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家好 元康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 龙岗区工业企业安全培训 主讲人 李汉生 高级工程师 安全培训讲师 元康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电镀生产有各类危险有害因素 如灼烫 中毒 火灾 爆炸和触电等 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 氧化剂 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 大量的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 在此对电镀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以及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并从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 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 锌 银 金 铜合金和退镀中 氰化钠 氰化钾 氰化亚铜 氰化锌 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颗粒 粉末及含量溶液 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 若含氰镀槽的布置 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 可能会产生氰化氢 例如 含氰镀槽与酸铜槽 酸洗槽 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 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 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 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 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 若操作不慎 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 甚至沸腾 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 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 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 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 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 造成人员急性中毒 最终酿成伤亡事故 如2003年10月 浙江温州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 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 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 5m的还原反应池内 发生中毒 由于盲目施救 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 最终造成4人死亡 1人受伤 导致事故扩大化 事后检测发现 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2009年10月3日14时24分 宝安区松岗街道沙浦社区沙二工业园鸿盛明电镀厂委托的环保公司对电镀水池进行维修加盖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 造成4人死亡 3人受伤 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 汽油 煤油 二甲苯 酒精 天那水 二氯甲烷 用于退漆剂 油漆 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 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 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 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 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喷漆 电泳 油墨涂敷 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 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 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 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 就会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酸雾中毒硫酸 硝酸 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 酸铜溶液因空气搅拌会形成酸雾 盐酸除锈会逸出HC1气体 高浓度的氢氟酸会挥发出HF气体 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 会产生NO2等氮氧化合物 作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 炎症和肺水肿 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 操作人员麻痹大意 贸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 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昏死 送医院后不治 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 铬雾中毒镀铬会产生铬雾 若未添加抑雾剂则情况更为严重 现场缺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 铬物进入呼吸道 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 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 遇酸则分解更快 释放出剧毒的氯气 误食含金 银 铜 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 对镍有过敏反应的人员 直接接触镀镍溶液 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 被称为 镍痒症 氰化金钾特性 氰化金钾属剧毒品 不燃物 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 钾 混合引起爆炸 口服剧毒 遇酸或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气体 大量吸入低浓度的氰化金钾可导致肺水肿 氰化物吸水性很强 能与空气中的CO2及H2O作用生成剧毒的HCN气体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CN CO2 H2O Na2CN CO3 2HCN 氰化物极易与酸作用生成易挥发的HCN 液体 KCN HU KU HCN2KCN H2SO4 K2SO4 2HCN所以氰化物 包括氰化金钾 严禁与酸类混放 并要求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消防方法 氰化金钾是不燃物 大火是应尽量抢救商品 防止包装破损 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机全身防护服 邻近地区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灭火 禁止使用酸 碱类灭火剂 应急措施 对吸入中毒者急救要迅速 使患者脱离污染区 脱去受污染的衣着 在通风处安卧 保暖 如果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切不可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现场打开一支亚硝酸异戊酯 使吸入15 30秒 必要时隔2 3分钟再吸一次 一般不超过2支 如系误服须速送医院催吐 用4 的碳酸氢钠 小苏打 水溶液或用5 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胃 特效解毒剂如用3 亚硝酸钠及50 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泄露处理 对泄露物处必须戴号防毒面具与手套 扫起 倒入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次氯酸钠 放置24小时 确认氰化金钾全部分解 稀释后放入污水系统 剧毒品仓库实行 双人双发 双人记帐 双人双锁 双人运输 双人使用 即 五双制度 剧毒品仓库要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 把温度控制在32 以下 湿度80 以下 仓库内的电器设备均采用防爆型的 国家现要求用低毒的代替高毒的 用无毒的代替低毒的 