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下载本文档参考使用,如果有疑问或者需要CAD图纸的请联系q148440632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李方涛 学 号: 20054024112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拌药器的三维实体设计 指导教师: 刘天祥 2009年3月19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文 献 综 述1.1 选题的意义我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而优良的种子与种子的正确处理是农业丰收的前提。前者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后者却任重道远。长期以来,农民对种子的处理仅局限于温水浸种,日光晒种,无机石灰水或者硫酸铜水溶液浸种等简易的方法。有机汞制剂及有机氯出现后被大量用来粉剂拌种防治病虫害,其停止生产后改用保护性五氯硝基苯和内吸性多菌灵杀菌剂以及有机磷乳油加水稀释后浸种或拌种。但传统的拌种和浸种方式费药、费工、费钱,且效果不佳,污染环境,同时杀伤害虫及其天敌,因此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968年在美国开始出现种子包衣,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播种和保苗。之后,欧洲一些国家改良种子包衣技术,并扩大到蔬菜和花卉上应用。1963年日本出现了用红土包覆牧草种子的技术,1981年日本株友式种衣剂开始应用。八十年代中后期,美、日、英以及西欧一些国家对种衣剂引起高度重视,并相继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使种衣剂理化性能、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种子法,要求种子必须先包衣才准出售。但国外种衣剂多为防病或防虫或防缺素症的单一型,如美国FMC公司的35ST为呋喃丹杀虫剂单一型,瑞士汽巴嘉公司的APRON为防病单一型。我国八十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已有产品投入了批量生产。种子包衣技术是我国九十年代广泛推广的一项植物保护技术,它具有综合防治、低毒高效、省种省药、保护环境、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深受欢迎。1所谓种子包衣是采取机械或手工方法,按一定比例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多种成分的种衣剂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随着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随着种子的萌动、发芽、出苗和生长,包衣中的有效成分逐渐被植株根系吸收并传导到幼苗植株各部位,使种子及幼苗对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及地下、地上害虫起到防治作用。药膜中的微肥可在底肥借力之前充分发挥效力。因此,包衣种子苗期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1.2 种子包衣拌药机研究的现状根据国家实行“种子工程项目”和农业部“种子产业化项目”的精神,尤其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九五”期间分段实施“种子工程项目”进展和指标,提出各地要提高“良种精选率”,“良种包衣率”和“社会统一供种率”。精选是包衣的基础,包衣是关键,供种为目的,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国家提出包衣率每年要以20%的速度递增,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气侯对推广良种包衣技术十分有利。目前推广的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23.5%,尚属起步阶段,还有77.5%的面积有待推广。根据国家要求“九五”期间完成15亿亩的良种包衣率,大约需要不同型号种衣剂2225万吨,现有年生产能力只有2.6万吨,此数仅为总需求量的九分之一,可见农业良种包衣技术推广和工业上制造技术推广均需做大量工作。种子包衣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种子处理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一项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同时也是种子标准化的重要措施。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丹麦、前苏联等发达国家拥有种衣制造技术,并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大都进行了种子包衣。我国于80年代初进行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成果最显著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药肥型种衣剂系列产品,它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缓解剂等经过特殊加工工艺而成,一般可增产1020,已累计在全国推广25亿亩,创经济效益85亿元,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效益。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长期倍受十年九旱之苦,南方众多地区亦经常遭受伏旱之灾,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相当于其它各类气象灾害损失量的总和。因而与干旱作斗争是减灾的长期而首要的任务,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就是在这种思路下研制成功的种子处理新技术。专家验收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国在种衣剂新剂型方面的一项空白。根据国家有关部委测算,1993年1996年每年需各类种衣剂35万吨40万吨,目前全国的生产能力尚不到3000吨,其中以中国农业大学的药肥型种衣剂为主,已有的7个厂总生产能力为2700吨,仅为市场需求量的7580,相差很大。而且,现在厂家种衣剂型号有局限性,因而对于种衣剂产品化,国内将有很大的潜在市场。1.2.1 种子包衣拌药的目的及意义种子包衣技术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一项种子新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种子适于播种,并起到防病、防虫,提高抗旱、抗寒、抗潮特性,促进出苗,增加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综合作用的种子加工新技术。2种子包衣是指在种子外面包一层含有药剂和促进生长调节物质的“ 外衣” , 这层外衣称为种衣剂。种衣剂与通常用的浸种和拌种农药不同, 它粘在种子的表面, 随种子进入土壤后, 遇水立即溶解, 药效也随之降低或很快消失。而种衣剂包在种子外面, 能立即形成“ 种衣” 的膜。随种子进入土壤后, 遇水只能吸胀几乎不被溶解, 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屏障, 随种子萌动、发芽、出苗、成长, 有效成分逐步释放, 并被根系吸收传导植株各部位, 延长了有效期, 使药剂有效成份得到充分利用。故种子包衣是一项防病、治虫、保苗、壮苗、增产增收效益较好的新技术。参考文献1颜启传,成灿土种子加工原理和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41162 郝利剑等PRO/ENGINEER WILDFIRE机械零件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潘九君,段有青种子拌药机现代化农业学报J,1994(11),39404 詹友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5马荣朝,秦文,潘英俊.ZBJ-1小型种子包衣机的研制种子J,2003(5),70-716汤石生,苏建 .5BYR100型种子包衣机的研制,中国农机化J. 2005(4),71-727 周四新.和青芳.Pro/E Wildfire 3.0 综合培训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方建军.刘仕良.机械动态仿真与工程分析Pro/ENGINEER Wildfire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 赵德春5BJZ-3.0型新型种子包衣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6,3 (3):97-9812 黄晖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上海农业科技,1997,18(2):45-4813 林清安 .Pro/e零件装配与产品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 赵春章。PRO/ENGINEER中文机械零件设计教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性产品数字化研究:(1)研究符合北方某些偏远贫困地区小批量、低要求的拌种需要机械。(2)进行设计计算。(3)用proe仿真分析,输出仿真视频。2研究方法1.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