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道测量学 第二章海洋环境基础 主要内容 地球形状与海洋地形海洋物理基础知识海流海浪海啸潮汐 可见的海洋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海洋活动 海流OCEANCURRENT由于风力引起的海洋活动 海浪WAVE由于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活动 海啸TSUNAMI由于地球和太阳系天体的作用引起的海洋活动 潮汐TIDE 2 1地球形状与海洋地形 1 地球自然表面 形状非常复杂 有高山 丘陵 平原 河谷 湖泊及海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 43m 2005年 而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则深达11034m 2 大地水准面 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一个封闭的曲面 3 铅垂线 重力方向线 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处处正交 地球椭球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 使得地面上各点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 这将造成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略有起伏而极不规则的光滑曲面 使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成图是极其困难的 甚至是无法实现的 地球椭球体 以接近大地体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体的旋转椭球 用a表示椭球体的长半轴 b表示短半轴 以f表示地球椭球的扁率 总地球椭球体 与大地体最接近的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 局部与大地体密合最好的地球椭球 2 1 1地球形状 我国所采用的参考椭球有 新中国成立前的海福特椭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1978年我国根据自己实测的天文大地资料推算出适合本地区的地球椭球参数 从而建立了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 并将大地原点设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2 1 1地球形状 海面地形海岸地形海底地形 海洋地形 2 1 2海洋地形 1 海面地形 海面地形 海面由于受潮力 风 流 海洋水文 气象 重力 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沿用陆地地形的概念 把海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起伏称为海面地形 瞬时海面 瞬时海面地形平均海面 似静态海面地形没有潮汐影响的海面地形有3 4米 动态海面地形 海面地形的测量 验潮与精密水准联测海洋水准卫星测高 2 海岸地形 海岸线 海洋与陆岸的交界线 一般地图上的海岸线是现代平均高潮线 海岸带 海岸线向陆 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我国采用向陆地扩展10公里 向海里扩展15米 与陆地测量的方法基本相同 3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海洋底部高低起伏的复杂程度不亚于陆地 既有高山深谷 也有平原丘陵 而且在规模上非常庞大 外貌上更为壮观 3 海底地形 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一般把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 分为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 大陆与海洋的边缘地带 大洋盆地 海洋的主题 其周边与大陆基相连 也有与海沟或岛弧直接相连 大洋中脊 屹立于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 3 海底地形 A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一般包括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亦称大陆隆 太平洋的大陆边缘占太平洋总面积的10 2 其中大陆架5 5 大陆坡3 大陆基1 7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 大陆架 大陆架 毗连大陆的浅水区域和坡度平缓的区域 地质学上认为是大陆在海面以下的自然延续部分 取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 平均深度133米 宽度1 10000km 平均74km 平均坡度0 1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 浪 潮 流季节变化 丰富的油气田 渔业 养殖业主要场所 大陆坡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较陡倾斜的地区 号称 地球上最大最陡的斜坡 平均坡度4 3度 宽度15 90km 深度200 2500m地形 深且陡峭的v型海底峡谷 大陆坡上最显著的地貌 有的谷深达2000到3000米 大陆隆 大陆隆 大陆坡外向洋盆缓慢倾斜的平坦地区 面积大 平坦 