含氰电镀属落后的淘汰工艺 国家安监局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4 56号文件规定 剧毒品仓库储存量 1KG 使用地点 100G 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三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 评估 监控 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使用高毒物品以上的用人单位 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 配备急救药箱和洗眼器和防毒面具 急救箱应配备下列药品 1 亚硝酸异戊酯2 硫代硫酸钠 3 小苏打 4 亚硝酸钠等 从事高毒以上作业的员工 下班后穿戴的衣服 鞋不能带回生活区 禁止童工 孕期 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第五类 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双氧水H2O2学名过氧化氢 水H2O也叫氧化氢 双氧水比水多一个氧原子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作火箭的动力条件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是不燃的 但它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 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助燃 最终可导致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4 0 5时最稳定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 在强光下也能发生分解 在140 发生迅速分解并爆炸 过氧化氢能对眼睛 皮肤化学灼伤 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 通过呼吸道吸入 皮肤接触吸收和吞入等途径引起中毒 消防方法 用水扑救 并用水冷却容器 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 所有人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急救 皮肤沾染时 应立即用水冲洗 也可用3 高锰酸钾或2 碳酸钠溶液冲淡 眼睛沾染时 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 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 送医院急救 泄露处理 操作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用品 用水冲洗泄露液 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高5 以上 可加入适量的磷酸 过硫化钠危险特性 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受高热或冲击时即爆炸 接触可燃物 有机物或易氧化物以及硫 磷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容易着火或爆炸 低毒 消防方法 用水灭火 急救 应使吸入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 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在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 送医院急救 泄露处理 用水冲洗 过硫酸钠与过硫酸铵的危险特性相同 高锰酸钾 KMnO4 危险特性 危规号5104 强氧化剂 遇硫酸 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 与甘油 乙醇能引起自燃 与有机物 硫 磷 易燃物等强烈反应 发火甚至爆炸 误服会中毒 能使口腔 咽喉消化道迅速腐蚀 口服1 的高锰酸钾可出现口烧灼感 恶心 呕吐 上腹疼痛 口服2 3 可导致口咽肿胀 说话吞咽困难 口服4 5 或用水冲服高锰酸钾结晶者 口唇黏膜呈棕黑色 肿胀糜烂 剧烈腹痛 呕吐 血便 休克 最后死于循环衰弱 高锰酸钾腐蚀性至死量5 19g 消防方法 用大量水灭火 急救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 严重者须就医救治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 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 急送医院诊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把上述强氧化剂定为甲类第五项的物质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和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 1999要求把上述物质分别设专库储存 第八类 腐蚀品硫酸H2SO4危险特性 危规号81007 硫酸本身不燃 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腐蚀性 遇水发生高热而飞溅 与木屑 稻草 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 放出高热 并引起燃烧 遇电石 碳酸钙 高氯酸盐 硝酸盐 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能猛烈反应 发生爆炸或着火 遇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并放出氢气 鉴于硫酸的上述危险特性 稀释硫酸时应特别注意 否则会造成灼伤事故 稀释时只能把硫酸缓缓的倒至水中 而绝不可把水倒入硫酸 健康危害 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 稀硫酸也能强烈刺激眼镜造成灼伤 并能刺激产生皮炎 进入眼中友失明危险 蒸气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损害 消防方法 用干粉或CO2灭火 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盐酸 急救 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并用碱性溶液 2 3 碳酸氢钠 5 碳酸钠及5 的硫代硫酸钠中和 眼睛刺激 则冲洗的水不宜过急 吸入硫酸蒸气时 应立即使患者脱离污染区 吸入2 碳酸氢钠气雾剂 误服立即漱口 急送医院抢救 泄漏处理 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全身耐酸防护服 防毒面具与橡皮手套 污染地面撒上碳酸钠中和后 用水冲洗 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硝酸HNO3危险特性 危规号81002 不燃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 电石 硫化氢 松节油等猛烈反应 发生爆炸 与可燃物和有机物如木屑 棉花 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 引起燃烧 并散发出有毒的棕白烟雾 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 它含有多种有毒的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 蒸气对眼睛 呼吸道等的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蒸气浓度高 可引起肺水肿 皮肤沾上液体可引起灼伤而留下疤 浓硝酸腐蚀可达到相当的深度 对口腔以下的消化道可产生严重的腐蚀性烧伤 严重时发生休克致死 消防方法 用水灭火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急救措施 与硫酸相同 盐酸HCL危险特性 危规号81013 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与硝酸基本相同 对皮肤 呼吸道都有腐蚀性危害 消防方法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 碳酸钠 消石灰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氢氧化钠NaOH危险特性 危规号82001 不燃 但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 使可燃物着火 与潮时对铝 锌和锡有腐蚀性 并放出易燃 易爆的氢气 与酸类剧烈反应 与铵盐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健康危害 本品是典型的强碱 如果咽下它的水溶液就产生呕吐 腹部剧痛 衰竭 虚脱等症 严重者致死 消防方法 用水 砂土扑救 但必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 造成灼伤 急救 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用硼酸水冲洗 误服立即漱口 饮水及醋或1 醋酸 并送医院急救 不能混存 混放应遵循两个原则 1 化学性质互为禁忌的物品不能混存 如 氧气和油脂 强酸和强碱 2 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不能混存 