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卫: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docx_第1页
郑保卫: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docx_第2页
郑保卫: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docx_第3页
郑保卫: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docx_第4页
郑保卫: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实,一个被追求与被操纵的新闻观念: 基于美国新闻史的考察郑保卫 李玉洁摘要本文基于美国新闻史来考察新闻真实作为一个观念的发展过程,即在美国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探究新闻真实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呈现美国新闻界对新闻真实观念的多种阐释,进而思考影响新闻真实观念实现的内外矛盾。关键词新闻真实、观念史、新闻生产、假新闻、新闻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所在,这已成为全球新闻界的共识,对于美国新闻界来说同样如此。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Joe Pulitzer)一再强调“准确、准确、再准确”(转引自Woo&Meyer,2007:178);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SPJ)职业伦理规则的第一条就是:“追求真实并加以报道”(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1996)。 可见,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早已被美国新闻界高度认可。但在实践中,美国新闻界能否实现新闻真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又有哪些阻碍新闻真实实现的原因?本文将从美国新闻史的视角,来呈现其新闻真实观念的发展史,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一、殖民报刊时期:新闻真实观念的提出及不同理解(一)遏制谣言,新闻真实观念的萌芽 18世纪生活在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过着极为简陋、节俭的生活,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来欣赏艺术,因而印刷和报纸也被忽略了。但是早期的北美移民却仍然有着获知新闻的欲望。在报纸出现之前,一些来自英国的新闻信、官方公报和小册子随船被送到美国一些海港。这些信息在政 客、商人和文化人之间零星传递,而普通居民对其了解非常有限,大多数人是靠人际传播方式 来进行信息交流,这无疑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这一消息传到北美便成了谣言传播之源,各种谣言据此漫天传播。为了遏制谣言,费城地方政府于1689年同意出版一份名叫新英格兰新闻(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New-English Affairs)的单页新闻纸。该报没有固定日期和编号,显 示这仅仅是一起“偶发”事件,但副标题却醒目地标明“印刷是为了阻止假报道”。该报详细记载了“光荣革命”爆发、安德罗斯政权被推翻等事件,让殖民地的公众第一次从这种类似报纸的出版物中获得了较为真实的信息(Mott,1962:8)。 而由本杰明哈里斯(Benjamin Harris)1690年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创办的。哈里斯这样阐明自己的办报宗旨:我们会提供对事件的详实阐 述,会邀请有声望的、诚实可信的市民为报纸撰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将有可能治愈或控制弥漫 于我们之中的撒谎现象。此外,哈里斯还宣布将在报纸上刊登可恶的谣言散播者名单,并且承诺如果报纸一旦刊登了假新闻,下一期将会刊发更正消息(转引自Sloan & Parcell,2002:4)。很明显,哈里斯是想通过这些做法,来强调报纸要将真实作为其基本原则。哈里斯旨在用准确的事实报道来践行新闻真实的做法,使得真实观念从美国新闻传播史的开端就被提出来了,而且直至今天依然还是美国新闻业的职业传统和理念之一。哈里斯当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对客观事实的逐字逐句的记录?还是构造一种美国人大体上认为能实现的现实?可以说从一开始,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带来了殖民地早期报人对新闻真实的不同观点和操作手法。(二)早期报人对新闻真实的不同阐释 在一些编辑看来,新闻真实指的是具体实施的微观真实(nit t y- grit t y),是每天对现实的详细记载和反映。1732年南卡的编辑托马斯惠特马什(Thomas Whitmarsh)就致力于将报纸的读者培养成撰稿人,这样读者就能直接交流那些生活中的真实事实(Sloan & Parcell,2002:4)。比如大麻生长、天花治愈、船只到港、政治任命、暴风雨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基 本事实,因此新闻真实就成了逐字逐句记载社会生活的真实。 在另一些编辑看来,新闻真实指的不是微观的具体的事实,而是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 造或建构真实,是一种主观真实。比如曾格案件中的纽约新闻周报背后的北美本土派就是如此操作的。支持曾格的本土派作为发行人,他们认为报纸具有建构纽约现实的作用,因而用 这份报纸来构造他们所需要的现实,他们在刊登任何故事的时候都武断地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绝不会去讲述事件的两面。