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样本.doc_第1页
《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样本.doc_第2页
《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样本.doc_第3页
《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样本.doc_第4页
《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样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信息汇集图表课程体系 精要考点分析真题汇编整理 两年真题解析超纲考点必备 及时笔记修正全程复习指导 祝您考试成功让大家久等了!为贴近新大纲,我们四人辛苦大半月!为保质量,我们让大家久等了!我们有信心不让大家失望!去年,我们团队编写了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考试法学综合课程体系笔记及重点考点、真题汇析。我们非常高兴,该笔记虽只出售不到一个月,但也卖出几百份,并非常荣幸的在些学校“盗版”畅销。我们更感到高兴的是今年研究生考试结束后,听到了很多朋友的喜讯,笔记也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赞同!这是对我们心血的肯定,也让我们做一轮的笔记提供了莫大的信心! 根据大家现在备考的实际,结合去年的笔记编写经验,结合自己曾经的笔记以及参考了华政历年考试真题,各名校考试真题,社会热点,多位学长笔记及近几年法综辅导班录音笔记,我们计划在原有的笔记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正,将笔记进一步的修正优化,在整个笔记体系上进一步强化体系性,进一步与大纲融合,强调重点,补充完善重点,使整个笔记详略有度!并将整个笔记分为三轮复习优化备考,针对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针对性的重点指点及巩固,希望能对大家长时间系统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另外,收集整理众多华政学子的考研经验及华政考研基本信息,为您的备考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该笔记计划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为华政考研信息及考研经验,第二部分为2011年大纲解读课程体系笔记(图表式),第三部分为历年考研真题分类整理及09、10年真题解析,第四部分为精华重点考点经典整理,以考试题型为基础为您做了全面的重点整理,第五部分为超纲考点必备整理该笔记特点:1、体系清晰!大纲思路明了真确!本笔记采用的是图表图框式的方式进行整理!课程体系一目了然,能让你在最快时间理清大纲思路。明确考试脉络。2、考点重点清晰,让你绝对不盲目!本笔记结合多位学长笔记及近几年法综辅导班录音笔记,以及历年真题,把握大纲中的重要考点以及重点,并且单独罗列!让你能够明白需要熟记些什么,需要舍弃些什么,能为你大大的减轻负担!有这笔记,你不用浪费时间在那些所谓的辅导班的录音上!因为,听过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录音内容差不多!而我们的笔记已经将这些重点给放进来了!3、历年真题分类整理,经典真题单列参考解析,为您答题提供大方向指导!能让你很好的把握法综真题精髓,把握规律!让你从真题里解放出来!又能回到真题里去!4、全程全面复习规划,笔记分为五部分,并将整个笔记分为三轮复习优化备考,针对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针对性的重点指点及巩固,希望能对大家长时间系统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另外,收集整理众多华政学子的考研经验及华政考研基本信息,为您的备考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5、及时做好修正版本,根据网友反映的不足以及最近最新信息,根据2011年大纲及时的做好修正,然后免费的发给您!同时将积极的做好后期信息收集,正确让你在法学综合上,选择我们,彻底放心!6、2011年大纲量身制作笔记!该笔记严格遵循2011年考研大纲!绝非以2010年甚至以前的笔记滥竽充数!本笔记结合今年大纲整理而成,记住,专为11年考研准备!并会根据今年的社会热点及时做好补充和考试提示!我真心祝愿大家成功!此为样本,有意购买者请至淘宝购买!淘宝链接:/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7677086982目录 第一篇:考研信息及选择 考研择校择专业多从兴趣出发,理性分析后选择01 2011年考研政治各科复习指导07 考研英语复习方略09 专业课四轮复习法介绍11 华东政法大学招生简章13 研究生招生入学招生专业、人数及书目16 2009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及复试线18 201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及复试线19 华政相关招生政策摘要20 华政学子考研经验谈(含诉讼、经济法、刑法、国际法及跨专业考) 24 第二篇:法学综合课程图表体系笔记 法理学41 中国法制史72 外国法制史86 民法总论92 民事诉讼法学113 刑事诉讼法学134 宪法学要义148 刑法学167 经济法学199 商法学211 第三篇:熟解真题真题分类整理及09真题解析 2010年法学综合参考解析 2009年法学综合参考解析 法学综合历年真题分类整理(98年到08年) 法学综合法理学题 法学综合民法专题 法学综合宪法学题 法学综合刑法学题 法学综合法制史题 法学综合经济法题 法学综合诉讼法题 第四篇:考点精华重点考点整理 法理学导论 法制史部分 刑法学 宪法学 民法总论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商法学 第五篇:超纲考点必备(2011年最新整理) 法理学部分 刑法学 诉讼法学 民法学 商经法学笔记总体样式图片随机内容摘选第二章: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第一节:法律作用的分类复习提示法律作用的分类1、 法的作用-其作用的划分是由法律的调整对象所决定A、 直接调整对象:强调对人的行为B、 间接调整对象:强调社会关系=所谓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指法律对其发生作用的对象。法律首先是一种行为规范,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同时,法律又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间接作用于社会关系复习提示:法理学考题的一个重点!通过往年真题的分析了解,法理学的出题形式主要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本章节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出题考点较多:此章中,建议对法的作用体系化记忆:1、 明确法的作用的含义2、 法的作用对象3、 法的规范作用的分类及其各部分的含义和内容及其方式4、 法的社会作用的种类及其变现。复习重点:1、 法的作用分类及其种类2、 法律规范作用中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及教育作用。3、 社会管理作用的含义及其内容。历年真题链接:2006年、2008年综合题:法的预测作用。(解题思路:)1、 法的作用含义2、 法的预测作用含义,法德预测作用属于法律规范作用,法律规范作用包括那西恩。