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802专业课2011强化班讲义.doc_第1页
海文-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802专业课2011强化班讲义.doc_第2页
海文-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802专业课2011强化班讲义.doc_第3页
海文-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802专业课2011强化班讲义.doc_第4页
海文-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802专业课2011强化班讲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海文专业课强化课程讲义 北京工商大学802管理学综合 (2011年强化课程内部讲义)106 专业课钻石卡高级辅导成功率趋近100% 考研专业课频道 北京专业课服务专线北京专业课咨询专线 录第一部分 序言5第二部分 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深度解析72.1招生简章深度解析72.2招生目录深度解析72.3初试科目深度解析8第三部分 初试科目各章节知识点深度剖析9管理学框架9第一篇 总论10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01.1本章知识点串讲101.2本章重难点总结131.3本章典型题库14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版变化大的地方)152.1本章知识点串讲152.2本章重难点总结182.3本章典型题库18第3章 全球化与管理(版变化大的地方)193.1本章知识点串讲193.2本章重难点总结23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244.1本章知识点串讲244.2本章重难点总结264.3本章典型题库27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28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285.1本章知识点串讲285.2本章重难点总结335.3本章典型题库33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346.1本章知识点串讲346.2本章重难点总结366.3本章典型题库37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版稍有变动)377.1本章知识点串讲377.2本章重难点总结417.3本章典型题库42第三篇 组 织42第八章 组织设计428.1本章知识点串讲428.2本章重难点总结508.3本章典型题库50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509.1本章知识点串讲509.2本章重难点总结549.3本章典型题库54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版稍有变动)5410.1本章知识点串讲5410.2本章重难点总结5910.3本章典型题库60第四篇 领导60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6011.1本章知识点串讲6011.2本章重难点总结6511.3本章典型题库66第十二章 激励6612.1本章知识点串讲6612.2本章重难点总结7012.3本章典型题库71第十三章 沟通7113.1本章知识点串讲7113.2本章重难点总结7413.3本章典型题库75第五篇 控制76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7614.1本章知识点串讲7614.2本章重难点总结7914.3本章典型题库80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8015.1本章知识点串讲8015.2本章重难点总结8315.3本章典型题库84第六篇 创新84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8416.1本章知识点串讲8416.2本章重难点总结8616.3本章典型题库87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8717.1本章知识点串讲8717.2本章重难点总结8917.3本章典型题库89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9018.1本章知识点串讲9018.2本章重难点总结9218.3本章典型题库92第四部分 真题回顾及其解析923.1 真题剖析93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93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95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972010年管理学真题回忆版973.2 真题剖析要点总结1033.2.1 常考题型分析总结1033.2.2常考知识点总结104第五部分 结束语106第一部分 序言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强化课程讲义和配套的强化课程对专业课复习的指导作用,提高考研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请认真阅读以下三点说明:一、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统考专业课有教育部统一颁发的考试大纲,但非统考专业课教育部没有制定相应科目的考试大纲,是不是说非统考专业课的命题就没有可参考的官方权威依据了呢?不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该指导意见中对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工作做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是我们解析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原则的政策依据。下面,我们解读其中和考研专业课命题和考试最为相关的内容,以飨考生。意见中指出,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确定,以进入研究生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突出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各考试科目应涵盖三门以上本科阶段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由此可见,非统考专业课的考查范围既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更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考试内容的目的,该意见中明确表明是为了“使本学科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成绩”,也就是为了保证研究生选拔的质量。因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为了拉开区分度,试卷结构会按照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多种题型、一定比例的题量和不同层级的难度。对考生来说,需要明确知道该科目考试的题型种类、题量比例、各题型做题时间分配比例。此外,更为重要的,从学科知识点上来说,考生更需要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如何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经过基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考生应该对考研的基本信息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考生对专业课各科目的原理、公式、概念等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并且,也已经厘清学科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脉络,建立起了系统、整体性的学科结构和知识框架脉络。换言之,只有考生在趋近或部分超过该水平的状态下,强化课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如何最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考生明确的是,该强化课程、讲义和手头其他复习材料只能作为强化指导材料,核心研读的学习材料依旧是研招单位指定或默认的参考书、真题,只有通过多遍研读教材,结合强化课程的讲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专业课知识体系,透彻理解专业课的内在知识逻辑结构,并在精细研究历年真题之后,对重要的知识点达到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考研强化复习的目的,最终达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水平和选拔标准。三、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与功能概述承继专业课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讲授逻辑,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以历年真题和硕士点内部政策体现出来的专业课命题趋势、特点和考测逻辑为脉络,分级解析学科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并通过真题和典型题目详解使考生从重难点知识掌握到答题技巧得以全面强化,帮助考生高效构建应试系统框架和提升应试能力。为达到以上功能,该强化课程首先从招生政策的变更入手,即对目标院校及目标专业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的变化进行了深度解析,梳理出有效复习与考核范围;第三,对考生在强化阶段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共课的复习状态,从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到学习进程管理,都提出了合理的学习规划方案;通过对真题的回顾、练习、比较、解析,以及将真题中考察的知识点回归至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真题的题型结构、题量比例、考查知识点出处、频次、考查知识点难度分级等对考生至关重要的复习备考指导信息;第四, 通过初试科目各章节知识点深度剖析、重难点总结和典型题练习,梳理出了学科相应的重点、难点、常考知识点,并通过配套练习,帮助考生全面构建、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课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第二部分 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深度解析2.1招生简章深度解析1、2011招生简章和2010招生简章对比分析之招生信息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机械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分属于原轻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北京商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合并以后,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详细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及有关注意事项可登录研究生部主页()查询。2011年商学院相对2010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为2010年已经是变化比较大的一年,同学们主要把握住2010年与2009年以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研究方向、制定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型上。针对商学院初试考802管理学的同学要注意参考书目的变化及复试书目的变化。2.2招生目录深度解析2011年招生目录与2010年招生目录有和变化?分析:招生人数略有增加,导师数量相应也略有增加,初试科目不变是802管理学,2011年启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2010年出版的管理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上包括:01 管理理论与方法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服务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中介组织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02 企业战略与组织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成长与国际化、企业组织学习与变革、服务企业战略管理等。 