深度2500 4500m 平均3700m 其它地貌 海沟 海沟 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的交界处 是海洋中的最深区域 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 世界海洋总共有30多条海沟 约有20条位于太平洋 其他地貌 岛弧 岛弧 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弧形凸面朝向海洋 岛弧外侧常有深的海沟 是分割大洋盆地和边缘盆地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 板块学说认为 岛弧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时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而成 岛弧属构造活动地区 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B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 海洋的主体 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洋边缘之间的广阔洋底 其周边与大陆基相连 也有与海沟或岛弧直接相连 大洋盆地的主要部分是水深4000 5000m的开阔水域 称深海盆地 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地区称深海平原 占海洋总面积的45 C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 屹立于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 相对高度3000米以上 连绵数万公里 占海洋面积32 7 全球大洋中脊 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 它决定着海洋的成长 大洋中脊 三类海底地形的面积和比例 小结 海洋测量的内容 海面地形海岸地形海底地形 几何水准海洋水准卫星测高 确定海岸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同普通地形测量 确定海底地物和地貌的深度和平面位置 2 2海洋物理基础知识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水中的含氧量少高压区域 1个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 等于10米水注 每下潜10米深度就相当于增加1大气压 低温场所 人员和仪器工作困难动荡环境 海上观测到的最大的浪高为30多米 水下通信困难 光穿透能力有限 挡住人们的视线 陆地上的电磁波在海水上衰减的厉害 得天独厚的只有声波 但声波传播速度慢 水下的通讯手段远不如陆地上那么有效和先进 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黑暗世界水对光线有强吸收作用 即使光线强烈 太阳光也是只能照射到水下40米左右的深度 水对光线的吸收量比空气大千倍以上 而且水越混浊吸收量就越大 天气晴朗 光线在空气中每行进1000米 约有5 10 的光线被吸收 可见光在自来水中每行进1米 被吸收25 以上 在暴雨后混浊的河水和沿岸海水中 每行进1米 就要被吸收掉85 95 水吸收光线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深度的增加 按光波的长短顺序逐个吸收 一般来说 长波光线先被吸收 短波光线后被吸收 例如 人们在水中很少看到红色光 红光是长波光 10米的表层内首先被水吸收掉 主要内容 海水的物理特性光 电 声在海水中的传播 盐度温度密度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是指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 其中水约占96 5 其他物质约占3 5 人们在陆地上发现的100多种元素 海水中就有80多种 其化合物的种类则更多 海水的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地球体的释放 陆地沉积物以及突出在海中的玄武岩等与海水的化学反应 海水的成分 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 1千克海水中的含盐量 克 采用符号S 表示 480度加热48小时利用 海水组成恒定性 测定出其中其一主要成分的含量 便可推算出海水盐度 就海洋表面而言 盐度主要与降水量 蒸发量有关 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 盐度小 反之盐度大 另外 附近有陆地淡水汇入或有寒流经过也可以降低盐度 表层盐度分布与气候关系很密切 中高纬度地区 北大西洋最高 南大西洋 南太平洋次之 北太平洋最低 极地盐度偏低与结冰 融冰有关 盐度的数量概念 全球海洋海水盐度的平均值 34 7 全球海洋海水盐度的变化范围 32 38 之间全球海洋海水盐度的最大值 41 红海 全球海洋海水盐度的最小值 42 的海面上 人可仰卧在水面上看书写字 世界大洋盐度分布 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 降水 洋流和陆地径流等的影响 盐度分布不均 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 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 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 