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简介.doc_第1页
拇外翻简介.doc_第2页
拇外翻简介.doc_第3页
拇外翻简介.doc_第4页
拇外翻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 多与遗传(约占 80% 以上),穿鞋不适有关。脚形难看,穿鞋变形,还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并发脚垫、鸡眼、爪形趾,其他脚趾畸形等。拇外翻 - 病情发展病情发展主要为以下4个阶段:1拇外翻可逆阶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响美观,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行走,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2拇外翻挛缩阶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第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3拇外翻严重阶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横弓塌陷,鸡眼,脚垫,扁平足,后跟疼痛,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4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各关节难以协调运作, 导致人体生命立负力线改变,引起膝关节炎症腰酸背疼等。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国外统计,年龄15-30岁的人群中,拇外翻发病率为3%,31岁-60岁人群中发病率9%,大于60岁发病率为16%。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现为拇趾向外侧倾斜,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长期受到鞋子的磨擦后,局部皮肤会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严重时,第二趾可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指。同时由于前足主要负重区的外移,第二、三跖骨头承重增加,久之形成足底胼胝,伴有疼痛,即产生所谓的“转移性跖痛症”。另外,拇趾外翻畸形的存在使外侧跖骨应力负荷增加,骨小梁结构易受到累积性应力的作用,这种应力的过度集中会使外侧跖骨发生疲劳性骨折。拇外翻患者拇趾背伸活动受限,行走过程中身体会通过调节其他部位的活动来对此进行代偿,这样又往往会导致膝关节和腰椎的病变,严重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拇外翻畸形,严重的拇外翻需要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以还原正常的足部生物力学。好的外科手术不仅可以解除疼痛,而且可以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足部外形,从而使功能和美观和谐统一。拇外翻的病因:拇外翻畸形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0。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很多,约一半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拇外翻,子女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于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拇外翻。先天因素由于关节、神经、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另外,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拇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其他导致拇外翻的常见原因有:(1)穿鞋习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全身重量易集中在足前部,尖头鞋往往迫使前足强行挤压在狭小的三角形区域里,使得足趾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此以往便逐渐形成拇外翻畸形。(2)拇趾、第一跖骨、内侧楔骨所在的第一跖列的活动度增加。(3)足部结构异常。常见的为扁平足,其他结构异常有第一跖骨过长、第一跖骨内翻、拇趾旋前畸形等。(4)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变往往会破坏足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的正常平衡结构,由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拇外翻畸形。(5)其他。创伤、脑瘫等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性病变,往往引起足部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肌力不平衡,也可产生拇外翻。拇外翻的临床表现:疼痛是拇外翻的主要症状,临床上多以拇趾外翻畸形的存在和伴有疼痛的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拇囊炎为主要表现。但是,畸形程度与疼痛并不成正比,畸形明显不一定有疼痛。疼痛除由拇囊炎引起外,其他如第二、三趾锤状趾及足底胼胝,也是产生疼痛症状的重要体征。随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其X线表现不一。疼痛:(1)拇囊炎引起的疼痛(2)锤状趾引起的疼痛(3)足底胼胝引起的疼痛(4)外侧跖骨应力集中引起的疼痛(5)姿势性代偿引起的膝关节、髋关节及腰骶部的疼痛。畸形:拇趾外翻、第一跖骨内翻、第一跖趾关节内侧骨赘、第二、三趾锤状趾等。X线: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拇趾向中线移位,拇外翻角15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0度为基本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改变,拇外翻的发展可分为三期:(1)早期:症状轻微,疼痛不严重,X线片第一跖趾关节无半脱位。(2)中期:拇外翻畸形明显,拇囊炎疼痛较重。X线片见拇趾近节向外侧半脱位,并出现第二趾锤状畸形。(3)晚期:除拇囊炎疼痛外,跖趾关节肿痛,X线片见跖趾关节出现骨关节炎表现。拇外翻的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只适用于早期病人。1. 非特异性治疗:休息,减少活动,穿宽松的鞋子都能减轻疼痛。疼痛时可以局部涂用扶他林等外用药物,或口服西乐葆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热敷、理疗也有一定疗效。有时也可行疼痛部位的局部封闭治疗。但多数保守治疗手段皆是对症不对因,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疼痛,一段时间后易复发。2. 佩戴矫形支具:矫正拇外翻的支具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拇外翻需配合不同类型的支具。通常晚上穿戴支具,每天坚持8小时,持续3个月,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症状,延缓拇外翻进一步畸形的发展速度。