03 营销管理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营销理论与方法、营销战略与组织、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调研与预测、品牌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销售管理、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管理等。 04 人力资源管理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管理、企业文化、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05商业企业管理与组织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理论、商业企业组织研究、零售管理与连锁经营、批发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绩效管理等。2.3初试科目深度解析本专业考一门专业课:年份初试科目代码初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出版年份是否招生简章指定2000-2009802管理学管理学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潘大钧主编、2003年第一版是2010802管理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2005年第二版是2011802管理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2010年第三版是由上表得知,2004-2009年管理学指定教材固定,2010年从考试大纲到指定教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11年最新的指定教材是高教版管理学第三版,使用参考书时,以指定教材为主,结合大纲进行复习。对于大纲中明确规定但该书中未详细介绍的内容,可结合其他参考书的相应内容进行复习。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复习时仅需要注意书中和大纲吻合的内容,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第三部分 初试科目各章节知识点深度剖析在本部分当中,以参考书为单位,按照章节、知识点,进行内容的安排。此部分内容,是本讲义的重要部分。管理学框架本书总计包括6篇共18个章节,整本书以总-分-总的结构作为知识脉络,“总”第一篇介绍整体管理学概论,第二、三、四、五篇分别为管理学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也是考试重点篇章所在,占整体考试内容的65%-75%,第六篇创新职能是渗透到以上四个管理职能之间的。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在头脑在把管理学的知识脉络了然于心,才能做到处变不惊,考试时得心应手。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的发展(第1章)管理学的使命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的职能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全球化与管理(第3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决策与计划决策与决策方法计划与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与实施组 织组织设计(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第9章)组织变革与文化领 导领导概论(第11章)激 励(第12章)沟 通(第13章)控 制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方法(第15章)创 新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主要影响次要影响信息反馈有“”的章节是要求重点掌握的章节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1本章知识点串讲第一节 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二)中国学者的定义(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二)本书的观点: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A、信息获取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B、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C、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D、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E、管理就是这些职能的不断循环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A、代表人角色B、领导者角色C、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A、监督者角色B、传播者角色C、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A、企业家角色B、干扰对付着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角色(二)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利器 6、求实 7、对策 8、节俭 9、法治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5、查尔斯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概述1、早期的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2、管理活动(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3、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 L.甘特等。1、 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泰罗制的基本内容:A、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B、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其他人的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1、 法约尔的贡献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主要理论观点:(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企业的基本活动a、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b、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c、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d、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e、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f、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五要素)。经营: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事业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导致事业实现它的目标。(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A、分工 B、权力与责任C、纪律 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合理 H、集权与分权I、等级链与跳板 J、秩序K、公平 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 N、集体精神2、韦伯的贡献1)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a.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b.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3)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3、巴纳德的贡献1)著有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2)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3)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二、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士气,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的人际关系。(二)行为科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什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三、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主要内容:(1) 运筹学(2) 系统分析(3) 决策科学化四、系统管理理论(1)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2)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3) 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权变管理理论(1)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2)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3) 管理变量指的是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六、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一) 学习型组织(二) 精益思想(三) 业务流程再造(四) 核心能力理论1.2本章重难点总结1.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本书关于管理的定义及其含义2、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科学管理理论相关内容(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4、行为管理理论(梅奥-霍桑试验、行为科学)1.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1】所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解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例题2】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2010年真题)解析:(第一章重点,也每年必考知识点,作为管理学理论的概述,首先知道什么是管理职能,再对五种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所谓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管理五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的,缺一不可。每一个职能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缺了任何一个要素,管理活动都是无法顺利进行、有序展开的。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1.3本章典型题库2.3.1作业1. 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2. 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3. 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4. 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5. 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6. 