3、 法的预测作用的地位、作用及其表现等其他内容真题提示:1、请注意其他同类型的法律作用2、讨论法的作用问题,应该结合法德两个作用综合考虑2、法的作用范围法律规范作用:法律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规范作用概念: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指引作用(个别指引: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指引:客观性、经济性、稳定性)=是指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何种行为方式。A、个别指引: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特定的人和情况进行引导=优点在于针对性和灵活性,缺点在于缺乏客观性、经济性和稳定性。B、规范指引:通过一个一般的规则就同类的人和情况进行引导=能避免个别指引的缺陷,具有客观稳定和经济的优点,担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就特定的人或情况做出灵活的处理预测作用对自己行为,对他人行为,法律后果=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从而对自己的最综行为作出选择。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法律秩序得以建立的前提,人们正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预测到一点那个的行为是否合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所以才会选择合法的行为。现代法律的社会公开性,是该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评价作用行为可否为=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是判断、衡量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和尺度。跟预测作用相反,该作用发生于人们作出一定得行为之后,是人们对于某一种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判断。评价作用下有三种结论A、 合法行为 B、违法行为C、中性行为,该行为没有被纳入法律处的调整范围内,法律没有允许,但是也未禁止。保护作用=是指法律对合法行为的有效性予以确认,保障行为人享有基于合法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对合法行为予以保护,能够充分的调动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障立法者在行为模式中所提出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得以顺利实现。强制作用;=是指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有效性予以否定,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和制裁。法律规范中有关否定性法律后果的规定是法律强制作用的依据。教育作用=是指法律在对一般人的行为进行指引、预测、评价、保护和强制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并进而影响到人们未来的行为选择。1、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们了解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来发挥的。2、法律的教育作用也可通过法律实施来发挥,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A、 法律的遵守人们自觉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办事B、 法律的适用有关国家机关运用法律管理社会和处理案件=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法律总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们的思想和以后的行为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阶级统治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表现:(1)法律通过对政治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2)法律通过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3)法律通过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社会管理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以管理一般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全社会意义的共同事务。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公共事务的内容和范围会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存条件;(2)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秩序;(3)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4)提供一般的社会保障。考研补扩内容(答题提分补充)法的作用定义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功能。以义务为本位的古代法和以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相比,法的作用的区别:前者更多的是涉及阶级统治。而后者还更多的涉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作用的目的倾向于保护人权、平等自由、保障经济效益和秩序等。法的作用的实质第一、 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利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手段和表现。第二、 法的作用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体现。第一节 立法概况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天罚思想复习提示明德慎刑明得慎罚的概念及其地位A、明德慎罚是周初统治者在“以德配天”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法制原则。该思想原则主要是成康时期的统治思想,对后世统治者给与了重大启迪!复习提示:根据历年的考题分析,法制史的出题点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各为一题。答题并不要求与课本一致,只需把握要点。 复习重点1、 明德慎刑的概念2、 礼的职能及其地位B、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明德慎罚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代天行罚的观念变化的产物,也是奴隶主贵族阶级长期司法镇压经验的总结礼治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将夏商的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周礼”。礼的职能:(1)礼的首要职责是维护等级制度。(2)礼的第二大职能在于预防犯罪,抑制反抗活动。(3)礼还能起防民的作用。西周的礼作为一种规范,兼有道德和法律双重属性、教化和防范两方面的意义,利用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礼”实行统治,即“礼治”,是西周的一大特色。二、西周的立法活动周礼周公制礼是西周最早的立法。