率不超过2.5Sv/h,居留因子取1/4,则估算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如下:H公众=2.510-3(65+22)11/4=0.054mSv/a,低于本报告提出的公众成员全身0.25mSv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 5.小结综上所述,本项目职业人员全身接受的年有效剂量率最大为0.90mSv,手部的年当量剂量为1.16mSv/a,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为0.90mSv/a,分别低于本报告提出的5mSv、125mSv和37.5mSv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25mSv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此外,职业人员在配戴0.5mmPb当量的铅衣、铅颈套、铅帽、铅眼镜等防护用品时,0.5mmPb的铅对125kV的X射线有屏蔽衰减功能,而本次预测的DSA监测结果,是以职业人员未进行以上屏蔽时的监测数据,故在DSA实际运行时,职业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小于预测水平。11.3事故影响分析11.3.1风险识别结合DSA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事故风险主要来自于设备工作状态环节。其潜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 职业人员、患者家属或维修人员尚未撤离机房时误开机,对职业人员、患者家属或维修人员产生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造成辐射伤害; 2.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防护设施不完善或失灵,或者防护门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误入或停留射线装置室内而受照。 3.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照射不能停止,患者受到计划外照射;11.3.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职业人员须严格按照射线装置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定机房内无职业人员、患者家属或维修人员后可开机,以免接受不必要的辐射照射;2.制定自检制度且严格进行经常性自检,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如工作状态指示灯失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损坏,或者防护门出现故障,应立即补充、修复。3.加强对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