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doc_第1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doc_第2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doc_第3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doc_第4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症状识别与防治张玉江1 苗洪芹2(1. 河北省唐海县农林技术服务中心, 河北 唐海 0632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 071000)摘要:津、唐、秦一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来病情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病害症状特点为稻苗上部叶片自基部开始上可至叶片端部下可至叶鞘褪绿黄化,持续发病,田间前期零星发生而后期成片发生但均为随机分布型;用药剂防治难度较大,适当推迟水稻播种和插秧期,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可减轻发病程度,但解决这一病害的主要出路在于推广种植盐丰47和津原45等抗病的水稻品种。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 识别, 防治Damage,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Rice stripe tenuivirus, RSVZHANG Yu-jiang1, MIAO Hong-qin2(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Tanghai County, Tanghai, Hebei, 0632002.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o-forestry Sciences, IPMCentreofHebeiProvince, Baoding 071000, China)Abstract: The disease caused by Rice stripe tenuivirus, RSV, which causes great yield losses, has been seriously occurring in rice planting areas of Tianjin, Tangshan and Qinhuangdao districts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re systemic necrosis or chlorotic strips, which appear on the whole leaf and even down to the base or the sheath and up to the tip of the leaf blade. The malformation in the newly developed leaves could also be observed. In field, the diseased spots distributed at random and smaller at beginning and larger as diseas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from individual trails showed that it was difficult and no satisfied effect to control the disease by spraying chemicals including insecticide and fungicide. While properly postponing the sowing date and seedling date, reasonable increasing the density could decrease the disease severity obviously.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is to culture, utilize, and popularize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Yanfeng 47 and Jinyuan 45.Key words: Rice stripe tenuivirus;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disease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传播的水稻纤细病毒Tenuivirus 侵染引 收稿日期:20070319基金项目:河北省农科院重点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张玉江(1963),男,农技推广研究员起1,近几年在渤海沿岸的天津、唐山和秦皇岛一带稻区迅速上升成为最为严重的病害。根据调查和试验研究,现将笔者对该病的危害、症状识别与防治体会介绍如下。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自1985年发现该病以来至2000年的16年间发病一直很轻,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危害;2001年后的近6年来病情逐年加重,2005年出现明显危害,尤其是2006年种植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田块发病十分严重,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者减产50%以上,最为严重的发病田块近乎绝收。水稻条纹叶枯病除使水稻叶片褪绿,不能抽穗或虽能抽穗但不能结实造成水稻直接减产外,其间接危害诱发胡麻斑病也相当严重,发生条纹叶枯病的稻苗往往首先发生胡麻斑病即而成为发病中心,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的稻田胡麻斑病也会严重发生,使水稻叶片干枯、稻穗发红、空秕率大大增加。近几年来为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反复多次大量用药,增加了水稻生产成本,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用的防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的杀虫剂一方面兼治了同期发生的稻水象甲和稻蝗等害虫,另一方面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导致潜叶蝇、二化螟和水稻生育后期的灰飞虱失控而发生加重;使用的防治条纹叶枯病的直接防治药剂一方面兼治了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老病害,另一方面使胡麻斑病失控而使其迅速上升为主要病害。此外由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诱发的胡麻斑病反复多次大量用药,也增大了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在这一带稻区以前种植的水稻,不乏其它特征特性优良的品种,冀粳14、95-4、98-1、垦优2000、垦育16、垦育2号、冀糯1号、中作9017和8593等水稻品种已种植多年,为当地水稻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金穗4号、垦糯2号、垦糯3号、津星1号、津星4号和津粳杂二号等水稻新品种经多年培育成功正在推广阶段,只是由于对迅速上升的条纹叶枯病这一种病害缺乏抗性,都遗憾地被淘汰掉,使当地水稻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都遭受了较大挫折。