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体检的.doc_第1页
中医是如何体检的.doc_第2页
中医是如何体检的.doc_第3页
中医是如何体检的.doc_第4页
中医是如何体检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是如何体检的?本文导读:人体没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候,也许该做个中医体检,它的检查结果只针对你,给出的建议只适合你。 中医体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把握人身体状况。患者会先填写一份体质辨识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的、由国家级名中医王琦创立的 人的体质九种辨识标准 进行对照,再辅助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综合确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当前的机能状态。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医生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等各方面,给出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指导意见。 方法:不借助仪器 采访时正遇上一名女士体检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我们在长达6页纸的体检结果上看到,专家组判断其体质为 特禀质 ,正处于慢病状态,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易患过敏性疾病。医生给出了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建议。该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节,她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中医体检的结果和她平常的身体状况非常吻合。 与西医体检不同,中医体检不借助或者较少借助仪器;体检的结果也不是一张张化验单,而是对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做一个辨证分型,确定受检者是正常质型、阴虚质型、阳虚质型还是气血两虚质型等等。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今后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 没有仪器设备,光靠医生看一下,能看得准吗?中医体检不像西医那样有量化的标准,怎么保证医生不会胡乱判断?很多人都对这种体检方式提出质疑。 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梁医生告诉时代周报。健康忠告记者,中医体检主要是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根据九大体质辨识理论将体检者的体质分型,分别给予指导,做到未病先防。当然,人的体质类型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中医体检仅凭个人判断免不了有误差,但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对体检者的体质类型确定一般不会有错, 目前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客观量化的研究 。 无论西医体检结果正常与否,只要你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中医都可以为你进行辨证分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康复。或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中医体检也可以通过舌诊、脉诊等给你辨出一个子丑寅卯。尤其是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平日里总觉得有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西医检查总是无异常,或有异常但经过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中医体检。 消除西医盲点 即将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家科研单位的 白骨精 ,近来经常感到头晕、疲乏、心烦、没食欲,单位医院的设备是进口的,接诊大夫的医术是超一流的,但一台台仪器吐出的一张张化验单、一份份检查报告、一组组密密麻麻的数据竟都确凿地归结成4个字 大致正常 。 面对体检报告上 真实的谎言 ,朋友向她推荐了中医体检。 医生一番把脉看舌问诊后说,脏腑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工作太忙引发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而已,三服汤剂后,廖女士又容光焕发了。 像这种仪器查不出症状的病号我们接诊过不少。 医生说,这很正常,中医体检与西医体检,两者各有长处。对于一些比如血压、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显病症的患者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的检测,必要时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中医提供辅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中医治疗。 对于亚健康人群即中医所说的 未病 人群,西医体检往往无能为力,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 适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体检对每个人都是适宜的。例如养身进补,也是要根据人的体质。现在市面上各种补品盛行,许多人凭广告或他人推荐进补,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反而补出毛病来。 主动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可以将中医体检作为一种方式。 亚健康人群:如果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使用西医体检手段, 亚健康 人群难以现形。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中医体检。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西医检查正常的老病号:身体感觉不适,疲倦、气短、多汗、怕冷或怕热、口干或口淡,但经西医检查结果正常,或虽有异常但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看中医。 打算进补的人:进补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辨证地补,所以建议进补前用中医体检来把关,以便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的作用,人的体质类型可以改变,现在的检查结果数年后未必适用。 