手术治疗:一旦拇外翻导致持续的疼痛或严重的畸形,就需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减轻疼痛和纠正畸形从而改善足部功能。手术目的:最主要是为了解除疼痛。治疗目标:(1)矫正拇趾外翻畸形;(2)切除增生骨赘及滑囊;(3)矫正第一跖骨内翻,复位籽骨系统;(4)调整跖骨头负重,矫正合并畸形(胼胝、锤状趾等);(5)稳定第一跖列。手术治疗本身创伤较小,疼痛重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另外,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整体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手术方法:(1)远端软组织手术:适用于拇外翻角在20度35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5度,跖趾关节无退行性改变,年龄在3555岁的拇外翻病人。代表性手术为Mcbride手术,切除内侧增生骨赘及拇囊炎肿胀组织,紧缩内侧关节囊,肌腱移位。少数患者可出现畸形复发和拇内翻。(2)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主要指Keller手术,截除近节拇趾近端2/3,造成第一跖趾关节的无痛性假关节。适用于拇外翻角30度45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5度,年龄在5070岁的患者,也适用于第一跖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或僵硬者。对于年轻多动关节能达到结构性复位的患者不建议施行Keller手术。(3)跖骨截骨术和趾骨截骨术:种类较多。简要介绍如下几种:1)第一跖骨远端截骨:在拇外翻矫形术中应用最普及。远端截骨可以松弛挛缩的软组织,并控制跖骨头的位置。如Mitchell手术,第一跖骨颈截骨,跖骨头外旋,恢复正常的第一、二跖骨间角,内侧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另如Austin手术,又称为Chevron手术,即第一跖骨头V形截骨,矫正跖骨头侧方移位。第一跖骨远端截骨适用于第一、二跖骨间角15度,拇外翻角15度,并20度,多采用Ludloff截骨,即从跖骨近端背侧到跖骨远端跖侧的斜形截骨。3)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第一跖趾关节无明显退行性改变,拇外翻角35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0度,可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术。改良的Ludloff截骨,从跖骨近端背侧向跖骨干中段由内向外截骨,未完全截断时,一枚螺钉固定截骨面,完全截断后,推挤跖骨远端以固定螺钉为轴向外侧旋转,再用另一枚螺钉固定,同时切除内侧多余骨质及增生骨赘,多同时施行远端软组织手术。改良Ludloff截骨术跖骨短缩少,矫形效果好,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手术通过调整截骨面使跖骨头降低,增加拇趾负重能力,减轻术前第二、三跖骨头过度负重引起的疼痛,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一旦失败,难以补救,主要适用于第一、二跖骨间角15度且无骨性关节炎的严重拇外翻。第一跖骨近极端基底截骨:包括楔形截骨术、弧形截骨术等。可有效矫正第一、二跖骨间角,适用于第一、二跖骨间角15度的患者。缺点是术后第一跖骨头抬高的发生率高,仍为第二、三跖骨头负重,不能有效减轻转移性跖骨疼痛。4)拇趾近节趾骨截骨:适用于年龄45岁,拇外翻角30度,第一、二跖骨间角12度,跖趾关节良好,无疼痛者。不适用于已发展为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的拇外翻畸形。代表性手术为Akin手术,即近节拇趾基底楔形截骨,可减少对第二趾的挤压,多与其他手术联合使用,单独使用效果不佳。(4)关节固定术: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固定术和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适用于严重的拇外翻畸形,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拇外翻畸形,也适用于其他手术不能矫正的严重畸形。 第一跖趾关节固定:代表性手术为Mckeever手术,将第一跖趾关节融合于近节拇趾相对于地面背屈1015度,相对于第一跖骨背屈2530度的位置。适用于对负重行走有一定要求、具有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拇外翻患者,也可作为Keller手术或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补救手术。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代表性手术为Lapidus手术。可以阻止足内侧纵弓的塌陷,稳定第一跖列。主要适用于内侧跖楔关节不稳的拇外翻患者。(5)关节置换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Swanson假体,手术要求较高,只适合部分年龄较大,活动相对较少的患者。人工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拇外翻的手术方法种类繁多,现就手术方式的选择做一总结:首先要有手术适应症,其次根据拇外翻的严重程度和畸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不存在关节脱位者,第一、二跖骨间角14度可联合近端截骨。对于已经存在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者,选择方式如下所示。拇外翻的预防: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应及早防治,具体措施有:(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2)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挤压。鞋跟不要太高、鞋头要宽松一些,使足趾在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尤其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3)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防止拇外翻恶化。(4)每日用手指或弹性绷带将拇趾向内侧牵拉,也可防止拇外翻病情加剧。拇外翻及时就诊时机:(1)经过减少活动,穿着宽松的鞋子,合适的功能锻炼后仍出现持续的疼痛。(2)拇外翻妨碍了日常生活。(3)出现任何肿胀或发红等炎症症状。预防平时买鞋时,应选购一双让脚趾有足够空间活动的宽楦头鞋子,以减少鞋面对脚趾所造成压迫。另外正确足弓设计的标准鞋子,具备较强的吸震、减压效果,让你在行走时足部所承受之全身重量均匀分布于脚底,不会因分布不当而压迫到脚趾,造成韧带发炎、松弛,也是很重要考虑因素。所以长期穿着不适当的鞋子来行走,便容易造成拇指外翻而引起发炎、疼痛。穿着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尖头巫婆鞋、厚底高跟鞋、足跟过高的鞋类,发生拇指外翻的机率就较一般人高。穿鞋建议1:鞋底与地面抓地能力要好.2:鞋底后足厚度不要超过前足一厘米.3:鞋底后跟部位要有一定减震功能.4:穿鞋后跟帮一定要跟脚.5:鞋的三维空间要合适脚,最好选择系带等可以调整的鞋.6:正常穿鞋脚趾前要保持1-1.5厘米的活动空间.7:建议下午买鞋,下午脚比较涨.8:买鞋时要双脚一起试鞋,要多试多走才可以,双脚大小都不一样,避免回来穿不合适.治疗建议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最好及早防治,这样,不仅能够延缓拇外翻恶化的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往治疗拇外翻的目的主要是解除痛苦,对于无痛性或疼痛不剧烈的畸形不主张矫正。