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翻译: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翻译: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翻译: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这话感伤得段生泣不成声,于是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四)鲁肃简公二事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注释 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裕如:宽绰。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移时饮归 ( ) (2)中使具如公对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 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 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 、 的思想性格。翻译: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乔装在那里饮酒。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感叹而去。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 后来他被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家在汀州。他在汀州两年时间,关门闭户不见人客,每天就是在家里看书读卷。房子里只能容得下一张床,他坐和睡都在里面,准备就这样终老。其他人都为他感到担忧,但是他却处之泰然,并不觉得不好。(五)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翻译:三国时代,有一次,邓芝外出,看见一只猿母抱着小猿在树上,弄儿为乐,于是射鸟的人引弓发射,结果,箭射中了猿母的肚子。猿母呼唤雄猿近前,将孩子托付给它后,悲戚地鸣叫了几声后,拔掉身上的箭,掉到地上死了。射猿母的人把箭折断,把弓丢弃,发誓不再射箭。 (六)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注释峭直:严峻刚直。干:求取。允:与相当。掺shn:拿。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2)及后苑游猎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翻译:唐玄宗任用韩休当做(唐玄宗的)门下的随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做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起初,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荐给唐玄宗。共事的时候,韩休持守正道不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宋璟感叹说:“没想到韩休还如此有能耐!”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少有差错,常常对身边的大臣(左右在古代是身边的大臣的意思)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拿着镜子对着它默不作声,身边的大臣说:“韩休做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即使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七) 洪承畴二事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注释洪承畴: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旗下:指清朝。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天下除害 ( )(2)经略疾走得免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3太夫人对洪经略的态度是“大怒骂,以杖击之”, 黄石斋则是“ ”,他们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就是 4请说说这幅对联的一个明显特点: 翻译:洪承畴进入北京后,他的母亲还活在人间。他把他的母亲从福建迎接到北京后,他母亲一看到他就非常愤怒地责骂他,用自己的手杖打他,一一数落他没有为国捐躯的罪过,说:“你把我接来,是想让我做旗人使唤的老婢女吗?我打死你,为天下除害。”洪承畴吓得跑掉了才没有打成。他母亲就雇了船回南方老家去了。黄石斋先生被清兵抓住了,然后关押着。洪承畴前去看他,黄先生闭着眼睛不看他。洪承畴出来后,黄先生拿起笔来迅速写下一副对联,说:“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原来“成仇”和“承畴”正好同音。 (八) 刘南垣开喻门生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注释国朝:指明朝。老:告老。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治具:下厨房,烧饭。脱粟饭:即糙米饭。饮馔:指酒肴。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比食至 ( )(2)公强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B)比其反也 (C)天涯若比邻(D)鳞次栉比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翻译: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九) 明成祖讲官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注释警饬:警告,告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成祖顾问讲官( )(2)君子守道而无欲(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3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张“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翻译: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在成祖旁边侍奉,(一次)成祖问讲官说:“今天要讲什么文章?”讲官回答说:“讲论语里面的小人和同章。”明成祖问:“为什么君子难以晋级而却容易被(罢免?或者退职?) ,小人则容易晋升难以被(罢免?)呢?”讲官回答说:“(是因为)小人喜欢显示自己的才能又无耻,君子恪守道义又没有什么欲望。”明成祖又问:“为什么小人却往往得势呢?”讲官回答说:“这要看上面的人的好恶,如果执政的是个明君,那么必定是君子胜过小人了。”明成祖又问:“明君都不用小人吗?”讲官回答说:“小人如果真的有才不能舍弃的,必须常常去警告提醒他,不让他有过错就可以。”(十) 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县,县令某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注释:部:规定,程序。行:巡视,考察。墨:贪墨,贪财。爇ru:点燃,焚烧。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2)顾谓令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翻译: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十分害怕,就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十一) 知人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辐辏:归聚、会集。望尘:拜尘,谄媚权贵。国门:指京师。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振同赈,接济。字:嫁女儿。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寻召还 ( )(2)顾谓子友沂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 ”(用原句回答)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翻译: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归聚,谄媚贵权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离开了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园次一个人,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园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十二) 谲判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也。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市人大哗。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汝母所谓不祥者,验矣。”促持去,一市称快。注释 题:标明、注记。窭人:穷苦人。分:本分。匿其五: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笞之五:在此谓打了五板子。聊以是偿: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道中拾遗金一封 ( )(2)或逼偿致死矣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乾隆年间,苏州有一个姓李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去市场卖菜,用来赡养母亲,一天在路上捡到一封有钱的信封,回到家里打开,数了一下有45两银子。母亲看了大为惊奇,说:“你是一个穷人,每天凭自己能力所得不过才百钱,这是自己的本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啊,而且丢失钱的人可能另有自己的主人,可能遭到鞭刑责骂,甚至可能有人会逼他偿还这笔钱从而会逼死他。(母亲)催促他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刚好丢钱的人到了,于是还给他。那人拿到钱立马就走,市场中的人都责怪他没有感谢李姓男子。众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钱酬谢李姓男子,他不肯,狡辩说:“我丢的钱本来是50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这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市民都哗然。 刚好一个官员到了。问了这个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打了他五板子 ,打开装金子的信封,指出其中写过的字对丢金的人说:“你丢掉的钱是50两,但是信封上却写着45两,这不是你的钱”拿着这个钱给卖菜的李氏说:你没有罪:但是却受到了我的笞刑,这是我的过错,现在就把这个补偿给你,但是她的母亲所说的不祥的事情已经验证了。”马上就给了他,百姓都举手称快。(十三) 物破自有时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注释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中外亲:中表亲。开燕:开设宴席。吏将:差役中的统领,相当于现在的领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云耕者入冢而得 ( )(2)玉盏俱碎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3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 ”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 ”对比。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翻译:韩琦在担任北都的知州期间,他的中表亲戚曾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由农人从坟墓中得到的,那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为此他答谢了表亲一百两银子,也就格外珍爱这只玉盏。 