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doc_第1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doc_第2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doc_第3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doc_第4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方式及其内容,介绍了我国在地区经济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组织方式。2掌握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容。3重点掌握我国在地区经济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节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发展趋势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含义要探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必须首先要考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中,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正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所指出的:在日常用语中,一体化被定义为把各个部分结为一个整体。在经济文献里,“经济一体化”这个术语却没有这样明确的含义。一方面,两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体之间,如果存在贸易关系就可认为是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又指各国经济之间的完全联合。也就是说,就广义而言,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的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经济一体化是指参与国为了共同利益而让渡部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由参与国集体行使这部分主权,实现国际经济调节的经济组织。就合作的程度而言,经济一体化既指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如贸易关系,也指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的经济联合。显然,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学上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只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具体到地区经济一体化本身的内涵,经济学界也存在许多分歧。现把一些观点归纳如下。有的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若干国家联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体,在成员方之间保持特殊的关系。有的学者把地区经济一体化表述为整体内部各个部分的联盟,是利益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它包含着取消属于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歧视性措施,必然导致货物销售的自由市场以及资本、劳动统一市场的建立。有的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数个国家在货物、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联合过程,通过一体化,成员方之间实行政策协调,采取措施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取得共同的好处。有的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和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以及成员方之间的自由贸易。有的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和自由流通,以及成员方之间的自由贸易。有的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消除国际贸易、收支和要素流动限制的过程。它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民经济体联合成一个地区贸易协定。上述关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第一,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国民经济体之间联合而成的更大的经济区。第二,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行内外有别的歧视性政策,即“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第三,经济一体化既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又被定义为事物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过程,它包含着旨在消除不同国家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作为事物的一种状态,它表示各国民经济之间不存在各种形式的歧视。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给地区经济一体化下一个自己的定义: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经济联合或共同的经济调节。要准确把握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把地区经济一体化同一般的经济一体化区别开来。从内涵上讲,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这种经济一体化既可能是若干国家范围内的,也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的。而地区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范围内的,即若干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如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从外延上讲,地区经济一体化只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除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之外,经济一体化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其次,既要静态地把握地区经济一体化,又要动态地理解地区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既表示成员方之间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状态,也可视为成员方经济之间不断趋于一体化的一个过程。我国长三角经济区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是以人才、质检和交通等方面的互通为前提的,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在逐步地调整其内容。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按照贸易壁垒的取消程度来划分,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通常有以下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PTA),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协定,对相互之间全部或部分商品的进口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松散组织,因此有的学者并不把它看作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形式。1932年英国与其帝国成员建立的“帝国特惠制”以及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就属于此种类型。