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IFFERENCES OF STILTED BUILDING FROM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刘晶晶 龙彬Liu Jingjing, Long Bin摘要/对吊脚楼名称进行重新诠释且为其正名,以多元并存的吊脚楼建筑为研究对象,引入建筑类型学相关理论,采用类型学方法将各地吊脚楼空间组织、构架形式等进行归纳分析,着重研究吊脚楼建筑特色差异性,探讨造成差异产生的民俗文化影响因素,试图由此引发将吊脚楼建筑 思想为现代建筑所用的思考。关键词/吊脚楼正名 类型学 建筑特色差异 民俗文化影响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reinterpreted the name of stilted building then confirm it. Taking the multiple coexisting stilted building as the subject of study, it introduces relevant theory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uses typological method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form of stilted building in different areas. Moreover, it focuses on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explores the factors arising from folk culture, and it attempts to think of how to join the architectural thinking of stilted building into modern architecture.KEY WORDS/ confirm the name of stilted building, typology,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mpact of folk culture1 吊脚楼正名吊脚楼目前概念不统一,存在着是否可将之作为学术名称的 问题,在此先将吊脚楼概念进行廓清,并为其正名。一般认为吊 脚楼是一种前虚后实的木楼,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后半部是接 地的平房,楼的后部直接加在坡坎上,前部用木柱架空或据地势 接柱,本应称之为“掉脚楼”,但由于像是吊着一根柱子,“民间” 习惯称为“吊脚楼”。“学术界”有学者将干栏建筑直接称做吊脚楼, 有学者认为吊脚楼局部架起,应称作“干栏化”,还有学者称其为 “半悬空干栏式”,而一般均认为吊脚楼是干栏建筑1) 1 的一种类型, 称作“半干栏”。笔者认为吊脚楼名称有地域及民族特色(图 1),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名称不同,如黔东南苗族俗称半边楼、半干栏, 布依族称改造型干栏 2) 2-5。以上各种名称均是对吊脚楼基本特征 的描述,吊脚楼可以看作是干栏建筑的变化和发展,如山地民族 苗族,为适应地形条件,将房屋后半部建在地面,令其前半部架空, 成为区别于全干栏的“半干栏”。可以说“吊脚楼”完全可以作为 涵盖以上各种说法的学术概念,在此统一称为“吊脚楼”。现出不同。因此各地区、各民族吊脚楼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保存着各自的特色。吊脚楼建筑特色存在的 这些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引人思考,于是以此作为新的视 角,采用类型学方法对各地吊脚楼空间组织、构架形式等进行研究。3 类型学视野下吊脚楼建筑特色差异类型学的基线首先是一种认识和思考方式,是对具有相同形 式结构,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 6,可以为 认识吊脚楼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已有吊脚楼类型进行分类与 归纳,寻找共通的形状因子及形式规则,抽象地拟构出不同吊脚2 吊脚楼研究的局限性及新视角吊脚楼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它的研究历来不 断,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各地区、各民族吊脚楼分别研究, 研究对象各自独立,存在吊脚楼建筑特色研究孤立的问题。