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患者,主要是年轻女性患者,就诊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外形不美观,不能穿着时髦的鞋;或者由于某些场台需要穿高跟鞋,但又疼得不能穿,在欧美由于拇外翻的发病率较高,这种情况更为常见,也促进了拇外翻的研究。轻度患者1.对于轻度患者,可以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2.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剧。3. 穿合适的鞋子,可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拇趾内侧溥一直夹板,使拇趾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正鞋或平足鞋垫矫正平足症。4. 借助一些矫形器械,如拇外翻矫正器(分日用、夜用矫形器)长期配戴拇外翻矫形器,对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症状严重者而且疼痛的情形难以忍受,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则需要考虑采用手术的方式和专业量身订做的矫正鞋弓垫来减轻疼痛及不舒服的感觉,以达到骨头重建及软组织平衡。但手术后有可能发生伤口发炎、足部肿胀,或拇趾再度外翻等并发症,所以仍须详细评估。大拇趾外翻对成人而言是相当普遍的,目前何者是最佳治疗方法仍然未有定论,建议有拇指外翻症状疑虑者,应先至具有专业足部诊测设备单位作彻底的足部检查,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并根据病患疼痛的部位、畸形的程度,来考虑、选择改善治疗的最佳方式。大多数的患者只要一般的非手术治疗就可以,少数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轻度的脚拇外翻,疼痛也比较轻的患者,可通过按摩脚拇指、向足内侧搬动脚拇趾等方法治疗。也可在脚拇指和第二脚指之间夹棉垫,或夜间时在脚拇指的内侧缚一块直的夹板,使脚拇趾变直。另外,经常在沙土上光脚行走,可以锻炼脚部的肌肉,延缓病情发展。但研究未能证明非手术疗法有疗效。手术疗法适用于疼痛厉害、畸形严重的患者。手术主要是将滑囊、增生的骨质切除。如果跖趾关节内侧的关节囊过松,可以通过重叠缝合部分关节囊使其紧缩。拇内收肌腱切断术和第一跖骨截骨术也是常用的方法。对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先用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病人应减少行走或站立时间,穿鞋要宽松、舒适。每天用温水泡脚,外用樟脑酊、红花油等消肿、止痛。中老年拇外翻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应先行保守治疗,如疼痛能缓解就应坚持下去。手术治疗本身创伤较小,疼痛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有严重疾病手术应慎重。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拇外翻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临床表现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者也易发病。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描述一拇外翻常呈对称性,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受牵拉,可有骨赘形成。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滑囊炎。严重者拇指的跖趾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因负担加重,形成胼胝。第2趾近侧趾骨肩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帮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描述二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发炎,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的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安定性而无法和谐地作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将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描述三楔骨间和跖骨间有坚强的韧带连系,但第一楔骨与第一跖骨比其他楔骨与跖骨的连系较弱。若站立过久,行走过多,经常穿高跟或尖头鞋时,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压力超过25%,促使第1跖骨向内移位,引起足纵弓和横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向外移,第一、二跖骨间的夹角加大。第1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拇外翻逐渐加重,第2趾被拇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锥状趾。 拇外翻是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拇外翻由多种情况所造成,如遗传、经常穿着高跟、尖头鞋, 使拇趾过份外翻。 另外, 扁平足患者较容易 形成拇趾外翻。预防拇外翻:避免穿尖头高跟鞋, 穿有足弓支撑的专业健康鞋,配合拇外翻矫正器为防止病情加重和预防并发症, 舒缓拇趾外侧韧带的紧张以帮助减轻拇趾外侧的拉扯痛楚,在产生拇外翻尽可能的保持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时候,可采用手术治疗,因手术对脚是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尽量的避免手术。定义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多与遗传(约占 80% 以上),穿鞋不适有关。脚形难看,穿鞋变形,还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并发脚垫、鸡眼、爪形趾,其他脚趾畸形等。拇外翻,好发于女性朋友(男女比例约 1 :30 )的一种常见足部畸形,多呈对称性。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足拇趾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拇囊炎。拇外翻 严重时,第二趾可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指。拇外翻的发病跟遗传有关,另外,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站立过久、行走过多也是造成拇外翻的常见病因。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是为解除行走时的局部疼痛,也有一些年轻的女性朋友是为了使双脚外形美观,能继续穿时髦的高跟鞋来寻求帮助。各种炎症尤其是类风湿,常因关节破坏形成向外半脱位,呈拇外翻畸形。人类的脚趾依据长度可以分为埃及脚、罗马脚、希腊脚这三种,其中第二根脚趾长度比其他四根脚趾长的就属“希腊脚”,拥有这种脚型的人通常四肢修长,几乎都出美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