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通常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自由贸易签订协定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它的基本特征是成员国之间彼此取消了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得商品在经济集团内部实现了自由流动。由于自由贸易区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共同关税,因此,不同成员国的对外关税差别很大,这就为非成员国的出口避税提供了可能。因为原产自非成员国的商品可以通过先进入自由贸易区中关税降低的成员国,然后再转入关税较高的成员国的办法来逃避较高的关税。自由贸易区需要制定统一的原产地规则。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是非常严格的。例如,一般规定只有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内增值50%以上才能享受免税待遇,有的商品甚至被规定只有在自由贸易区内增值60%以上时才能享受免税待遇。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CU),是指成员国之间在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二战后建立的比荷卢经济联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属于此种类型,它是比自由贸易区更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CM),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组织。欧洲共同体在1970年时接近此阶段,南方共同市场目前也基本实现组建共同市场的目标。5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EU),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还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如目前的欧洲联盟,它是惟一达到这一标准的区域性经济集团。6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成员国内部各国在经济、金融和财政等方面均实现完全统一,国家的经济权利全部让渡给一体化组织的共同机构,各成员国家不再单独执行经济职能,仅具有政治、军事意义。欧盟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完全经济一体化,然而这一目标要真正实现还有很多困难,随着欧盟成员国的不断增加,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按照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结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即成员国都是发达国家或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如欧盟、南共体和东南亚联盟等;垂直一体化则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结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结成的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三、世界上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1亚太地区(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APEC组织的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首届部长会议于1989年11月6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成立。中国于1991年3月正式成为该组织成员。 组织的宗旨与目标。APEC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以增强亚太地区经济的活力和一体化。 组织的成员。亚太经合组织由21个成员体组成,它们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组织的运作。APEC主席的职责由其成员轮流承担。APEC的运作管理程序通过贯穿一年的一系列部长会议和官员会议来实现。每年的高峰是一年一次的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领导人们聚会在一起共同回顾APEC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议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APEC的第一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美国的西雅图召开。此后,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1995年在日本大阪,1996年在菲律宾马尼拉,199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1998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1999年在新西兰的奥克兰,2000年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2001年在中国上海,2002年在墨西哥,2003年在泰国,2004年在智利。APEC领导人会议在每年的年底举行,而各部长会议也在当年之中举办。APEC高官会议是APEC的协调机构,每年举行34次会议。APEC财长会每年举办一次,讨论区域内金融市场问题。APEC的各个专业部长会议也定期举行。APEC的教育、能源、环境、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电讯、交通以及妇女事务等部门的部长与会商讨问题,在各自的相关部门推进APEC的倡议活动。 组织取得的成就。APEC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体现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第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1994年11月在印尼茂物年会上,通过了标志着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重要成果的茂物宣言,宣言提出了实现APEC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即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完全实现统一目标。茂物会议还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约束性投资原则。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APEC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大阪行动议程提出了实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目标的9项原则、15个具体领域及其集体行动计划和总的执行框架。各成员则宣读了首次投入方案,并于1996年起施行。1996年在菲律宾宿务召开的APEC高官会议上,各成员分别提交了实施自由化的单边行动计划,并列出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以前将采取的措施和大致计划。同年11月的马尼拉会议上,这些计划得以正式公布,并于次年起施行。第二,贸易和便利化方面。1994年11月在印尼茂物年会上,批准了授权在贸易和投资委员会下设立标准与合格认证分委会以及海关手续分委会,以求在建立APEC海关数据信息联网系统,规范和简化成员间通关程序,促进商品技术标准和规定的统一化等方面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在改善海关程序方面进展很快。APEC的各个成员就商务便利化在改善海关程序、促进商品技术标准化、简化投资手续、协调商业法规和竞争政策、方便国际旅行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单边努力。第三,经济技术合作方面。1995年11月的大阪会议通过了落实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该议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由化和便利化,第二部分为经济和技术合作并列出了实施合作的13个具体领域,把经济技术合作放在与自由化并行和同等重要的位置。