缺乏 将吊脚楼作为一个整体,在民族覆盖和地域分布大范围内对各地 区、各民族吊脚楼横向联系与整体比较的研究。通过对吊脚楼的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民族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民族文化 等因素的不同,其吊脚楼有着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发展上略有区 别。并且同一民族吊脚楼在不同地区也不相同,即便同一地区不 同民族吊脚楼还是不相同,而相同民族、相同地区吊脚楼也会呈1 典型吊脚楼分布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重庆,400045)收稿日期:2011-05-052 吊脚楼原类型及变体3 贵州“借天不借地”的4 渝东南吊脚楼5 湖北吊脚楼 纵向悬吊6 苗族吊脚楼平面8 湘西王村吊脚楼7 侗族吊脚楼平面9 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火塘间 8;黔南布依族吊脚楼日常生活场所不像苗族、侗族在楼上,而是在楼下 ;重庆吊脚楼不讲究堂屋、厢房,功能布置灵活。 院落式 :湘西吊脚楼分连三间一字屋、一正两厢、一正三厢 ;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分一字型、曲尺型和凵字型,并延伸出口字型、 山字型、皿字型等;鄂西吊脚楼分“”型 ( 也叫“单吊式”)“,” 型 ( 也叫“钥匙头”),“ ”型 ( 也叫“双吊式”、“撮箕口”、“三 合院”或“三合水”),“”型,( 也叫“四合院”或“四合水”)。 功能布置上院落式吊脚楼一般以堂屋为中心组织空间,堂屋两侧 称“人间”、“偏房”;湘西吊脚楼火塘置于堂屋一侧,是家庭生活 的中心 ;渝东南土家族厢房与正房相交处加建“磨角屋”设灶台, 厢房设走廊称“转千子”,厢房称“龛子”用于女儿家对歌、刺绣;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堂屋两边“偏房”,分割成前后两个半间,前半楼的原类型特征,并对比各个地区的吊脚楼,发现其变体(图 2),寻找出原类型与变体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分析和图像解读的双重 视角,对吊脚楼进行梳理,探讨其具体表理特征,以期发掘对吊 脚楼形态影响中规律性的东西。3.1 吊脚楼原类型 原类型是相对稳定的、相似的、不变的基础,它是独立于地区、民族、技术等范畴变化之外的,这种稳定性保证了文化意义的持 续性。原类型 3 特征如下 :1) 半架空的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干栏式在特定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发展,下部一半架空、一半搁置在坡岩上,上部用柱子托起 ( 图 3)。吊脚楼分布 地区多是坡地、山区或临水地区,生产用地少而零散,湿气重, 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谷物的保存,居民用吊脚的高低来适应地形变 化,形成平房与楼房结为一体的半架空的建筑形式。2) 木结构 吊脚楼多位于山区,自然气候适宜林木的生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木料丰盛而砖料缺乏,形成了木结构的物质基础。吊脚 楼几乎全部使用木构架与木装修,一般不砌砖墙或土坯墙,外观 轻巧空透 ( 图 4)。3) 过渡空间 吊脚楼位于厢房内侧或端面或三面都有走廊,上部有与挑檐相接的雨搭 ( 思檐 ),形成了过渡空间,是主人做家务,邻居聊家 常的好场所,是内外生活空间的中介,在整个吊脚楼中地位比较 重要 ( 图 5)。3.2 吊脚楼多种变体 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吊脚楼关联性与差异性的矛盾问题。不同地区、民族吊脚楼出现各种具体的、 多样的特征,在此理解为吊脚楼的变体。1) 按平面布局来看吊脚楼有单栋式和院落式两种变体 ( 表 1)。 