2、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症状表现条纹叶枯病在水稻秧田极少表现症状,而在水稻本田却有两个发病盛期,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种群分布决定了这一病害的田间分布型。带毒的灰飞虱越冬代若虫一般在田边杂草上发育直至羽化为成虫,至5月份后待秧田揭膜或本田插秧后才陆续迁至稻田秧苗上,越冬代灰飞虱成虫在同一块稻田随机分布,稻苗感染其携带的条纹叶枯病毒经历925天的潜育期2发病后也呈全田零星随机分布,而并非田边地头稻苗发病明显严重的那种嵌纹分布(同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丛矮病毒病田间分布型即属嵌纹分布),此发病盛期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至拔节初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经越冬代灰飞虱成虫产出的带毒卵孵化出的第一代若虫(一般6月20日后出现)则群集呈核心状随机分布,这一代若虫传毒致病力更强,为害更大,水稻往往成片发病,并常伴随发生胡麻斑病,此发病盛期出现在水稻孕穗后期至抽穗期(8月中下旬)。稻苗发病后其症状显而易见,其上部叶片和叶鞘褪绿呈现黄绿色或黄白色的条纹或花点,有的水稻品种发病心叶软弱卷曲下垂,病株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穗茎节曲棍形手感明显。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受盐碱害后可引发一种缺素症,其症状与同期发生的条纹叶枯病有相似之处,两者主要区别为:条纹叶枯病叶片基部至叶鞘首先表现症状,从发病株或发病丛来讲表现为系统发病,即自见病后抽出的叶片和稻穗连续全部表现症状,叶片上的褪绿条纹一般不会消失;从田间发病分布型来讲,表现为零星或小片插花随机分布,即使同一丛稻苗也可能病苗与健苗并存。而盐碱害引发的缺素症一般只在叶片的中上部表现为褪绿白化透明状,叶片尖端、基部至叶鞘均不表现症状,从发病株或发病丛来讲表现为阶段性发病,即只在稻田盐碱较重阶段表现症状,稻田盐碱减轻后叶片上的褪绿症状会随之消失,从田间发病分布型来讲,表现为全田普遍分布,盐碱较重的行带或全田所有稻苗均表现症状。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3.1 药剂防治条纹叶枯病毒病和其它动植物病毒病一样,至今尚无特效防治药剂。一般来说,预防这一病害的关键措施是狠治其传毒媒介灰飞虱,这似乎是防治这一病害的诀窍,然而灰飞虱抗药性较强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害虫,并且其传毒期长达两个多月,在水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灰飞虱源源不断地涌入稻田,为阻断其向水稻秧苗传毒,需反复多次连续施用对其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这一措施不仅防治成本高而且实施难度大。防治稻飞虱的直接危害与为预防条纹叶枯病而防止灰飞虱传毒有所不同,前者用有内吸作用的常用稻飞虱防治药剂如噻虫嗪或吡虫啉按常用药量喷施,将虫口数量压低到其防治指标以下即可,而后者需将其用药量提高23倍,且还应与有触杀作用的速效杀虫剂如敌敌畏、毒死蜱或住宝按常用药量混合施用,将灰飞虱尽可能地彻底消灭,且在水稻苗期至本田分蘖期需连续施药45次,以持续达到这样的效果方可。在水稻分蘖后期至孕穗期对灰飞虱若虫防治仍可用上述两类药剂混合施用,也可用对若虫药效较好、持效期较长的噻嗪酮代替其中的噻虫嗪或吡虫啉继续施药12次。根据笔者近两年开展的多点防治示范,通过反复多次大剂量的施药防治传毒的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为50%80%。近几年来许多农药厂商纷纷将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菌毒清、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和腐殖酸等“病毒钝化剂”推荐用于防治条纹叶枯病,有些已取得了在这一病害防治上使用的农药登记,但笔者未曾对这些药剂做过药效试验。水稻分蘖盛期该病第一个发病高峰期后,随水稻拔节发黄的病苗看似减少,实际为长高的健苗所遮盖,这一假象又常常被误认为施药后的疗效。很多书刊上的有关文章介绍,为防治该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用内吸性杀虫剂处理稻种、用药剂消灭稻田周围越冬场所杂草上的灰飞虱和组织农户统一施药防治,笔者认为这些措施或者意义不大,或者不现实,不好真正做到而难以见效。3.2 农业防治适当推迟水稻水稻播种和插秧期,播种期由原来的4月510日推迟至4月1525日;本田插秧期相应后延1015天,大量的实践证明其发病程度可明显减轻。稻苗感染该病毒后,主茎和分蘖都会发病,采取稀植靠分蘖来实现较多收获穗数的栽培方式水稻受该病影响会相应较大;适当增加水稻基本苗数,减少蘖穗率,可使该病危害损失减小。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插秧密度应为行穴距30cm1013.3cm,每穴35株。当然,需稀植的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并非也要因此而密植。本田多施氮肥、稻苗叶色浓绿、长势旺盛的稻田条纹叶枯病好像轻,而氮肥量小、稻苗叶色黄、长势差的稻田条纹叶枯病好像重,这是由于氮肥量大的稻苗生长快,掩盖了一些病苗,实际上增加氮肥量并不能减轻发病程度。与之相反,很多有关文章提到采用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硅钾肥、落干烤田等控制其它病害的农艺措施用来控制这一病毒性病害,笔者认为也都缺乏依据。为减少灰飞虱传毒,很多有关文章提到应铲除稻田周围杂草,笔者认为这一措施同样不现实且意义不大,实际上稻田周围越冬场所的灰飞虱若虫在春暖后取食杂草或冬小麦新芽一段时间后,即已转移到幼嫩的稻苗上为害,况且灰飞虱成虫还能远距离迁飞;还有的文章提到剔除病苗可减轻病情,近两年来在该病发生期一些稻农为此坚持每天剔除病苗,笔者认为这也是辛苦费工的一时无奈之举。3.3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防治条纹叶枯病主要靠抗病的水稻品种,一个水稻品种能否推广种植首先要看它是否抗条纹叶枯病,已是这一带稻区的共识。在一大批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退出的同时,一些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推广为水稻生产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早熟高产的盐丰47迅速成为唐山和秦皇岛稻区的主栽水稻品种;晚熟米质特优的津原45迅速成为天津稻区的主栽水稻品种。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水稻品比试验和生产调查,除盐丰47和津原45外,目前可选用的抗条纹叶枯病品种还有:晚熟米质特优的津稻9618、津原47和E28;早熟综合抗性较好的津原85、津原101和津原9540;早熟高产米质稍差的金优3号、金优4号和新90-3;熟期适中米质较好的垦育20;晚熟高产米质特优的杂交粳稻十优18;晚熟高秆大穗品种2015,以及可取代冀糯1号的糯稻津糯1号和京糯11等。种植这些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虽然也仍会有少量的稻苗发病,但不会明显减产,不必施药防治,尤其注意不要把水稻分蘖至拔节期盐碱害引发的缺素症误诊为条纹叶枯病进而误认为水稻抗病性丧失再进而盲目施药。根据田间调查,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