1996年11月的马尼拉会议发表了APEC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框架宣言,确立了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目标、指导原则、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特点、经济技术合作的主题及优先领域,为21世纪亚太经济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石。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在中国上海举行了第13届部长级会议及第9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就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进程,加强APEC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以保证本地区的人民从全球化和新经济中均衡受益进行了讨论,并决定通过宏观经济对话与合作,努力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2)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其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其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现成员国有10个,即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盟的成立主要是出于政治与安全的目的,因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推动区域贸易合作方面都没有太大进展。1992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决定推动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然而由于各成员国降低关税的步伐不一致,导致这一计划一再延期。近年来,东盟内部关税数次削减,从1993年的12.76%降至2001年的3.85%,同时东盟的6个老成员国,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印尼和新加坡,初步决定在2010年率先实现互免关税。预计2015年,所有成员国将实现贸易自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非常紧密,是10(东盟10国)+3(中、日、韩)框架的主要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加强了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东盟对话框架内各个机制运转良好。2001年11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达成协议,准备在今后10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这必将给东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欧洲地区(1)欧洲联盟(EU)。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1951年4月,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于1952年7月建立煤钢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上述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条约,总称罗马条约。这两个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部长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议员代表大会等组织成立,这些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建立。到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扩大。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初只有6个成员国,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和丹麦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正式加入欧共体。此后,在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的正式成员;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加入;1995年1月1日,芬兰、奥地利和瑞典正式加入;2004年5月1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到目前为止欧共体一共有25个成员国。另外还有一些联系国,如土耳其等都在积极申请加入。 关税同盟。首先,根据罗马条约的规定,共同体应从1959年1月1日起,分三个阶段减税,于1970年1月1日完成,事实上,共同体六国之间在工业品和农产品方面的关税消除分别于1968年7月和1969年1月提前完成。其次,在取消内部关税的同时,共同体六国开始对非成员国的工业品和一部分农产品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以六国原对外关税率的平均数作为共同关税率,分阶段进行调整,这项工作于1968年7月1日完成。共同体的税率设置为五栏,即特惠税率、协定税率、普遍优惠税率、最惠国税率和普通税率。 共同农业政策。为了保护共同体内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于1961年7月30日正式生效,该政策保证了市场上农产品的可获利价格,并保护集团内部市场不受外来竞争的影响。(2)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为了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英国的倡导下,1959年6月,欧洲所谓的“外部七国”,即奥地利、丹麦、英国、挪威、葡萄牙、瑞典和瑞士七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计划草案,1960年1月七国签订了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公约(也称斯德哥尔摩公约),1960年5月公约生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立。添加时间冰岛与列支敦士登加入该联盟,英国和丹麦在1973年1月1日退出联盟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芬兰于1985年成为正式成员,1995年芬兰、奥地利和瑞典退出联盟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目前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共有冰岛、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4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该联盟的宗旨是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非农业品贸易中的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建立欧自由贸易联盟公约的规定,联盟成员国自1960年起在10年内分9次逐渐完成直至完全取消成员国间工业品贸易的关税和数额限制。实际上,到1961年底成员国间的出口限额就已取消,成员国间的免税和取消进口限额也于1966年底实现。由于联盟的力度较弱,因而联盟与欧共体签订了欧洲经济区条约,共同成立了欧洲经济区。(3)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它是战后苏联为了与欧盟进行经济对抗,加强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于1949年1月,由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组织成立的。以后,蒙古、东古巴和越南相继加入,(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参加活动)经济互助委员会成为拥有10个成员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它从一开始就强调在生产方面的结合,努力实现各成员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行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是要求加速过渡到“生产、科技、外贸、财政、金融和信贷关系的一体化”,最终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一体化”,建立所谓社会主义的“大家庭”。