单栋式为独立吊脚楼,平面布局变化较大,而院落式为吊脚楼和 其他房屋一起形成院落,平面布局变化较小。单栋式 :苗族吊脚楼前室后堂,居住层前曲廊退堂,卧室布 置于前部,居住功能围绕堂屋展开 ;侗族吊脚楼前廊后室,前廊 突出且空间宽大 ( 当地称其为“宽廊”) ;重庆吊脚楼依山而建, 为适应山地平面布局不规则,无固定模式。功能布置上苗族、侗 族吊脚楼建筑空间一般较大,居住层中往往增设厨房、退堂使炊 事与起居互不干扰,3 层阁楼增设贮藏间,居住功能更为完善 7 ;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堂屋位于 2 层正中间,供奉祖先牌位,会客、 宴饮,吸收汉族分间原则,厨房、火塘间分设,具有完整的单独3)表1 单栋式与院落式吊脚楼不同民族及地域平面布局与功能布置14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 建筑学报民族及地域平面布局功能布置单 栋 式苗族(图6)前室后堂单独火塘间有美人靠侗族(图7)前廊后室,宽廊居住层在2层重庆汉族自由平面不讲究堂屋,厢房布依族前半部悬空日常生活在楼下院 落 式湘西(图8)一字屋,一正两厢,一正三厢院落式堂屋为中心渝东南土家族(图9)一字型,曲尺型,凵字型堂屋,人间,磨角屋,龛子鄂西型,型,型,型堂屋,偏房,火屋,厢房瑶族型,型,型吊脚楼为附属用房10 湘西龙山吊脚楼11 有近 300 年历史的酉阳龚滩镇蟠龙楼12 侗族吊脚楼楼梯置于山面13 咸丰刘家大湾吊脚楼表3 穿斗式与捆绑式吊脚楼不同民族及地域结构构架形式民族及地域结构构架吸取汉族木构架建筑技术,下部架空层与上部居 侗族(图14)住层统一建造,柱脚之间设置水平联结构件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结构,柱高不等的屋架,五 黔东南苗族(图15)柱四瓜,穿斗架上还加设挑檐、挑台,更为成熟渝东南土家族柱柱落地,穿枋透穿各柱,屋顶三角形的格网架 穿斗式 湘西土家族立柱与部分瓜柱相结合,满枋满瓜型穿枋木结构,三柱四骑或五柱四骑,出挑用曲, 有的用到几层曲!或板凳挑,用一根将军柱(又称鄂西土家族(图16)伞把柱,当地称车心柱)支撑正脊,斜脊及横脊的交会处 结构上分上下两层,上层屋架柱脚扣枋用鱼尾式水族的斗角衔接,整体性较好捆绑式 重庆汉族(图17)竹木材料扎结、捆绑作房屋构架14 侗族建造中的木构架15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木构架16 湖北吊脚楼木构架17 重庆燕喜洞嘉陵江边吊脚楼捆绑结构学术论文专刊 AJ ACADEMIC ARTICAL ISSUE表2 发展型与简单型吊脚楼不同民族及地域空间组织发展间作“火屋”后半间作卧室 ;瑶族民居由主屋和吊脚楼组成,吊脚楼为附属用房。2) 按空间组织来看吊脚楼有简单型和发展型两种变体 ( 表 2)。 空间组织与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这两种变体反映了不同地 域及民族的发展水平。简单型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外向布局,从外部直接上楼,与 堂屋、火塘无多少联系,单体布局上常较分散,且隐于树丛之中, 设后门,空间组织散漫、开放;布依族、壮族吊脚楼底层多不分隔, 全部充作圈栏 ;重庆吊脚楼依山临水而建,不遵循正统的官式建 筑概念,不讲究“堂屋”、“厢房”等,随坡就坎,随曲就折 ;水 族吊脚楼从房子背面进屋,形成面山背水的独特坐向 ;布依族吊 脚楼则正是与其相反,背山面水,经由堂前台阶,正面拾级进屋; 苗、侗两族,虽与布依族一样背山面水建房,但却从房子的侧面 绕廊进入 2 楼堂屋。发展型 :鄂西吊脚楼内部和外部空间丰富,属于比较体系化 的干栏式建筑,一明两暗的开间格局,建筑有主、厢房之分,室 内用中柱划分成不同的使用空间,出现了围合式院落的特征 ;湘 西苗族吊脚楼为内向收束,由堂屋转至火塘间再上吊脚楼,需入 室内转折而至与内部空间关系密切,有安全内聚之感,体现了家 庭内部凝聚力,较为成熟,单体布局相对集中紧凑,一般合族而居, 不设后门,底层空间以隔断适当划分,外壁可敞可封。3) 按结构构架来看吊脚楼有穿斗式和捆绑式两种变体 ( 表 3)。 多数地域和民族吊脚楼吸取了汉族的木构架建筑技术,改进构造 方式,采用穿斗式。穿斗式 :吊脚楼上下连为一体,整片屋架竖起安装,最高可 建34 层,顺应地形高低,做成柱高不等的屋架,还加设挑檐、 挑台,丰富吊脚楼外观。