复习提示周礼:周公“制礼作乐”,将夏商的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周礼”。周礼成为维护分封、宗法、继承制度,调整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婚姻家庭等各种规范的准则复习提示:注意几个名词解释复习重点:1、 周礼的概念和内容2、 五礼名词解释3、 礼的基本原则4、 九刑5、 吕刑解题思路:答鄙如吕刑相关的名词解释,答题要点为:1、 吕刑的由来,由谁制定,其地位是2、 吕刑的主要内容3、 吕刑的特点周礼的内容:“五礼”A、五礼是周礼的重要内容的归纳,总体来讲,五礼包括:吉礼B、五礼的主要内容有(1)吉礼:居五礼之首,是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2)凶礼:对各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礼节仪式。(3)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4)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5)嘉礼:;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亲亲为孝,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为忠,要求下级服从上级,各级贵族都要听命于天子;亲亲与尊尊说明维护王权与族权是礼的核心。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九刑是周初旧有的九篇刑书,随着西周政权的稳定和阶级矛盾的尖锐,九刑又经过修订。九刑的解释。春秋时的叔向把“禹刑”、“汤刑”、“九刑”都看作“叔世”(乱世)的产物,不符合实际。吕刑A、吕侯主持制定了西周后期一部重要法典吕刑,又称甫记。B、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A)种类:五刑:包括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五等;五罚;五过。(B)原则:吕刑规定适用刑罚的总原则是“明德慎刑”,要求做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第二节:礼与刑及其适用一、礼礼制1、西周礼制主要规定了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地位和等级特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尊卑关系,以及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贵贱差别。复习提示:注意几个概念及其礼制和礼治的关系复习重点:1、 礼制的地位、原则、内容2、 礼治的概念、地位3、 礼制和礼治的关系2、西周的礼治是和宗法制的发展相一致的。礼制的作用在于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宗法制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3、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礼制以“亲亲”和“尊尊”为核心,规定了完善的等级制度,提倡以忠、孝治天下。4、在西周,礼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的标准。礼治礼治思想是西周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礼治思想是以德为核心,融国法、家规、忠、孝、教化、刑罚为一体的思想,宣扬并维护“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礼制与礼治A、西周礼制主要规定了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地位和等级特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尊卑关系,以及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贵贱差别。礼制的作用在于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礼制以“亲亲”和“尊尊”为核心,规定了完善的等级制度,提倡以忠、孝治天下。B、礼治思想是西周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礼治思想是以德为核心,融国法、家规、忠、孝、教化、刑罚为一体的思想,宣扬并维护“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C、西周礼的特色体现为礼制和礼治两方面的完善,礼治思想为礼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礼制的完善促进了礼治思想的成熟,并为礼治思想实现准备了社会条件。D、礼制和礼治相辅相成,是礼成为西周统治者维护和加强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被后代王朝确立为“政教之本”,并成为后来儒家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第二十一章 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第一节 反 倾 销 法 律 制 度倾销的概念与分类是指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中,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向另一国出口并对出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三意思:1、产品出口价低于正常价值2、 倾销产品给进口国产业造成重大损害3、两者有因果关系1.偶发性倾销。(定义) 2.短期性倾销或间歇性倾销。3长期性或持续性的倾销。反倾销法的概念是调整进出口商河进口国生产商在产品出口和进口过程中发生的倾销和反倾销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对象是市场竞争关系2、主体是复杂多样的3、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法律4、方式是征收反倾销税性质两重性:可以对国际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起维护作用;滥用会限制和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状况反倾销法的实体规定()西方国家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1价格条件:国内销售价格;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结构价格2损害条件: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实质阻碍某项产业的建立;3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二)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条件1必须存在倾销事实。价格与量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A、 本国价格B、 第三国价格C、 构成价格确定出口价格的方法:A、 购买价格B、 进口商销售价格C、推定价格2存在损害国内产业的事实。三种损害:实质损害或威胁产业产品,或实质阻碍某项产业的建立国内产业的届定;审查损害的标准 (第438页)3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反倾销法的程序规定()反倾销调查的主管机构(二)申请立案1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资格。