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doc_第1页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doc_第2页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doc_第3页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doc_第4页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超外差接收机的中频为465kHz,当接收931kHz的信号时,还收到1kHz的干扰信号,此干扰为 ( A )A干扰哨声 B中频干扰C镜像干扰 D交调干扰 2MC1596集成模拟乘法器不可以用作 ( C )A振幅调制 B调幅波的解调 C频率调制 D混频3若载波uC(t)=UCcosCt,调制信号u(t)= Ucost,则调频波的表达式为 ( A )AuFM(t)=UCcos(Ctmfsint) BuFM(t)=UCcos(Ctmpcost)CuFM(t)=UC(1mpcost)cosCt DuFM(t)=kUUCcosCtcost4单频调制时,调相波的最大相偏m正比于 ( A )AU Bu(t) C 5某超外差接收机的中频fI465kHz,输入信号载频fc810kHz,则镜像干扰频率为 ( C )A465kHz B2085kHz C1740kHz 6调频收音机中频信号频率为 ( A ) A465kHz B10.7MHz C38MHz D不能确定7直接调频与间接调频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A直接调频频偏较大,中心频率稳定 B间接调频频偏较大,中心频率不稳定C直接调频频偏较大,中心频率不稳定 D间接调频频偏较大,中心频率稳定8鉴频特性曲线的调整内容不包括 ( B )A零点调整 B频偏调整C线性范围调整 D对称性调整9某超外差接收机接收930kHz的信号时,可收到690kHz和810kHz信号,但不能单独收到其中一个台的信号,此干扰为 ( D )A干扰哨声 B互调干扰C镜像干扰 D交调干扰10调频信号uAM(t)=UCcos(Ctmfsint)经过倍频器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调频波的中心频率、最大频偏及均得到扩展,但mf不变B 该调频波的中心频率、mf及均得到扩展,但最大频偏不变C 该调频波的中心频率、最大频偏及mf均得到扩展,但不变D 该调频波最大频偏、及mf均得到扩展,但中心频率不变11关于间接调频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A先对调制信号微分,再加到调相器对载波信号调相,从而完成调频B先对调制信号积分,再加到调相器对载波信号调相,从而完成调频 C先对载波信号微分,再加到调相器对调制信号调相,从而完成调频D先对载波信号积分,再加到调相器对调制信号调相,从而完成调频12、变频器的工作过程是进行频率变换,在变换频率的过程中,只改变_A_频率,而_C_的规律不变。 (A)载波 (B)本振 (C)调制信号 (D)中频13、调频系数与_B_、A_有关,当调制信号频率增加时,调频系数_E_,当调制信号幅度增加时,调频系数_D_。 A)Um B) C)Ucm D)增大 E)减小 F)不变二、填空题1调频有两种方法,分别称为 直接调频 和 间接调频 。2无论是调频信号还是调相信号,它们的(t)和(t)都同时受到调变,其区别仅在于按调制信号规律线性变化的物理量不同,这个物理量在调相信号中是 Dj(t) ,在调频信号中是 Dw(t) 。3调频和调幅相比,调频的主要优点是 抗干扰性强 、 信号传输保真度高 和 调频发射机的功率放大管的利用率高 。4、 有一中频fI465kHz的超外差接收机,当接收信号频率fc1200kHz,则其本振频率fLO 1665kHz ,镜像干扰频率为 2130kHz 。5调频的主要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 功率管利用率高 和 信号传输保真度高 。6直接调频的优点是 频偏大 ,间接调频的优点是 中心频率稳定度高 。7调频波的频偏与调制信号的 幅度 成正比,而与调制信号的 频率 无关,这是调频波的基本特征。 8、鉴频特性曲线的调整内容包括三方面即对称性、线性范围和中心频率。9、鉴频特性曲线的调整内容包括三方面即_线性范围、对称性、_中心频率。三、简答题1基带数字信号有哪几种基本调制方式?它们的调制和解调与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在原理和电路有有什么区别? 解:有三种。ASK,FSK,PSK。 在原理和电路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由于具体条件不同,调制和解调过程中存在特殊的处理方法。