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29-42.doc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29-42.doc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29-42.doc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29-4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十二经脉流注次序p135 表53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心中)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胸中)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肺中)(返回)30.一源三歧 (任、督、冲脉)督脉,任脉,冲脉,均起源于女子胞生理功能 督脉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反映脑,髓,肾的功能 任脉 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与女子经孕关系密切,有“任主胞胎” 冲脉 调节十二经气血,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调节女子生殖功能,为“血海”31.六淫共同的治病特点p179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区性 相兼性 转化性32.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p180-184 风邪:凡致病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外感风邪为病称外风病。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袭人体容易使腠理疏泄,汗孔张开,表现为汗出、恶风等症。症状:头昏头痛、颈项强直、口眼歪斜。 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具有善动不居,行无定处的特点。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骤,变化无常的特点。 风性主动。风些具有动摇不定之性,故致病具有振摇动掉的特点,临床上表现为眩晕、震颤、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之首,是六淫邪气致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外感致病的先导,风邪致病范围极为广泛,种类繁多。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外感寒邪为病称外寒病。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感受阴邪,可见全身或局部的寒象。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的实寒症。寒邪易损伤阳气,表现为阴盛则阳病的虚实夹杂症。 寒性凝滞。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易使气血凝滞,经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称寒胜则痛。多表现为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疼痛是寒邪为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具有收缩、牵引的特性,故寒邪侵袭人体可表现为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脉经络收缩挛急。症状:恶寒发热、无汗。 (寒邪伤阳、凝滞、收引在发病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印象的。)湿邪:具有湿之重浊、黏滞、趋下、阻遏阳气特性的外邪。外感湿邪为病称为外湿病。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犯人体,常停滞脏腑经络,经脉阻滞不通,影响气机升降。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阳气。脾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故湿邪最易困脾阳。症状:泄泻,小便短少,水肿等。 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之意。湿邪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沉重的特点。“浊”浑浊,垢腻之意。湿邪为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湿性黏腻。“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指湿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不爽的特点,表现在一是病症的黏腻性,二是病程的缠绵性。 湿性趋下,易袭阳位。湿邪具有趋下的特性。燥邪:凡致病具有干涩、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外感燥邪为病称为外燥病。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滞涩。其性干燥,侵袭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症状: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裂甚至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燥易伤肺。 最易伤肺,耗伤肺津,燥易犯肺,使肺阴受损,宣降失司,甚则损伤肺络。症状:干咳少痰,痰黏难咳,咽喉干痛,喘息胸痛,痰中带血,舌红少津。火(热)邪: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外感火热之邪为病称为外热病。 少火:具有温煦、生化、推动作用的阳气。 壮火:火热之邪。温、热、火三者均属阳邪。温为火之渐,或火为热之极。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盛则热”,热邪伤人,机体阳气出现病理性亢盛,其致病热象显著,临床表现为高热,面赤,脉洪数等一派阳热亢盛的症状。火曰炎上,火热之邪具有升腾向上的特性,故其侵犯人体多表现在上部,尤以头面部最为多见。风热之邪上扰可见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心火上炎可见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生疮;肝胆火热上冲可见目赤、头目眩晕、耳鸣;阳明热盛可见牙印肿痛、齿衄、唇口糜烂。 火热易伤津耗气。伤津:热邪蒸破津液外泄;热邪直接消灼,煎熬阴津,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耗伤的症状。耗气:气随津泄,大便秘结等津液耗伤的症状;壮火食气,邪热过度亢盛势必耗伤人体正气有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 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耗竭肝阴肝血,肝筋失于濡养,进而肝风内动。“热极生风”症状:高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火热之邪侵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可灼伤脉络,火热之邪可迫血妄行,易于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 火热易躁扰神明。心属“火”,心主藏神。症状:轻则烦躁不安、失眠多梦,重则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甚神志狂乱。 火热易致疮疡。疮疡痈肿。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化脓。暑邪: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外邪。暑邪为病称为暑病。致病特点:暑性炎热,暑邪侵犯人体会出现一派阳热亢盛的征象,如壮热、面赤、目红、大汗出、口渴、心烦、脉洪大等。 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其性主散,其致病可致腠理开泄而汗出,汗出过多伤津液,故临床上出现口大渴、喜冷饮、尿少赤短。 暑易扰头目心神。上扰头目可见头昏、目眩、面赤。 暑易夹湿。临床上除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塘泄不爽等湿阻症状。33.七情的致病特点p186-187 直接伤及脏腑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过度伤肝,可见两胁胀痛、善太息、咽中异物感、痛经闭经等;过思伤脾,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塘泻等,悲忧伤肺,可见咳嗽、胸闷、气短、乏力等;惊恐伤肾可见滑精、二便失禁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无不从心而发”。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面红耳赤、头痛头晕、耳鸣、甚至呕血或昏厥卒倒等症。 