2申请书内容。 3申请的立案。(三)调查:概念定义 第440页倒数第4段(四)反倾销调查的中止和终止(重点:价格承诺)终止的事由:撤消;没证据证明因果;幅度低;损害小;认为不用(五)裁定,分为初步裁定和最终裁定(两种裁定的定义)反倾销措施()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二)征收反倾销税固定反倾销税 追溯反倾销税:前90天原因:1、倾销的产品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历史,或者该产品进口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在倾销产品品,并且倾销对国内产品将造成损害2、倾销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三)有关补救措施:退还和追缴 第二节 反补贴法律制度补贴与反补贴法的概念补贴的概念和分类1补贴的概念一国政府以各种形式的价格支持和收入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中产品的政府性措施2补贴的分类:(请记住直接和间接、可诉讼和不可诉讼补贴的定义)第444页(1)从补贴的范围来看,补贴可分为一般补贴和出口补贴两大类。(2)从补贴的方式考察,可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类。(3)从补贴是否导致反补贴措施来看,可分为可诉讼性补贴和不可诉讼性补贴。反补贴法概念和性质概念:调整产生于国际贸易领域中的补贴和反补贴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性质:是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反补贴的法律规定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前提条件l有补贴事实。行为加幅度注意,不可诉讼性补贴的范围:A、用于工业研究和开发中的补贴B、为扶持落后地区的补贴 C、为环境保护而实施的补贴2本国某一工业有实质损害或重大威胁,或严重阻碍进口国某一工业成长3补贴的进口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反补贴实施的程序1调查。 2磋商。3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规定及区别1、 适用的条件不同2、 适用的国家不同3、 具体的计税方法不同第二节:法院民事主管权主管的含义它与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之间在解决民事纠纷上的分工和权限。复习提示:再次提示,笔记只能作为强化课本体系的辅助资料。此处复习应该明确法院主管的确定范围的标准、范围、意义,及其法院主管部门之间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补充性。以论述、辨析、简答的标准要求掌握。复习重点:1、 法院民事主管权确认的意义2、 主管的确定标准和范围3、 法院于行政机关在民事主管方面的关系(了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机构的关系)4、 法院内部主管关系及协调重要意义:1、有利于当事人正确及时地获取权利保护;2、为民事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奠定了基础。主管的确定标准和范围(一)标准:以民事法律关系确定主管标准1、主体标准: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他们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2、内容标准:民事法律关系争议。(二)范围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案件;2、商法调整的商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案件;3、经济法调整的依法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受理解决的部分经济关系发生的案件;4、劳动法调整的依法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受理解决的有关劳动关系发生的案件;5、其他具有诉的利益的民事案件,以民事诉讼特别程序解决的案件。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和组织主管的关系(一)与行政机关在民事主管方面关系1、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调解,调解不成则依法提起诉讼;2、由行政机关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则可提起行政诉讼;3、由当事人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是请求行政机关处理;若选择后者,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二)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主管方面的关系(三)法院与仲裁机构在主管方面的关系内部主管关系及协调与原则1、法院内部主管关系是指当同一纠纷或相关联的纠纷分别引起数个不同法律性质的案件时,对数个案件在各相关职能审判庭中审理先后安排上所产生的次序关联。2、协调方案:平行处理、预决力优先、依法律明文规定处理。第三节:法院民事管辖概述含义人民法院内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复习提示重要意义:145页明确意义确立管辖的原则1、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原则注意几大原则的具体内容,尤其123原则2、便于审判权运行原则3、审判职能和工作负担均衡原则4、维护国家主权原则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管辖恒定:在民事诉讼中,起诉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因确定管辖的法律和事实条件在诉讼过程中的变化而丧失管辖权。(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恒定)1、不得以行政区划或区域变更为由移送案件;重点掌握,管辖恒定的含义及其内涵2、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变更的影响;3、增加诉讼请求从而加大诉讼标的金额以致超过受诉法院级别管辖权限。除非当事人故意规避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等规定外,一般不予变动。管辖的分类1、立法上分: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协议管辖、专属管辖) 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几大分类的含义。尤其注意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等几个含义。2、理论上分以是否有法律规定为标准:法定管辖、裁定管辖以管辖的强制性程度为标准:专属管辖、协议管辖以诉讼关系为标准:共同管辖、合并管辖以是否直接根据法律规定为标准:直接法定管辖、间接法定管辖以是否由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为标准:协议管辖、强制管辖以案件的管辖法院是否为两个以上为标准:共同管辖、单一管辖以是否将有牵连关系的数个案件一并管辖为标准:合并管辖、分别管辖第四节:级别管辖含义:确定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复习提示确定的标准1、案件的繁简和性质;熟悉了解含义及确定标准2、案件的影响;3、诉讼价额,即诉讼金额的大小。