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FA16内部培训资料(07 SA2103 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doc_第1页
华为FA16内部培训资料(07 SA2103 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doc_第2页
华为FA16内部培训资料(07 SA2103 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doc_第3页
华为FA16内部培训资料(07 SA2103 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doc_第4页
华为FA16内部培训资料(07 SA2103 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 SA2103 Issue 4.0HONET FA16 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HONET FA16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2/4线E&M中继)。详细内容包括各种应用的连接方式、工作原理及相关单板介绍、数据配置要点等。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学员能够: 掌握2/4线E&M中继的数据配置。相关资料HONET鈅鈅 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手册SA2103-1 课程 SA2103 Issue 4.0HONET FA16 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第一节 2/4线E&M接口延伸1.1 E&M接口延伸的概念在电力网中,许多用户机使用E&M模拟中继接口互连,HONET FA16提供了E&M接口延伸业务,使得采用E&M模拟接口互连的用户机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如图1-1 所示。图 1-1 E&M中继接口延伸实现E&M接口延伸的是HONET FA16系统提供的 E&M 模拟中继接口板ATI,它通过软件实现24线转换、增益调整功能,能够准确有效地把E&M信令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1.2 ATI 单板的相关特性在我们掌握ATI板的相关特性前,先来了解一下E&M接口的工作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2.1 E&M接口的工作原理E&M中继利用E线和M传信令,ab(或cd)线传话音,常用的配置有信令1E1M和2E2M,话音2线或4线 。1.2.1.1 EM接口功能框图图 1-2 EM4 接口功能框图上图是4线EM中继,若是2线EM中继则通过2/4线转换电路只用a1、b1线,a2、b2线不用。所谓四线EM(4Wire E&M)和二线EM(2 Wire E&M),即是此意思。1.2.1.2 EM信令的传递过程EM信令的整个传递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1. 交换机用户拔打EM中继出局电话时,开关K1闭合,M线上将有电流流过,接口设备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流(一般是6mA25mA)后认为被占用。2. 占用接口设备后交换机将电话号码(MFC或DTMF方式)从a1b1线上传送。3. 若电话号码正确传送完毕,对端交换机给接口设备回应答信号,接口设备就将K2开关闭合,交换机E线将检测到电流,认为呼叫控制建立成功,进入通话状态。4. 实际上从图1-2可见交换机和对接设备两侧是对称的,入局呼叫与上述过程类似:对接设备开关K2闭合以占用交换机,交换机从a2b2线上接收号码(MFC或DTMF),交换机K1闭合以应答对接设备,此后进入通话状态。5. 通话完毕,挂机一侧设备断开开关K,对方将检测不到电流,认为收到拆线信号,执行拆线操作。1.2.2 EM接口各种形式“EM接口功能框图”所示即为EM接口的一种,HONET FA16系统中的ATI单板即是此种类型,有些进口设备的EM接口还有另外的几种类型,有的能和我们的EM直接连接,有的稍作改动后可相连接,有的则不能连接,另外也有用直流信号而不用MFC或DTMF的,直流脉冲信号从M、E线上走;线路信令过程有的有占用证实过程(闪断),有的没有。下面给出几种形式接口图。 由下图可见我们EM接口与其中图相同,稍作改动后也能和贝尔IV类EM接口对接,而另外三种则不能和08机对接,不过国内还未碰到过这三种情形的接口,国内多是贝尔V类EM接口。图 1-3 贝尔I类EM接口图 1-4 贝尔II类EM接口图 1-5 贝尔III类EM接口图 1-6 贝尔IV类EM接口图 1-7 贝尔V类EM接口四线载波中继接口四线载波中继是在话路上利用2600HZ(或2400HZ)的信号的长短变化表示占用、应答等线路信号,由于信令均是在话音中传,因此用E/M中继的电路完全可以实现。