这种主观真实的建构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更加频繁,编辑们都利用他们各自的报纸来控制事实,试图按照他们想象的现实来刊发稿件。此外,早期报纸上还充斥着大量不实的消息,如犯罪、海盗抓捕等方面的一些轰动一时的报道,大都来自撰稿人的虚构和捏造。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早期的美国报纸大多关注欧洲等国的消息,经常从伦敦公报等报纸上直接照搬内容,可读性不够强,为了增加报纸的人情味和趣味性以扩大销售量。不少报纸甚至编造事实,从而导致新闻失实现象频频出现。比如美国 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就曾刊发过一篇来自朴茨茅斯的通信者的稿件,写的是一名女仆在新英格兰的科奇科(Coheco)附近被抓捕的故事。这篇报道人情味十足,在读者中引起了轰动,但很快被证明此事根本不存在,完全是虚构的(Mott,1962:8)。二、政党报刊时期:党派之争下的片面真实 在早期美国报人对于新闻真实的不同解读中,美国新闻史步入了政党报刊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矛盾的激化,报纸都被迫采取了支持一边的做法,表现出了明显的党派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真实自然受到了党派性的制约。 (一)从“真实之子”到“扯谎公报” 当时保皇派的著名报人詹姆斯里文顿(James Rivington),在独立战争爆发前两年,创办了里文顿纽约公报。里文顿宣称:“这份报纸是自由的真实之子(True Sons of Liberty),是 永远公开但不受影响的报纸,将公正地刊登新闻。这份报纸是一个公共办公室,每个人都有权利用它,对不同的所有的党派都是公开的”(转引自Mott,1962:8)。可见,他对于新闻真实的理解是,准确和无偏见地反映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整个社会场景。因此,媒体的职责在于追求绝对真实。 但是,里文顿很快就发现这一理想极不现实,报纸的倾向开始转为支持保皇派。之后,他又创办了保皇公报,该报成为保皇派的主要喉舌。他的办报理念抛弃了对新闻真实的追求,通过对战争的虚假报道、歪曲分析和行文低劣的谣言等,呈现出一幅历史学家称之为“满怀希望的托利党人的愚蠢天堂”的画面和全美国爱国派人士都知道的“里文顿的扯谎公报”。(二)从战争中“解释的真实”到建国中“设计的真实” 独立战争爆发后,新闻真实更是受到了战争的冲击。当时支持英国和美国的两方的报纸都违背了新闻真实原则。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每场战争的胜负到底怎样,甚至连报纸的编辑也不在乎这个结果。对于同一场战争,当时两方的报纸往往会有完全不同的报道。对新闻界来说,真实不再意味着是确定的基本事实,而是一种公开的可以“解释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基于认知 而做出的,而这种正确的认知是可以压倒一切的。 客观来讲,因为战况的瞬息万变和战争的危险性,当时还没有战事信息采集的畅通渠道,所刊载的战事报道多半来源于偶然收到的私人信件和官方、半官方消息,或是取自其他报纸。而所谓的“战地记者”也还未成形,大都是一些胆大的印刷商,身兼编辑和记者亲自参加战争,在此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传递渠道传送一些零星的战事信息回来,而这些信息大多不太完整,真实性也无从考证。 而在战后建立起来的新国家,以杰弗逊和汉密尔顿为首的派别斗争日益加剧。随着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两个党派的成形,双方都开始雇佣报人和编辑来向公众兜售各自所认为真实的、正确的政治观念。两个党派按照各自政党的政治构想,将联邦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所提出的政治梦想带给普通公众,按照各自设计的蓝图来塑造社会现实,从而构建起了美国政治的现实。这种“设计的真实”,直到今天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仍然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政治基本上也是按照当时媒体所建构的现实来打造的。三、大众化报刊时期:新闻真实观念的不断发展 在政党报刊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的报刊开始了大众化的过程,有学者将其称之为“报刊大众化的三次浪潮”(冯广圣,2010)。它指的是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新闻业发展 经历的便士报新闻、黄色新闻和黑幕揭发新闻连续和更替的三个阶段。 (一)便士报时期“宏大的社会真实”与“真实观念”的发展 1830年以后,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报纸形式“便士报”,其中以1833年由本杰明戴(Benjamin Day)创办的纽约太阳报为代表。这种报纸改变了以往政党报刊的内容,不再仅仅刊登冗长的政治新闻和政论,广泛的社会生活、丑闻、家庭纠纷等等逐渐成为新闻并在报纸上刊发。可以说便士报创造了现代“新闻“的概念,而在当时体现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会真实成 为新闻界的主要观念。 在这一阶段,报纸雇佣专门记者采访的做法也开始出现,这表明报纸开始重视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如纽约太阳报就曾雇佣乔治威斯纳(George Wisner)专门来报道纽约 当地的警察局和法院新闻,报纸还专门设置了“警察局”专栏。乔治也成为美国第一位采访治安新闻的记者,他详细记录下每一个案件警察审理的对话,从而保证了新闻的真实(Sloan & Parcell,2002:4)。 