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 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 此外 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 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 温度和压力 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1 两极附近 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 盐度比较小 2 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 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 海水的温度 收入 太阳辐射支出 蒸发 温度的数量概念 全球海洋表面年平均水温为17 4 比全球年平均气温14 3 高出3 1 在1000米深处的水温约为4 5 在2000米深处的水温约为2 3 全球海洋平均温度为3 5 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 单位体积海水所具有的质量 海水密度是海水温度 盐度 压力的函数 密度变化 赤道地区密度小 约有1 0230 由赤道向两极变大 可达到1 0270以上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大向下递增 约从1500米深度开始 变化越来越小 小结 海水的性质 小结 各种性质的分层 混合层 海洋的表层 厚度约为100米 受太阳的辐射的加热作用 海水温度较高 密度小 但由于风和波浪的搅拌作用 形成一个基本匀质的水层 称为上混合层 或者季节变化层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 温度降低 密度增高 在上混合层之下 存在着一个厚度约1000 1500米的跃层 海水温度和海水密度 盐度随着海水深度增加而呈现阶越性变化 跃层之下更深的水层中 温度 盐度 密度的垂直分布几乎处于均匀状态 这一水层称为深海层 为什么讲海水的性质 海水性质的变化规律影响光声电的传播规律折射率 海水温度 盐度 密度的函数 光电声在海水中的传播 长期以来 人们主要利用光 声 电技术来研究海洋 卫星技术用于研究海洋以后 光 声 电技术在探索海洋 研究海洋 开发海洋资源中 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一 光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20120924 光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吸收过程 光子能量转变为热能 化学能等引起的多种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散射过程 受介质微粒作用而使光偏离直线传播方向的光辐射 两个基本过程 水对光线的传播特点 光线在水中的衰减比空气大千倍以上 水是光的不良导体 水越混浊衰减越大 随着深度的增加 按波长长短顺序逐个吸收 一般来说长波先被吸收 短波后被吸收 例 光的吸收 在天气晴朗时 光线在空气中每行进1000米 约有5 10 的光线被吸收 可见光在蒸馏水中每行进1米 就被吸收10 以上 在自来水中每行进1米 被吸收25 以上在湖水中每行进1米 被吸收50 以上 在暴雨后混浊的河水和沿岸海水中 每行进1米 就要被吸收掉85 95 例 水中的视程 水中的水平视程 能见度 通常为大气中视程的千分之一左右 水中目标的识别 取决于目标与的背景的对比度 例 大洋的颜色 海水的颜色是由海面反射光和来自海水内部的回散射光的颜色决定的 由于蓝光和绿光在水中的穿透力最强 所以它们回散射的机会也就最大 所以 海水看上去呈蓝色或者绿色 鸟瞰南海中的西沙群岛之 七星岛 日光投射到海面上 部分被反射 其余进入水中 海水吸收红光最多 透射蓝光最多 大部分红光仅能射入2到3米水层 蓝光穿透最深 超过500米 海水中的悬浮颗粒对波长短的蓝光与绿光吸收较多 而对其他光的散射则与光的波长无关 海水的颜色主要由水分子和悬浮颗粒对光的散射所决定 所以混浊程度不同的海水颜色也不同 近岸的海水悬浮颗粒多 而且颗粒也大 所以 从远海到近岸水域 海水颜色依次由深蓝逐渐变浅 在含沙量较多的河口附近 海水中有大量陆地植物分解产生的浅黄色物质 因此海水看上去为淡绿色 二 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表征媒质电学特征和导电性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电导率越大 衰减越大 与海水温度 盐度 波的频率有关 二 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频率越高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越大 频率越高 电磁波的衰减越快 穿透距离 电磁波的振幅衰减为原来的1 E时的传播距离 结论 电磁波的传播 兆赫以上的电磁波在海水中的穿透深度小于25厘米 海水对这种电磁波就成为很强的屏蔽层 频率低于10周 小时的电磁波 海水中的穿透深度可达5000米 在海水中接收来自空间的电磁波进行通讯或海底测深 以低频而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较为有利 而高频电磁波无实用价值 小结 光波 电磁波的应用 光波和各种电磁波在海水中被吸收得很厉害 衰减很快 只能传播很短的距离 而且波长越短 衰减越大 使用几千赫的低频电波 用很大功率的长波发射电台 也只能和几十米深处的潜艇通信 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 人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以内的东西 