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版变化大的地方)2.1本章知识点串讲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真谛1)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有个人的自由意志 2) 既有善的一面,仁爱和自律,又有恶的一面,自利和贪婪 3)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伦理 4) 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5) 而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a) 伦理的真谛是“本性上普遍的东西” 1. 这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被称为伦理性的实体,即伦理性的共同体 b)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 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a) 洛克菲勒 b) 比尔盖茨 2. 对企业组织的意义 a) 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3. 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a) “最强的动力”与“最好的动力”相协调4. 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 功利主义道德观1.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2. 合理性: 如果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3. 局限性: 没有考虑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 没有考虑所得利益的分配 二、 权力至上道德观1. 基本观点: a) 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2. 合理性: a) 尊重人权,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3. 局限性: a) 过高的保障期望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b) 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 三、 公平公正道德观1. 基本观点: a) 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 b) 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2. 何谓“公平公正”? a) 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3. 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四、 社会契约道德观1.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2. 合理性: 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3. 局限性: 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五、 推己及人道德观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 “仁、义、礼、智、信”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 这种价值观一般能够激发起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 一、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一)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二) 以社会利益为重(三) 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四) 视人为目的(五) 超越法律(六) 自律(七)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二、 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1) 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2) 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3) 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研究表明:a) 人们渐进地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b) 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于任何一个阶段c) 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4阶段(二)个人特性1)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a)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b) 自信心 c) 自控力 2) 管理者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管理道德也很有关系 (三)组织结构1)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2)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3)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4)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四)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1) 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2) 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第四节 改善员工道德行为的途径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三、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 设定工作目标 五、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八、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与现代社会1.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2. 关于企业与社会责任的两种对立观点: 1) 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利组织的责任 2) 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二、企业的价值观1.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2.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3. 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1) 工业化初期 2) 工业化中期 3) 工业化后期 4) 后工业化时期 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 社区福利投资4. 社会慈善事业5.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2.2本章重难点总结2.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几种道德观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3、管理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4、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的途径2.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1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解析:概要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 设定工作目标 5、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2.3本章典型题库2.3.1作业1. 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2.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3. 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四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的社会结果。4.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5.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6. 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7. 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解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8.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9. 解释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3章 全球化与管理(版变化大的地方)3.1本章知识点串讲第一节 全球化内涵 全球化内涵1.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a) 事实: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b) 过程: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2. 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 a) 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一、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 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 具体表现: a)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b)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c)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d)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二、 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 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2.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 a) 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 b) 国外直接投资 c) 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 三、 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 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2.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3. 衡量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指标通常包括: a) 该产业跨国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b) 该产业跨国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等 四、 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第二节 全球化与管理者作为一名全球化管理者,既需要理解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又需要理解与掌握一些全球化管理所必须的关键能力 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关键能力: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1.