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发展.ppt_第1页
资源与发展.ppt_第2页
资源与发展.ppt_第3页
资源与发展.ppt_第4页
资源与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与发展 崔如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Cuibb 电话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04年5月 为了整合党校科研资源 提升党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校科研工作新路子 更好地发挥党校咨政育人的作用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是依托重庆市委党校 重庆行政学院 立足重庆 面向全国的高层次的开放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 中心的机构与职能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由副校长曾礼教授担任 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甘强教授 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宋爱苏教授担任副主任 崔如波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中心的主要职能 中心坚持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策划研究项目 确定研究课题 组织高层理论研讨会 开展学术交流 开展面向社会的委托性研究以及其他合作性研究 开展高层次 权威性的策划 咨询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学术队伍与学术成就 在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中 有教授9人 博士2人 硕士生导师4人 副教授12人 中心完成国家课题研究3项 省部级课题研究21项 出版学术专著15部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中心委托研究的项目有 石柱县十五规划 巴南区花溪镇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合川区三汇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璧山县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城口县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 江北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在研 经济改革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探析 经济改革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探析 一书 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主要反映党校研究生能力与风采的精品之作 该书将汇集党校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党校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 展示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 是同学们在党校三年研究生期间学习与研究生涯的珍藏与纪念 本书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 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选题亦可结合本地本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课程论文 根据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人口 资源与环境问题 自命题写一篇论文 要求 一 字数 3000 3500 二 理论联系实际 有观点 有材料 有分析 三 不得从网上下载或抄袭 一经发现 以0分计 四 期末考试时将论文一并交予监考老师 讨论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资源环境 瓶颈 及其破解之策 一 自然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资源 广义来讲 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一切有用要素 它既包括天然地存在于自然界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 矿产 水资源等 也包括后天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人造资源 社会资源 如人力资源 技术资源 物质资源等 在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 资源一般被界定为狭义的资源 即自然资源 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 诸如土地 水资源 矿物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等 联合国出版的文献中对自然资源的涵义解释为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 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从广义来说 自然资源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 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无生命的物理成份 如矿物 又包括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如植物 动物 景观要素 地形 水 空气 土壤和化石资源等 辞海 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 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 如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等 使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大英百科全书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 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 于光远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 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 如土地 水 生物 能量和矿物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内涵 随时代而变化 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 因而 迄今尚难列出一个公认的分类系统 自然界资源形成一个矩阵资源系统 分为土地资源 水资源 海洋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森林资源 草地资源 物种资源 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十种主要资源 而多种资源从人类利用的角度来看 都存在着物质资源 能源资源 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四个层次 在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 必须考虑利用层次的问题和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 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的问题 1 生成机理和条件 稳定性及储量 1 无限的自然资源 也称不枯竭性自然资源或恒定的自然资源 包括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 核能 水能 全球的水资源 大气 气候等 这类资源是由宇宙因素 星球部的作用力 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中产生的 其数量丰富且稳定 几乎不受人类活动所影响 也不会因人类的利用而枯竭 但是 有些资源要因人类不适当的利用使其质量受损 如大气和水因污染质量下降 2 有限的自然资源 也称为可枯竭性自然资源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 分为两类 一是可再生性 可更新性 自然资源 主要指生物资源和某些动态的非生物资源 如森林 草地农作物 野生的动植物和土壤 区域水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这类资源可借助自然循环或生物的生长 繁殖 不断自我更新 维持一定储量 只要科学管理 合理利用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当然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受损或枯竭 并带来不良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二是不可再生 不可更新性 自然资源 这类自然资源没有再生能力 但有的可以回收 有的不可以回收 因而又可把这类资源分为两类 