如 盐酸和硫酸 硝酸和硫酸 氨水 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不燃 受热发出有毒 可燃烟雾 与丙烯醛 丙烯酸 氯磺酸 硫酸二甲酯 无机酸 氧化银 氧化丙烯等接触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 并散发出有毒的氨气 健康危害 气体能严重剌激和损害呼吸道 眼睛和皮肤 引起结膜及角膜溃疡 皮肤黏膜发红 头痛 流涎 恶心 呕吐 呼吸困难 咳嗽 支气管炎 吐血 甚至肺水肿 液体能造成皮肤严重灼伤 消防方法 用水灭火 急救措施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 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受剌激时用大量水冲洗 氨水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须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时用水冲洗 储运须知 防止容器受损 储存于低温 干燥的地方 与酸类 部分金属如铝 锡 铅 锌及其合金 爆炸物 有机过氧化物及易燃物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戴好防护眼镜与手套 用盐酸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火灾 爆炸易燃液体火灾 爆炸汽油 煤油 柴油 二甲苯 酒精 天那水 油漆和油墨等均属于易燃液体 具有高度易燃爆性 喷漆等涂装作业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 若未能及时将其排走和吸收 会形成易燃易爆蒸气 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喷酒会场所使用的灯具 开关和电机等电气设备 或与周围的明火距离过近 或在作业场所吸烟 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喷漆柜的设计 材料的选用 通风管路的布置和作业场所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也会引发事故或使事故影响扩大 第三类 易燃液体乙醇 酒精 危险特性 易燃 闪点13 自燃点363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3 3 19 遇高热 明火有引起火 爆炸危险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燃的危险 微毒 本品是麻醉剂 开始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继而使之麻痹 长期受较大剂量作用时 可使神经系统 肝脏 心血管系统 消化器官等发生严重器质性疾病 甲苯 危险特性 易燃 闪点4 5 自燃点552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1 37 7 0 遇高热 明火有引起火 爆炸危险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毒性比苯小 比二甲苯大 吸入 100 200 10 6的甲苯蒸气8小时会出现疲惫 恶心 错觉 活动失灵 全身无力等症状 针对第三类危险化学品等特性 所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门要向外开 仓库内所有电气设备要采用防爆型 库内物品要定量摆放 要有降温 防泄露 防雷等设施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 1999第3 3条规定 易燃液体均可同库储存 但甲醇 乙醇 丙酮等应专库储存 曾有一企业擅自将喷漆柜的排风装置由高空排放改为经地下隔潮层后再向空中排放 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气积聚在隔潮层中 达到爆炸极限 焊接作业时掉落的焊渣引起了爆炸 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若喷漆房及通风管路内沉积的漆垢未事先清除 而进行切割 焊接等动火作业 也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使用二甲苯 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 排出的废液若进入废水沟等低洼处 聚积后很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氢气爆炸电解除油和铬槽电镀过程阴极会放出大量氢气 在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遭遇挂具与极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产生震耳的爆鸣声 冲击波还可能引起槽内电镀液喷溅 工作电流过大 镀槽液面泡沫过多和现场通风不良等均是氢气大量聚积的主要因素 另外 锌 铁等金属阳极和零件的酸洗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 有可能发生爆炸 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 爆炸双氧水 浓硝酸 浓硫酸 三氧化铬 重铬酸钾 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铵等均属于强氧化剂 此类物质与易燃物 有机物和还原剂等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如三氧化铬与乙醇 天那水和保险粉等接触 即引起着火和爆炸 浓硝酸甚至与木头接触也能引起着火 若不注意氧化剂的存放和使用方法 可能引起火灾 爆炸 电气火灾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 存在腐蚀性物质 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构成很大的威胁 如超负荷运行 接触不良 缺少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 乱拉乱接临时电线 电加热等设置不妥 线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整流器若缺少冷却将温措施 导线截面积过小等引起电流超负荷 可能导致电缆着火 整流器与镀槽距离过近 误操作可能导致镀液溅及电气设备 使用电加热管时槽内液位过低而未将发热部位淹没 产生的高温将使塑料镀槽着火 此类事故在电镀企业屡见不鲜 化学灼伤若对各类腐蚀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违规作业 很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进行浓硫酸 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 装卸 分取 稀释或溶解 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 角膜和呼吸道 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 引起灼烫 若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 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 温度升高会使塑料槽变形 造成泄漏 片碱的溶解过程可能形成强烈刺激呼吸道的碱雾 引起呼吸道刺激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人体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 不久就会产生剧痛 烫伤若蒸汽 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 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 均可引起烫伤 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的 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 不慎跌入镀槽 如槽内是液碱 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 后果则更加严重 曾有一个工人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 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 尽管抢救及时 仍无法挽回生命 触电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 导致绝缘性能降低 操作人员的手沾有水 很容易引起触电 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防腐蚀要求 或未接地 或电热丝与金属外壳绝缘不良 或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加热管 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 均可能引起触电 机械伤害高速转动的设备 如抛光机 拉丝机 通风扇和离心机等 若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 工人不注意着装 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粉尘在抛光 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细小纤维等 