经互会就其所规定的目标及成员国让渡给一体化组织的权力来看,无疑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组织,而且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出现过的唯一的一个完全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但是其组织的核心是苏联,因此,随着苏联的解体,经互会也不得不于1991年宣告解散。3美洲地区(1)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和加于1965年拿大签订了双边汽车协定,对两国间的小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贸易完全实行免税,之后于1986年5月双方就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开始进行正式谈判,1988年双方签署了该协议并从次年开始正式生效。该协定不仅涉及关税减让问题,也对非关税壁垒的撤除、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能源、知识产权和争端解决机制等都作了规定。自协议生效后,两国经济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双边贸易额从19871988年的1420亿美元增加到19891990年的1710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与顺利实施,使得美国与墨西哥产生了开展双边自由贸易的愿望,并于1990年正式开始就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问题进行接触,之后加拿大提出要求参加美墨谈判,三边谈判于1991年6月正式开始,并于1992年8月达成协议,协议于1994年1月1日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因此,该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内容有:第一,降低与取消关税。北美自由贸易区计划在15年内取消所有的关税和进口限制,实现资本、货物的自由流动。鉴于某些商品的敏感性,关税减让表采取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在三国9000种商品中,约50%商品的关税立即取消,15%的商品的关税在5年内取消,其余的大部分商品的关税在10年内取消,少数商品的关税在15年内取消。另外,由于墨西哥的经济相对落后,因而三国的自由化时间表也有长有短。第二,开放金融市场。为了与美、加保持同步,墨西哥将在年内取消对美、加银行及保险公司的限制,在10年内取消对证券公司的限制。成员国还一致同意给予所有的北美金融公司以国民待遇。第三,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墨西哥将改变其对外国投资的许可限制,在大多数领域,平等对待美、加公司,从1996年起允许外国设立独资企业,拥有100%的所有权;同时,美、加也将进一步放宽对墨西哥资本的限制,允许它在大多数领域进行投资,并给予适当的优惠待遇。 第四,其他方面。协定对电信业作了专门规定,对美加协定中未曾涉及的陆地运输和特种航空服务也作了安排;协定规定了非常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并首次在贸易协定中加了环保条款;为防止第三国商品经由墨西哥进入美加市场,协定还制定了严格限制性的原产地规则,规定小汽车、轻型面包车的发动机和传动设备的区内比重不得低于62.5%,大部分纺织和服装只有用区内生产的纱为原料制作才能享受区内优惠等具体实施细则。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筹建。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美国的迈阿密签订协议,同意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将2005年确定为完成谈判的最后期限。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原则宣言中,确定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伙伴关系”,通过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繁荣,就在2005年前贸易和投资障碍的逐步取消列出时间表。(2)中美洲共同市场(CACM)。它是中美洲五国组成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组织。1960年12月13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签订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条约,通称马那瓜条约,条约于1961年6月3日生效。1962哥斯达黎加也签署了该条约。上述五国于1962年8月2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签订建立中美洲共同市场协议,中美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美洲共同市场的宗旨是促进中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逐步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统一对外关税,最终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中美洲市场建立后,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实行统一对外关税。到1969年区域内已给予95%的关税项目以自由位,各成员国之间基本实现关税互免,在对外贸易方面,该地区的98.4%的商品实行统一的关税。但是由于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内战以及外债负担沉重,成员国为维持贸易平衡、节省有限的外汇,破坏了共同关税制度,使地区贸易逐年大幅度下降,共同市场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各国之间厅贸易壁垒。战争结束后,各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在1993年,共同市场的第14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条约,计划成立自由贸易区,并且创建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为合作区内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3)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也叫南锥体共同市场。它是根据1991年3月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订的亚松森协定,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原始成员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后又增加了智利和玻利维亚两个联系国。它是仅次于欧洲联盟的全球第二大关税同盟,也是目前惟一的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根据亚松森协定,在1991年至1994年6月30日期间,成员国以每半年减低7个百分点的速度将区内关税降为零,同时于1995年1月1日起,对85%的进口商品实行税率为020%的统一对外关税,另外,15%中的大部分在2001年纳入共同对外关税,剩余的小部分将在2006年实行,即在2006年完全实现关税同盟。同时,同盟还充分考虑到了成员国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巴拉圭和乌拉圭作了区别对待。阿根廷和巴西在1994年12月前实现零关税,而巴拉圭和乌拉圭推迟到1995年12月。2000年6月在共事六国经济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签署了于1995年3月份启动共同确定物价指数、财政指标以及公共债务等经济指标,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协议。(4)安第斯共同体(CAN)。1969年5月,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六国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那签署安第斯条约,正式成立了安第斯集团,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该集团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削减区内关税,计划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欠发达的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则不受此时间表的限制。