其一 可回收的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如有的金属矿物不可再生但可回收 其二 不可回收 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煤 石油 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经过燃烧 释放热能 这些热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一部分逸散在宇宙中 既不能更新 也不能回收 2 按其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 土地资源 在现在技术 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 包括农用土地 城市土地等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资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水资源 水为生命之源 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或替代的自然资源 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 包括气态水 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量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如动物 森林 草场等 这类资源人类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本身的生产繁殖再生产出来 如能合理开发利用 科学经营管理 也能为人类水续利用 矿物资源 包括能源 各种矿物等 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其储量有限 开发利用之后不能再生 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 直至估竭 3 按其形态 有形自然资源 如土地 水体 动植物 矿产等无形的自然资源 如光资源 热资源等 三 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属性 主要是自然产物 很少凝聚人类的劳动 大多数自然资源是自然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没有或较少包含人类一般劳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明显的 系统性 自然资源存在于各种层次的生态系统之中 各系统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分布不均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分布上依地理位置不同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并呈现特殊的分布规律 功能多用性 自然资源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稀缺性 储量有限 分布不均 相对人口的增长趋势和无限需求 自然资源稀缺 难以替代性 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基础的自然资源 整体上难以找到替代品 二 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说 劳动和土地 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 恩格斯的指出 其实 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第373页 1995年6月第2版 一 人类对资源的认识 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1 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 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 对多数资源来说 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 2 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 从资源学的角度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 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 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但铁矿石和煤 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 开始制约经济发展 因此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 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3 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 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 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 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 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因此 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 新的资源观 资源观是关于资源问题的基本看法 是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 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 这个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崇拜时期 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时期 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时期 1 资源系统观 资源的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 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 才可能真正实现与自然协调发展 而且 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并正确处理这种资源子系统和其他资源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树立了资源的系统观 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资源所共同构成的大资源系统 以它为指导 系统地进行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 系统地进行资源管理的体制建设 系统地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与科技进步 采取一系列的现实对策 2 资源辩证观 一是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 其中有许多是不可再生的和耗竭性的 然而 资源系统是开放的 而且人类认识 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也是无限的 因此 资源又具有相对无限的特点 我们既不能片面地持有限性的看法而抱着悲观论观点 也不能片面地持无限性的看法而盲目乐观 二是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三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资源只有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进入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环节之中 才是有用的 污染物 如垃圾 分类处理利用后是资源 资源遭到抛弃 或不为人所利用 所识别则为垃圾 污染物 有些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之外 就只是一般物质而已 资源的这种双重性 要求人们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的有用性 最大限度地防御和转变资源的有害性 3 资源层次观 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性的 在农业社会中 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仅到物体的程度 在工业社会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到分子和原子的程度 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原动力就是通过机械把物质转化为能量 利用煤和石油等新能源 把资源利用提高到分子 原子的水平上 在工业社会后期 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到原子核的程度 开始利用原子能 获得了新的 巨大而高效的能源 把资源利用提高到原子核的水平 20世纪后半叶 在新技术革命中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微电子的程度 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使人们广泛 