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一:作者介绍王安石,_(朝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_”之一。政治上积极推动北宋政治改革,并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神宗动摇,变法失败。文学上他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学“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散文特点是分析犀利,态度鲜明,好发议论,著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二:文体常识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选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山川的秀美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笔轻松,描写生动,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享受。三:主旨把握作者记述游览褒禅山的记过,抒发了游山时产生的感想,从而得到两点启示:一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无怨无悔;二是在治学方面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四:原文再现 褒( )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 )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重点字解释褒之庐冢也_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 有碑仆道_其文漫灭_ 有穴窈然_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有怠而欲出者_ 则或咎其欲出者_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夫夷以近_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何可胜道也哉_其孰能讥之乎_(2)重点句翻译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_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_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_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五:学考对接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远涉椒板。有土坧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这浸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边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泊,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而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嗌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 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榜人:船夫。椒:山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赫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懂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辛丑秋,将之江阴 之二虫又何知B. 始焉欣欣,继焉索索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C. 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 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吾尝跂而望矣3.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云光黯甚,迷漫一色, 莫辨瀛海齦腭摩天,崭绝中断 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5. 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