由于受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赤字影响,计划未能如期实现。1991年底集团再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安第斯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于次年5月就共同对外关税达成一致。在全部应税商品中,13项目征收5%10%最低关税,40%的项目征收15%的关税,其他项目征收20%的关税。最近,成员国的外交、农业、外贸、财政和经济部长重新确定了共同体统一对外关税,并就2005年之前建立安第斯共同市场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议新制定的统一对外关税分为0%、5%、10%和20%四个不同等级,从2004年1月1日开始生效。(5)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加勒比共同体成立于1973年8月1日,其宗旨是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目前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海地(临时成员国)、牙买加、蒙特塞拉特、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5国组成,多米尼加为观察员。总部设在圭亚那乔治敦。4非洲地区(1)南部非洲开发共同体(SADC)。南共体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1992年8月17日,该组织的10个成员国首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决定将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改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简称南共体,其原始成员有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后南非、毛里求斯、塞舌尔和刚果(金)陆续加入,目前共有14个成员国,总面积约9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囊括了赤道以南非洲的全部疆土。总部设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其宗旨是:在互利、均衡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货币,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近年来,经过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2000年9月1日,南共体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计划,各成员国将分3个步骤削减关税:约60%的贸易产品将在计划启动第一年全部减免关税;纺织品、服装、汽车和皮革制品等非敏感性贸易产品的关税将在2008年之前削减为零(这两项合计占全部贸易产品的85%);在2012年前将最终完成减免食糖、牛肉和鱼类等敏感性产品的关税。(2)中部非洲国家经济与货币共同体。1999年6月,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乍得、中非和赤道几内亚六国首脑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举行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部非洲国家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取代原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总部设在中非首都班吉。共同体的宗旨是通过建立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取代原有的关税经济联盟,强化完善其职能,进一步加强各国的团结合作,以此推动整个中部非洲一体化的复苏与发展,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利的外部环境,捍卫共同利益,谋求共同发展。共同体的前身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作为一个关税整体,成员国间已实现自由贸易区,对外实行统一税率;1975年建立了中部非洲国家发展银行,负责地区性及各成员国发展项目的投资;1994年3月16日,各成员国又签署了建立中部非洲经济货币共同体的条约,条约规定要建立中部非洲经济联盟和中部非洲货币联盟,同时成立共同体法庭和共同体议会;1999年共同体通过了马拉博宣言和共同体章程,确定今后行动计划的重点是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发展共同市场和国际贸易,大力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农、工、能源和高新科技等方面的发展。(3)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1975年5月28日,尼日利亚、几内亚和马里等西非15个国家和代表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签署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条约,成立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2001年12月尼日利亚、冈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在首脑会议上签署协议,定于2003年建立西非第二货币区“西非货币区”,为2004年西共体实现单一货币做准备,共同体还筹建了“西共体投资与发展银行”,来解决投资和发展资金问题。(4)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1993年11月,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通过了把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1994年12月8日至9日,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该条约,宣布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合理利用自然与人力资源,实现区域一体化,为各成员国人民造福。目前,该共同市场总人口达3.8亿,占非洲总人口的一半。该组织总部设在赞比亚的卢萨卡,现有成员22个。 (5)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AMU)。马格里布联盟成立于1989年,成员国全部为北非国家,它们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和利比亚。这一组织的目标是希望仿效欧洲共同市场,以渐进的方式促使成员国间货物商品、劳务、人员及资金的自由流通,加速区内经济发展,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合作,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和阿拉伯统一。2001年5月8日,摩洛哥、约旦、突尼斯和埃及四国外长在拉巴特签署一项声明,宣布建立一个包括地中海沿岸10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泛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既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信息,离不开国际合作。因此,它们都积极支持和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组织的机制日趋完善。世贸组织(WTO)于1995年正式成立并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调节各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正式国际组织,其组织机制逐步走向有效和完善。此外,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合作机制也日趋完善。(2)组织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已经达到140多个,欧盟成员国也已增加到25个,而且这种趋势至今还在继续发展,各组织仍在与很多国家就加入问题进行谈判,这都使得经济一体化的规模空前地扩大。(3)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在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02年3月1日,欧元正式取代欧元区12个国家的原有货币成为流通货币,这标志着欧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有些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体化进程也都明显加快。