深入和高效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广泛 深入和高效利用是人类利用资源的一次新的革命 4 资源发展观 在整个人类与自然系统或者说经济 社会 资源和环境体系中 人口与资源这对矛盾 成为发展的内因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对矛盾关系的发展 构成我们在资源问题上的发展观 在过去漫长的农业时代 从刀耕火种到自给自足 自然资源不显匮乏 但发展到现代 资源短缺已成不争的事实 只有以正确的资源发展观为指导 才能实实在在地把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在生产中节地 节水 节能 节材 节资 在生活中勤俭 适度消费并采取合理的消费结构 与此同时 我们要高度重视开发新资源 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给我们开发新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手段 开发海洋资源和热核聚变能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能等新能源对21世纪经济发展将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5 资源开放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 从微观到宏观 从局部到整体 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 我国地区差别很大 发展很不平衡 资源组合错位 东西部发展水平差别 以及南北方资源结构差别都比较明显 地区之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 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 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 合理配置资源 6 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的动态平衡观是资源系统观中十分重要的观念 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人与自然的大系统中 人的发展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因此自然资源系统也在发展变化 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 人 技术 资源和环境要达到动态平衡 在耕地 森林和草原的开发过程中 相互之间要达到动态平衡 在耕地的开发 利用过程中要保持的也是总量的动态平衡 一部分耕地被城市占用 应当相应地开垦荒地 一部分耕地被用来开矿 应该抓紧采矿后的复垦 7 资源价值观 资源本应是有价值的 然而传统的观念中 自然资源被视作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 因而不被当作是珍贵的有价之物 由于资源的价值观受到忽视 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都是无偿的 企业对资源破坏浪费的行为无法通过价格来约束 资源不被当作资产 资源无价 资源性产品低价 加剧了资源的过快消耗 8 资源法制观 长期以来 国有资源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的确认和有力的保护 资源法制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非常淡薄 致使在资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的节约使用等许多方面 由于无法可依 或者执法不严 破坏和浪费严重 并由此产生了日趋突出的环境问题 也促使短缺资源更加匮乏 三 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诞生与发展 须臾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研究表明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 必须有合适的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发达的人类文明之车 始终是建立在自然资源之轮上的 人类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否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类发展与地球资源存量的会计账簿上 一端加速增长 一端迅速减少 人类与资源的天平失去平衡 旧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人类发展的前景 取决于能否克服基础性资源的瓶颈制约 其途径有二 一是借助科技手段 到地球空间以外去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补充 但问题是能在多大规模上和多大程度上解决发展的资源困境 二是在现有的地球 人类生存系统中通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实现 从人类方面来讲 主动地选择恰当的数量规模 结构和质量 是把资源需求控制在地球资源系统可持续供给水平之下的重因素 从资源方面来讲 寻求可持续地利用资源 用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都是实现资源持续供给的重要途径 只有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 人类才可能有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 以中国为例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在一定时期 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主要关系的基本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自然资源对本国经济的供给及资源国际贸易 1 基本关系之一 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呈波动式上升变化 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点 自然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律 经济发展周期引起的对资源消费需求的波动 科技进步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系数 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 基本规律之一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各门类自然资源的消费需求梯次律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消费的各类资源量是不完全相同的 有些种类的资源消费量要大些 有些则反之 有些则有可能逐步退出消费领域 以矿产资源的消费为例 依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主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大小进行分类 可明显发现工业化初期所主要消费的矿产资源为铜 铁 铅 锌 锡和煤等 可称之为传统矿产资源 工业化中期 科技水平较为发达 某些矿产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如铝 铬 锰 镓 钒 石油及天然气等 可称之为现代矿产资源 新兴矿产资源则主要是指在发达国家得到初步应用的矿产资源 如钴 锗 铂 稀土元素 钛及钠等 一般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将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对传统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总量增幅大致呈缓慢下降趋势 而对现代和新兴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将呈增长态势并有可能对其中某些种类的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呈快速增长 一个资源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时期即将来临 这一规律在非矿产资源的消费过程中也很明显 基本规律之二 自然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律 即自然资源开发消费的全过程是由初始 增长 成熟和衰落四个阶段组成的 这一规律在大宗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中表现尤为明显 矿产资源的消费强度定义为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矿产资源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即Lut Dt Yt 其中 Lut为矿产资源消费强度 Dt为单位GDP的矿产资源的消耗量 Yt为人均GDP t为时间 依据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律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曲线为倒 U 字型 这已在发达国家如美国 英国 法国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消费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 基本关系之二 