更为重要的是,1836年创办于费城的便士报公众纪录报(Public Ledger),制定了一份职业准则,其中就包含了新闻真实的观念(Payne,1920:251-252):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如果不能,那尽你所能靠近。重视正确,提供正确的新闻比快速提供假新闻好,旧新闻虽不好,但错误的假新闻更糟糕。不要听信谣言,谣言只是供后续调查的一个引子而已。当你仅仅听说之时,不要妄言自己知晓。一份深得公众信任和尊重的报纸必须提供值得信任的信息和建议。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必须有可信证据,特别是在指控他人之时。 可以说,上述这些准则清楚地反映了便士报的办报哲学,即要报道真实的新闻。(二)黄色新闻潮“视觉真实”与“制造新闻” 但便士报所带来的新景象很快便随着废奴运动的兴起而被淡化,到南北内战时期,报纸又开始有了党派之争,新闻真实再次同独立战争时期一样,被两派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而不停地 去塑造,从而成了战争和党派的牺牲品。但在战争中,美国的新闻真实观念也有所发展,如战地摄影的出现,带来了区别于文字的视觉真实。 美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地新闻摄影,是在内战期间由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所带领的摄影队完成的,这些照片记录了战争中炮火连天、人员伤亡、尸体遍野的真实场景,从 而让远离战火的人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而在战争的后期,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木刻的图 片、视觉化的插图和照片开始流行,并被印在杂志上。这些插图和图片成了真实的反射器,读者 可以通过画面来想象那些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与从未经历过的场景,并且通过自己的眼睛将 社会现实与生活串联起来,这也引发了新闻真实观念的一次革命,使得报纸开始以有色彩、有形象、真实的图片来塑造和反射社会现实。尽管如此,在南北战争时期,小道消息和谣言,在战争 新闻传播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许多报纸上都能看到以“重大新闻如果是真实的”为标题的报道,这致使各类谣言和失实报道频频出现,有人形容当时几乎每个小时都会产生最夸 张的新闻报道(Mott,1962:392)。 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美国新闻史进入了黄色新闻泛滥的时期。这一潮流源自于19世 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纽约世界报与威廉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纽约新闻报的竞争。黄色新闻以煽情报道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甚至伪造照片,捏造报道,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以扩大发行量,追求更多利润。黄色新闻时期报纸大肆渲染色情凶杀,毒害民众心灵,成为导致社会犯罪的根源之一。后来非常出名的“扒粪记者”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记者我最有成就的回忆题目是“我制造了犯罪新闻报道潮”(转引自Schudson,2003:1)。在那个时代,林肯这样的记者整天在警察局附近闲逛,总能打听到一些其他记者不能获得的独家犯罪新闻。而这又会激发其他报社的记者也参与到了这场竞争中来,大量报道犯罪新闻,很快整个城市都感受到自己陷入了犯罪的浪潮,而这对城市和政府管理者带来了很多问题。人们在街道上行走小心翼翼,并尽可能早回家,担心会遭到犯罪分子的袭击。犯罪新闻潮说明记者们不仅仅报道现实,而且制造现实。说记者制造现实并不是说记者是通过想象来构造这个世界的,他们通常是通过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来报道的,但是在报道中通过选择、强调、框架、隐藏等方式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生活世界的印象,而人们会将报纸呈现出来这 种表面真实信以为真,并对此做出现实的反映,从而掩盖了这个社会的本质真实。在赫斯特纽约新闻报为代表的黄色新闻报纸制造新闻、捏造假新闻的时候,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Simon Ochs)经营的纽约时报却走上了追求事实与真实的道路。而追求事实与真实必然与“公正”、“客观”、“谨慎”、“冷静”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公众认为其更加可靠。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新闻界追求新闻真实的努力并未停止过,而且还引领了报业的新风尚。 (三)黑幕揭发运动基于调查和写实的新闻报道 “黑幕揭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扒粪记者”们对于新闻真实又有了新的认知和体验。“黑幕揭发运动”历时十余年,记者们将其触角伸向了转型时期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们深入采访调查,注重细节和数据,用最写实的方法来直白地反映现实。为了保证报道能够经得起核查和检验,他们力图使所报道的内容做到全面真实。如被称作是“拉开了黑幕揭发运动序幕的”埃达塔贝尔(Ida Tarbell),其写作态度就极为严谨。她撰写的美孚石油公司史,不仅利用法庭记录、议会证词,还尽可能走访事件当事人和见证人,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她在调查采访美孚石油公司官员之前,总是明确声明“我要的是事实”(转引自许国林,2005)。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扒粪记者”们撰写了大量揭露时弊的文 章,形成了广泛的舆论监督。 