具体内容(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注意中院管辖范围的确认,其他部分则由中院管辖进行联想掌握(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包括海事海商案件,专利纠纷案件,涉及台、港、澳当事人的重大民事纠纷案件。(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民事案件。(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第4章 法律关系第二节、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法律关系成立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任何法律关系均由一定的要素构成。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内容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动,法律关系就发生变更。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概念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出发点,又是该法律关系的最终归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分配或者约定既是法律关系主体所为,也是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为。同时,法律关系的主体也是法律关系所有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法律关系均为一定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主体就不能构成法律关系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也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也称为义务人。在一些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当事人仅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在大多数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均既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双方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主体的资格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自然生成的。法律赋予特定主体以权利主体资格,是其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权利的主体是人,称为权利主体的资格,称为“人格”。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才是法律上的人,是权利主体。法律上的人格是一种资格,是一种能力。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事物。换言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使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事物,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就没有依附。法律关系客体范围及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四类,权利也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有不同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分别是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的客体。每一类型的法律关系镇南关,又有各自不同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1、客观性。首先表现为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实,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法律关系客体的客观存在属性。2、能够满足权利主体需求并为主体所利用。并非所有的物质存在、主体行为都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质存在,行为存在和精神存在,必须以满足主体需求为前提。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质存在,还必须是能被人们所利用的。3、受法律调整的。凡受法律调整的客观存在,均为法律关系客体或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反之,凡不受法律调整的客观存在均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具有如下两方面的意义:1、 法律关系客体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了活动对象法律关系客体是实现主体法律活动意义的直接对象和承受着,只有具备了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的活动才能具体化和实在化。2、法律关系客体使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物质化、具体化。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规范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观念属性,而作为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法律调整和运行的客观化特征,但在调整和运行中斌不改变其观念化的属性。只有将其实在化、物质化和具体化,才使书面的权利义务转化为法律关系主体所实际享有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的实体要素。法律关系的存在及其性质直接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因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整个法律关系的核心。法律关系的本质内容是权利主体的权利,有权利则必然产生相应的义务,因而法律关系的内容就表现为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法律关系的整体法律后果表明了某种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预期取得的权利和义务,这些负担性义务和权限等共同构成了改主体在这种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的内容多种多样,但内容就是权利和义务。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法学综合参考解析1、 概念题1、 义务性规则答案:义务性规则是法律规则的一大种类,其与授权性规则相对,共同构成行为规则内容下法律规则的全部内容形式。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主要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大类。