(4)世界上三大经济区初步形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上逐步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一个是以欧盟为核心,包括它的一些联系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在内的欧洲经济区;一个是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美洲经济区;一个是以亚太经合组织为核心的环太平洋经济区。这三个经济区,目前已经初具模型,其中一个由19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区已经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在不久的将来,这三大经济区必将最终形成并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节 发展中的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一、北美自由贸易区1发展概况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第二阶段,美、加之间的自由贸易又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从1965年美国、加拿大的汽车自由贸易协定,到1992年12月17日加、美、墨3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历经了将近30年的时间。第一阶段:美加自由贸易。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语言相通,边界接壤,自由贸易很有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两国间一直没有能够像西欧那样朝自由贸易方向努力,全面的自由贸易直到1988年才正式达成协议。1965年,为了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两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拿大与美国签订了在汽车及其零部件方面实行自由贸易的协议。结果,加拿大的汽车生产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效益大大提高。通过两国的专业化分工和同类产品的双向贸易,加拿大汽车工人的工资提高了将近30%,而汽车价格则从原来高于美国汽车10%左右的水平降低到与美国汽车价格接近的程度。但是,这一局部的自由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并没有进一步扩大与发展。直到80年代后期,美加双方才开始全面自由贸易的谈判。一方面加拿大朝野寻求经济文化独立的意识有所改变;另一方面,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美加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相对减弱使得双方都认识到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的需要。美国1984年通过的贸易关税法案授权总统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权力。从1986年5月开始进行的美加自由贸易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双方一边谈,一边还互相提高关税进行贸易战。直到限期前两周,两国还谈崩了一次。但最后,共同的利益使美国和加拿大终于在1988年签订了两国间自由贸易的协定。在1989年1月1日生效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提出了10年内(即到1999年)彻底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的目标。同时,美加两国还建立一套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制度和机构。在服务业和投资方面,协议也提出了逐步降低与取消限制的规定。第二阶段:北美自由贸易区。在美加自由贸易生效一年之后,美国决定将这一自由贸易区扩大到南部的墨西哥。在1990年6月美墨最高会晤时,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这一建议。从经济上说,美国看到了墨西哥的潜在市场。当时的墨西哥已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购买了美国7%的出口商品。而且,墨西哥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地区,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又是美国邻国,商品的自由贸易能够使美国在墨西哥的投资更加有利可图。从政治上说,当时在美国执政的是共和党政府,在经济政策中,共和党比较信奉“自由放任”、“市场调节”和“自由贸易”的原则。这对于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促进作用。美墨的正式谈判始于1991年,一年后的1992年12月17日,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这个“自由贸易区”开始运转。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三国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从而对经济发展更加有利。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平等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确定执行协定的有效程序,解决贸易争端以及促进三边、区域性和多边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有:(1)商品贸易。来自北美的产品大部分立即取消关税,有些产品的关税在510年内逐步取消,若干敏感的产品关税可在15年内取消。三国还将取消边境上进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的禁令与限制,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环境、能源和农牧业生产等而做出的特殊规定例外。 关于海关手续费问题,协定规定,三国同意不再设置新的诸如美国商品加工费和墨西哥海关手续费之类的收费。美国和墨西哥最迟从1999年6月30日起取消北美原产地产品的海关手续费,美国对加拿大的原产地产品从1994年1月1日起取消海关手续费。 关于退税问题,协定规定,凡新的对生产成品出口到其成员国去而使用的原料实行退税或免税计划,都要禁止采用。现行退税计划到2001年1月1日取消,加拿大的退税计划于1998年1月1日取消。 关于出口税问题,协定规定,不允许征收出口税(除非国内消费品奇缺),不准阻碍正常的出口供应渠道,不可对成员国采用高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价格。(2)原产地规则。制定原产地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从而保障仅仅北美地区制造的商品享受优惠,而在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全部或大部分不能享受这种优惠。同时,要减少对在协定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的出口商、进口商和生产者管理上的障碍。按照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凡全部在北美地区制造的商品即为原产地产品。凡非该地区原料所制造的商品,只要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任何一个成员国内加工,也可列为原产地产品。但加工后的产品须足以改变其税号分类。凡成品与其元件的税目分类相同,可以视为原产地产品。有些商品难以按税目分类确定是否属于原产地产品,则须按商品在当地生产增值的比例加以评判。(3)投资。协定规定将取消重要的投资障碍,给予三国的投资者以基本保障,并建立一种解决提交者和自由贸易协定的某一成员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争端的机制。 非歧视待遇。各国给予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优惠待遇将不低于给其本国投资者(国民待遇)或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最惠国待遇)的优惠待遇。 经营条件。自由贸易协定的任何成员国均不得对在其境内的投资者规定经营条件,如出口水平、最低的国内含量、对本国供应者的优惠待遇、进口受出口收入的约束、技术转让以及要求产品在某指定地区生产等。但上述规定不包括公共部门的采购、鼓励出口的项目以及国际援助活动。 转移。