小结 光波 电磁波的应用 研究和探测大气和海洋表层界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中 海洋光学技术 电子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基于海洋遥感技术和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可见光波段的航空或宇航照相系统 基于红外波段的多光谱扫描系统和红外探测系统 基于厘米波段的微波系统基于十米波段的超视距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探测系统 三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声波 可闻声波 f 16Hz 20000Hz 次声波 f 16Hz 超声波 f 20000Hz 波长短能以很窄的束射形式发射 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贯穿能力 1 声波在海水中的吸收 吸收系数 单位距离能量衰减的程度 1 3 103f1 2 0 036f3 2 声波的吸收 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小 声波的吸收损失比电磁波小 2 声速 声速 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 为 声速是S P T的函数 经验公式 与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升高1摄氏度声速的变化是原来的0 35 设C 1450m s 则声速将增加5m s 与盐度 随盐度增加而增大 盐度增加1 声速值增加1 14m s 与压力 静压力增加 声速值增加 海水深度变化100米 声速增加为1 75m s 声速与水深 声道轴 上层水域中 声速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决定 较深的水中 声速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海水的压力 在水下某深度处存在一声速极小值 其所在的水层称为声道轴 3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声波遇到不连续界面时 将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与在空气中不同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海水的温度 压力和盐度 其传播路径也不是直线的 而是按斯涅尔定律呈圆弧形 斯涅尔定律是空气中光波的传播定律 但适用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 当水的密度发生变化时 声波会出现折射现象 声波从低密度层向高密度层传播时 向法线方向折射 相反 从高密度层向低密度层传播时 则向偏离法线方向折射 此外 海面和海底还会使声波产生散射 出现圆弧会聚现象 使从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不能从某一海区通过 声射线路径 声射线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路径 简称声线 声波的传播 声波从低密度层向高密度层传播时 向法线方向折射 从高密度层向低密度层传播时 则向偏离法线方向折射 4 水下声道 水下声道 若声源位于声道轴附近 则所辐射的大部分声波的能量集中在声道轴上下一定厚度的水层中向远方传播 此水层称为水下声道 由于在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速梯度的方向相反 按声波折射定律 声传播方向将凹向声道轴 故使声波部经过海面和海底的反射 而在声道中反复的传播 声波在水下声道中的传播 水下声道的深度一般在900 1300米左右 声波在水下声道中的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 低频声波甚至能传播上万公里远 在水下通讯 营救 海啸预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0120929 进行海底地质勘探时 通过测量海底各地层中的声速 可判断出海底的地质构造 5 海底地层中声波传播 地球物理勘探 由于海底地层的物质组成和构造不同 对同一地震波产生的反射波也不同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 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 遇到不同的地层分界面 会产生反射和折射而返回地面 接收反射波 就能准确测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态 判断地层的岩性 勘探含油气构造 石油等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英国北海油田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它主要利用一种拖曳式线列阵声呐 用人工在海下制造小地震的方法 记录局部海区的地貌 借以判断有无油气田 我国从北到南的近海地区正在开展这类勘探 海底沉积物类型与声速 小结 声波的应用 广泛用于研究水下通讯 导航 海底地质 地形地貌 资源勘探 海洋生物等 声纳 SONAR 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 四 声纳技术 水声技术 研究和开发海洋所用的声学技术叫做水声技术 声纳系统 利用水下声波的传播特性来进行水中目标探测 识别 定位 导航和通讯的设备系统 都广义的称为声纳系统 1 声纳技术的发展 