不可取代西医 尽管中医体检花钱少、结果出得快,对养生保健、调理气血阴阳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但中医体检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为中医体检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医体检来替代西医的全面体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了解受检者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推断受检者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变化,给出一个诊断。如果在病变早期,人体尚未出现体外表现、生理功能的变化,那么中医很有可能就查不出来。比如说令人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患者的气血、阴阳都很正常,这时进行中医体检一般发现不了,如果等到患者的气血盛衰和阴阳平衡有明显变化时,可能已经到了肿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时再治疗就为时已晚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有经验的中医师能通过问诊和把脉发现某种早期恶性肿瘤。 相比之下,西医更注重仪器的诊断,它可以通过抽血查肿瘤相关蛋白、胸部X线、腹部内脏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检查,及早发现早期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除此以外,西医有明确的检查数据作为结果,而中医体检不借助任何仪器,主要靠受检者主观感受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因而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如果接诊医生经验不足,很可能会造成诊断不确切甚至误诊或漏诊。 中西医体检各有所长,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方式。如果是西医体检没有发现问题,但身体总有不舒服,或者希望了解自身的体质属于哪种类型以便于调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医久治不愈者,建议做中医体检;如果是想预防各种多发病的发生,了解身体内部有无早期病变,还是老老实实去看西医,做个全面检查为好。本文導讀:人體沒有器質性病變,這時候,也許該做個中醫體檢,它的檢查結果隻針對你,給出的建議隻適合你。 中醫體檢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克的原理,從宏觀和整體上來把握人身體狀況。患者會先填寫一份體質辨識調查問卷,將問卷結果與中華中醫藥學會確定的、由國傢級名中醫王琦創立的 人的體質九種辨識標準 進行對照,再輔助以傳統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綜合確定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及當前的機能狀態。針對患者的體質類型,醫生從均衡飲食,合理運動,藥膳食療、膏方、針灸、經絡養生、四季進補註意事宜、健康習慣等各方面,給出正確而有效的康復指導意見。 方法:不借助儀器 采訪時正遇上一名女士體檢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後,我們在長達6頁紙的體檢結果上看到,專傢組判斷其體質為 特稟質 ,正處於慢病狀態,對氣候適應能力較差,易患過敏性疾病。醫生給出瞭飲食起居、運動睡眠、疾病預防等各方面的建議。該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節,她的過敏性鼻炎就會發作,中醫體檢的結果和她平常的身體狀況非常吻合。 與西醫體檢不同,中醫體檢不借助或者較少借助儀器;體檢的結果也不是一張張化驗單,而是對受檢者的體質類型做一個辨證分型,確定受檢者是正常質型、陰虛質型、陽虛質型還是氣血兩虛質型等等。體檢的目的主要是根據體質分型的結果,對受檢者今後的日常生活、飲食、情緒、起居等進行恰當的指導。 沒有儀器設備,光靠醫生看一下,能看得準嗎?中醫體檢不像西醫那樣有量化的標準,怎麼保證醫生不會胡亂判斷?很多人都對這種體檢方式提出質疑。 廣東省中醫院體檢中心梁醫生告訴時代周報。健康忠告記者,中醫體檢主要是根據中醫診斷學理論,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出綜合判斷,根據九大體質辨識理論將體檢者的體質分型,分別給予指導,做到未病先防。當然,人的體質類型會隨著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中醫體檢僅憑個人判斷免不瞭有誤差,但經多學科專傢會診,對體檢者的體質類型確定一般不會有錯, 目前已經有人在做這方面客觀量化的研究 。 無論西醫體檢結果正常與否,隻要你覺得身體有任何不適,中醫都可以為你進行辨證分型,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康復。或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中醫體檢也可以通過舌診、脈診等給你辨出一個子醜寅卯。尤其是那些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平日裡總覺得有這裡或那裡不舒服,西醫檢查總是無異常,或有異常但經過反復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中醫體檢。 消除西醫盲點 即將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傢科研單位的 白骨精 ,近來經常感到頭暈、疲乏、心煩、沒食欲,單位醫院的設備是進口的,接診大夫的醫術是超一流的,但一臺臺儀器吐出的一張張化驗單、一份份檢查報告、一組組密密麻麻的數據竟都確鑿地歸結成4個字 大致正常 。 面對體檢報告上 真實的謊言 ,朋友向她推薦瞭中醫體檢。 醫生一番把脈看舌問診後說,臟腑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工作太忙引發月經不調、神經衰弱而已,三服湯劑後,廖女士又容光煥發瞭。 像這種儀器查不出癥狀的病號我們接診過不少。 醫生說,這很正常,中醫體檢與西醫體檢,兩者各有長處。對於一些比如血壓、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顯病癥的患者還是需要借助西醫的檢測,必要時采取西醫的治療方案,中醫提供輔助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給予中醫治療。 對於亞健康人群即中醫所說的 未病 人群,西醫體檢往往無能為力,而此類情況正好屬於中醫體檢中的病理體質所能涵蓋的內容。 適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無病養身,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體檢對每個人都是適宜的。例如養身進補,也是要根據人的體質。現在市面上各種補品盛行,許多人憑廣告或他人推薦進補,很容易出問題,甚至反而補出毛病來。 主動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時,可以將中醫體檢作為一種方式。 亞健康人群:如果處在亞健康狀態,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使用西醫體檢手段, 亞健康 人群難以現形。