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1 适应体育定义1952年,美国第一次采用“适应体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这一术语并定义为:针对那些无法安全或成功参与普通体育教育课程的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局限而设计改编的多样化计划。其内容是非限制性的、发展性的游戏、运动和韵律活动。这个定义是基于教育视角而非医学,有广泛的课程指向性。国际适应体育联盟主席、美国著名适应体育专家ClaudineSherrill(1976)将适应体育定义为:“是分析运动、确定心理动作领域问题的科学,是对补救问题和坚持自我力量的发展性指导策略。”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主席、德国著名适应体育专家Doll-Tepper(1989)对适应体育作以下定义:“适应体育是指对身体条件受限的个人,如残疾、健康受损人士或老年人的权益和能力给以特殊重视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适应体育的定义是:适应体育就是基于促进个体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的人为主体,包括在特定时期内不能分享普通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所从事的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其实践领域涉及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1)基于促进个体与生态环境互动:适应体育的基本理念是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关注个体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改善个人和环境的策略是适应体育的目标价值取向。(2)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体育活动中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仅仅是适应体育。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也是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但其目的是追求身体运动能力的极限。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个性化的体育活动是适应体育区别其它类别体育活动的宗旨目标所在。(3)以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的人为主体,包括在特定时期内不能分享常规化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这是对适应体育对象的规定,分别使用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而不用残疾的语词,是因为前者内涵更宽泛,例如:有心理障碍不一定是残疾;在特定时期内不能分享常规化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主要指老年人、处于恢复期的损伤者、孕妇、婴幼儿、肿瘤患者康复期、肥胖及慢性病患者等。(4)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适应体育之所以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是因为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致。针对个体情况而作出评估、诊断、干预策划、反馈与调整是适应体育的基本方式。(5)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适应体育是个综合性学科。医学、教育学、行为科学、体育学、社会科学、心理学、适应理论等是它的上位学科;它与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其它二级学科一样归属体育学门类之下;进而,随着学科的成熟及进一步知识分化也会产生适应体育的下位学科。(6)实践领域涉及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是指适应体育适用的范围。也就是对适应体育外延的界定。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是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和实践活动方式,但其面对的服务对象及其需求却具有共性特征。既: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个人与环境的融合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出于同一理由,将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作为子项是对母项适应体育概念作出的划分。子项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的外延与母项适应体育外延相应相称。2、与适应体育相近的术语还有:适应(adapted):指因应个人特殊情形去调整措施或设备的过程;最早在1952年AAHPER用以取代原来所使用的矫正(corrective)和修饰(modified)等术语。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乃以适应为基本概念,认为适应是协助个体与环境有效互动的过程。特殊体育、残疾人体育、特殊人群体育辨析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用适应体育取代更合适的原因。概念是理论最基本的元素,是构筑学科大厦的基石,因此,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必须首先对概念进行规范和统一。特殊体育的概念来源于特殊教育,只是简单的借用概念,并没有体现出该领域的特征。残障人体育是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称谓,由于强调社会对残疾人的影响,该概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90年代前后我国大陆也有学者使用这个概念,但影响范围很小。90年代后,随着台湾地区逐步采用“适应体育”概念,残障人体育的概念也基本销声匿迹。伤残人体育和残疾人体育相当于国际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认识水平。该概念过多关注的是“伤”、“残”、“疾病”等特征,随着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权思想的发展,该概念已经较少使用,而且其内涵也已发生了变化。现在,国际对“残疾人体育”概念的适用仅限于“残疾人竞技体育”,而对更加广泛的教育、康复、休闲、娱乐等活动,则统称为“适应体育”;特别是在学术领域,“适应体育”已经完全取代了其它各类概念。3、APE与PE异同:相同处: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体育教育。发展与健康相关的适应能力有能力完成动作技能 获得对自己身体、动作科学、运动以及游戏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培养对身体活动的积极态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提高心理素质、学业成绩及学习的热情不同之处:APE需要在考量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原则下,在教学目标的拟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具器材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变通上要加以适当的调适与应用。人类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动作技能、动作学习什么是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贯穿人的一生,是不断变化的动作行为,产生于移动任务、个体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如:爬行、书写、掷球、奔跑等其他所有形式的人类动作。 什么是动作技能: 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如:体育运动方面的游泳、体操、掷标枪等。 