1490年 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和工程师达 芬奇曾在他的笔记中这样写到 如果使船停航 将一根长管的闭口端插入水中 而将另一开口端放在耳旁 便能听到远处的航船声 很早以前 渔夫就通过发出大的声音 例如敲钟并听回声的方法 来估计前面被大雾掩盖住了的陆地的距离 到1902年 航行过美洲海岸的船只通过安置在固定灯船上的水下钟来获得暗滩的警告 声纳技术的发展 1826年 瑞士和法国的科学家在日内瓦湖中测到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435米 秒 从那时起人们就知道声波不仅在水下可以传播 而且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更快 更远 声纳技术的发展 1912年4月14日 加拿大纽芬兰岛南部的洋面上 航行着英国四万吨级豪华大客轮 泰坦尼克 号 23点40分 船上瞭望员发现一座巨大的冰山出现在离船不远的正前方 但改变方向已经来不及了 船壳撞裂 船身下沉 1500人遇难 英国科学家L F 里查逊在船沉没后5天和半年中 连续申请了两项专利 提出 用声波在空气和水中探测障碍物 声纳技术的发展 1913年 美国科学家R A 费森登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量水下目标的 超声波回声探测仪 以寻找沉船 泰坦尼克号 1914年4月 成功的用这台仪器在2英里的距离上探测到冰山 声纳技术的发展 军事上 1776年7月4日 美国人戴维特 布什内尔利用自己制造的 海龟号 对企图侵占纽约的英国水面舰艇成功地进行了袭击 从而揭开了水下战斗的序幕 一战期间 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战斗舰艇 运输船约6000艘 二战期间 德国潜艇不仅袭击军舰 而且还疯狂地攻击商船 仅1939年9月 德国潜艇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只41艘 15 4万吨 对盟国的海上运输生命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声纳技术的发展 2 声纳系统 主动声纳技术 是指声纳主动发射声波 照射 目标 而后接收水中目标反射的回波以测定目标的参数 被动声纳技术 是指声纳被动接收舰船等水中目标产生的辐射噪声和水声设备发射的信号 以测定目标的方位 3 声纳的应用 海洋环境参数的测量海底地形 地貌 底质勘探导航及其它应用 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衰减很快 所以海洋中探测 导航 定位和通信主要是用声波 声波是水中信息的主要载体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认为要用5种设备测量才能认可为划界提供的图件和资料 其中3种设备是声呐 它们都属于海洋声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美国科技白皮书 海洋高技术中 海洋声学技术占有重要篇幅 每年召开的OCEANS会议中 海洋声学技术占有1 3以上的篇幅 随着海洋科学和开发的迅速发展 海洋声学技术已发展成为海洋高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声学中的独立的分支学科 1 海洋环境参数测量 1 波浪测量 2 海流测量 3 海中声速测量 4 大洋测温 1 海洋环境参数测量 波浪测量波浪运动所产生的功率与浪高及其周期有关 P 0 55H2T 单位为kW m 1 千瓦 米 1 H为浪高 m T为波浪周期 用波浪的能量可以发电 我们可以用定点浪高仪来测量波浪高度的变化规律 为开发潮汐能提供原始依据 定点浪高仪是一种简单的主动声呐 利用声波到达海面时的全反射来记录浪高 海流测量大洋环流的流速比较稳定 利用海流计可以测量海洋中的流速及流向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大洋流速 流向图 是航海家不可缺少的资料 比较先进的海流计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速的系统 它不仅可以测量大洋表面的海流还可以测量海流剖面 1 海洋环境参数测量 海中声速测量声速是海水作为水媒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海洋中声速剖面图是海军舰只活动的必备资料 因为无论是攻击敌方还是保存自己 都必须利用声速剖面图来规划自己的航行细节和声呐使用技巧 常用声速测量仪是一种可以和PC联结的声学探头 当把探头由海面放下去之后 即可将经过的路径中的温度 盐度与深度数据采集记录下来 由PC中的专用软件换算出声速并提供声速剖面 大洋测温地球上的一些灾害性天气或环境变化都会引起大洋温度的微小变化 利用声波在大洋中长距离 几千公里 的传播可以把温度的微小变化测量出来 1991年开始 美国 加拿大等国已在实施这一计划 我国也从1995年开始参加 预定在夏威夷岛爆炸小型炸弹 在世界各地接收声信号来推算大洋温度的变化 用声音探测海洋内部 从南印度洋上的赫德岛海岸发出的低音被18 0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探测到 2 海底地形 地貌及地质勘探 1 回声测深 2 海底地形 地貌仪 3 近海油气田勘探 2 海底地形 地貌及地质勘探 回声测深回声测深仪是一种高频窄波束主动声呐 目前各大洋都已被广泛地进行测量 并绘制了海底等深线图 海底地形 地貌仪这是一种多波束主动声呐 用于绘制海底的地形 地貌 为海底电缆 输油管的敷设提供依据 近海油气田勘探声学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是近海油气田勘探的主要手段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英国北海油田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它主要利用一种拖曳式线列阵声呐 