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6)规模收益不变(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英国151208510020美国10120121010010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想对于英国来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想对于美国来说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产出的变化如下: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英国0002040020美国2024012000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下小麦消费量布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可见,国际贸易可以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基础是参加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劳动生产率优势,将全部生产资源都投在本国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生产上。绝对优势理论的意义:(1)该理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2)亚当斯密将自己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3)绝对优势理论的论证简单,直观。局限性:(1)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2)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否继续进行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补充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10120121010010中国401203(美国的1/4)201005(美国的1/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中国布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模式就是中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2024012000中国000603005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小麦消费量布消费量美国120150中国120150李嘉图明确指出,比较优势也可以产生贸易,也可以促进国际分工,进而发挥各自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优势。只要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它们的机会成本有差别,国际贸易就会产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多少。2.互惠贸易的基础和优势理论的例外交易价格的价格确定原则:国际比价要位于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不常见的例外: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则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互惠贸易的基础,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的相同。第二章课后题答案(同学们一定要自己试着思考哦)1.如何理解绝对技术差异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答: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使绝对优势成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或特殊形势,大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亚当斯密知提出了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价格的绝对差别,而大为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的分析野同样使用语绝对技术差异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在阐述绝对技术差异时已经使用了机会成本分析的方法,因此,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一种特殊形式。2.画图说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答: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3.分析提供曲线的作用和缺陷。答:作用:提供曲线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这些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量是由一国的需求量(无差异曲线)和供给条件 ( 即生产可能性 ) 所决定的。假设在国际比价线存在的的前提下,国际比价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为生产均衡点,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消费均衡点,从而得出该过应进口和出口的产品数量。在各种贸易条件中,通过提供曲线,可以得出一国进口和出口的最佳组合,将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出一国的贸易提供曲线,两国贸易提供曲线的交点为贸易均衡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缺陷:提供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或者过于严格的情况,如充分就业,供求要求相符,产量最大化等,这限制了提供曲线的实际应用,使得该理论具有相应的局限性。4.为什么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答: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驱动力,价格差是由成本差别导致的,商品的成本是由生产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成本构成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贸易的产生基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 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高低 产品价格差异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关系生产同样良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国与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要使两个国家资源进行贸易,两个国家必须都从贸易中获利,国家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如果一个国家无利可图或只有损失,那它会拒绝贸易,。综上所诉,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一、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4、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5、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6、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解释:有效劳动)7、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8、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9、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10、悲剧增长:当要素积累导致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到一定程度,以至转移到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纯粹的增长利益时,该国的福利水平就会下降。11、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 二、相关知识点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要素禀赋点 图 33图 34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相对价格差异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生产技术条件相同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pb,即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H-O定理v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H-O定理的图形说明XYOBABAPAPBEAEB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XYOBABAPAPBQBQAPwCAOACBOB两国开放下的贸易三角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v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X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Y部门是劳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价格下跌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v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同。 自由贸易后不仅要素价格会实现均等,而且两国在生产中相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资本劳动比)也会相等。v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定理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v 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和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 PxX0=PyY0=1 (3.1) (3.2) 自由贸易下,两国的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完全相同,所以单位成本线也完全相同,要素价格自然也相同。1=wL+rK v 需要强调的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有限制条件: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现实中,均等化并没有出现,但会有均等化的趋势,如果日本和四小龙工资出现向欧美看齐的趋势 。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表明:国际商品交换本质上就是要素交换的替代。