资源供需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基础 主要影响波动之一 资源供需方面的任何小的波动都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 粮食丰收就产生 卖粮难 粮食减产就会出现 粮价上涨 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供需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基础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为工业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 为国计民生提供一日不可缺少的粮食和农副产品 农业产出波动直接影响消费品工业的波动 间接影响到资本货物工业产出的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 钢铁 石油供需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都是全局的 非局部的 甚至可以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这已被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所证实 一般而言 中国资源供需波动系数高于GNP的波动系数 基本规律之一 资源供需波动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从这个意义上看 波动是资源供需体系乃至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本质特征 本质属性 这表现出了资源供需波动刚性的一面 如中国农业粮食单产明显存在反映综合气象与政策影响的约4 5年的波动周期 基本规律之二 资源供需波动周期与中国经济波动有同期不同步的现象 且具有约1年的时滞现象 一般表现为资源供需波动在前 经济波动在后 上年资源及其产品总量上升 则下年国民收入增长率随之上升 反之 则下降 基本规律之三 资源供需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有明显的削峰作用 但其填谷作用不足 当经济高潮到来时 由于资源供给高峰已过 表现为资源及其产品供不应求 成为经济高速运转时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 经济处于低谷时 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由于资源需求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和部分资源及其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 不能及时调整资源供给结构 造成了部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部分资源的供过于求不能拉动经济增长 却可引起部分资源产业的暂时性萎缩 导致失业现象上升 3 基本关系之三 中国的自然资源国际贸易 其基本目的之一仍然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必须的外汇积累 中国的资源国际贸易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同时又是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人口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各个方面还不很发达 需要利用资源总量大这一特点为经济发展换取外汇 根据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一个国家将出口其密集地使用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进口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对于中国来说 最丰裕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相对短缺的是资源和资本 据此理论 中国应出口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的产品 由于受到中国普遍的科技水平较低的限制 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的 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 三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 发展 一词最早是生物学的 用于指个体从胚胎开始到衰亡的全过程 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经济学领域 最初它被用于作为经济增长的全面描述 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了社会却停滞不前 即社会在财产的分配 就业与教育机会的分享乃至于基本人权方面的差异不是减少而是加大 这就使人们认识到有必要严格地区分增长与发展这两个概念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定义经济发展是由提高单位资本收入的绝对水平来改变人们物质生活标准的过程 在度量标准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 物质生活的水平度量决定于单位资本产生的消费而不是它的收入 第二 国家贫富水平由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度量 美利坚百科全书 则称 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 它将一个普遍低实际收入的停滞不前的社会转化到连续不断地将收入或多或少提高的社会 社会学家则更多地强调社会财产 机会平等是发展的基本内涵 资源枯竭 人类将用什么来打造自己的饭碗 水危机 地球的贫血症 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 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3000米高 地球表面70 被水覆盖 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 又叫水球 地球上的水97 2 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 这些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 要利用就要海水淡化 成本高 陆地上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储水占总水量的2 15 目前也无法直接利用 余下的0 65 才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 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及城市化带来用水量急增 使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 世界人均可供水量由3000立方米 下降至2280立方米 每年人均可享用的水资源 欧洲从4000立方米下降至3100立方米 亚洲从5100立方米 下降至3300立方米 非洲从9400立方米 下降至5100立方米 整个20世纪 世界用水量每年以3 5 的速度增加 最近40年来 世界工业用水增加了40倍 农业用水增加了2倍 一般认为 年人均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 照此标准 世界上有20多亿人面临淡水资源不足 其中3亿人生活在缺水状态 预计在今后30年内 全球约有2 3人口将处于缺水状态 世界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 20亿人用水紧张 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饮水 水资源 生命之源与灾难之源 缺水不仅制约工农业的发展 还将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联合国20世纪末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 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20世纪70年代 埃及总统说 水是能使埃及再次投入战争的唯一因素 联合国调查 世界上有261条河流由两个或多个国家共有 这些地区都可能由对水资源的争夺而发生冲突 在中东 北非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有限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 已使地区稳定受到威胁 世界银行高官断言 下一场世界大战将是对水资源的争夺 土地 超载的航船 土地是养育万物生灵之母 现在土壤流失惊人 全球已有15 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 每年流失的土壤达270亿吨 全球干旱 半干旱土地已占陆地面积的1 3 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 荒漠化土地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 4 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在世界荒漠化中 非洲排名居首 整个非洲有55 的土地面积为沙漠 其次是亚洲 为34 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 在非洲撤哈拉干旱荒漠区的21个国家中 80年代干旱高峰区有3500万人口受到影响 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 