二线实线中继接口二线实线中继则是通过ab线上的低阻接地、低阻接电源,开路和高阻接地四种状态来表示线路信令。1.2.3 ATI单板功能原理ATI单板是一种模拟中继接口板,它是使用在专网中的一种单板,它用于与只有EM接口的用户交换机对接,以实现其在HONET中的接入,目前版本的ATI单板提供六个物理通道,对应于六个物理端口,占用6个时隙。 6个端口可以单独配置为E/M中继、四线载波中继、二线实线中继。 由于V5协议并不支持模拟中继接入及相应信令转换处理,因此在接入网中并不实现模拟中继的直接接入。目前的方式是利用接入网的传输系统,实现异地模拟中继的转接。此时接入网在中间起一个传输和转发的作用,不对信令和话路作任何处理。对接入网的两个不同的ONU中的ATI,只要按端口号做成不同的半永久连接,就可以实现数据在接入网中的透传,该半永久连接的时隙上不应出现误码,以保证线路信令的正常传输。由于ATI单板插在用户框中,可以形象理解为“插在用户板槽位的EM4中继板”。其配置方法与其他的用户板一致,单板单独编号。ATI 的英文名称:Analogue Trunk Interface。ATI板主要特性如下: 提供1E1M的E&M中继接口,支持贝尔IV类、贝尔V类的接口方式,支持2、4线话音工作方式,支持DTMF、MFC及脉冲收发号方式。 提供实线中继接口,支持DTMF、MFC及脉冲收发号方式。 提供载波中继接口,支持2600、2400Hz载波。 提供增益调节,接收增益调节范围 -20 dB +1.5 dB,发送增益调节范围+14 dB -7 dB , 调整步长 0.5dB 。EM中继和载波中继均支持双向中继方式,二线实线中继不支持双向中继,需配置为出中继或入中继。1.2.4 ATI 单板硬件我们对设备进行维护时,最直观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单板指示灯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切实的掌握好单板指示灯的含义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内容。 ATI 单板指示灯表 1-1 ATI单板拉手条指示灯含义指示灯 功 能颜 色RUN运行状态指示灯。1000ms亮,1000ms灭:主用正常。250ms亮,250ms灭:与主机通讯中断。红色CH1第一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闪烁表明信道在接续状态。长亮表明接续完成,可以通话或在通话状态。绿色CH2第二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含义同上。绿色CH3第三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含义同上。绿色CH4第四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含义同上。绿色CH5第五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含义同上。绿色CH6第六个ATI端口的信道占用情况指示灯。含义同上。绿色EM2EM2与EM4灯同时点亮,表明主机还没向ATI板下达配置命令。如EM2/EM4/AT2三个灯只有EM2亮,表明单板配置成EM2中继接口。绿色EM4EM2/EM4/AT2三个灯只有EM4亮,表明单板配置成EM4中继接口。绿色AT2EM2/EM4/AT2三个灯只有AT2亮,表明单板配置成AT2中继接口。绿色对于ATI板的跳线,并不总需要我们去改变它。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二线实线中继、贝尔V类/2E2M在 硬件上是支持的,但单板软件尚不支持。 ATI单板跳线表 1-2 ATI中继方式的选择利用拔码开关SW3 SW8实现 SW3 SW812345678贝尔IV类ONOFFONOFFONOFFOFFOFF贝尔V类/1E/1MOFFONOFFOFFONOFFOFFOFF贝尔V类/2E/2MOFFONOFFONONOFF OFFON二线实线中继OFFOFFOFFOFFOFFONONOFF表 1-3 二线音频接口和四线音频接口的选择用拔码开关SW9SW14实现 SW9SW141234二线音频接口ONOFFOFFON四线音频接口OFFONONOFF ATI单板端口出线ATI单板的HEADER头信号分布从机柜后面看,6个EM4端口信号在ATI单板背面上、下HEADER头上的布置示意图如下,图中上、下HEADER头的最上面和最下面8排针为EM4接口信号,当采用四线EM2 端口类型时,只用到ai、bi、ci、di、1Ei、1Mi六个信号;当采用二线EM2时,用到ai、bi、1Ei、1Mi四个信号;当采用EM4端口类型才用到包括2Ei、2Mi两个信号的所有8个信号(注:这里i表示ATI单板上的第i个端口)。图 1-8 信号分布示意图 ATI用户电缆及其连接ATI电缆有64芯,两个小插头,即每根电缆可接6路中继。不同的芯引到ATI板上不同信号的插针上。下表是ATI专用电缆的线序图。