动作学习:是一门学术性学科。它寻求理解人类怎样学习动作技能、有特定目的的动作以及如何促进学习。 动作发展-动作技能-动作学习三者间的关系:动作发展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动作技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习得。动作技能的分类(一般而言,分为三种): .穩定性;.移動性;.操作性这三种动作的組合(Combination), 可出現于各种正轨竞技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穩定性动作技能 (Stability Movement Skills)稳定性动作技能是移动性及操作性技能的基础,它是一种使身体保持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位置运动的形式。這些都是动态平衡的运作, 用来对抗重力而維持稳定。移动性动作技能(Locomotor Movement Skills)移动性动作技能是身体从一个点,转换垂直或水平方向至另一个点的动作,如跑、跳、跨、踢等。这些基本技能可用來从事其他特殊的运动,例如50米冲刺、徑賽跳躍、足球带球过人等,即是特殊的、与运动相关的移动性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Manipulation Movement Skills)这种技能不是粗略性动作(Gross Motor Manipulation) ,就是精细动作(Fine Motor Manipulation) 。粗略性运动操作包含给予或接受某物的力量,投、接、踢,都是基本动作性技能。操作性运动技能是這些基本技能的更精细化,例如打网球、投标枪、或足球比賽等,都必須包含击、投、接、踢等基本动作精细化,才能形成操作性技能。5、“拉邦”原理 身体,空间,动力 关系是“拉邦”原理的四要素。通过四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各种身体动作组合。二、拉邦原理1、 残疾的定义及分类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和残障在内。1980年WHO按照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将残疾分为病损、残疾和残障。残损(impairment)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异常,干扰了个人正常生活活动,对日常生活、工作的速度、效率、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实际操作能独立完成。是器官或系统水平的功能障碍。残疾(disabilities)指按正常方式进行的日常独立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受限或丧失,是个体或整体水平的障碍。 残障(handicaps)指残疾者社会活动、交往、适应能力的障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个人在社会上不能独立,是社会水平的障碍。2001年,WHO的新的残疾分类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是从临床状态(health condition)角度进行的分类,是一个用社会标准来观察人在与健康相关的领域中,处于相对不利位置时的情况或问题的分类,适用于社会中的所有人。其认为残疾只是人的某一阶段的体验。ICF认为功能障碍的发展有双向性,既可因不利的个人因素和/或环境因素而继续向坏的方向发展,也可因个人因素和/或环境因素的改善而得到逆转向好的方向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按照病损类别将残疾分为智力病损、心理病损、听力病损、言语病损、内脏(心、肺、消化、生殖器等)病损、骨骼(姿势、体格、运动)、和多种综合病损。按照失能类别将残疾分为行为失能、言语交流失能、个人生活自理失能、运动方面的失能、身体姿势和活动方面的失能、精细活动方面的失能、环境适应方面的失能、特殊技能方面的失能、和其他活动方面的失能。同时按照残障类别将残疾分为识别(人、地、时)残障、身体残障(生活不能自理)、运动残障、职业残障、社会交往残障、以及经济上自给残障。2、 我国国家残疾分类标准中国制定残疾标准的原则以社会功能障碍为主来确定残疾,即以社会功能障碍的程度划分残疾等级。我国的听力、智力和视力的残疾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标准是自行制定的。残疾的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视力残疾;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听力残疾: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言语残疾;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口吃等。注:3岁以下不定残。肢体残疾;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主要包括:a)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b)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c)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精神残疾: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多重残疾: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残疾的分级: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和残疾四级。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3、 理解个体差异性在建立沟通和学习中的特殊需要学习困难概念:又称学习障碍,常常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在学校学习中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或障碍的儿童。泛指:学习困难是指并非智力或其他残疾所引起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学习适应明显不良等现象。特指的学习困难概念:描述这样一类儿童:“他们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发展异常,这类儿童又不属于诸如盲、聋等感觉障碍的儿童,也不属于智力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上的滞后。病源学分类:功能性分类: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的分类。我国的分类。(1)发展性学业不良。指儿童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 2025年度军用无人机关键部件加工与维护保养合同
- 2024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韶关市翁源县铁龙林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锦州市古塔区石油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南省辉县一高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电商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与工具应用报告
- 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洞察及研究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企业运费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橄榄苦苷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合伙买货车合同协议书
- T/CECS 10400-2024固废基胶凝材料
- T/BMPA 0001-2023再生水供用双方协商价格行为指南
- 《电生理治疗室速失常》课件
- 2024年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班风学风】《走进高二筑梦高考》高二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