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历代工艺美术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现代与历代工艺美术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现代与历代工艺美术设计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代工艺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论文 班级:09国际会计班姓名: 丁朗学号:32009041405教师:宋晓颍 艺术之旅的收获大一的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历代工艺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这门课程,虽然我学习的专业是会计,看上去似乎与这门课程无关,但是热爱艺术的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历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了解,陶冶了自己的艺术情操,更让自己多了一份对艺术设计的喜爱,发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学习的内容是从我喜欢的古代开始,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定义,通过结合课上的学习以及课下对这方面知识的搜集、了解,我在头脑中构建起了艺术设计的基本构架。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曾把艺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 理论的艺术,如天文学;第二类是行动的艺术,如舞蹈;第三类是产品的艺术,即通过某种技能制作成品的艺术。(11)因此这第三类产品的艺术 较接近于我们当今的艺术设计的含义。古希腊文中的艺术(Texvn,)是表示某种专门化的技巧形式,如木工等。英文的艺术(Art)和德文的艺术(Kunst)也表示一种可学的而非本能的技巧和特殊的才能。(12)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艺的概念,艺被定为士的必修科目,如古人的六艺就是指礼(礼仪)、乐(音乐)、射(武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等六种技艺。因此,我国古汉语中的艺,也包含着类似英文 Art的语义,含有技巧和才能的概念。因此,概括地说,艺术这个词所包含的基本含义就是技巧、手段。之后的课程里,老师讲了古代的陶器、青铜器、瓷器等等,在老师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视频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艺术之旅,而在这么多内容当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有关古代酒器的课程了。我国历来是好酒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故事。酒最初是用来祭祀先祖神灵的稀罕之物,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才在民间普及。在阅读一些古籍资料时,我常常会被这些五花八门的酒器名称、奇形怪状的形制弄得眼花缭乱,经过课上老师的耐心讲解,我开始对这些酒器有了明晰的认识。中国古代的酒器主要有尊、爵、角、觚、觯、兕觥等三十多种。尊,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商早中期,尊均有肩,圈足上多带“十”字孔,主要是圆体尊。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方形尊仍带肩,肩上多饰有数个圆雕兽头;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形似抓而体较粗,商晚期圈足上有“十”字孔或象征性的“十”字,西周早期“十”字消失。这两种尊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雷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西周时,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形状为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整件器物线条柔和,花纹也比较简单,已失去了有肩的圆、方形尊和抓形尊的气势。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有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 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其中商代的四羊方尊最为著名。青铜爵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注,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青铜器爵实际上也就是现在的酒杯。我还清楚的记得老师在课上对其形状的描述“圆腹,前有流,后有尾,旁有把手”。爵当属最早期的酒杯。早青铜器起源为科学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礼器,而其间发现的就仅仅限于饮酒器“爵”。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型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段式和短体束模式等数种。足有长短两类,长足为三角尖锥形,短足为三角段形,有些短足可能是使用损蚀所致。有的做成镂空状,是为二里头文化期的特点。与爵相似,“角”亦是饮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其用途与爵相同,亦是饮酒器。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如安阳殷墟第160号墓就是十觚与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际的大墓中也有类似现象。虽然角与爵用途相同,但其数量却少得多,而象晨肇宁角这样带盖的角就更少见了。现在所说的角,是宋代金石学家对无流而具两翼若尾的爵形器的习惯称谓,其容量与爵相若。觚,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一“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无“十”字孔。这一时期的觚胎体厚重,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餮、蕉叶等纹饰。西周后期,肌逐渐消失。觯也为古时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礼记礼器中有记载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礼记礼器郑玄注称:凡饮酒时,“三升曰觯”。 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兕觥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系青铜器中的盛酒器类,器形主要特征为:器盖作立体的动物形,腹椭圆,有流及,前昂后低,圈足或三四足。兕觥名称屡见于先秦古籍,但此类实物均无自铭,是否即古代用于礼仪场合的兕,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兕觥造型多追求华丽效果,遍体布满纹饰。觥盖前端铸成立体动物头像,或为牛、虎、象等写实的动物,或为综合不同动物形体特点的异兽形。盖后端多铸成首形。两侧往往还穿插有夔、虎、象、兔等动物纹饰。器身纹饰有的与盖上的头部相联,使整个器物构成完整的鸟、兽形体;有的上下不相联属,器腹单独以兽面或鸟形为饰。著名的兕觥有商代鸟兽纹觥。通过对中国酒器的学习,我从这一小部分中更了解到了学习历朝历代以及现代工艺设计品的方法。工艺设计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不是深锁在象牙塔里的高深艺术,它更多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美化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的工艺品设计,在浏览一张张精美的工艺品图片中时,我对中国先人的伟大智慧所折服,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也了解到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