表 1-4 电缆与ATI板内信号间的对应关系 通道信号 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通道5通道6A 粉色红一点粉色红二点粉色红三点粉色红四点粉色红五点粉色红六点B粉色黑一点粉色黑 二点粉色黑三点粉色黑四点粉色黑五点粉色黑六点C橙色红一点橙色红二点橙色红三点橙色红四点橙色红五点橙色红六点D橙色黑一点橙色黑二点橙色黑三点橙色黑四点橙色黑五点橙色黑六点1E绿色红一点绿色红二点绿色红三点绿色红四点绿色红五点绿色红六点2E绿色黑一点绿色黑二点绿色黑三点绿色黑四点绿色黑五点绿色黑六点1M兰色红一点兰色红二点兰色红三点兰色红四点兰色红五点兰色红六点2M兰色黑一点兰色黑二点兰色黑三点兰色黑四点兰色黑五点兰色黑六点ATI 对应在母板上的插槽如图1-9所示:图1-9 ATI板槽位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头行用“1”表示 ,下部分的后行用“2”表示。接通道1、2、3的信号的小插头插入图中“1”的位置,连接通道4、5、6的信号的小插头插入图中“2”的位置。ATI板通过电缆与对端交换机相连,ATI板的一个端口(通道)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通道)连接。双方端口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a、四线EM方式ATI侧交换机侧(注意收发方向)A C B A D BE Eb、二线EM方式ATI侧交换机侧A A B B E E接口特点ATI板的端口可以配置成支持EM中继接口、支持载波中继接口。因为EM中继端口的信令通道和话音通道是分开的,所以配置成支持EM中继端口时 ,一个端口就包含了 1)信令线:E线和M线。2)音频线。 其中,信令线可以通过拨码开关设置成支持贝尔IV类接口或者支持贝尔V类接口,音频线可以通过拨码开关设置成支持四线音频接口或者支持二线音频接口。二、四线音频接口阻抗 600 欧姆。音频口指标符合国标ITU-T G.712 。E&M中继的信令通道包括发信令的M线(源于transMit或Mouth)和收信令的E线(源于rEceive或Ear),E&M信令实际上是用与话音分开的信令通道(E线和M线)实现交换机与传输设备之间信令转换的一种信令方式。E&M信令有许多类型,从线的根数来分有2线、4线等,E&M线上有电源和地这样的直流信号,也有直流脉冲信号,当不用直流脉冲信号而用MFC或DTMF时,这些信号从话路线上走。E&M信令过程也很简单,线路信号有占用,应答两个,有时还有占用证实,记发器信号可以是MFC、DTMF或直流脉冲信号。 1.3 数据配置ATI单板应用的数据配置涉及到“槽位描述表”、“ATI端口描述表”、“半永久连接表”等三张表。 1.3.1 槽位描述表ATI为用户槽位单板,但是ATI和其他用户槽位的单板不是统一编号,为单独编号。槽位描述表中其他项目的配置与ASL板等用户槽位单板相同。图 1-10 槽位描述表1.3.2 ATI端口描述表ATI的端口只要在此表中描述,不用在基本速率端口表中描述。在配置时ATI 端口描述表中必须为每块ATI单板预留连续的12个编号,但是只有前6个编号对应ATI单板的6个实际物理端口,后面6个编号无效,可以不配。ATI 端口描述表是可以设定生效的。图 1-11 ATI 端口描述表【模块号、端口号】:按实际取值,端口号必须和ATI单板编号关联。【发送增益、接受增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一般发送增益可设置成 0db,接收增益设置为1.5db。【工作方式】:目前只支持EM2方式。【用户线设置】:有二线和四线两种方式。 在设置用户线的设置方式时,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端口的硬件拨码开关。1.3.3 半永久连接表半永久连接表的数据结构如下图:图 1-12 填写ATI 接口连接数据在描述ATI单板半永久的数据配置时,其配置方法如下:【起点模块号、终点模块号】:描述起点端口和终点端口所在的模块号。【连接号】:标识该半永久连接的序号,其值唯一。 【起点端口类型、终点端口类型】:该连接的起点、终点端口的设备类型。若与本地交换机的用户对接,只需在起点端口类型选择模拟用户端口;在接入网内互通,起点、终点端口类型均为模拟用户端口。本例中,起点、终点端口类型均为ATI端口。起点端口号、终点端口号: 端口号为单板端口的编号,对端口用户端口号单板编号16N(N为每块单块上的端口编号,N05)。【起点起始信道号、终点起始信道号】: 信道号为单板端口的B信道的编号,对ATI 端口,信道号为0。本例中,起点起始信道号为 0,终点起始信道号 0;【信道总数】:该连接的总信道 数,对ATI接口用户,必须填 1。【半永久连接类型】:该连接的类型,对于与本地交换机的用户对接,必须选择“V5半永久”;其它情况为“内部半永久”。 本例中,选择“内部半永久”。1.4 实际应用举例下面将给出ATI板的两种典型的应用方式,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ATI板的功能。1.4.1 利用音频口传递音频信号图 1-13 只用音频口的对接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使用于电力网上,用来传递远动信号。1.4.2 利用音频口和E、M线,组成中继接口图 1-14 中继接口的对接方式SA2103-17 课程 SA2103 Issue 4.0HONET FA16 在电力专网中的特殊应用目 录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