侗族吊脚楼穿斗架下部架空层与上部居 住层结合在一起统一建造,柱脚之间设置水平联结构件使构架下 部也形成稳固整体,较分层建造方便且省料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 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按可增减的步架模数及每步可自由伸缩的 比例,在诸如扩建、改建、补建中自由灵活地改变开间、进深、 高度或平面空间划分以及房屋体型的变化,结构形式常为“五柱 四瓜”,半干栏的构架呈一高一低之势,比其他吊脚楼发展更为成 熟。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穿斗架为柱柱落地,穿枋透穿各柱,层 层而上,一传不省,形成屋顶三角形的格网架,坚固而密实,立 柱与部分瓜柱相结合,扩大了下部空间,但穿枋仍然配置齐全, 属“满枋满瓜型”;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穿斗架有“三柱四骑”或“五 柱四骑”等结构形式,出挑用曲栱,有的用到几层曲栱或板凳挑 等;水族吊脚楼穿斗式结构,立柱承重,直接将屋面重量传给基础, 并以穿枋联系檐柱和中柱,保持立柱的稳定,分上下两层,上层 屋架柱脚扣枋用鱼尾式的斗角衔接,固定每根立柱的方位,整体 性较好,同时解决了木料长度不足的问题。捆绑式 :在聚集密度较大的老重庆地区,为节约建筑投入, 多采用以竹木为主材的捆绑技术。这种技术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 造价低廉的优点。对施工技术要求不高,较适合于城市居民的自 建住房,但其耐久性及防火性较差,对房屋的高度和宽度也有很 大限制,且要依靠稳定的岩体支撑,是一种临时性的建筑技术形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此类建筑已较少见。4) 按装饰装修来看吊脚楼有华丽型和朴素型两种变体 ( 表 4)。144建筑学报 2011 ARCHITECTURAL JOURNAL民族及地域空间组织简 单 型湘西土家族(图10)室外设楼梯,外向布局,空间组织散漫,开放壮族前廊,底层多不分隔,为通透的栅栏重庆汉族(图11)不遵循正统的官式建筑概念,空间组织无固定模式水族背面进屋,面山背水布依族背山面水,底层多不分隔侗族(图12)侧面绕廊进入2楼堂屋,底层用封闭的板壁维护发 展 型鄂西(图13)体系化,围合式院落,内部和外部空间丰富湘西苗族由堂屋转至火堂间再上吊脚楼,内向收束,布局紧凑,底层空间以隔断适当划分18 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走栏上的美人靠20 贵州吊脚楼造型多样的美人靠19 湘西永顺泽家吊脚楼21 重庆临江吊脚楼22 土家族板凳挑23 土家族将军柱25 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24 苗族吊脚楼翼角微有上翘26 重庆吊脚楼架木为房,编竹为墙表4 华丽型与朴素型吊脚楼不同民族及地域装饰装修表5 不同民族及地域吊脚楼技术处理手法及用料这是由于人们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不同,呈现在吊脚楼装饰装修上的区别。华丽型 :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装饰精美,柱头、挑枋、栏杆、 吊脚垂柱、柱基础、门头、门窗花格等构配件上雕饰以各种图案, 如花卉、动物或几何纹等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装饰丰富多彩,从 屋脊造型到梁架、走廊栏杆、挑枋头、瓜柱下端、连檐板和门扇、 窗棂的装修和石柱础等,做到了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栏 杆装饰处理的比较多,图案多样精美,“签子”或“走栏”,复盖 “走栏”的“丝檐”,均重点装饰。如湖南泽家土家吊脚楼装饰精美, 被称作“洛可可”式。苗族吊脚楼 2 楼走廊上,有苗话叫“豆安息” 的美人靠,走廊栏杆有的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代表吉 祥如意的图案。朴素型 :侗族吊脚楼外部无油饰彩绘,古朴自然,封檐板有 弧形升起,下缘刻卷花,板面刷白,与灰色屋面形成的对比强烈; 重庆吊脚楼装饰较少,木构部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门窗涂 浅褐或枣红色,墙体材料多采用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建 筑颜色较暗淡,形式朴素。