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对养分的要求.doc_第1页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doc_第2页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doc_第3页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增施肥料是维持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为了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各种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作用,和作物对它们的需求规律。一、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的作用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锰、钼、锌、铜等。其中,碳、氢、氧约占小麦植株干重的90%以上,主要从空气和水中吸收。氮和其它元素的含量不足5%,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小麦植株的不同部位,所含氮、钾、磷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氮及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占全株氮、磷总含量的76%及82.4%,钾则主要集中于茎杆,占全株总钾量的70.6%。1 氮素的作用氮素是构成小麦一切器官的基本元素.它不仅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也是体内蛋白质、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它还存在于许多维生素、核酸、磷脂等物质中。没有氮素,光合作用即无法持续进行。氮速肥料能促进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扩大绿色光合面积,加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在分蘖期,可以促进,提高成穗数;在幼穗分化期,可以增加结实粒数;在子粒形成期,可以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改进品质。氮是小麦一生中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在生产中,不论低、中、高产区,都需要氮素的供应。一般来说,产量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氮素缺乏时,茎叶细弱,植株矮小,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穗小粒少。氮素过多时,茎叶徒长,分蘖成穗率低,抗倒伏等抗逆力降低,容易发生倒伏、贪青、晚熟。2 磷素的作用磷是小麦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例如细胞核及原生质中,都含有磷。磷还参与并促进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在幼苗期,磷明显地促进分蘖和根系的滋生,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后期能促进茎叶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向子粒中运转集中,加快灌浆过程,促进早熟,增加粒重。磷素不足时,根系发育受阻,分蘖减少,叶色暗绿甚至发紫,僵苗不发,光合效率降低。氮素过多时,尤其在干旱条件下,也常表现后期易遭干热风危害,碳氮比例失调,粉质粒增加,品质降低。3 钾素的作用钾能促进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增强小麦的抗寒性,可以提高纤维素含量,增强支柱的机械组织,提高茎杆抗倒能力。钾还增加细胞液的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钾素通常在土壤中含量较高,一般不感缺乏。但若钾素供应不足则影响小麦对氮、磷的吸收,使机械组织与疏导组织发育不良,容易发生倒伏。同时,叶尖端发生褐斑并逐渐向下蔓延,使叶片早枯,形成不正常的早熟,产量品质都有降低。应该指出,氮、磷、钾三要素对小麦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并受限制因子定律作用的,量比配合得当,可以促进并提高各自的肥效,量比配合失调,则有相互制约、限制肥效的作用。发生限制作用的元素正是数量最缺的元素。因此,在生产上要搞好肥料的搭配,才能充分发挥肥效。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其它元素尽管需要量很少,但是在缺乏的情况下,也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如缺镁时,叶子皱曲,生育期推迟。缺钙时,根系发育受阻。缺铁时,叶绿素受破坏,叶片变黄。缺锰时,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灰色、米色或浅褐色的斑点。缺硼、锌、铜、钼时,植株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还可以导致雌性器官发育不良,花粉败育,影响结实。二、小麦的需肥规律1.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规律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有所不同。它受自然条件、土壤肥力,特别是施肥水平影响很大。从不同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测定结果看出,小麦在返青以前,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吸收氮、磷、钾养分也少,到拔节期,对养分吸收的数量急剧增加,氮和钾累计吸收量都达到总吸收两的40%以上,只有磷素为29。89%,磷素到孕穗期时,才达到50%以上。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分蘖到越冬前,此时苗虽小,但吸氮量缺占总吸氮量的13。51%。另一个高峰是拔节到孕穗,这个时期由于生长迅速,需肥量急增,所吸收的占总吸收量的37。33%,是各个时期吸收的最高值。对磷、钾的吸收,是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的,到拔节后则急剧增长,以孕穗到成熟这个阶段吸收量最多。2.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规律春小麦生长期短,生长发育快,因此需肥高峰来的早,需肥时期比较集中。抽穗前一个半月内,对磷、氮、钾的吸收,都超过总吸收两的50%以上,特别是对磷、钾的吸收量,超过60-70% 以上。3.小麦的需肥量及施用量的计算(1)小麦的需肥量 据各地对不同产量水平需氮、磷、钾数量的测定得出,普遍的规律是,大约每生产100公 斤小麦子粒,需纯氮3公斤左右,磷1-1.5公斤,钾2-4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3:1:3。在对施肥量的实 际计算时,由于存在肥料的当年利用率的问题、土壤基础肥力的问题、肥料的流失与固定的问题,往往使实际施 肥量要大于吸收量,才能满足小麦的需要。(2)确定施肥量的前提条件 影响合理施肥量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是土壤本身的供肥能力、各种肥料的有效 成分含量及利用率,在确定施肥数量时,必须首先了解土壤供肥量及肥料利用率。麦田土壤的基础肥力与供肥水平 麦田供肥水平,可通过麦田当季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中某元素有效含量(ppm)*0.15 式中的系数0.15为土壤表层20厘米土重即15万公斤与ppm单位(百万分之一)的约数。麦田供肥能力还可用经验法求得,即麦田基础肥力产量(以百公斤为单位计)乘以百公斤子粒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基础肥力产量即指该土壤在当季不施肥条件下可能获得的产量。如基础肥力产量为200公斤,则每百斤 子粒需纯氮为3公斤,磷为1-1.5公斤,钾为3-4公斤。200公斤子粒的基础肥力,即为纯氮6公斤,磷2-3公斤, 钾6-8公斤。肥料利用效率 各种肥料的利用率,因肥料类型、质量、肥料品种搭配以及施用数量而异。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当年利用率可达40%,一般的有机肥仅20-25%。氮素化肥利用率为50-70%。碳酸氢氨及氨水,因挥发性强,其 利用率普遍在50-40%以下。磷肥利用率约为15-30%,钾肥利用率为50-70%。(3)制定小麦施肥量方法 确定小麦经济有效的施肥量是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计划产量指 标、土壤供肥能力、施肥种类、肥料利用率等。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制定小麦施肥量的方法。需肥倍数法 据河南省农科院所做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小麦每百公斤的产量,并非完全与3:1:3的氮、磷、钾 施用量相一致。由于肥料的利用率、肥料的流失、土壤原有养分水平及氮、磷、钾的比例等原因,使投入的肥料的实际效应,总是低于理论效应,即小麦的施肥量与小麦的需肥量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其中,氮素的施肥量相当于需求量的2倍,磷相当于3倍,钾相当于1倍左右。利用这种肥料综合利用率的方法,在确定施肥量时,只需在确定了产量指标之后,将产量指标乘以耗肥率(每百公斤产量所需的元素量,如氮为3%),即可求出需肥量,然后再乘以需肥量倍数,就得到应施入的某元素的量。例如,产量指标为400公斤需施入的氮、磷、钾肥的数为:纯氮(N)=400*3%*2=24公斤磷(P2O5)=400*1%*3=12公斤钾(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