而中醫師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況及環境對他的影響,指出健康隱患,提出個性化的養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也非常有必要進行中醫體檢。因為長期接受某種治療或服用某種藥物,必然會對體質平衡產生影響。通過中醫體檢,瞭解這種影響,及時進行中藥調理並配合平時飲食調理,對人體功能的一些變化進行主動性幹預,就能達到既不影響治療,又能減少副作用傷害的目的。 西醫檢查正常的老病號:身體感覺不適,疲倦、氣短、多汗、怕冷或怕熱、口幹或口淡,但經西醫檢查結果正常,或雖有異常但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看中醫。 打算進補的人:進補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辨證地補,所以建議進補前用中醫體檢來把關,以便充分發揮進補食物或藥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的作用,人的體質類型可以改變,現在的檢查結果數年後未必適用。 不可取代西醫 盡管中醫體檢花錢少、結果出得快,對養生保健、調理氣血陰陽有明確的指導作用,但中醫體檢並不能檢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為中醫體檢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醫體檢來替代西醫的全面體檢,這種看法是不現實的。 中醫診斷主要是通過瞭解受檢者的各種外在表現,來推斷受檢者五臟六腑的氣血、陰陽、寒熱、表裡、虛實等變化,給出一個診斷。如果在病變早期,人體尚未出現體外表現、生理功能的變化,那麼中醫很有可能就查不出來。比如說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早期往往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患者的氣血、陰陽都很正常,這時進行中醫體檢一般發現不瞭,如果等到患者的氣血盛衰和陰陽平衡有明顯變化時,可能已經到瞭腫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時再治療就為時已晚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有經驗的中醫師能通過問診和把脈發現某種早期惡性腫瘤。 相比之下,西醫更註重儀器的診斷,它可以通過抽血查腫瘤相關蛋白、胸部X線、腹部內臟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檢查,及早發現早期癌癥,早診斷、早治療,大大提高瞭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除此以外,西醫有明確的檢查數據作為結果,而中醫體檢不借助任何儀器,主要靠受檢者主觀感受和醫生的主觀判斷,因而帶有較多的主觀性。如果接診醫生經驗不足,很可能會造成診斷不確切甚至誤診或漏診。 中西醫體檢各有所長,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方式。如果是西醫體檢沒有發現問題,但身體總有不舒服,或者希望瞭解自身的體質屬於哪種類型以便於調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醫久治不愈者,建議做中醫體檢;如果是想預防各種多發病的發生,瞭解身體內部有無早期病變,還是老老實實去看西醫,做個全面檢查為好。本文导读:人体没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候,也许该做个中医体检,它的检查结果只针对你,给出的建议只适合你。 中医体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把握人身体状况。患者会先填写一份体质辨识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的、由国家级名中医王琦创立的 人的体质九种辨识标准 进行对照,再辅助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综合确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当前的机能状态。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医生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等各方面,给出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指导意见。 方法:不借助仪器 采访时正遇上一名女士体检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我们在长达6页纸的体检结果上看到,专家组判断其体质为 特禀质 ,正处于慢病状态,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易患过敏性疾病。医生给出了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建议。该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节,她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中医体检的结果和她平常的身体状况非常吻合。 与西医体检不同,中医体检不借助或者较少借助仪器;体检的结果也不是一张张化验单,而是对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做一个辨证分型,确定受检者是正常质型、阴虚质型、阳虚质型还是气血两虚质型等等。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今后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 没有仪器设备,光靠医生看一下,能看得准吗?中医体检不像西医那样有量化的标准,怎么保证医生不会胡乱判断?很多人都对这种体检方式提出质疑。 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梁医生告诉时代周报。健康忠告记者,中医体检主要是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根据九大体质辨识理论将体检者的体质分型,分别给予指导,做到未病先防。当然,人的体质类型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中医体检仅凭个人判断免不了有误差,但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对体检者的体质类型确定一般不会有错, 目前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客观量化的研究 。 无论西医体检结果正常与否,只要你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中医都可以为你进行辨证分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康复。或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中医体检也可以通过舌诊、脉诊等给你辨出一个子丑寅卯。尤其是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平日里总觉得有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西医检查总是无异常,或有异常但经过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中医体检。 