喜则气缓:指暴喜过度,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临床可见乏力、懈怠、精神不能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则狂乱等。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耗伤,意志消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乏力懒言等症。 恐则气下: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泻于下,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可是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指思虑劳神过度,可伤神损脾致气机郁结。影响病势变化 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病情好转乃至痊愈;七情异常波动,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34.淤血的致病特点p191易于阻滞气机,“血淤必兼气滞”。 影响血液运行。 影响新血形成“淤血不去,新血不生”。 病位固定,病症繁多。临床表现特点:疼痛 肿块 出血 发绀,肌肤甲错 舌象 脉象35.痰饮的致病特点p192-193 阻滞经脉气血运行 阻滞气机 影响津液代谢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病程缠绵,病程较长 易于蒙蔽神明,多见滑腻舌苔36.邪正盛衰p206-211邪正盛衰: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正盛衰与病机的虚实变化虚的病机:虚即正虚,是指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减弱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实的病机:实即邪实,是指邪气盛而正气未虚,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虚实错杂的病机: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虚实转化的病机: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虚实真假的病机: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邪正盛衰与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正胜邪退痊愈 邪正相持病势迁延 邪盛正虚病甚或死亡 邪去正虚恢复期 正虚邪恋缠绵37.阴阳失调p211-215阴阳偏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阳偏盛:是以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邪偏盛,脏腑,经络功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以热,动,燥为其特点。发热、烦燥、舌红苔黄、脉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 阴偏盛:是指集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阴邪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阴寒过盛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以寒,静,湿为特点。形寒、肢冷、喜暖、口淡不渴、苔白、脉紧或迟、恶寒、腹痛、溲清、便溏。阴阳偏衰:机体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理性变化。 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损,失于温煦,功能减退或衰弱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面色白、畏寒肢冷、舍淡、脉迟等寒象,但尚有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寒之象。 阴偏衰: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得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耳赤、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阳互损: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阴损及阳: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阴虚为先)。 临床表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现有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后出现自汗,畏寒肢冷,面色白,脉陈若等阴虚之侯。 阳损及阴: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肾阳虚水肿症,现有畏寒肢冷、腰酸而凉、少气乏力、溲清便溏等阳虚表现,继而出现形体日益消瘦、烦躁升火、甚则瘈疭等阴虚症状。阴阳格拒:指阴盛至极或阳盛至极而壅遏于内,使阴阳二气阻隔不通并相互排斥的病理变化。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又称“格阳”证,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或阳虚阴盛,逼迫衰极致阳浮越于外,阴阳不相维系,相互格据而表现出真寒假热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真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与假热证(身热,但欲盖被,面颊泛红)并见。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 是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热被郁不能通达四肢,阴阳之气不相交通,相互格据而表现出真热假寒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真热证(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脉数大有力)与假寒证(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并见。阴阳转化 由阳转阴:疾病的本质为阳气偏盛,但当阳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时会向阴的方向转化。由阴转阳:疾病的本质为阴气偏盛,但当阴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阳的方向转化。阴阳亡失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地,大量地丢失,导致全身阳的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甚则昏迷、畏寒蜷卧、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脉微欲绝、舌淡而润等阳气欲脱之象。 亡阴:是指机体的阴气发生突然地,大量地丢失,导致全身阴的作用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多见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甚则昏迷谵妄、口渴欲饮、呼吸喘促、手足尚温但大汗欲脱、或汗出不止、汗热而黏、脉数疾无力、舌光绛无苔等症。 38.精气血津液失常p215-222 气的失常 气虚 指元气不足,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与脾肺关系密切。气机失调 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闭等病理变化。(气滞以闷、胀、闷痛或胀痛为其临床特点 气陷为气虚病机之一,导致内脏下垂) 血的失常 血淤 血液运行失常:血淤、血行急迫、出血 气血关系的失常 气滞血淤 气虚血淤 气不摄血 气随血脱 气血两虚 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不足 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潴留。 津液与气血的失常:水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淤津停。39.内生 五邪 病机p223-226 风气内动 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 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 血燥生风 痰瘀生风寒从中生 以盛阳虚衰为著 以冷、白、稀、润、静为临床特点湿浊内生 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津伤化燥 尤以肾为最火热内生 阳气过盛化火 邪郁化火 五志过极化火 阴虚火旺 以热、赤、稠、燥、动为临床特点。40.正治与反治p259-260 正治 指逆其病症性质而治,亦称“逆治” 适用于疾病病机与临床表现相一致的病症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 指顺从病症表现出的假象而治,亦称“从治” 适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