如模拟信号的调制需要对载波振荡的参数连续进行调制,模拟信号的解调需要对载波振荡调制参量连续进行估值,而数字信号的调制要用载波振荡的某些离散状态(如载波有、无,载波频率的离散、跳变,载波相位的离散、跳变等)表征所传送的信息,数字信号的解调要对载波振荡的调制参量进行离散的检测来判别传送的信息。 四、计算题1、已知:载波uC=10cos250106t (V),调制信号u(t)=5cos2103t (V) 调频灵敏度Sf10kHz/V 求:1. 调频波表达式; 2最大频偏fm; 2. 调频系数mf和有效带宽BW。 (15分)解: 1. 调频系数mf=fm/F=SfUWm/F=50rad调频波表达式uFM(t)=10cos(250106t50sin2103t) 2. 最大频偏fm= SfUWm =50kHz3. 调频系数mf=fm/F= SfUWm/F=50rad 有效带宽BW=2(mf+1)F=102kHz2、 频率为100MHz的载波被频率为5kHz的正弦信号调频,最大频偏fm50kHz,求:1调频指数mf及调频波有效带宽BW2如果调制信号的振幅加倍,频率不变时,调频指数mf及调频波有效带宽BW3如果调制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均加倍时,调频指数mf及调频波有效带宽BW (12分)解:1调频系数mf=fm/F=10rad 有效带宽BW=2(mf+1)F=110kHz2调频系数mf=fm/F=20rad 有效带宽BW=2(mf+1)F=210kHz3调频系数mf=fm/F=10rad 有效带宽BW=2(mf+1)F=220kHz3、给定调频波的中心频率fc50MHz,最大频偏fm75kHz,求:1 当调制信号频率F300Hz时,调频指数mf及调频波有效带宽BW2 当调制信号频率F15kHz时,调频指数mf及调频波有效带宽BW (10分)解:1. 调频指数mf=fm/F=250rad BW=2(fm+F)=150.6kHz 2. 调频指数mf=fm/F=5rad BW=2(fm+F)=180kHz4、载波uC=5cos2108t (V),调制信号u(t)=cos2103t (V) 最大频偏fm20kHz 求:1.调频波表达式; 2.调频系数mf和有效带宽BW;3.若调制信号u(t)=3cos2103t (V),则mf? BW? (15分)解:1. 调频系数mf=fm/F=20rad 调频波表达式uFM(t)=UCcos(Ctmfsint)=5cos(2108t20sin2103t)V 2. 调频系数mf=fm/F=20rad 有效带宽BW=2(mf+1)F=42kHz 3. mffm/F=60rad BW2(mf+1)F=122kHz 5有一调角波,其数学表达式为u(t)=10cos2105t+6cos(2104)tV, (1)若调制信号u(t)=3cos(2104)t,指出该调角信号是调频信号还是调相信号?若 u(t)=3sin(2104)t呢? (2)载波频率fc是多少?调制信号频率F是多少? 解:(1)当u(t)=3cos(2104)t时, u(t)中的附加相位偏移(t)=6cos(2104)t= 2u(t),与u(t)成正比,故为调相波。 当u(t)=3sin(2104)t时 u(t)中的附加相位偏移(t)=6cos(2104)t=62104 (2104)tdt=4104 (2104)tdt 即(t)与u(t)的积分成正比,则u(t)为调频波。 (2)载波频率:c=2105 (rad/s) 故fc=105 (HZ) 调制信号频率F= =104(HZ) 6设调制信号u(t)=2sin104tV,调频灵敏度Kf为220103 ,若载波频率为10MHZ,载波振幅为6V。试求: (1)调频波的表达式; (2)调制信号的角频率,调频波的中心角频率c ; (3)最大频率偏fm ; (4)调频指数mf ; (5)最大相位偏移为多少? (6)最大角频偏和最大相偏与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有何关系?与振幅变化呢? 解:(1)因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故调频波的表达式为: uFM(t)=Ucmcos(ct- ) 将各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 uFM(t)=6cos(210106t- ) =6cos(2107t-25.12cos104t) (2)调制信号角频率=104 rad/s ;调频波的中心角频率 c=210106 rad/s =2107 rad/s (3)最大频偏fm= = =4104(HZ) (4)调频指数mf= =25.12(rad) (5)最大相位偏移可用调频指数表示,故为25.12rad (6)因为最大角频偏m=KfUm,最大相位偏移m=KfUm/ 所以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时,最大角频偏不变,最大相位偏移与频率是反比的关系。 调制信号的振幅变化时,最大角频偏、最大相位偏移均与振幅成正比。 