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的启示.doc_第1页
白沙村的启示.doc_第2页
白沙村的启示.doc_第3页
白沙村的启示.doc_第4页
白沙村的启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 沙 之 路对武安市白沙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2011年8月)武安市白沙村,是鼓山脚下的一个山村,有住户720户,2490口人,2280亩耕地。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先后荣获省市“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党支部连续二十多年被武安市委命名为“红旗支部”,被河北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白沙村发展变化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印证:农业工业化。该村依靠发展铁矿、建材、焦化等工业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2009年投资上亿元建成了“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益源牧业有限公司”两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农业效益显著提高,仅每亩大棚蔬菜纯收入就达18000元,是粮食种植效益的18倍。去年,该村集体企业达到30家,固定资产3.2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农村城镇化。该村累计投入3亿元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共建成12个居民小区,720户村民全部住进水电暖全通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房、棋艺室、农民体育场、农民夜校等基础设施齐全。持续绿化荒山350亩、植树10万多株,用建筑垃圾填沟垫地260亩,将昔日污水沟改造为清澈“朝阳湖”。一栋栋漂亮的单元楼,一条条整齐的绿化带,“五横三纵”的街道路网,“一场、两亭、四园”的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使白沙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城镇。农民市民化。村里95%的劳动力都在村办企业上班,并对残疾人、困难户都做了妥善安置。从2003年起,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16项福利待遇,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壮有所有,老有所养,全村电话、电脑、小汽车普及率分别达到100%、68%、49%。同时,村里还有可自办电视节目并进行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中心,村民每周可以收看两场以上的数字电影,老年秧歌队、青年文艺队、威风锣鼓队、舞狮舞龙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管理制度化。白沙村作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一制三化”经验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按照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要求,对村里“权怎么用、钱怎么花、事怎么办”都由村民集体决定。以侯二河为班长的“两委”班子成员,没有一人经商办企业,没有一人在企业参股分红,没有一人承包本村的工程,没有一人出现贪污受贿问题。白沙村的发展变化和经验做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当前农村建设、发展与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路径: 启示一,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强村之路。白沙村的脱贫致富路就是一条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之路。30年来,白沙村靠山吃山,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咬定集体经济不动摇,即便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县属国有企业纷纷倒闭转制的形势下,白沙村始终坚持“公”字不动摇,集体经济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滚动发展,越来越好。从最初只有一台粉碎机起家,发展到如今拥有建材厂、铁矿、油泵厂等30家企业,年集体收入8000余万元,并且企业全部属集体所有。本世纪以来,白沙村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养猪场、奶牛场,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为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十二五”期间,白沙村提出要实现“1022”目标,即,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1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白沙村的实践充分表明;只有集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才能夯实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启示二,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白沙村集体经济带来的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整个村的大发展、大变样,所有村民的共同富裕。每年,白沙村企业盈利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其余全部用于改善民生上。如今,全村村民每人每年免费供给200斤白面、50斤大米,过年过节免费供应鸡蛋和猪肉,喝牛奶统一供应,每斤只收6角钱,使用煤气每立方米只收2毛钱,每度电费3角钱;幼儿入托和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300010000元;1860岁的村民免费参加新农保,60岁以上所有村民每月可领取200元养老金,每年免费体检两次,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每人每年可以领到1000元的生活补贴。可以说,在白沙村,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村里倡导的“五个好”(即民生为本,个个有个好工作;民富为纲,家家有个好收入;民享为先,处处有个好环境;民安为基,天天有个好心情;民强为需,人人有个好身体),就是白沙村过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说明,推进农村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将农民转出户口、住在城市,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而是大幅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在自己的家园就能享受到城市生活和待遇。 启示三,走出了一条公开公平管理事务的民主之路。“一制三化”在白沙村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尽管收入多、建设工程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多,但却保持了15年来没有信访案件。其根本在于白沙村在党务、村务工作中始终秉持一个“公”字,在“管事”上,村务活动全部实行“一事一策”和“一事一议”,日常工作提交到“两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表决通过,重大投资和重要活动经全体村民进行表决。执行中吸收村民代表参加,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向群众通报工作,并在大街小巷的十字路中设置大功率音箱,早晨定时向群众报当天工作。通报内容小到卫生责任区的垃圾处理,大到投资千万元的企业进展,全部通报给群众,让群众心里有数。村干部每年向村民大会进行两次公开述职,接受群众测评监督,群众满意度低的先教育后调整。在“管钱”上,村里每笔开支都由支部书记、村主任、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开支当事人五方集中办公,同时签字生效,平常不零星审批,20多年来,村里所有账目分文不差。实践说明,只有还权于民,民主管理,公开公正,农民群众才会满意,农村事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启示四,走出了一条“既富口袋,更富脑袋”的文明之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白沙村更注重精神文明,为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2300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500名观众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白沙剧院,每年还邀请梨园春等专业文艺团体进村演出,村里各种文艺组织也在过年、过节、农闲和业余时自发组织活动。村里成立了村农民科技学校,定期对村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三进家”活动,即文化进家、科技进家、普法进家,激发村民学文化、求知识、学科技、学法律的热情。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比如,村民办喜事用车不能超过辆,宴席不能超过桌;办白事统一由集体组织,并设立说事室接待处理村民之间各种纠纷事务,并该村几十年无刑事案件,黄、赌、毒彻底绝迹。同时,注重把文化气息融入新民居建设,从村口的“朝阳门”牌坊到“清风街”等街道的命名,从刘胡兰等历史名人雕像到村委大楼内的名言警句布置,每一处都精心设计,意味深远,内涵丰富,使村民自觉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启示五,走出了一条始终注重党的建设的强基之路。党支部始终引领着白沙村的发展变化,切实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这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在选好带头人,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白沙村也正是在党支部书记侯二河的带领下,才有了今天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气象。他本人也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名村官、河北十佳杰出村官、全国劳动模范。重在加强党的建设,支部班子每天晚上碰头,每月25日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同时,每季度开展一次干群恳谈会,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