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B. 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还可发生其他的生命活动C.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D. 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则不能【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需要经过核DNA复制和分配,真核细胞的细胞分化是细胞核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也是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以外的其它生命活动。细胞膜上的糖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详解】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分裂和分化,A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除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等生命过程,B正确;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正确;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可以通过核孔,而小分子物质则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 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D. 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全能性是指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玉米种子已经含有胚,不是细胞,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但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详解】种子属于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形成个体不属于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B错误;自由基学说认为: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相同,均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一半,D错误。故选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植物激素合成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影响一些基因的表达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其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须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血清白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乙烯由植物体内成熟的部位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A【解析】【分析】太空中没有重力,生长素不会由于重力因素而分布不均,故水平放置植物体不会表现向地性和背地性。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的过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实验中的叶片中存在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前先将绿色叶片先放到暗处几个小时,在黑暗处由于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利用掉大量的有机物淀粉,原来制造的淀粉被运走耗尽了,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因此,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所生存的液体环境所构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CO、胰岛素等;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详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仍然能进行极性运输,由于失去了地心引力的作用,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错误;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同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又可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正确;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错误;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淀粉,而不是各种有机物,错误;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血清白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正确;乙烯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4.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一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调节过程和中,后天形成的是过程B. 食物刺激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C. 胃酸刺激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D. 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受体有3种【答案】D【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足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a、靶器官、靶细胞含义: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b、作用机理:靶器官、靶细胞上含有能和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代谢速率的改变,从而起到调节作用。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不同的激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范围有大有小,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详解】过程是食物直接刺激最终引起腺体分泌物质,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过程视、嗅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根据分析可知,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A正确;食物刺激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B正确;胃酸刺激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C正确;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胃泌素受体、促胰液素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受体共4种受体,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呈“J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其数学模型中参数也可能不同C. 种群数量介于K/2和K值之间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 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等,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其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K时增长速率为0。【详解】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不同种群的起始数量和增长倍数不一定相同,故呈“J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其数学模型中参数也可能不同,B正确;种群数量介于K/2和K值之间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但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 用秋水仙素处理念珠藻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所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是多对等位基因。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不含染色体。【详解】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一对性状可由一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在减数分裂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三、非选择题7.红萍是一种绿色植物,可望在太空舱中起到提供O2和吸收CO2的作用。为了研究红萍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我国科研人员建立受控密闭试验舱和红萍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先后进行多次模拟实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h测定一次舱内O2、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2)0-12h,红萍固定CO2的速率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红萍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红萍产生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_(填能或否),依据是_。(4)制作红萍叶片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叶脉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红萍的有无和测定时间 (2). 大于 (3). 能 (4). 密闭舱内O2和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消耗的O2量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详解】(1)本实验是研究红萍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实验组是放红萍的组,而对照组是不放置红萍的组,结合图示不同测定时间中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红萍的有无和测定的时间。因变量是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2)据右图可知,012h,实验组的CO2的浓度比对照组低,说明红萍消耗了一部分的CO2,故红萍固定CO2的速率大于红萍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3)在12h之后,实验组中密闭舱内O2和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消耗的O2量,故密闭舱内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4)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在高考中经常有图文转换能力的题目的考查,这类题目以图为载体,实质考查相关的知识点,所以要读懂图,就要找准相关的知识点,将他转化成所学的知识点。8.请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实验小鼠在被冰水浇湿后,小鼠位于下丘脑的_会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产生冷觉。