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桩距较密时.doc_第1页
当桩距较密时.doc_第2页
当桩距较密时.doc_第3页
当桩距较密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桩距较密时,如何确定打桩策略学号:100401205姓名:高原班级:监理102 时间:2011年10月19日前言: 当天然地基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将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或使软土层挤实,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密实度,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减小其沉降量。采用桩基础施工,可省去大量的土方,支撑和排水、降水设施,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房屋即地面以上的建筑群,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如不经处理基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轻则造成房屋裂缝开口,重则造成房屋倒塌.为了保证房屋的安全,地基必须经专业勘察部门勘察,根据上部荷载设计采用何种基础.楼层高的采用深基础处理,像打桩挖桩到深部持力层,或挖到房屋的地下。 由于桩基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确定合适的打桩策略是必须的。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桩距较密时对打桩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确定打桩策略;具体介绍在现实工程中完整的打桩步骤,比如打桩前的准备,施工方法和打桩顺序;还介绍了桩距较密时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 桩距较密 打桩策略 打桩顺序 打桩质量一:桩距较密时对打桩质量的影响由于预制桩打入土中后会对土体产生挤密作用,一方面能使土体密实,但同时在桩距较密时会使桩相互影响,或造成打桩下沉困难,或使先打的桩因受水平挤压造成位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所以群桩施工时,为保证打桩施工质量,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来选择打桩策略。二:桩距较密时,采取的打桩策略 相邻桩距较密桩时,应采用跳挖成孔施工,保证密桩每间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 当桩距较密时,易采用跳跃式施工流水顺序或适当错开相邻的竖向盘位。 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当桩距较密或群桩时,要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长后短。综合现场具体情况,方案选择:先压场地中央的桩,后压周边的桩,同时,建筑物电梯井处桩距较密,采用隔桩跳压法和先深后浅、先长后短的综合施工方法。 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 当桩较密时(桩中心距小于等于4倍桩边长或桩径),可采取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或由中间向四周施打。三:现实中工程中具体打桩步骤打桩前的准备 打桩前应熟悉有关图纸资料,制定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准备工作。(1)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 (2)检查管桩外观质量,注意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管桩标记是否清晰。(3)根据施工图绘制桩位编号图。(4)测定和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5)在桩身上划出以m为单位的长度标记。打桩的方法 测量放线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按设计与规范判断是否成桩成品保护打桩的顺序1. 工程桩开挖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清孔壁、校核垂直度和桩径动力接触安装护壁模板桩基扩孔及验收绑扎安装桩基钢筋及验收捣桩基砼。2. 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当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3. 应由建筑物一侧向另一方向施打。桩头高出地面时,桩宜采取后退打。试桩 试桩主要是为了了解桩的贯入深度,持力层强度,桩的承载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反常情况等。经过试桩,可以校核拟打的设计是否完善,并为确定打桩方案及打桩技术要求,保证质量措施提供依据。试桩应按设计规定进行,一般试桩数量不少于三根,并做好施工详细记录。打桩的质量控制1. 打桩的质量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满足贯入度或标高的设计要求;二是打入后的垂直偏差是否在施工及验收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2. 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桩长的0.5,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后在平面上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不超过100150mm。3. 当桩头被打碎,最后贯入度过大,桩尖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身被打断,桩位偏差过大,桩身倾斜等严重质量,都应当同设计单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四:桩距较密时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预防措施a) 打桩对周围的影响,主要是噪声,振动和土体挤压的影响,为减小噪声的影响,尽量选用液压桩锤,或在桩顶,桩帽上加垫缓冲材料;为减少震动的影响,可采用液压桩锤,也可开挖防震沟;为消除土体挤压的影响,可采取预钻孔打桩工艺,合理安排沉桩顺序。b) 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因此要控制桩距,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制定合理打桩策略。c) 桩身上涌和断桩现象:由于管桩为挤土桩,当桩数较多且桩距较密时,通常会伴随桩身上涌现象出现;而当桩身下部嵌固较牢时,容易出现桩身拉断现象。五:小结 打桩时,桩距设计的不能太密,不然会产生挤土效应,对打桩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对整个工程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桩距较密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的打桩策略,使其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