消除西医盲点 即将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家科研单位的 白骨精 ,近来经常感到头晕、疲乏、心烦、没食欲,单位医院的设备是进口的,接诊大夫的医术是超一流的,但一台台仪器吐出的一张张化验单、一份份检查报告、一组组密密麻麻的数据竟都确凿地归结成4个字 大致正常 。 面对体检报告上 真实的谎言 ,朋友向她推荐了中医体检。 医生一番把脉看舌问诊后说,脏腑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工作太忙引发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而已,三服汤剂后,廖女士又容光焕发了。 像这种仪器查不出症状的病号我们接诊过不少。 医生说,这很正常,中医体检与西医体检,两者各有长处。对于一些比如血压、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显病症的患者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的检测,必要时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中医提供辅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中医治疗。 对于亚健康人群即中医所说的 未病 人群,西医体检往往无能为力,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 适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体检对每个人都是适宜的。例如养身进补,也是要根据人的体质。现在市面上各种补品盛行,许多人凭广告或他人推荐进补,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反而补出毛病来。 主动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可以将中医体检作为一种方式。 亚健康人群:如果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使用西医体检手段, 亚健康 人群难以现形。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中医体检。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西医检查正常的老病号:身体感觉不适,疲倦、气短、多汗、怕冷或怕热、口干或口淡,但经西医检查结果正常,或虽有异常但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看中医。 打算进补的人:进补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辨证地补,所以建议进补前用中医体检来把关,以便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的作用,人的体质类型可以改变,现在的检查结果数年后未必适用。 不可取代西医 尽管中医体检花钱少、结果出得快,对养生保健、调理气血阴阳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但中医体检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为中医体检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医体检来替代西医的全面体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了解受检者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推断受检者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变化,给出一个诊断。如果在病变早期,人体尚未出现体外表现、生理功能的变化,那么中医很有可能就查不出来。比如说令人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患者的气血、阴阳都很正常,这时进行中医体检一般发现不了,如果等到患者的气血盛衰和阴阳平衡有明显变化时,可能已经到了肿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时再治疗就为时已晚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有经验的中医师能通过问诊和把脉发现某种早期恶性肿瘤。 相比之下,西医更注重仪器的诊断,它可以通过抽血查肿瘤相关蛋白、胸部X线、腹部内脏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检查,及早发现早期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除此以外,西医有明确的检查数据作为结果,而中医体检不借助任何仪器,主要靠受检者主观感受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因而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如果接诊医生经验不足,很可能会造成诊断不确切甚至误诊或漏诊。 中西医体检各有所长,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方式。如果是西医体检没有发现问题,但身体总有不舒服,或者希望了解自身的体质属于哪种类型以便于调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医久治不愈者,建议做中医体检;如果是想预防各种多发病的发生,了解身体内部有无早期病变,还是老老实实去看西医,做个全面检查为好。本文導讀:人體沒有器質性病變,這時候,也許該做個中醫體檢,它的檢查結果隻針對你,給出的建議隻適合你。 中醫體檢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克的原理,從宏觀和整體上來把握人身體狀況。患者會先填寫一份體質辨識調查問卷,將問卷結果與中華中醫藥學會確定的、由國傢級名中醫王琦創立的 人的體質九種辨識標準 進行對照,再輔助以傳統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綜合確定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及當前的機能狀態。針對患者的體質類型,醫生從均衡飲食,合理運動,藥膳食療、膏方、針灸、經絡養生、四季進補註意事宜、健康習慣等各方面,給出正確而有效的康復指導意見。 方法:不借助儀器 采訪時正遇上一名女士體檢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後,我們在長達6頁紙的體檢結果上看到,專傢組判斷其體質為 特稟質 ,正處於慢病狀態,對氣候適應能力較差,易患過敏性疾病。醫生給出瞭飲食起居、運動睡眠、疾病預防等各方面的建議。該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節,她的過敏性鼻炎就會發作,中醫體檢的結果和她平常的身體狀況非常吻合。 與西醫體檢不同,中醫體檢不借助或者較少借助儀器;體檢的結果也不是一張張化驗單,而是對受檢者的體質類型做一個辨證分型,確定受檢者是正常質型、陰虛質型、陽虛質型還是氣血兩虛質型等等。體檢的目的主要是根據體質分型的結果,對受檢者今後的日常生活、飲食、情緒、起居等進行恰當的指導。 沒有儀器設備,光靠醫生看一下,能看得準嗎?中醫體檢不像西醫那樣有量化的標準,怎麼保證醫生不會胡亂判斷?很多人都對這種體檢方式提出質疑。 廣東省中醫院體檢中心梁醫生告訴時代周報。健康忠告記者,中醫體檢主要是根據中醫診斷學理論,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出綜合判斷,根據九大體質辨識理論將體檢者的體質分型,分別給予指導,做到未病先防。