茅于轼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三、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xMPLX=PYMPLY (3.3) r=PxMPKX=PYMPKY (3.4)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v 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Px、 r/Py均上升,而,w/Px、w/py均下降,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论:v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v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3.7)(3.8)v 图示证明: 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 图 39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v 大国情形(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v 图中,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v 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 v 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一步讲,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v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v 小国情形v 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v 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存在正负效应) v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 v 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如图,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 ;从C到C*,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XOYQQ*QCC*C图311v 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 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 QCQ*C*XOY图3-12v 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v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v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v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v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一、里昂惕夫之谜 v 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v 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v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2、自然资源 v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v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v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3、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图3-14kxkykxky12LOK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pbXABpaYBAO图3-15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即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产业内贸易:需求时滞:指新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的老产品所需的时间差;反应时滞:指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照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有一段时间,即为反应时滞;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重叠需求理论: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二、相关知识点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内涵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即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规模经济图形说明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成本产量LAC图3-4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二、内部规模报酬变动原因1、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性的性质 2)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3)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4)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5)管理更合理2、规模报酬不变促使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吸收完毕3、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1)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2)管理阶层的增加,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三、外部规模经济产生原因:产业集聚效应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2)“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3)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马歇尔把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归为三类原因:1)专业化供应商的形成2)生产要素市场共享(劳动力池)3)知识外溢四、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v 消费者希望得到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增进效用,提高福利。v 在一国有限的市场规模内,产品差异化和多样化必然是小批量生产。v 通过国际贸易,扩大了差异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小批量供应,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v 所以,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进 口WTTmaxW1W2T1T2 E1 进口出口出口IWmax E2IIPPF 如国一国专门生产W,另一国家专门生产T,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W和T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E2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均衡点E1所达到的效用水平更高。五、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E1E2E3E1E2E3D1D2S1S2LS超额利润PqQPq1q2Q2Q1P1P2P3AC1AC2MC1MC2(a)行业(b)企业 贸易前,国内供求均衡点E1(P1,Q1),贸易后,世界供求均衡点E3(P3,Q2)。短期内企业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长期内企业经济利润重新回到0;对国内消费者而言,产品的长期价格下降,社会福利增加。六、先行优势“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从而国际分工可能长期“锁定”在特定国家。例子:日本汽车即使具有潜在优势,但也无法挤进市场;泰国钟表生产即使具有成本优势,也无法打破瑞士垄断的局面。国际分工“锁定”,阻碍了更具成本优势国家进入,可能带来福利损失。但谁又是先知先觉,知道别国有成本优势? 政策含义: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a.封闭经济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行为一、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PPE=ACELACQMRMCD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D相切。PPEELACQMRMCD超额利润ACPEb.开放经济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行为与国际贸易PQACMR2D2P2MR1D1P1Q1Q2MR1D1P1Q1D3P3MR3Q3P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E1E2E1E3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短期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长期内超额利润重归于0,但产品价格下降,本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福利也增加。(a) 短期影响(b) 长期影响二.市场规模与厂商的产量,厂商的数目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 v 开放后, 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均衡点为W,厂商数目为nw,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v A、B分别表示A、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四、规模经济与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一个例子日本美国P (万美元)P (万美元)P (万美元)P (万美元)Q (卡车)Q (卡车)Q (轿车)Q (轿车)LACLACLACLAC2.01.52.01.5100200出口美国100200出口日本日本美国A1A1A2B2B1B1上图表明,即使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相同的技术条,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发达国家间进行贸易也是有利可图的五、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1)产业间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要素禀赋)2)产业内贸易反映了规模经济3)产业内贸易模式本身是不可预测的,而产业间贸易的模式是4)由国家间内在的差异性决定的。5)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是由国家间的相似程度决定的。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1)大约四分之一的世界贸易是由产业内的双向贸易构成。2)在发达国家间的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业内贸易为何重要1)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双方收益大2)生产效率更高3)消费产品多样性更多4)产品价格更低5)产业内贸易带来的收入分配影响较小。第四节、动态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一、技术差距模型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技术差距过程:模仿时滞模仿时滞: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分三类: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阶段:一新产品阶段,技术密集型。由少数先进国家输出二产品成熟期,资本密集型。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三产品标准化阶段。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进一步解释: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三、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进口出口进口 0 T1 T2 T3 T4 T(时间)Q(产量)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出口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 贸易保护理论一、国内市场失灵论(一)主要思想(1)从理论上说,自由贸易后,本国劣势行业的要素会转移到优势行业中,进而提高本国资源配置效率。(2)现实中,由于要素市场(资本和劳动市场)存在不完全性,要素不能顺利转移,造成失业和资源闲置。另外,自由贸易使本国劣势产业退出,不利于本国在这个产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而这种经验和知识具有的外溢效应也无法获得。(3)如果贸易保护带来额外收益大于贸易保护带来的损失,贸易保护就是一种可取选择。(二)贸易保护收益大于成本的图形说明下图中:a:生产扭曲b:消费扭曲c:关税的社会收益可能存在a+bc(三)市场失灵论的缺陷(1)有两种观点可以为自由贸易辩护:(a)国内市场的失灵,应由直接针对问题根源的国内政策来修正,而不应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b)无法对市场失灵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2)国内市场失灵论实际上市经济学中所说的次优理论的特例。