(2)为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小鼠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_填“前部”或“后部”)。(3)将小鼠由25环境转移到0环境,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在0环境中,小鼠可能会打寒战,这属于_反射。【答案】 (1). 体温调节中枢 (2). 大脑皮层 (3). 后部 (4). 减少 (5). 非条件【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在神经支配下,皮肤血管会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并分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以增加产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详解】(1)实验小鼠在被冰水浇湿后,寒冷刺激可使小鼠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将兴奋传给大脑皮层,产生冷觉。(2)小鼠出汗是为了增加散热,是机体处在炎热环境下的调节方式,而小鼠打寒战,是机体在寒冷条件下增加产热的表现,故刺激小鼠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后部。(3)将小鼠由25环境转移到0环境,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血管,使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以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小鼠打寒战属于脊髓的低等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下丘脑的具体过程,能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识记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并解答。9.城市湖泊作为重要的城市水体形态和财富资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娱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政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湖泊中的所有生物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若湖泊中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能量绘制成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_(填“正”或倒”)金字塔形(3)湖泊中生活着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这些鱼类生活的水层存在一定差异,反映群落的_结构。(4)某同学在该湖泊中发现了一种鱼,其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5)湖泊既可供人们旅游、娱乐,又可调蓄洪水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 (1). 不能 (2). 正 (3). 垂直 (4). 捕食和竞争 (5). 直接和间接【解析】【分析】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可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1)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群落和它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属于正金字塔,与每个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量没有直接关系。(3)湖泊中生活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由于食性和气息空间的不同而分布在了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特点。(4)浮游动物可捕食浮游植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5)湖泊供人们旅游、娱乐属于直接价值的体现,而调蓄洪水则体现了间接价值。所以湖泊既可供人们旅游、娱乐,又可调蓄洪水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0.某药用植物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海岛上一大型该药用植物的窄叶种群中,偶然发现一株雌性宽叶植株,若已知该变异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则该宽叶性状为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实验思路:_结果及结论:若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现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现利用该种群中宽叶或窄叶雌株与上述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为_,可根据其子代幼苗叶的宽窄区分雌雄。【答案】 (1). 显性性状 (2). 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 (3). 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 (4). 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 (5). XAYa与XaXa或XaXa与XaYA【解析】【分析】显性突变只要出现突变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而隐性突变需要出现隐性的纯合子才能表现为隐性性状。判断基因的位置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对于XY型的生物可选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通过统计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即可判断。若不知道显隐性,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由于只有一个基因突变,所以该突变宽叶植株是杂合子,表现出来的宽叶为显性,即宽叶是显性性状。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判断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的方法是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宽叶植株父本与窄叶植株母本杂交。而题干中只有宽叶的雌株,所以先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如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宽叶父本的基因型为Aa,窄叶母本的基因型为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bb,雌雄株表现为既有宽叶又有窄叶。如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AY,窄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Y、XAXa,雌株全表现为宽叶,雄株全表现为窄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可通过幼苗的叶形来区分雌株和雄株,可用该宽叶突变雄株与窄叶雌株杂交,即杂交的组合为XAYa与XaXa或XaXa与XaYA,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AYa,则与XaXa杂交的后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aYA,则与XaXa杂交的后代雌株均为窄叶,雄株均为宽叶。所以让突变的雄株与窄叶的雌株杂交即可通过子代的叶形区分雌雄。【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农民燃烧,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环境。现在利用生物技术可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_(固态,液态,半固态),可用于微生物计数的接种方法是_。(2)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一)土壤取样(二)_(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请补充以上步骤(二);该过程中步骤(二)的目的是_;步骤(四)在鉴别培养基中往往要加入的指示剂是_。(3)玉米秸秆经处理发酵后可生成酒精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方法有_,_,_。【答案】 (1). 固态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3). 选择培养 (4). 增大目的菌的浓度(增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浓度) (5). 刚果红 (6). 包埋法 (7). 物理吸附法 (8). 化学结合法【解析】【分析】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二者均能获得单一菌落,但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固定化酶或细胞的常用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1)由于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里面细菌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互相混合,所以在实验室中纯化菌株时,为了得到单个菌落,应采用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技术。(2)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为:(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大目的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了刚果红染液,如果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鉴别原理是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通过产生纤维素酶将菌落周围的纤维素分解,从而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110:2025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110: Generic specification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Mechanical tests methods - Kink,Method E10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3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32: Carriage of haptics data
- 【正版授权】 IEC 63522-54: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54: Critical DC load current test
- GB/T 33014.2-2025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波暗室法
- 地面施工协议书
- 重庆窗帘布料知识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0554-2014螺杆膨胀机 术语》
- 重庆教育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重庆市会计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小儿推拿培训知识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肺源性心脏病》
- 2025年承包学校食堂餐饮废弃物处理合同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练试题及答案(全套)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合作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高职AIGC应用基础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文档简谱视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