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3、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5、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6、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7.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8.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9.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10.第四种剧本: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11.颂歌:“十七年”的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出现在建国初期的主导性诗潮,歌颂祖国,时代,人民,党,领袖,如新华颂,歌唱祖国,我们伟大的节日等。12. 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潮是中国新诗继“朦胧诗”运动之后极为重大的变动。新生代诗人继承了新诗潮主体觉醒的基本思想,无论从文化的角度或是生命的视角都向主体意识的探求与审视迈进了一步,向个人意识的深层面展开。他们在个人经验的转变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深刻体验现代人共有的内心世界,从人的生存状态考虑人的心理世界,内在本能意识,从而无限扩展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这种主体意识在他们诗歌中具体表现为以反英雄平民的角色审视日常生活及其在语言延化为口语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体验。也可以说“新生代”诗的一个中心母题是:生命。13.红卫兵诗歌:是指文革最初几年在红卫兵运动中出现的诗歌创作现象,公开发行的很少,较多地到在红卫兵们自办刊物上,但完全可以归于“文革”的主流话语。将诗演变为传达政治概念的号召,且多是“标语”式的,而且语言比较粗俗,充满霸气,其诗歌是无数流行的政治概念的堆砌,不仅完全谈不上创作主体的个性,在艺术上也只停留在打油诗、顺口水平。14.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 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15.红岩:红岩 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16.归来的诗人:指一批在五十年代就成名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创作,在拨乱反正后又重新开始创作,我们把这一批诗人称作回归诗人。这一批诗人的代表人物有艾青、公刘、流沙河以及曾卓、绿原等原七月派诗人。回归(或复出诗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诗人: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等。 2、“胡风事件”中受牵连的七月诗人:绿源、牛汉、曾卓等。3、与主流文艺观念相左的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等。19、中国当代文学史容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9、红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