次优理论应用到贸易政策:经济内部功能的不完全可能会使得干预其外部经济关系的行为趋于合理。二、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概述含义: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二)实施领域(1)技术外部性强,如高新技术产业(2)高度集中地寡头垄断行业垄断利润的出现(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方面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双头垄断竞争的条件下,政府采用积极的干预政策可以改变厂商的竞争行为和结果,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并使整个国家获益。(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方面(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一个产业通过补贴而扩张,可能从其他产业吸收资源,进而削弱其他产业。(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但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容易招致报复,陷入“囚犯困境”。(3)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第二节 关税壁垒一、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的是该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小,以至于其产量和贸易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它只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指企业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图为小国情形,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国内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财政收入效应:关税收入为面 积c;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进口大国不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进口商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在大国情形下,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为面积e 净福利效应 :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三)大国与小国征收关税的福利比较大国情形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a(a+b+c+d)+(c+e)= e(b+d)。当e(b+d)时,本国福利增加;当e(b+d)时,本国福利则会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小国情形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 = 生产者福利增加 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a(a+b+c+d)+c =(b+d)0。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d)。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一)概念名义保护率: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所决定的一种保护率,反映了征税后价格比自由贸易下价格提高的百分比。(消费者)有效保护率: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和进口的中间产品的关税所共同决定。(生产者)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增值比例。(二)计算公式:EPR=(V-V)/V 其中V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V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活劳动的贡献。四、最优关税及其福利影响(书P111)最优关税率:能够使本国经济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关税率。最优关税不等于最高关税,它是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的关税。最优关税率虽可能对进口国有利,但对出口国有害,对整个世界也可能是有害的。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一)概念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之后才能进口。(二)分类进口配额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1、 绝对配额: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边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2)国别配额: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一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3)进口商配额:进口国政府把某些商品的配额直接分配给进口商。2、关税配额:在规定的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减免优惠,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三)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1、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而配额则限制商品的进口量或进口金额,因此,配额在对进口限制的程度方面更直接,更易于控制。2、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商试图进入课征关税的市场,那么,只要在产品价格或质量上有竞争力就有可能进入该国的市场;而在采取配额的情况下,无论出口国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或在质量上有多强的竞争力,出口国都不可能打入进口国的市场,因为进口的数量是确定的。3、进口配额是比进口关税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对国内生产者来说,配额要比关税更受欢迎。(四)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小国情形下的配额效应图示分析:(1)图中自由贸易时国内(外)价格为Pw,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价格上涨为Pq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净福利效应=a-(a+b+c+d)= -(b+c+d) 。(2)b、d分别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现在则称为配额收益或配额租金,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从理论上说,配额租金会与关税收入一样多。二、自愿出口限制(VREs)(一)概念自愿出口配额: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商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出口国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二)进口国隐蔽易行的保护措施问:自愿出口限制与关税或进口配额手段相比,明显成本更高,为何还要实行?答:关税和进口配额往往是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进口国可能会因此而背负“贸易保护”的恶名;而通过谈判压迫出口国自愿出口限制,表面看起来还是自由贸易。三、歧视性政府购买歧视性政府购买: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而导致对国外产品的歧视。四、其他非关税壁垒(一)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事先向国家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经过批准并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口,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二)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外汇的买卖和使用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定。(三)贸易国家垄断: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国家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是把某些商品的进出口权给予特许的垄断组织。(四)最低限价:进口国政府规定某一商品的最低价格,进口价格低于这一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五)国内税:在一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应支付的捐税。(六)繁琐的手续第三节 出口鼓励政策商品倾销(一)涵义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二)形成倾销的条件(1)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弹性不同:国内小,国外大;(3)市场被分割,即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三)法律上倾销的构成条件(1)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正价值的价格销售(2)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危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四)倾销的类型(1)持续性倾销:长期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2)掠夺性倾销:暂时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待占领该国市场后在提价,其目的削弱或挤跨进口国的竞争企业。(3)偶发性倾销:偶尔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其目的通常是为了向国外推销库存产品。(五)倾销的危害性1、对出口国的影响(1)挤占出口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倾销可以在短期内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抢夺原本属于未进行倾销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厂商可以利用倾销手段,处理其库存或剩余产品,维持其国内市场上的垄断价格,以弥补其在海外市场的损失倾销企业海外市场的扩大是以侵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3)扰乱出口国的市场秩序。倾销往往并不是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商劳动生产效率高的反映,其低价销售行为会创造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它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过度竞争的后果,使厂商过分关注产品的价格而忽略非价格因素对质量与销售的影响。低价竞争与价格大战,更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阻碍生产企业的进步,从而扰乱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公平竞争秩序。2、 对进口国的影响(1)阻碍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进口国产业面临着来自外国产品的低价倾销并进行价格竞争,其结果是导致进口国生产商利润下降以至于经营亏损。(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如果倾销产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在短期内对消者来说确实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