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doc_第1页
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doc_第2页
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doc_第3页
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doc_第4页
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综合课考试参考书和考试大纲考试参考用书一、考试科目:服装材料学1、考试参考书服装材料学(第三版),朱松文 等 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现代服装材料学,吕逸华 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服装材料学,王革辉 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现代服装材料学,周璐英 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2、联系电话:嘉兴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詹老师、考试科目:综合化学1、考试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2、联系电话: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翟老师装材料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考试是由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的“专升本”选拔性综合课程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对服装材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第一章 服装用纤维(一)纤维分类及其形态结构特征(二)常用纤维性能分析(三)纤维服用性能分析(四)纤维鉴别第二章 服装用纱线(一)纱线分类及其特征(二)复杂纱线(三)新型纺纱方法纺制的纱线(四)纱线品质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一)织物概述(二)织物的组织结构(三)织物的服用和加工性能(四)各类织物特征及其适用性第四章 新型服装材料(一)新型天然纤维服装材料(二)新型化学纤维服装材料(三)功能性服装材料(四)其他新型服装材料第五章 服装用裘皮与皮革(一)毛皮(二)皮革第六章 服装辅料(一)服装衬料与垫料(二)服装里料与絮填材料(三)服装扣紧材料(四)缝纫线与其他辅料第七章 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卫生和保健安全性能(一)服装和人体的关系(二)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三)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健安全性能第八章 服装材料的选择(一)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二)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与要求(三)各类服装的材料选择第九章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养和整理(一)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二)服装及其材料的熨烫(三)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四)服装及其材料的保管(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2、难度层次:本课程考试题划分为较易、中等难易、较难、难度较大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为20%、30%、30%、20%。3、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占6.67,填空题占13.33,单项选择题占13.33,判断正误题占13.33,问答题占40,计算题占13.33。(四)考试参考用书1、服装材料学(第三版),朱松文 等 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2、现代服装材料学,吕逸华 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3、服装材料学,王革辉 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4、现代服装材料学,周璐英 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附录:服装材料学考试题型示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公定回潮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按原料的来源,天然纤维可分为 、 和 三大类。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派立司是一种()织物A、平纹混色毛织物 B、平纹棉织物 C、斜纹混色毛织物 D、斜纹棉织物四、判断正误题(正确画“”,错误画“”,每小题2分,共20分)1、纱线公制支数越高,表示纱线越粗。 ( )五、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试述平布与府绸织物的异同点?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用中段切断称重法测得某原棉数据如下:中段长度10mm,中段重量3.75 mg,两端重量6.23 mg,中段根数为1990根。试计算该原棉的公制支数,并换算成特克斯。综合化学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综合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要求掌握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各种溶液浓度的计算,熟悉各种化学平衡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了解和熟悉元素与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掌握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配位滴定法,熟悉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了解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部分:要求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及各种官能团特征;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重要的反应历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性质及用途;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各种官能团特征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变规律。二、基本内容(一)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第一章 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2、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3、理解和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及其计算规则,掌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4、了解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概念,掌握Q检验法,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理解化学平衡,掌握平衡移动原理,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平衡体系组成的计算。2、掌握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 3、理解活化能、活化分子、催化剂的概念,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定义、理解共轭酸碱对的概念;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离解平衡、分布系数、质子条件式、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的概念。2、掌握用质子理论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一元弱酸盐和一元弱碱盐溶液的pH值。3、熟悉用质子理论计算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及两性物质的离解平衡组成,掌握酸碱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4、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熟悉常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的使用。掌握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指示剂选择,掌握酸碱滴定法结果的计算。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1、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与溶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2、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主要应用。了解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理解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四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2、掌握用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并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4、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符号、表示的意义及其取值规律;2、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及方法,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3、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及主要氧化值的周期性变化。第六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它们的区别,理解键参数的意义;2、理解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键、键的概念以及杂化轨道等概念,从价键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性(方向性、饱和性)和类型(键、键);3、熟悉分子或离子的构型与杂化轨道常见类型的关系,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与性质;理解氢键的形成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4、了解晶体、非晶体的概念,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特性,理解晶格能、离子极化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熟悉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和分类。掌握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平衡和配位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理解配位平衡的移动及与其它平衡的关系;2、了解螯合物形成的条件和特殊稳定性。了解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特征;3、了解酸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和酸效应系数的含义,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4、掌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会使用酸效应曲线选择滴定的酸度条件。了解金属指示剂和配位滴定的应用。第八章 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1、掌握主族元素常见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等)的典型性质,了解元素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在周期系中的变化规律;2、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掌握过渡元素(Cr、Mn、Fe、Co、Ni、Cu、Ag、Zn、Cd、Hg)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合性、离子的分离鉴定)。会判断一般化学反应的产物,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1、了解物质颜色与光的吸收关系,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朗伯比耳定律;2、了解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及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了解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与参比溶液的选择。(二)有机化学部分第一章 烷烃 1、了解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2、烷烃的结构(sp3杂化),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和烷烃的化学性质, 了解自由基反应历程。第二章 烯烃 1、了解烯烃的构造异构,掌握烯烃的命名法(顺/反、Z/E命名);2、了解烯烃的结构(sp2杂化)、顺反异构和物理性质;3、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了解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第三章 炔烃 二烯烃 1、掌握炔烃命名、了解炔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命名,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第四章 脂环烃 1、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性质;2、了解环烷烃的结构和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第五章 芳烃 1、了解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2、掌握单环芳烃的命名、性质及苯环定位规律。 第六章 卤代烃 1、熟悉卤代烃的分类,掌握卤代烃的命名、性质及制法;2、了解卤烷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历程其影响因素。第七章 醇、醚和酚 1、熟悉醇的结构、分类、异构,掌握醇的命名和性质及制法, 2、了解醚的构造,掌握醚的性质;3、了解酚的构造、分类、命名及酚的性质。第八章 醛、酮 1、掌握醛酮的命名、性质及制法;2、了解醛酮的结构,了解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熟悉羧酸结构,掌握羧酸的命名、性质及制法;2、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