如缺少良好的通风和除尘措施 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 长期影响会引起肺部病变 高温在高温季节 外部气温的影响加之高温镀液 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作业场所的温度会超过人体的正常体温 若没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 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 如果缺少经验 发现和救治不及时 可能造成伤亡事故 噪声滚筒 通风机 超声波清洗机 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的噪音往往使车间内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80dB 以每天接触时间8h计 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 并可能造成误操作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 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对策措施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厂区平面布置对策措施 1 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 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设置 且保持安全距离 2 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应相对分离布置 3 含氰镀槽应与酸性物质保持安全距离 或有效隔离 4 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 电源 火源 水源和居民区 宜靠近使用场所 5 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 与周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防毒对策措施 1 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 且建筑结构完整 门窗严密 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 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 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 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 3 改革工艺 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子 采用低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 4 电镀生产应机械化 自动控制 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 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 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 接触 5 改善通风状况 喷漆 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 酸雾 漆雾 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 6 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 7 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 如严硝酸异戊酯 防火 防爆对策措施 1 以难燃的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 2 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 特别是甲 乙类易燃液体 使用场所的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 3 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 设外开式防火门 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 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 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 5 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 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6 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7 为防止氢气爆鸣 应经常对镀槽的极杆触点进行清洗 使之导电良好 并控制液面的泡沫高度 加强通风 并避免建筑物屋顶留有死角 8 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 避免混合 9 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材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 周围不准堆放其他物品 10 易燃易爆场所应考虑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1 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2 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 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3 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4 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 5 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 6 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 7 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 8 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防灼烫对策措施 1 在酸 碱等使用和存放场所设置应急水喷淋装置 2 高温设备和管道表面应有保温层 管道接头和阀门应无泄漏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 蒸汽锅炉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应购自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单位 其安装 改造和维修活动应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时进行检验检测 2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腐蚀品 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尘口罩 防毒口罩 防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空航天企业飞行领航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4课 共同开发建设祖国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团结
- 高校和社区服务合同模板(3篇)
- 高铁站土建施工合同(3篇)
- 安徽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经贸大学校园汽车租赁服务及车辆安全检查合同
- 本科毕业生就业服务及权益保障协议
- 2025公务员线上面试题及答案
- 舞蹈生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祖国我爱你教学设计课件
-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岗前培训
- 车险合作协议补充协议
- 高尔夫tpi教学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电池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老年共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课件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课标Ⅱ卷)语文试卷
- 外卖危害知多少
- DB31/T 968.1-2016全过程信用管理要求第1部分:数据清单编制指南
- 钢材代储协议书
- 医学决定水平核心解读
- 原始股入股协议书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