用人工在海下制造小地震的方法 记录局部海区的地貌 借以判断有无油气田 我国从北到南的近海地区正在开展这类勘探 水下考古 科研人员将这些古建筑和其它水下可疑物体都标注了精确的经纬度坐标 今后潜水员将对水下目标进行逐个探摸 3 导航及其它应用 海上船只的导航 巨轮的靠岸都需要不同类型的声纳 二战中 被击沉的潜艇中有60 是利用声纳一类水声设备发现的 在民用航海中 水声技术可用于探测水深 判断暗礁 在渔业上 可以用于探鱼 用小型声纳浮标进行鱼群跟踪 在潜水员的水下活动中 采用水声通讯机在潜水员之间 或他们同船上 岸上的通讯 超声波探鱼器 4 典型的声纳系统 主动声纳被动声纳声纳重入系统水声遥测遥控水声通讯仪 1 主动声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代里 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英美以发展主动式声呐为主 使用了较高的频率 使之与本舰的噪声频段相差较远 能不受本舰噪声干扰 如朗之万的声呐频率是38kHZ 后继的声呐频率也大多在10 30kHZ 而且由于频率较高 可以形成很强的指向性 1 主动声纳 一位上海海事局的工作人员正将声纳设备上的拖鱼放入长江中 扫描 2 被动声纳 建立亚太反潜链 美军用声纳监视亚太海洋 建立声纳反潜链 最初美军并不是主要针对中国 而是冷战期间为了对付苏联的潜艇威胁 当时美国联合日本 澳大利亚等国部署了一条上万公里的监视线 采用沿大陆架部署方式监视苏联核潜艇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活动 这条监视线沿白令海峡外的阿留申群岛南下千岛群岛 经过日本群岛延伸到琉球群岛末端 这条 反潜链 由海底固定的被动声纳 水面舰艇 反潜飞机等设备组成 冷战结束后 反潜链 在苏联的解体后继续加强 特别是千岛群岛至琉球群岛一线的反潜力量比冷战期间大大增强 而这一监视区域正是我国北海舰队 东海舰队进出太平洋的门户 2 被动声纳 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水域装有 凯撒 和 巨人 两个海岸声纳监听系统 可以在离海岸1000公里的距离之内发现和跟踪潜艇 壁垒 和 野马 声纳系统则能覆盖英国和冰岛之间的海峡 在亚速尔群岛安置的 阿法尔 声纳系统可以监视任何一艘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潜艇 美国是最早建立被动监听网络的 太平洋整个都在他的监听范围内 声纳主要用于对水面舰艇 潜艇和其它水中设备进行搜索 识别 跟踪和水面通信等 声纳侦察也称水声侦察 是指使用被动式声纳进行的声学侦察 主要任务是 截收对方各种主动式水声设备及原发性声场的声信号 测定其技术参数及方位 距离 以掌握敌舰动态 或为进行水声干扰和舰艇使用武器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潜艇上通常装有多种类型的声纳 如 噪声测向仪 回声定位仪 侦察仪 探雷器 水下敌我识别器 水下通信仪 声速测量仪 声线轨迹仪 测深仪 测冰仪等 构成了一个水声综合系统 德国是战败国 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不得建潜艇 并只能有吨位小的军舰 他们集中发展被动声纳 3 动态定位和井口重入技术 为了研究大洋底的成因 验证海底扩张理论 美国等国家在1968 1975年 进行了耗资巨大 技术难度很高的深海钻探计划 把钻探船停在4 5km的深海上 向下钻探 如果船移动 长达几千米的钻杆就会扭断 这需要动态定位系统 在水底放置一个水声应答器作为基点 同时在船上放置三个水听器进行应答测距 当外界条件使船位移时 水声应答器测距系统测出三个距离的变化 开动推进器使其复位 钻探时 风暴系来或发生其他意外 只好起钻开航 但是井口还没有钻完 下次再来时如果不能使钻头送入原来的井口 就只好重新再钻 利用声纳重入系统可以找到井口 4 水声通讯技术 2 3海流 海流 海水以一定速度和方向大规模非周期运动 成因分类 1 风海流 2 密度流 3 补偿流 20121008 风海流 在风的影响下 海洋表层的海水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流动 密度流 由密度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洋流 地中海 大西洋 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环境与安全培训课件
- 行政人事转正工作总结
- 卤菜店铺转让合同6篇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祖国在我心中》课件
- 2025建筑施工租赁合同范本
- 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二季度护理工作总结
-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及答案
- 8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美术基础 课件 第1、2章 美术简介;素描
- 2025年廉价航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国家奖学金申请答辩汇报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4年辽宁省地矿集团招聘真题
- 2025年绿化工技师试题及答案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爱尔眼科公司财务分析(数据图表论文)》13000字】
- 榆林市无人机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