水族吊脚楼屋脊两边有翘角,瓦片正 反面砌成“鱼尾”、“龙角抓”或“双龙抢宝”等独特装饰物,柱身 上下端做梭形处理,但形式朴素。3.3 吊脚楼次类型除“原类型”外还有“次类型”( 即次元素 ),如合院是由宅 和天井组成,而宅又由屋顶、窗、门、墙、台基等组成,还可分 单坡、双坡、平顶及各种材质等,均可用来分析其风格和样式特征, 是民族性和地方性赖以附着的载体和标识。次类型可以说是微观 尺度或细部,是视觉和行为感受上接触最多的类型 ( 表 5、6),其 特性在于特有文化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不同构造模式和形式特征, 主要体现了文化和技术发展对吊脚楼的影响。145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 建筑学报民族及地域技术手法用料土家族木扇作墙壁,有曲廊,板凳挑(图22),将军柱(图23)木、泥、瓦苗族有古老的传统做法,翼角微有上翘(图24)砖、石板、木、瓦、杉木、茅草湘西扶弱不扶强及虚,实等空间观念,客不欺主原则5),10木、瓦(图25)侗族卵石基座,喜用挑廊,挑窗或吊楼,大量应用披檐木瑶族土墙,土夯筑屋基,平地上人为造台地,门前架有晒楼土、木黔南布依族修石阶直抵门廊石、木重庆汉族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木、竹、土(图26)民族及地域装饰装修华 丽 型渝东南土家族(图18)细部装饰精美,构配件上往往雕饰以各种图案湘西土家族(图19)装饰丰富多彩,做到了功能结构和艺术高度统一苗族(图20)美人靠,走廊栏杆装饰丰富朴 素 型侗族外部无油饰彩绘,古朴自然,封檐板下缘刻作卷花,板面并刷白色,与灰色屋面对比强烈重庆汉族(图21)装饰较少,木构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筑颜色暗淡,形式朴素水族仅有少部分装饰27 湖北,宣恩,张官铺陈宅吊脚楼28 侗族吊脚楼悬山加披檐30 侗族不强调开间29 四川地区开窗多且大31 苗居三正一偏32 壮族瑶族楼梯置于檐面,登楼即入 “明间”,明间是华夏建筑概念学术论文专刊 AJ ACADEMIC ARTICAL ISSUE1) 构件土家族吊脚楼有取代斗栱的建筑构件挑枋,堂屋和厢房 两根脊线的交点处,有“将军柱”或“伞把柱”4) 9,以木扇作墙壁,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 ;苗族吊脚楼造型尚保存有古老的传统做 法,如屋脊两端翘起,柱有向心的侧脚,喜用歇山屋顶等 ;侗族 吊脚楼下部普遍有卵石基座,喜用挑廊、挑窗或吊楼,有不少凸 出的悬挑部分,大量应用披檐,凡挑廊、吊楼以及挑窗上方皆有 护檐,山面亦有披檐,廊檐重叠 ;瑶族吊脚楼门前架有晒楼,后 半部建造在地面上,仅为整栋土夯筑屋基的一半,且在平地上人 为制造台地 ;黔南布依族吊脚楼多在高山地区,地基顺坡势而筑, 房前通常较高,第一级地基将地面稍铲平,第二级地基需填很多 土石方,修石阶直抵门廊。2) 用料吊脚楼用料赖于当地盛产何种材料,土家族地区吊脚楼全为 木构架,木装修,轻巧空灵;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多为木结构,以瓦、 杉木皮或茅草等盖屋顶,竹编糊泥作墙,但在贵州西部却用薄石 板盖屋顶,且常用砖或石板做外部围护的材料 ;黔南布依族地区 木材短缺,采用石料来取代木材 ;瑶族吊脚楼以土墙代替了原来 的芭茅杆或竹篾式草席。3) 屋顶 鄂西吊脚楼屋顶形式在堂屋部分为多为悬山式,厢房部分为“类歇山”6) 11,厢房面向庭院的一侧走廊也有相同的结构,称“思 檐”;侗族吊脚楼多用两坡悬山再加披檐,披檐可以加在山墙一侧, 也可加在山墙两侧 ( 由于入口楼梯设在山墙 ),多用封闭的板壁围 护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屋顶多为歇山、悬山式,特别是有一种二 迭式歇山无异于古代歇山特征 ;水族吊脚楼为悬山瓦屋面 ;瑶族 吊脚楼屋顶用茅草覆盖。