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1页
1.1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2页
1.1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3页
1.1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4页
1.1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历史必修2 课堂小结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铁犁牛耕 4 灌溉水利提高 地位 发展有利不利条件 产生原因和特点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 2 耕作技术进步 3 耕作制度 原始农业出现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精耕细作的体现 耕作工具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汉代代田法 垄作法 又叫畎亩法 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 畎是沟 亩是垄 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 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 两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 在高田里 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 这不叫做 上田弃亩 在低田里 将作物种在垄上 而不种在沟内 这就叫 下田弃畎 高田种沟不种垄 有利于抗旱保墒 低田种垄不种沟 有利于排水防涝 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都江堰 漕运 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一组 什么是小农经济 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组 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三组 小农经济的地位 第一组 小农经济 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 它是分散的 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 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 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 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第二组 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封建剥削的沉重 小农经济规模小 条件简陋 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第三组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7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2 主要组织方式 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 主要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4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封建土地私有制 1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课堂延伸 A 耕作方式的进步B 土地制度的变化C 手工业的进步D 赋税制度的变化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 中国 民本思想 和 农本思想 的影响 2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扶植小农主 主要是因为 4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 商周时期B 战国时期C 春秋末期D 秦汉时期6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提高D 商品经济发达 C 1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骨稆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 精耕细作 的优良传统 湿耕泽锄 不如归去 六月不干田 无米莫怨天 肥田是农家宝 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 张我禾黍A B C D 3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提示 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 后来采用刀耕火种 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 七八千年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 或 石器锄耕 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