沦为 生态难民 全球土地退化的破坏的速度每年1000 1500公顷 森林资源锐减 绿色悲歌 美国 时代 杂志在1997年末期的一篇文章中说 地球上80 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 时代 特别提到俄罗斯 这个拥有全球23 森林的国家 为了得到更多的 硬通货 伐林声已响彻该国西部和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世界自然保护基金1999年的报告显示 在1970年至1995年的25年间 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0 以上 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2希腊的国土面积 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 将有24亿人无法从森林获得其基本的能源需求 位于南美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面积约占世界热带雨林的1 3 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影响甚大 所以被称为 世界之肺 由于无计划砍伐林木 亚马逊河流域平均每年丧失200万公顷绿林 如果按目前每年减少5 5万平方公里林区的速度计算 再过80年 亚马逊原始森林将要消失 而变成一片沙漠 失去森林的庇护 地球正成为一个日益变得饥渴 燥热 并且可能干枯的星球 生物多样性锐减 谁将与人类同行 据科学家预测 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 1000万种生物 它们正在以每年数千种的速度灭绝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 IUCN 红皮书 Hilton Taylor2000 表明 大约哺乳动物物种的24 1130种 和鸟类物种的12 1183种 被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灭绝威胁 许多专家认为 地球上全部生物多样性的1 4可能在未来20 30年内有消失的严重危险 据估计 全球每天有105 200年生物灭绝 原因 人类在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毁灭自己家园 法国地球物理学家C J 阿莱格尔说 地球遭受的威胁不是来自其他某个星系的身材矮小的绿色人种 而是来自地球以地球为生存条件的地球人 人类在威胁自己的星球 并在不自觉地制造一场无人能够幸免的巨大集体自杀事件 首先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 其次 人口的急剧增长 也是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最后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落后 也是造成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原因 四 中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一 中国资源的特殊性 地大物博 与 人多物薄 是中国自然资源的突出特点 广阔的地域 各种气候带下生物的多样化及复杂地势下丰富的矿产资源 为中国人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中国名列前茅的世界各项资源绝对数量 被13亿人口均分 人均资源占有量排位名落孙山 1 耕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一多三少 即总量多 人均耕地少 高质量的耕地少 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目前 中国耕地只有18 27亿亩 人均仅有1 39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中国人多地少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 用地结构也不够合理 土地的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人与地的矛盾 中国政府为此画了一条 红线 即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 十五 期间 中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 2 森林资源 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 林业用地面积26329 5万公顷 森林面积15894 1万公顷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 55 活立木总蓄积量124 9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112 7亿立方米 除台湾省外 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 7万公顷 人工林蓄积10 1亿立方米 一是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 27 的61 3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5和1 8 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13 6亩 中国人只有1 6亩 少12亩 二是森林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78 06立方米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8 三是林龄结构不合理 可采资源继续减少 全国林分面积中 幼 中龄林占71 1 用材林中 幼 中龄林面积占74 4 间隔期内用材林成熟林面积减少17 2万公顷 蓄积量减少1 6亿立方米 四是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现象依然严重 每年平均有216 3万公顷的林业用地逆转为非林业用地 3 草地资源 我国拥有草场近4亿hm2 约占国土面积42 但人均草地只有0 33hm2 为世界人均草地0 64hm2的52 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为10 4亩 中国人只有5 2亩 少5 2亩 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 优良草地面积小 草地品质偏低 天然草地面积大 人工草地比例过小 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 质量不断下降 草地载畜量减少 普遍超载过牧 草地 三化 不断扩展 中国90 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 其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50 全国 三化 草地面积已达1 35亿hm2 并且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 我国84 4 的草地分布在西部 面积约3 3亿hm2 4 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足 人均占有量不到2200立方米 世界平均水平1 4 在世界153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排位中居121位 当2035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 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 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国际标准 我们现在感到很多地区水资源危机四伏 主要是由于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 从空间上看 北方耕地多 矿产资源丰富 但水资源匮乏 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 人口占全国的46 5 耕地占全国的64 8 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 5 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地区 人口占全国的34 8 耕地占全国的39 1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重化工业基地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 7 2000年缺水380亿立方米 而南方耕地少 矿产资源匮乏 但水资源相对丰富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人口占全国的53 5 耕地占35 2 拥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 4 从时间上看 由于中国背靠世界最大陆地 面临世界最大海洋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季节变化大 夏季温暖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60 到70 的降水集中于夏秋三个月 华北平原尤为突出 北京7月到9月的降水占82 年际变化大 北京丰枯水年降水相差5倍 5 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较齐全 世界上已发现的160多种 我国已探查到140多种 其中探明储量的达130多种 得天独厚的钨 锑 锡 稀土金属等矿产的储量占世界首位 锌 铅 铌 铜 石棉等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