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a) 政治与法律环境l 国家政治体制l 政治的稳定性l 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l 法律环境b) 经济和技术环境l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l 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l 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l 科技发展水平l 社会基础设施c) 文化环境l 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l 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l 文化环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宗教、语言、教育体制等等。 2.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1) 供应商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 2) 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 3) 顾客标准化/差异化的产品 4) 竞争对手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5)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二、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研究认为,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能力: 1) 国际商务知识 2) 文化适应能力 3) 视角转换能力 4) 创新能力 培养全球化管理能力的方法 a) 从经历中学习b) 从工作任务中学习c) 从关系中学习第三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一、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1) 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2)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进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3) 企业可以根据所进入国或地区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进入方式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1. 在选择目标市场和东道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后,管理者就需要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管理和组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 2. 这就需要企业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恰当的组织模式 a) 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l 产品需求的同质性 降低成本;l 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b) 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l 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l 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l 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压力”维度下全球化经营组织模式: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化组织模式: 1) 国际组织模式:利用现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2) 多国组织模式:设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3) 全球组织模式:将全球视为单一的市场,公司总部统一经营 4) 跨国组织模式:专业化工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求,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三、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由领导学家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领导的来自全球60个国家的170位研究人员参与的GLOBE项目研究发现了22个通用的领导特性,这些特性被普遍地认为是杰出的领导风格;同时也发现了8个通用特性,这些特性被普遍地认为是糟糕的领导风格 a) 22个通用领导风格:见书p69b) 8个糟糕领导风格:无情 (ruthless)、不合群 (asocial)、易怒 (irritable)、孤独者(loner)、自我中心egocentric)、含糊 (nonexplicit)、不合作 (noncooperative)、独裁(dictatorial) 四、全球化经营的管理控制1. 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必须从母公司和分公司两角度来考察 2. 管理控制系统的制定逻辑a) 全球化企业必须通过分公司的战略实施而服务于协调总部确定的价值创造过程 b) 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帮助分公司适应其当地环境,有利于分公司挖掘当地所有的机会与潜力。3. 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a) 分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同时用于解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差异 b) 分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还必须反映分公司的战略3.2本章重难点总结3.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要素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3.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4.1本章知识点串讲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定义(1)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2)信息生成过程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二、对信息的评估对信息的评估是对收集和处理数据需要支付的成本与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权衡三、有用信息的特征(一)高质量(二)及时(三)完全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一、 信息的采集信息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u 信息采集的要点: 1、明确采集的目的 2、界定采集的范围a) 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b) 用多长时间来采集这些信息 c) 从哪里采集这些信息 3、选择信息源二、 信息的加工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步骤:a. 鉴别b. 筛选c. 排序d. 初步激活e. 编写三、 信息的存储定义: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u 注意的问题:准确性、安全性、费用性、方便性四、 信息的传播1 定义: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2 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a) 目的更加具体 b) 控制更加严密 c) 时效更加显著 3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a) 传播主体的干扰 b) 传播渠道的干扰 c) 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五、 信息的利用定义: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它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六、 信息的反馈定义: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u 要求:a. 反馈信息真实、准确b. 信息传递迅速、及时c. 控制措施适当、有效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要素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1、 企业内部物料:l 独立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l 相关需求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2、 MRP的基本任务:l 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l 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3、 基本MRP的依据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开环的MRP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三)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 II)1、 闭环MRP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没有涉及2、 MRP II将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3、 MRP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u 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u 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u 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四)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1、思想: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2、界定:通过其功能进行界定;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3、内容:a.财务管理模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b.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度标准c.物流管理:分销管理、库存控制4.2本章重难点总结4.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有用信息的特征2、信息管理工作过程3、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定义和区别4.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1】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解析: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反馈等六个环节。(1)信息的采集,信息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信息采集的要点:1、明确采集的目的2、界定采集的范围3、选择信息源(2)信息的加工,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步骤是: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编写(3)信息的存储,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注意的问题:准确性、安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