2、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答案:1、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属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基本内容之一,成立签署于1914年,与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罗宾逊帕特曼法案等相关法律共同构成了美国反托拉斯法律体系。2、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授权设立联邦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反托拉斯法的实施,有权对涉嫌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进行调查,有权命令个人或企业停止其违反发托拉斯法的活动。该法的成立目的是禁止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或欺骗性的商业行为。2、 违宪审查答案:所谓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特定的事项和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该主要是一个学理意义上的概念,或者说是作为宪法监督的具体手段和措施使用的。3、 受贿罪答案:1、所谓受贿罪,是指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该罪属于国家机关的职务犯罪。2、 受贿罪主要有四要素构成,A、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B、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C、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D、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法理学导论真题分类整理年份名词解释论述题2008法的预测作用请说明确认法的效力的主要原则,并简要分析它对保证法律的统一实施的意义2007法律监督权力和权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区分两者的意义。2006法的预测作用什么是法律的塑及力问题,各国通行的原则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简答题2005良法之治 资本主义政党制法律推理违宪法律责任1、为什么说法律在实质上既是对自由的保护,同时又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工具?在实践中对自由的限制主要有那些情形?2、什么是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他们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区分的?3、什么是法律的不相抵触原则?使用该原则终止法的效力有什么特点?2004法制与法治广义的执法和狭义的执法刚性的法律程序与柔性的法律程序法律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1、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性和区别各表现在哪些方面?2、法律移植的类型有哪几种情况?3、按照法治原则,现代国家一般通行的法律溯及力的原则有哪些?世界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采用的原则有哪几种?2003行为模式 改正正义专属权与可转移权系统解释 行政监管1、如何理解法的作用(或法治作用)的局限性?2、什么是法律责任的免除?其有哪些形式?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2002法的价值法律监督公权利和私权利法律关系的客体1、请概括说明民法法系的基本情况2、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3、您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有何看法?请选择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4、什么是法律移植?您如何看待我国的法律移植现象2001法系任意性规范法律解释1、简述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要求2、试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3、权利与权利能力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000法律体系法的渊源法律汇编1、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有何影响? 2、社会主义司法的特征有哪些? 3、简述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含义和区别。1999成文法法律权利立法体制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社会主义法为什么应该批判地继承旧法 3、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有何重要意义1998法律关系法系法律意识 1、简述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区别 2、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法律渊源有哪些 3、构成违法的要素有哪些法理学部分具有复习参考价值真题整理1、 名词解释部分(详细请见考点整理及课程笔记,前已有解析,此处不再详述)1、 法的预测作用(同样请注意法的其它几类作用)2、 法律监督(此题请注意,有重考的嫌疑,并请注意与其相关的知识点的掌握,详细请见课程)3、法律推理(此为大方向,请注意各类法律推理的定义)4、法制与法治(注意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点的融合5、法律体系(引申两大法系的区别,这是同一类型知识点,请务必联串掌握)6、法律解释(此为大方向,请注意各类法律解释的定义)2、 论述题部分(详细请参见课程笔记、考点或课程,此处提供答题要点,不再详细垒述)1、 请说明确认法的效力的主要原则,并简要分析它对保证法律的统一实施的意义答案:A、法的效力的概念B、法的效力的几大内容(对人、对事、空间)C、确认法的效力的主要原则及大致含义D、保证法律统一实施的要求以及该原则能在此起什么样的作用(保障、促进、维持、明确等等此处答题,请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即使一旦对于法的统一实施的要求不明确,也可以从该些主要原则入手,牵扯到跟法相关的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然后所谓的意义作用,就用保障、维持、体现类似的词语便可同样拿个高分2、 为什么说法律在实质上既是对自由的保护,同时又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工具?在实践中对自由的限制主要有那些情形?