當然,人的體質類型會隨著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中醫體檢僅憑個人判斷免不瞭有誤差,但經多學科專傢會診,對體檢者的體質類型確定一般不會有錯, 目前已經有人在做這方面客觀量化的研究 。 無論西醫體檢結果正常與否,隻要你覺得身體有任何不適,中醫都可以為你進行辨證分型,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康復。或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中醫體檢也可以通過舌診、脈診等給你辨出一個子醜寅卯。尤其是那些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平日裡總覺得有這裡或那裡不舒服,西醫檢查總是無異常,或有異常但經過反復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中醫體檢。 消除西醫盲點 即將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傢科研單位的 白骨精 ,近來經常感到頭暈、疲乏、心煩、沒食欲,單位醫院的設備是進口的,接診大夫的醫術是超一流的,但一臺臺儀器吐出的一張張化驗單、一份份檢查報告、一組組密密麻麻的數據竟都確鑿地歸結成4個字 大致正常 。 面對體檢報告上 真實的謊言 ,朋友向她推薦瞭中醫體檢。 醫生一番把脈看舌問診後說,臟腑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工作太忙引發月經不調、神經衰弱而已,三服湯劑後,廖女士又容光煥發瞭。 像這種儀器查不出癥狀的病號我們接診過不少。 醫生說,這很正常,中醫體檢與西醫體檢,兩者各有長處。對於一些比如血壓、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顯病癥的患者還是需要借助西醫的檢測,必要時采取西醫的治療方案,中醫提供輔助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給予中醫治療。 對於亞健康人群即中醫所說的 未病 人群,西醫體檢往往無能為力,而此類情況正好屬於中醫體檢中的病理體質所能涵蓋的內容。 適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無病養身,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體檢對每個人都是適宜的。例如養身進補,也是要根據人的體質。現在市面上各種補品盛行,許多人憑廣告或他人推薦進補,很容易出問題,甚至反而補出毛病來。 主動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時,可以將中醫體檢作為一種方式。 亞健康人群:如果處在亞健康狀態,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使用西醫體檢手段, 亞健康 人群難以現形。而中醫師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況及環境對他的影響,指出健康隱患,提出個性化的養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也非常有必要進行中醫體檢。因為長期接受某種治療或服用某種藥物,必然會對體質平衡產生影響。通過中醫體檢,瞭解這種影響,及時進行中藥調理並配合平時飲食調理,對人體功能的一些變化進行主動性幹預,就能達到既不影響治療,又能減少副作用傷害的目的。 西醫檢查正常的老病號:身體感覺不適,疲倦、氣短、多汗、怕冷或怕熱、口幹或口淡,但經西醫檢查結果正常,或雖有異常但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看中醫。 打算進補的人:進補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辨證地補,所以建議進補前用中醫體檢來把關,以便充分發揮進補食物或藥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的作用,人的體質類型可以改變,現在的檢查結果數年後未必適用。 不可取代西醫 盡管中醫體檢花錢少、結果出得快,對養生保健、調理氣血陰陽有明確的指導作用,但中醫體檢並不能檢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為中醫體檢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醫體檢來替代西醫的全面體檢,這種看法是不現實的。 中醫診斷主要是通過瞭解受檢者的各種外在表現,來推斷受檢者五臟六腑的氣血、陰陽、寒熱、表裡、虛實等變化,給出一個診斷。如果在病變早期,人體尚未出現體外表現、生理功能的變化,那麼中醫很有可能就查不出來。比如說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早期往往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患者的氣血、陰陽都很正常,這時進行中醫體檢一般發現不瞭,如果等到患者的氣血盛衰和陰陽平衡有明顯變化時,可能已經到瞭腫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時再治療就為時已晚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有經驗的中醫師能通過問診和把脈發現某種早期惡性腫瘤。 相比之下,西醫更註重儀器的診斷,它可以通過抽血查腫瘤相關蛋白、胸部X線、腹部內臟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檢查,及早發現早期癌癥,早診斷、早治療,大大提高瞭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除此以外,西醫有明確的檢查數據作為結果,而中醫體檢不借助任何儀器,主要靠受檢者主觀感受和醫生的主觀判斷,因而帶有較多的主觀性。如果接診醫生經驗不足,很可能會造成診斷不確切甚至誤診或漏診。 中西醫體檢各有所長,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方式。如果是西醫體檢沒有發現問題,但身體總有不舒服,或者希望瞭解自身的體質屬於哪種類型以便於調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醫久治不愈者,建議做中醫體檢;如果是想預防各種多發病的發生,瞭解身體內部有無早期病變,還是老老實實去看西醫,做個全面檢查為好。本文导读:人体没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候,也许该做个中医体检,它的检查结果只针对你,给出的建议只适合你。 中医体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把握人身体状况。患者会先填写一份体质辨识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的、由国家级名中医王琦创立的 人的体质九种辨识标准 进行对照,再辅助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综合确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当前的机能状态。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医生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等各方面,给出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指导意见。 方法:不借助仪器 采访时正遇上一名女士体检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我们在长达6页纸的体检结果上看到,专家组判断其体质为 特禀质 ,正处于慢病状态,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易患过敏性疾病。