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著锦缎,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酌酒。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领班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被摔碎了,在坐的来宾无不惊愕,那领班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 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着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再对那领班说:“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十四)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盍:何不。若:你。垣墉:泛称墙。病于:病,有害。于,比。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 ( ) (2)弗食鸡则已耳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讨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何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些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罢了,我们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什么(还)要赶走那只猫呢?”(十五)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其毛有松若柏,无它木。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湊赴诸峰之间以为涧。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凡山之奇,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泰山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巨齿,微缺其中央;天门若古货布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更上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注释湊,回合。肩舆,轿子。仰攒,向上排列。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小孔。1解释文中句中的加点词语。(1)自顶至足 ( )(2)有极天之天门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4这段选文写出了泰山的“ ”和“ ”。(各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翻译:泰山的南面,从山顶到山脚,只有山石,没有泥土,山中有的草木就松柏,没有其他的树木,石洞中往往有泉水流出,小的滴滴而出,大的喷发倾泻出来,围绕各大小山峰的成为溪涧。这是泰山的奇景,并非是泰山所独有,凡是山的奇物,都因石头、泉水、树木的奇特而出名。泰山所独特的地方,有到达天顶的天门,宽一丈多,矗立在七千多级石阶的登山道的最顶端处。我在辛亥年六月十三日将近中午时到达泰安城外,就叫来轿子,不过几里,就到了泰山的山麓,已经看见了所谓的天门了,在数千丈高的山上,夹在两座山峰的山顶上,山峰就象两只向上排列的巨大牙齿。中间微微凹陷,天门像古代铲形的钱币一样竖立,上面看到贯通的小孔,再往上再没有东西了,有的只是蓝蓝的天空罢了。(十六) 鸟 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注释日:有一天。(guan):二鸟相和之声。巢:做巢。 掬:捧。(l):鸟卵。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小不能盈掬(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3.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 ”,“ ”。4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鸟喻人。联系文章分析,从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的怎样的命运。 翻译: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 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 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 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叹世间: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十七) 说马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奠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而去之。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注释鬣:马颈上的长毛。颠而踬:跌跌撞撞的样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尝游牧山中 ( ) (2)而马为虎所毙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翻译:有一个人养马,马的体形庞大而且很高,雄壮而且有力,鬣毛长得遮住了眼睛而看不见东西。他曾将马游牧在山中,群兽没有敢与它角斗的。遇见了老虎于是与它打斗,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回去了。见到的人告诉它的主人,并赞誉马的神勇。主人说:“马真厉害呀!但不能战胜老虎的原因,是鬣毛遮蔽了眼睛。去掉它的鬣毛,马一定会战胜的。”于是剪掉了马的鬣毛。第二天,主人尾随着马到的地方,果然遇到了虎。马见了虎,趔趔趄趄,没等到三次交锋,马就被虎杀了。主人惋惜的离开了。在路上思考其中的原因却没能想出,回去把这事告诉了乡里的老年人。那老人说:“你也知道那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吧?开始马之所以敢和老虎相斗的原因,是因为眼被遮蔽了,不知道那是老虎,所以它的气势很猛,猛所以不惧怕。已经知道了那是老虎,精神上就胆怯了。胆怯所以气馁,气馁所以失败。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到处都是,这马也是啊!”(十八) 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肆:商店。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行、草:行书、草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翻译: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二万银子,抓到了那个卖扇子的人,他说:“天气一直下雨,有扇子卖不掉,不是不肯偿还。”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就拿着桌上的判决用笔随意写了行书,草书,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并交付给了他。刚刚出门,人们竟然以一千钱买扇子,拿的扇子全都卖光了。于是他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十九) 君子济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幸:帝王驾临。大贾:大商人。赍金:带着钱币。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夜迷失道 (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 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翻译: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随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它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尸体。钱币没损失一点。他的儿子把金子都给他,但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二十) 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 ( ) (2)竟不食其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翻译:赵武孟起初以驰射狩猎为事业,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他)母亲哭着说:你不读书却驰射狩猎,如果这样下去我是没有希望了!竟然不吃(他)捕获的猎物。武孟深受感动,勤学苦读,终于他对经史了解深刻,中了进士,官拜右台侍御史。(二十一) 司马温公故事二则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进出,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问曰:“衣得无薄乎?”注释 龆龀:指童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儿得不死 ( ) (2)与群儿戏于庭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3文中“群儿哗然弃去”一句在人物刻画上起什么作用? 4本文两则故事各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原文回答)第一则故事: ;第二则故事: 。翻译: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院子中有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司马光和他哥哥伯康的友爱之情尤为笃厚。伯康将近八十岁时,司马光事奉他就象对待父亲,呵护他就象对待婴儿。每到吃饭时,一会儿就问问:“还饿吗?”天气稍微冷一点,就问:“衣服太薄吗?”赞同(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极不敢忘,幸被误恩,乃获所愿。”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注释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情谊。周恤:照顾,接济。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姓李的书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书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开除员工合同范本
- 社区干部劳务合同范本
- 礼品红酒采购合同范本
- 关于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
- 衣柜木板买卖合同范本
- 人民邮电版·2016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计算机-辅助设计类71 电子与信息大类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青岛版(六三制)
- 加强用户教育与引导体系建设
- 酒店制作窗帘合同范本
- 酒店出资装修合同范本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2025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 中国稀土镁合金治炼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30340-202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
- 传统文化经典教案范例分享
- 2025艺术品买卖合同范本
- 新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师考编真题及答案
- 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年潜水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低空经济无人机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