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鄂教版_第1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鄂教版_第2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鄂教版_第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鄂教版_第4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鄂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目标导学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罥 坳 顷 庇 见 ju n o q ng b xi n 注音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天漠漠向昏黑 自经丧乱少睡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挂着 挂住 水边低地 阴沉迷蒙的样子 战乱 指安史之乱 遮盖 掩护 贫寒的士人 解释词语 朗读 知晓内容 八月秋高 风怒号 卷我屋上 三重茅 茅飞渡江 洒江郊 高者挂罥 长林梢 下者飘转 沉塘坳 南村群童 欺我 老无力 忍能对面 为盗贼 公然抱茅 入竹去 唇焦口燥 呼不得 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 云墨色 秋天漠漠 向昏黑 布衾多年 冷似铁 娇儿恶卧 踏里裂 床头屋漏 无干处 雨脚如麻 未断绝 自经丧乱 少睡眠 长夜沾湿 何由彻 安得广厦 千万间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风雨不动 安如山 呜呼 何时 眼前 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 受冻 死亦足 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说一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简说情节 用四字短语完成 朗读 体会情感 结合诗歌内容 体会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结合诗歌内容 体会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诗人由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身处境 想到 天下寒士 同样饱受风雨 发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喊 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秋风呼啸 它无情地卷走了我屋顶的茅草 想起建盖茅屋时的艰辛 怎么能不让我心急如焚 读课文 用杜甫的口吻抒情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 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 试举例说一说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达标检测 秋天漠漠向昏黑 长夜沾湿何由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阴沉迷蒙的样子 如何挨到天亮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翻译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按原文内容填空 1 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 作者身处漏雨茅屋 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 他发出了 的呼喊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歌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 准确 形象 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 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苦生活和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