医生给出了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建议。该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节,她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中医体检的结果和她平常的身体状况非常吻合。 与西医体检不同,中医体检不借助或者较少借助仪器;体检的结果也不是一张张化验单,而是对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做一个辨证分型,确定受检者是正常质型、阴虚质型、阳虚质型还是气血两虚质型等等。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今后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 没有仪器设备,光靠医生看一下,能看得准吗?中医体检不像西医那样有量化的标准,怎么保证医生不会胡乱判断?很多人都对这种体检方式提出质疑。 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梁医生告诉时代周报。健康忠告记者,中医体检主要是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根据九大体质辨识理论将体检者的体质分型,分别给予指导,做到未病先防。当然,人的体质类型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中医体检仅凭个人判断免不了有误差,但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对体检者的体质类型确定一般不会有错, 目前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客观量化的研究 。 无论西医体检结果正常与否,只要你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中医都可以为你进行辨证分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康复。或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中医体检也可以通过舌诊、脉诊等给你辨出一个子丑寅卯。尤其是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平日里总觉得有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西医检查总是无异常,或有异常但经过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中医体检。 消除西医盲点 即将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家科研单位的 白骨精 ,近来经常感到头晕、疲乏、心烦、没食欲,单位医院的设备是进口的,接诊大夫的医术是超一流的,但一台台仪器吐出的一张张化验单、一份份检查报告、一组组密密麻麻的数据竟都确凿地归结成4个字 大致正常 。 面对体检报告上 真实的谎言 ,朋友向她推荐了中医体检。 医生一番把脉看舌问诊后说,脏腑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工作太忙引发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而已,三服汤剂后,廖女士又容光焕发了。 像这种仪器查不出症状的病号我们接诊过不少。 医生说,这很正常,中医体检与西医体检,两者各有长处。对于一些比如血压、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显病症的患者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的检测,必要时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中医提供辅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中医治疗。 对于亚健康人群即中医所说的 未病 人群,西医体检往往无能为力,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 适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体检对每个人都是适宜的。例如养身进补,也是要根据人的体质。现在市面上各种补品盛行,许多人凭广告或他人推荐进补,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反而补出毛病来。 主动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可以将中医体检作为一种方式。 亚健康人群:如果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使用西医体检手段, 亚健康 人群难以现形。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中医体检。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西医检查正常的老病号:身体感觉不适,疲倦、气短、多汗、怕冷或怕热、口干或口淡,但经西医检查结果正常,或虽有异常但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看中医。 打算进补的人:进补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辨证地补,所以建议进补前用中医体检来把关,以便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的作用,人的体质类型可以改变,现在的检查结果数年后未必适用。 不可取代西医 尽管中医体检花钱少、结果出得快,对养生保健、调理气血阴阳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但中医体检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为中医体检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医体检来替代西医的全面体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了解受检者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推断受检者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变化,给出一个诊断。如果在病变早期,人体尚未出现体外表现、生理功能的变化,那么中医很有可能就查不出来。比如说令人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患者的气血、阴阳都很正常,这时进行中医体检一般发现不了,如果等到患者的气血盛衰和阴阳平衡有明显变化时,可能已经到了肿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时再治疗就为时已晚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有经验的中医师能通过问诊和把脉发现某种早期恶性肿瘤。 相比之下,西医更注重仪器的诊断,它可以通过抽血查肿瘤相关蛋白、胸部X线、腹部内脏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检查,及早发现早期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除此以外,西医有明确的检查数据作为结果,而中医体检不借助任何仪器,主要靠受检者主观感受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因而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如果接诊医生经验不足,很可能会造成诊断不确切甚至误诊或漏诊。 