7已知调制频率为2kHZ的单音调频波,调频指数mf=12 rad,试求 (1)调频波的最大频偏fm (2)调频波的带宽BW (3)若Kf=26103rad/s.v,则调制信号的振幅Um为多少? 解:(1)因为mf= ,所以fm=mfF=122 kHZ =24 kHZ (2)因为BW=2(mf+1)F,故BW=2(12+1)2=52kHZ (3)因为m=2fm=KfUm,所以Um= = =4(V) 8如图11.12所示电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路名称是什么? (2)C1的作用是什么? (3)L1的作用是什么? (4)L1、C2、C3作用是什么? (5)电感L和变容管C3构成什么电路? 解:(1)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2)C1对输入信号起耦合作用 (3) L1是高频扼流圈,主要是防止调制信号和高频信号互相影响 (4) L1、C2、C3组成型滤波器 (5) L、C3构成振荡电路 9如图11.13所示电路为晶振调频电路,组成无线话筒中的发射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R5、R6、R7作用是什么? (2)振荡回路的组成元件有哪些? (3)V1的作用是什么? (4)L1的作用是什么? (5)晶振谐振回路的组成元件有哪些?它谐振在几次谐波上、实现三倍频,扩大了调频波的频偏。 解:(1) R5、R6、R7构成V2的偏置电路 (2)振荡回路的组成元件有石英晶体、变容管、C1、C2 (3)V1是将话筒提供的音频信号放大后作为调制信号 (4)L1起高频扼流作用 (5)晶振谐振回路的组成元件是L、C3,它谐振在三次谐波上,用以实现三倍频、扩大调频波的频偏。 10鉴频器的鉴频特性如图11.14所示,鉴频器的输出电压为uo(t)=cos4103tV,试问: (1)鉴频灵敏度SD; (2)带宽BW (3)写出原调制信号的表达式及输入信号uFM(t)的表达式 解:(1)由图知,f= -100kHZ时,uo=1V 故SD= V/kHZ (2)因为带宽指鉴频特性近似为直线时所允许的最大频率变化范围 故BW=2fmax=2100kHZ=200kHZ (3) f(t)= kHZ 故,原调制信号u=-Umcos4103t V 由(t)=c+(t)知,(t)= =ct+ 所以 uFM(t)=Ucmcos(ct+ )=Ucmcos(ct-mfsint)=Ucmcos(ct- sint) =Ucmcos(ct- sin4103t)=Ucmcos(ct-50 sin4103t) 11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在1.5min内共传送了54000个码元。 (1)问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各为多少? (2)若码元宽度不变(即码元速率不变),但改为四进制数字信号,则其码元速率为多少?信息速率又为多少? 解:(1)在1.560s内传送了54000个码元 RBN=54000/(1.560)=600(B) Rb=RBNlog22=RBN=600(b/s) (2)若改为四进制,则 RBN=54000/(1.560)=600(B) Rb4=RBNlog24=600log24=1200(b/s) 12已知某系统的码元速率为3600kB,接收端在1h内共收到了1296个错误码元,试求系统的误码率。 解: = =110-7 13设二进制数字信号序列为0101001101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脉冲,双极性脉冲、单极性归零脉冲、双极性归零脉冲。 解:如图13. 7所示 图13.7 二进制基带数字信号波形 (a)单极性脉冲 (b)双极性脉冲 (c)单极性归零脉冲 (d)双极性归零脉冲 14如图13. 8所示,为调幅信号产生的两种简单电路,试分别简述其原理。 图13.8 调幅信号产生的原理图 (a)二极管调幅电路 (b)三极管调幅电路 解:图13. 8(a)中,两个二极管的导通截止受基带信号控制。当基带信号S(t)为高电平时,二极管导通,有正弦载波输出,当S(t)为低电平时,二极管截止,无正弦载波输出。 图13.8(b)中三极管受基带信号控制,当S(t)为高电平时三极管截止有正弦载波输出;当S(t)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相当于输出端短路,无正弦载波输出。15、 一调频设备,采用间接调频电路。已知间接调频电路输出载波频率为200kHz,最大频偏为25Hz。要求产生载波频率为91.2MHz,最大频偏为75kHz的调频波。试画出扩展最大频偏的框图。要求应写出基本分析过程。 (10分)解: 16、已知调频波表达式为u(t)= 10cos(250106t 5sin2103t) (V) 调频灵敏度S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