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投资者可将其利润、销售所得、借贷支付或其他与投资有关的交易所得的合法流通的货币,按市场主要的兑换率兑换成外汇。协定各成员国保证这些外汇可以自由转移。 征用。自由贸易协定各成员国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征用协定成员国企业主的投资,除非是因公益原因。因公益原因的征用必须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并根据法律规定的手续进行。受此影响的投资者应立即得到适当的赔偿。 争端解决。自由协定各成员国投资者,对由于投资接受国违反本条款而蒙受财产损失,可通过投资者和国家之间的仲裁程序要求赔偿,或向投资接受国的法庭起诉。(4)服务。协定规定,除航空、海运和基本电讯以外的服务以及涉及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都要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约束。 非歧视待遇。成员国应像对待本国的服务提供者一样对待另一协定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同时,对待另一协定国服务提供者应不比向任何一国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待遇差(最惠国待遇)。 亲临当地。根据协定要求,成员国不能要求另一协定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该国设立代办处、代表处、分支机构及任何形式的企业来作为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 保留条款。每个成员国应能够保留那些与上述规定和义务不符的法律措施。这种联邦的、州的及省的措施要在协定中列明。每个协定国可以更新或修改不相符的措施,条件是这种更新或修改不会使措施与上述规定及义务更不协调。 程序的透明性。为处理在其金融市场开业的申请,各国将通知有关人员必备的开业条件;应有关人员的要求,提供有关申请手续的信息;尽可能在120天内对开业申请做出行政决定。 磋商。协定确定了各成员国之间就有关金融服务的事务进行磋商的专门程序。(5)知识产权保护。协定规定,每个成员国都要以国民待遇原则为基础对知识产权提供充足及有效的保护,并保证这些权利得以有效实施而不会在国内及国外受到侵害。 版权。协定的义务包括:保护计算机程序,文学作品及数据库;提供计算机程序及录音作品的出租权;对录音作品的保护期限至少为50年。 专利。对各类发明,包括医药及农业化工产品提供产品及生产过程专利实行保护;取消对特殊产品种类的任何特殊安排及在获得专利权上的任何特殊条款,取消对国内外企业提供专利产权方面的歧视;向专利所有人提供机会以使其获得原来没有专利保护的医药及农药化工产品发明的保护权。 其他知识产权。北美自由贸易区还保护以下知识产权:服务标志,程度应与商标相同;卫星信号,防止非法使用;一般性贸易机密,还要防止企业上缴的有关医药及农业化工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官方检验数据的泄露;集成电路本身及内含集成电路的产品;地图,以防止误导大众,同时要保护商标所有者。(6)环境保护。各成员国保证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来实施协定。(7)争端解决。各成员国同意建立公平而迅速解决经济争端的机制,保证自由贸易的实现。协议规定由内阁级的专门委员会来监督检查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并根据协定条款解决纠纷。如果争端解决涉及免责条款或保障措施,则由专门小组研究裁决。有关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诉讼及金融服务业的争端由各自的机制和程序来解决。其他在协定范围内发生的争议,从提出申诉到裁决不得超过8个月。在争端仲裁以后,胜诉方在败诉方不履行裁定时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如果补偿数额不足,可以采取报复措施。二、亚太经合组织1亚太经合组织概述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成立最早但迄今仍然没有建成的一个南北型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绩相反,亚太经合组织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目前亚太经合组织南北成员之间在其发展模式问题上存在许多矛盾,亚太经合组织要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尽早克服这些矛盾。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和政府人士就积极倡导在亚太地区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并分别于1967年、1968年和1980年成立了以企业为成员的“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PBEC)”、以学术界为主的“太平洋贸易与发展会议(PAFTAD)”和由官、商、学人士组成的半官方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后改为“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20世纪80年代,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下,一些亚太国家又酝酿成立官方的正式地区经济合作组织。2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在一般的文献中,亚太经合组织都被视为一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或者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来说,亚太经合组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或规范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1)成员特征:庞杂性。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拥有成员数目最多的可能就是亚太经合组织了。目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已达21个,它们分别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俄罗斯和秘鲁。1998年,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GDP的55.86%,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5%,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结构特征:复合性。一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实行的是单一的组织结构,即所有的成员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个统一的组织下面再没有次级的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组成的“小集团”,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主要包括: 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和越南等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澳新自由贸易区等。此外还有正在酝酿成立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自由贸易区等。这种“大组织中套小组织”的复合型组织结构从总体上讲是不利于亚太经合组织运行的,因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拉帮结派”,会损害亚太经合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运行特征。 非机制性。与一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同,从本质上说,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不具备采取共同实际行动的功能,而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各自采取行动。也就是说,亚太经合组织尚不是一个真正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 非约束性。亚太经合组织核心原则之一便是“自主自愿”,强调非约束性。亚太经合组织任何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计划的提出都来自于各个成员的自愿,这些计划的实施也依靠各个成员的自愿行动。亚太经合组织在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