答案:A、自由的定义,法律价值的定义,自由在法律价值中的地位B、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此处论述分为两类,自由是法律的体现,法律限制保障自由C、实践中对自由的几种限制,请注意除了摘抄课本上的几点要点外,请联系实际,已及说明法律对自由的限制的必要性3、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性和区别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A、法律规范的定义概念和特征B、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性C、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此题完全依照课程笔记或者考点进行回答即可,无需多花精力4、 如何理解法的作用(或法治作用)的局限性答案:A、法的作用的概念和范围B、法的作用的特征C、法的作用的局限D、对法的作用发挥的几点完善意见(此处发散思维即可,随便写,有两点就行,比如说深化法制理念)第八章:犯罪主体要件1、 关于犯罪主体要件(但请注意其与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之间的法理的融合,建议了解基本法理)答案:A、犯罪主体就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B、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或者单位;b、犯罪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c、犯罪主体是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C、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a、犯罪主体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b、犯罪主体是我们区分此罪与彼罪界限的标准之一;c、犯罪主体的不同影响着量刑的轻重。2、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请注意,有出论述题的可能)答案:A、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控制以及对自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犯罪的能力和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B、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a辨认能力: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作用的认识能力。b控制能力:行为人在对行为性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选择、决定是否实施刑法中的禁止的行为的能力。C两者关系:(1)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前提;(2)控制能力是辨认能力的表现;(3)行为人只要具备了控制能力,就一定具备辨认能力;(4)具备辨认能力的人不一定具备刑法上的控制能力;(5)在刑事责任能力中,要求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a、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b、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刑法明确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因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没有明确规定的其他犯罪不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因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c、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完全具备了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能力。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又称限定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因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导致行为人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时,虽然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和控制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的情况。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有三种情况: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D、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A)刑事责任年龄a、刑事责任年龄: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b、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划分:(a)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b)相对负刑事责任能力时期;(c)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c、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罚原则:(a)从宽处罚原则;(b)不适用死刑原则。d、与刑事责任年龄有关的几个问题(a)关于如何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b)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问题。(c)关于如何认定跨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的问题。(B)精神状况a、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是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c、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C)生理功能状况 (D)醉酒3、关于单位犯罪及其特征(请注意,亦有可能为论述题考点)答案:A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单位名义实施的按照刑法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B特征:a、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即单位本身的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之集合。b、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c、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d、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明文规定且予以处罚。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1、 关于犯罪主观要件答案:A、犯罪主观要件: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对其危害行为及其已经或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具有的心理态度。B、特征:犯罪主观要件具有法定性;犯罪主观要件具有抽象性;犯罪主观要件具有危害性;犯罪主观要件具有时间性;犯罪主观要件具有必要性。C、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A)犯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