4) 立面 湘西吊脚楼开窗较小,卧室一般不开窗,尤其是苗族,对光线要求不高,卧室封闭,光线幽暗,但堂屋常在正面全部开门, 与室外空间完全融合 ;湘西吊脚楼与鄂西土家吊脚楼正面朝向不 同,湘西建筑临河而建,正屋面街,临河吊脚楼是建筑的背面, 而鄂西建筑的正面与吊脚楼方向一致 ;鄂西吊脚楼地处较高海拔, 冬季寒冷,为了保温,窗的面积不是很大 ;四川和贵州大部分地 区潮湿多雨,日照不足,为了采光和通风,吊脚楼开窗较多,较 低而大 ;侗族吊脚楼不强调开间,不保持明间,入口楼梯通常置 于山墙面,全部居住层用柱子支起,第 2、3 层平面皆逐步挑出 若干,形成上丰下窄变化的外观,表现出光影虚实变化 ;黔东南 苗族吊脚楼外观以 3 间为多,较大体型为3间2 磨角,有的高至3 层,山面设主入口,以曲廊导至正面大门 ;布依、壮、瑶族吊 脚楼入口设于正面,由底层设踏道直上居住层,楼面与室外底层 的地坪高差不大,壮族吊脚楼多为通透的栅栏维护 ;水族吊脚楼 为长方形单体,入口形式有凹式、凸式、平式和悬挑,皆因地形 而定,造型丰富。表6 不同民族及地域吊脚楼屋顶及立面形式4 民俗文化差异影响吊脚楼建筑差异吊脚楼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传统民居,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树 屋”形式,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而 在发展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各地域及民族吊脚楼虽然形 式上相近,但在许多方面都有区别,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民俗 文化及历史背景所致。民俗文化包括民族心理、生活习俗、信仰、 禁忌等,吊脚楼建筑特色差异体现了民俗文化内涵的差异,而民 俗文化反过来影响建筑特色的形成,是建筑特色差异的深层影响 因素。1) 民族心理差异 苗族强烈的防御心理使苗族大多数吊脚楼以砖或石板做外部围护材料,外观稳重、厚实,相对封闭 ;湘西沿河一面在防御功 能消失以后,人们在心理上希望回归自然,接近自然,于是形成2 楼挑出外廊,下部设立垂直支撑或斜撑的吊脚楼 ;湘西古代属 于楚地,盛行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湘西 吊脚楼在造型和装饰上充满浪漫神秘气氛,建筑色彩绚丽,装饰146建筑学报 2011 ARCHITECTURAL JOURNAL民族及地域屋顶立面鄂西堂屋部分为多为悬山式,厢房部分为“类歇山”(图27)窗面积不大,建筑正面与吊脚楼方向一致湘西小青瓦屋面开窗较小,卧室一般不开窗,光线很弱,正屋面街,堂屋正面全 部开门,与室外空间完全融合四川、贵州开窗一般较多,且较低而大(图29)侗族两坡悬山再加披檐(图28)不强调开间,入口楼梯置于山墙面,居住层用柱子支起,3层,上 丰下窄,光影虚实变化外观(图30)黔东南 苗族歇山,悬山式,特别是有一种二迭式歇山 山面设主入口,曲廊导 至正面大门,有美人靠(图31)水族悬山瓦屋面入口形式多样,柱身上下端做梭形处理布依、壮、瑶族屋顶用茅草覆盖入口形式多样,楼梯置于檐面,登楼即入明间(图32)装修使用一些别处不常用的色彩,土家衣着颜色尚蓝,泽家地区吊脚楼外观呈现出蓝色 ;渝东南土家人对美的追求、吉祥的祈祝, 表现在装饰装修上雕刻花卉、动物或几何纹 ;侗族之尚黑,反映 在而黔东南侗族吊脚楼外观为质朴的黑色。汉族实用主义、简朴 务实的价值观决定了重庆吊脚楼装饰较少 ;愿意学习其他民族经 验的心理,如雷山、台山一带苗族长期受周围侗族的影响,采用 干栏式楼居,并结合山地特点创造出当地吊脚楼 ;贵州苗族、湘 西土家族吊脚楼,局部接受汉族建房模式与汉族民居类似,但根 据自身民族文化保留火塘、吊架、木地板、席地而坐等做法。2) 民族生活习俗、信仰与禁忌差异 重庆多山多河的地理特征,使重庆耕地面积少、质量不足,当地人多以码头运输等与航运相关的产业为生,经济条件贫困, 房子只要解决居住问题就可以了。当地吊脚楼采用以竹木为主材 的捆绑技术,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对施工技术要求不高,较 适合于城市居民的自建住房。侗族吊脚楼宽廊有除了家务劳作功 用外的交际作用,侗族男女对歌相亲,会相约在宽廊之上,因此 宽廊很宽,而苗族由于堂屋作用,廊子宽度及长度就小很多 ;侗 族保持离地而居的习惯,遇到坡地建吊脚楼,除坡层架空以外, 上层仍架空,木楼成 3、4 层 ;水族节日多且时间长,期间家家 户户亲朋满座,在室内跳铜鼓舞,需坚固与宽敞的空间,于是水 族吊脚楼底层平台,柱网密,十分坚固,且平台上吊脚楼构造部 分采用抬梁结构,减少中柱与金柱,以扩大空间 ;土家族有祭祀 家祖的习俗,因而在堂屋正面板壁上设置家祖神龛,上置香炉、 蜡台以供奉香火。是吊脚楼的其他特点,如山地适应性、结构机动性、最大限度争取空间,节点构造等,还有待发掘利用。