当时,许多“扒粪记者”把自己看作是历史学家,而非仅仅是社会弊病的揭露者。他们坚信自己就某一社会问题基于事实的报道能够激发社会变革。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们完成了反 映现实和塑造现实的双重任务。“扒粪运动”大体在1910年左右结束,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到来,新闻界又开始跟独立战争与南北内战时一样,呈现出片面的一边倒的报道倾向。当时的媒体总体上大都支持美国,它们用片面的事实来支持联盟军而反对敌军,其真实又大打折扣。四、现代新闻业时期:广播电视兴起对真实性的影响 (一)广播的兴起对“新闻真实”观念的发展 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广播的出现,媒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闻真实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听众来说,广播新闻报道是一种声音的“面对面”,听众在直接“闻其声”的听觉感受之后,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形成逼真的形象或画面,并且信其为真 实。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开始运营,这是美国第一个定期播出新闻的 电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领有执照的电台。该台播出了哈丁与考克斯竞选总统的结果,有几千人收听了长达18个小时的广播节目,当时轰动一时。 值得思考的是,广播所带来的声音的真实感是否就是现实的真实反映呢?美国新闻学者朱莉威廉姆斯(Julie Williams)认为,通过广播所带来的真实是一种刻画社会“典型”形象的真 实(转引自Sloan & Parcell,2002:10)。比如在广播中,某种英语的发音方式可能会备受推崇, 某一话语的演讲方式可能是最清楚流利的,某一类政客的声音可能被认为是最圆润和最有说 服力的,因此最值得投票给他们。这种通过声音选择而反映的真实只能是一种刻画塑造的“典型”真实。 此外,这期间随着新的媒体技术的使用,像纪录片、电影已开始流行,这使人们对新闻真实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借助这些新的媒体技术可以真实地反映某个特定时空的事件。这是运用 完全不同于传统纸媒的方式来捕捉新闻故事,其传播的范围也比以前广泛得多。如一部关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就展示了在法国,哭泣的孩子和焦急的父母为了躲避炸弹而隐藏在沟壑里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媒体的这些报道表面上反映了某些真实的情况,但其背后是编辑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控制。媒体巧妙地将这些控制体现在宣传爱国的事实之中,从而推动了战争的进展。耐人寻味的是,在当时,甚至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这些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二)电视的兴起对“新闻真实”观念的发展 二战后媒体最大的发展表现在电视出现以后。可以说电视对于新闻真实观念的影响更为直接,它将事件现场的画面带给电视观众,而人们大多相信“所见即所是”。电视观众越来越相信电视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但后来人们却发现,在这面镜子的背后,电视报道者 所受到的限制与操纵,其境况简直让人震惊。摄像机不会撒谎,但掌控摄像机的人却可以按照 自己的主观意向来选择拍摄对象。因此,电视就像是排练好的舞台剧一样,只是显示了生活的 一张“脚本图片”而已,并未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生活。正因为此,电视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或者塑造了现实?这一问题自电视出现掀起媒体风暴以来便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和讨论。 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一些新闻学者对新闻真实的哲学思考,为人们认识新闻真实问题拓展了思路。他们提出,媒体是通过客观地反映各方意见和平衡报道而达到新闻真实的,而且认为,新闻工作如果不坚持这一哲学观念,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五、对美国新闻真实观念的思考 纵观新闻真实观念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美国新闻界一直在努力追求并尝试实现新闻真实观念,但实现的程度始终不一,甚至出现了“片面真实”、“主观真实”、“构造真实”等一些与新闻真实的内涵及实质相悖的认识与实践。究其原因,可以从美国新闻界自身和外在两方面来思考,也可以说是两对矛盾的存在导致新闻观念的实现受到阻碍和制约。 (一)“一致”与“不一致”的矛盾 第一对矛盾是新闻界自身对于新闻真实的主观认知还不够清楚,本文将其称之为“一致”与“不一致”的矛盾。 美国新闻界在新闻真实问题上是早就有了共识的,认为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新闻职业观念。如1997年“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和“卓越新 闻项目”(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PEJ)在全美发起了一场关于新闻职业标 准的大讨论,经过4年多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了新闻界公认的九大职业标准,其中第一条就 是“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2001)。