中西医体检各有所长,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方式。如果是西医体检没有发现问题,但身体总有不舒服,或者希望了解自身的体质属于哪种类型以便于调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医久治不愈者,建议做中医体检;如果是想预防各种多发病的发生,了解身体内部有无早期病变,还是老老实实去看西医,做个全面检查为好。本文導讀:人體沒有器質性病變,這時候,也許該做個中醫體檢,它的檢查結果隻針對你,給出的建議隻適合你。 中醫體檢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克的原理,從宏觀和整體上來把握人身體狀況。患者會先填寫一份體質辨識調查問卷,將問卷結果與中華中醫藥學會確定的、由國傢級名中醫王琦創立的 人的體質九種辨識標準 進行對照,再輔助以傳統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綜合確定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及當前的機能狀態。針對患者的體質類型,醫生從均衡飲食,合理運動,藥膳食療、膏方、針灸、經絡養生、四季進補註意事宜、健康習慣等各方面,給出正確而有效的康復指導意見。 方法:不借助儀器 采訪時正遇上一名女士體檢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後,我們在長達6頁紙的體檢結果上看到,專傢組判斷其體質為 特稟質 ,正處於慢病狀態,對氣候適應能力較差,易患過敏性疾病。醫生給出瞭飲食起居、運動睡眠、疾病預防等各方面的建議。該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節,她的過敏性鼻炎就會發作,中醫體檢的結果和她平常的身體狀況非常吻合。 與西醫體檢不同,中醫體檢不借助或者較少借助儀器;體檢的結果也不是一張張化驗單,而是對受檢者的體質類型做一個辨證分型,確定受檢者是正常質型、陰虛質型、陽虛質型還是氣血兩虛質型等等。體檢的目的主要是根據體質分型的結果,對受檢者今後的日常生活、飲食、情緒、起居等進行恰當的指導。 沒有儀器設備,光靠醫生看一下,能看得準嗎?中醫體檢不像西醫那樣有量化的標準,怎麼保證醫生不會胡亂判斷?很多人都對這種體檢方式提出質疑。 廣東省中醫院體檢中心梁醫生告訴時代周報。健康忠告記者,中醫體檢主要是根據中醫診斷學理論,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出綜合判斷,根據九大體質辨識理論將體檢者的體質分型,分別給予指導,做到未病先防。當然,人的體質類型會隨著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中醫體檢僅憑個人判斷免不瞭有誤差,但經多學科專傢會診,對體檢者的體質類型確定一般不會有錯, 目前已經有人在做這方面客觀量化的研究 。 無論西醫體檢結果正常與否,隻要你覺得身體有任何不適,中醫都可以為你進行辨證分型,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康復。或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中醫體檢也可以通過舌診、脈診等給你辨出一個子醜寅卯。尤其是那些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平日裡總覺得有這裡或那裡不舒服,西醫檢查總是無異常,或有異常但經過反復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中醫體檢。 消除西醫盲點 即將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傢科研單位的 白骨精 ,近來經常感到頭暈、疲乏、心煩、沒食欲,單位醫院的設備是進口的,接診大夫的醫術是超一流的,但一臺臺儀器吐出的一張張化驗單、一份份檢查報告、一組組密密麻麻的數據竟都確鑿地歸結成4個字 大致正常 。 面對體檢報告上 真實的謊言 ,朋友向她推薦瞭中醫體檢。 醫生一番把脈看舌問診後說,臟腑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工作太忙引發月經不調、神經衰弱而已,三服湯劑後,廖女士又容光煥發瞭。 像這種儀器查不出癥狀的病號我們接診過不少。 醫生說,這很正常,中醫體檢與西醫體檢,兩者各有長處。對於一些比如血壓、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顯病癥的患者還是需要借助西醫的檢測,必要時采取西醫的治療方案,中醫提供輔助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給予中醫治療。 對於亞健康人群即中醫所說的 未病 人群,西醫體檢往往無能為力,而此類情況正好屬於中醫體檢中的病理體質所能涵蓋的內容。 適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無病養身,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體檢對每個人都是適宜的。例如養身進補,也是要根據人的體質。現在市面上各種補品盛行,許多人憑廣告或他人推薦進補,很容易出問題,甚至反而補出毛病來。 主動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時,可以將中醫體檢作為一種方式。 亞健康人群:如果處在亞健康狀態,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使用西醫體檢手段, 亞健康 人群難以現形。而中醫師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況及環境對他的影響,指出健康隱患,提出個性化的養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也非常有必要進行中醫體檢。因為長期接受某種治療或服用某種藥物,必然會對體質平衡產生影響。通過中醫體檢,瞭解這種影響,及時進行中藥調理並配合平時飲食調理,對人體功能的一些變化進行主動性幹預,就能達到既不影響治療,又能減少副作用傷害的目的。 西醫檢查正常的老病號:身體感覺不適,疲倦、氣短、多汗、怕冷或怕熱、口幹或口淡,但經西醫檢查結果正常,或雖有異常但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更適合看中醫。 打算進補的人:進補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辨證地補,所以建議進補前用中醫體檢來把關,以便充分發揮進補食物或藥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的作用,人的體質類型可以改變,現在的檢查結果數年後未必適用。 不可取代西醫 盡管中醫體檢花錢少、結果出得快,對養生保健、調理氣血陰陽有明確的指導作用,但中醫體檢並不能檢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為中醫體檢可以 包看百病 ,甚至想以中醫體檢來替代西醫的全面體檢,這種看法是不現實的。 中醫診斷主要是通過瞭解受檢者的各種外在表現,來推斷受檢者五臟六腑的氣血、陰陽、寒熱、表裡、虛實等變化,給出一個診斷。如果在病變早期,人體尚未出現體外表現、生理功能的變化,那麼中醫很有可能就查不出來。比如說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早期往往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患者的氣血、陰陽都很正常,這時進行中醫體檢一般發現不瞭,如果等到患者的氣血盛衰和陰陽平衡有明顯變化時,可能已經到瞭腫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時再治療就為時已晚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有經驗的中醫師能通過問診和把脈發現某種早期惡性腫瘤。 