特别是在山地环境中将 现代建筑与吊脚楼形式相结合,就可以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增加 环境容量,充分发挥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功能以适应山地条件,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与城市的经济性。因此,在高度现代化 的今天继承和发扬吊脚楼建筑文化,借鉴其建筑思想并取为今用, 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仍然值得我们重视。注释1) “干栏”系侗台语民族传统楼居建筑,汉名“干栏”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张 华博物志,该书指出西南地区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详见参考文献1。2) 将干栏建筑直接称做吊脚楼,详见参考文献2;干栏化,详见参考文献3; 半干栏,详见参考文献4;改造型干栏,见详见参考文献5。3) 将吊脚楼分为单栋的,如苗族、侗族和重庆汉族吊脚楼,和汉化影响较高地 区及民族所采用的院落式的,如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院落式吊 脚楼中的“一”型也可看作是单栋式,但在此把它划分到院落式中。4) 挑枋(又叫板凳挑),承托挑檐、挑廊的同时,在立面构图上起着主要的作 用;“将军柱”或“伞把柱”,位于正脊与斜脊交会处,起承正启横的作用, 决定了吊脚楼多变的平面形式,详见参考文献9。5)“弱”是指地势低洼之处,吊脚楼常建于地势较低的一侧,是为求得整体空 间环境的均衡。“客不欺主”原则,吊脚楼一般为两层,在高度和体量上分别 矮于和小于正房,在功能布局中是辅助性的,详见参考文献10。6)“类歇山”即在厢房的山墙面,屋顶的下方与之相隔一段距离另设以单坡屋 面,用于走廊的挡雨遮阳,详见参考文献11。参考文献1 李锦芳. 干栏语源小考J. 广西民族研究,1999(4).2 张良皋. 匠学七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3.3 陈纲伦,颜利克. 鄂西干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J. 建筑学报,1999(9). 4 李先逵. 干栏式苗族民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 周国炎. 布依族民居建筑及其历史演变与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住宅小区排水设施维护保养合同
- 2025版企业培训项目后期跟踪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房产转让合同范本:公租房转租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合同范本大全
- 红酒定制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合同范例:股权激励分配协议样本
- 红酒冷藏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健身房合同转让协议书范文
- 红菇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合同管理流程优化指南
- 化工过程开发与放大课件
- 生物化学说课稿课件
- 管道(网)工程土石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册详解优秀课件
- 论文-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
- 神经外科应急预案
- (译林版)初中英语大纲词汇表(中考打印)
-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各单位新编长聘人员招聘需求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完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课件
- 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闪闪的红星》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