而1999年皮尤人民与新闻调查中心在询问美国记者心目中最重要的价值时,100%的被访记者都回 答到:是得到正确的事实(转引自Fahmy & Johnson,2007)。 美国新闻界虽然对新闻真实观念达成了共识,可是在对“什么是新闻真实”的判断和理解 上却不一致。以至于到了本世纪初,美国新闻界还是没能完全回答“什么是新闻真实”这一老问 题。这一时期,“假新闻”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伊拉克战争期间纽约时报 前记者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ir)大肆编造独家新闻的事件。此事件致使纽约时报执行总 编辑与总编辑双双被迫宣布辞职。而出现这种严重违背新闻真实的事件,可能同美国新闻界一 些人对新闻真实的不同理解有一定关系。 例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约翰梅里尔(John C. Merrill)教授,就从哲学的角度来理 解和阐释新闻的真实。他认为真实都是有限的,并提出了真实的“五个层次”:第一层为超越的 真实;第二层为可能的真实;第三层为选择的真实;第四层为报道的真实;第五层为受众认知的 真实(Merrill,1996:114)。 尽管从哲学层面来理解新闻真实有些道理,但新闻工作本质上是一门实践工作,因此新闻真实的观念不能够完全从哲学的、内省的角度来阐释。 另外一些学者则倾向于从新闻实践层面来理解新闻真实。例如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一书的作者比尔科瓦齐(Bill Kovach)等,就倾向于将把新闻真实理解为一个过程,以最初采集第一手材料撰写的故事为开端,而后随着时间不 断推进来实现真实的目标。简言之,他们认为新闻真实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现象,但如果能将 其看作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新闻工作就能够实现真实(Howard,2007:59)。 克莱尔霍华德(Clare A.Howard)则强调,真实需要依靠理解,认为如果没有理解也就 不会有真实。在比尔科瓦齐的观点之上,他进而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将真实理解为一个不断进步的目标,撰写新闻就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以稿件的完成为终点(Howard,2007:60)。 此类观点可能更加现实,这也正如伍德评价历史学家寻找真实一样:“历史学家可能永远不能完整地看到并呈现出最终的真实,但他们中有些人写的历史总会比其他人的更接近真实、更完整、更客观、更诚实。当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时,我们一定会看得出来,事实上我们已经做到 了真实。”(转引自科瓦齐,罗森斯蒂尔,2011:40) 也有学者提出“准确”(Accuracy)可以用作“真实”的同义词。虽然“准确”对于“新闻真实”的实现非常关键,但单纯的准确并不是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新闻真实不仅仅是要求新闻报道所写的事例、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准确无误,更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 程,力求反应事物的本质和事件的全貌。 美国新闻界对于“真实”的不同理解,也正说明了“真实”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新闻观念和操作规则,而对于新闻真实内涵的清楚理解和界定,跟新闻界能否实现新闻真实以及实现 什么样的真实紧密相关。 (二)“追求”与“操纵”的矛盾 有人认为,新闻真实观念的实质十分复杂,因而导致新闻从业者很难认识和把握。也有人认为,亦或新闻真实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从哲学层面上来看,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是主观的个体,要想追求绝对的新闻真实是不可能的。但纵观“新闻真实”这一观念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发 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新闻界在不断地追求新闻真实,以寻求独立于国家、政党、市场的,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对媒体真实报道新闻的约束和操纵,并且将新闻真实作为证明新闻职业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重要规则和独特职业惯例,从而将追求事实真相,实现新闻真实作为自己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新闻真实观念在美国新闻史上始终受到政治、政党、战争、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市场、个人偏见等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制约和扼杀,从而造成了对新闻真实的侵害,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在这许许多多的操纵力量之下,新闻真实变成了可以被建构的“虚假真实”、被选择的“微观真实”、被扭曲的“片面真实”,被阐释的“相对真实”,等等,也许这才是美国新闻界的真实情况。 因而在美国新闻真实观念的发展中呈现出了第二对矛盾,即是“追求”与“操纵”的矛盾。新闻真实如同新闻客观观念一样,作为新闻媒体的理想追求有其美好的一面,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却展现出另外的一面,所以“追求”与“操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