相比之下,西醫更註重儀器的診斷,它可以通過抽血查腫瘤相關蛋白、胸部X線、腹部內臟B超,甚至CT、MRI等方面的檢查,及早發現早期癌癥,早診斷、早治療,大大提高瞭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除此以外,西醫有明確的檢查數據作為結果,而中醫體檢不借助任何儀器,主要靠受檢者主觀感受和醫生的主觀判斷,因而帶有較多的主觀性。如果接診醫生經驗不足,很可能會造成診斷不確切甚至誤診或漏診。 中西醫體檢各有所長,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方式。如果是西醫體檢沒有發現問題,但身體總有不舒服,或者希望瞭解自身的體質屬於哪種類型以便於調理,或有慢性疾病而西醫久治不愈者,建議做中醫體檢;如果是想預防各種多發病的發生,瞭解身體內部有無早期病變,還是老老實實去看西醫,做個全面檢查為好。本文导读:人体没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候,也许该做个中医体检,它的检查结果只针对你,给出的建议只适合你。 中医体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把握人身体状况。患者会先填写一份体质辨识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的、由国家级名中医王琦创立的 人的体质九种辨识标准 进行对照,再辅助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综合确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当前的机能状态。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医生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等各方面,给出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指导意见。 方法:不借助仪器 采访时正遇上一名女士体检完,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我们在长达6页纸的体检结果上看到,专家组判断其体质为 特禀质 ,正处于慢病状态,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易患过敏性疾病。医生给出了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建议。该女士表示,每到冬春季节,她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中医体检的结果和她平常的身体状况非常吻合。 与西医体检不同,中医体检不借助或者较少借助仪器;体检的结果也不是一张张化验单,而是对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做一个辨证分型,确定受检者是正常质型、阴虚质型、阳虚质型还是气血两虚质型等等。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今后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 没有仪器设备,光靠医生看一下,能看得准吗?中医体检不像西医那样有量化的标准,怎么保证医生不会胡乱判断?很多人都对这种体检方式提出质疑。 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梁医生告诉时代周报。健康忠告记者,中医体检主要是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根据九大体质辨识理论将体检者的体质分型,分别给予指导,做到未病先防。当然,人的体质类型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中医体检仅凭个人判断免不了有误差,但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对体检者的体质类型确定一般不会有错, 目前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客观量化的研究 。 无论西医体检结果正常与否,只要你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中医都可以为你进行辨证分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康复。或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中医体检也可以通过舌诊、脉诊等给你辨出一个子丑寅卯。尤其是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平日里总觉得有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西医检查总是无异常,或有异常但经过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中医体检。 消除西医盲点 即将跨入本命年的廖女士是一家科研单位的 白骨精 ,近来经常感到头晕、疲乏、心烦、没食欲,单位医院的设备是进口的,接诊大夫的医术是超一流的,但一台台仪器吐出的一张张化验单、一份份检查报告、一组组密密麻麻的数据竟都确凿地归结成4个字 大致正常 。 面对体检报告上 真实的谎言 ,朋友向她推荐了中医体检。 医生一番把脉看舌问诊后说,脏腑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工作太忙引发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而已,三服汤剂后,廖女士又容光焕发了。 像这种仪器查不出症状的病号我们接诊过不少。 医生说,这很正常,中医体检与西医体检,两者各有长处。对于一些比如血压、血糖居高不下等有明显病症的患者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的检测,必要时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中医提供辅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中医治疗。 对于亚健康人群即中医所说的 未病 人群,西医体检往往无能为力,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 适合哪些人?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体检对每个人都是适宜的。例如养身进补,也是要根据人的体质。现在市面上各种补品盛行,许多人凭广告或他人推荐进补,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反而补出毛病来。 主动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可以将中医体检作为一种方式。 亚健康人群:如果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使用西医体检手段, 亚健康 人群难以现形。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 慢性病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中医体检。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