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_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_第1页
薪酬管理_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_第2页
薪酬管理_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_第3页
薪酬管理_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_第4页
薪酬管理_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讲工资 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 第二节匹配理论的若干基本概率第三节效率工资理论第四节搜寻与匹配模型第五节寻找工作的决策 第二节匹配理论 一 提出问题匹配过程发生于婚姻 大学录取和择业等过程中 首先 介绍美国医生就业市场 上世纪初 美国医学院与医院之间在招聘实习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医院希望能招到优秀的毕业生 因为对实习生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 毕业生希望的得到临床医疗经验 因此实习医生的工作机会是极其珍贵 由于医院之间的争夺 所以 医院会与毕业生较早的签订契约 结果是 在离毕业还有两年的时候 医院就与毕业生签订契约 这对学校的教育秩序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美国医学院协会于1944年决定 对于在1946年毕业的学生中 学校知道毕业前夕一律不准寄出成绩单与推荐信 者可以缩短医院与医学院学生的就业择业时间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就业与择业 容易发生两个问题 一是一些学生在接受了某些医院的录用后 往往会发现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是医院在正式录用某个实习医生后发现有更好的毕业生 美国实行 全国实习医生匹配项目 让每一个申请工作的人对自己所申请的医院分等级 医院也对录用标准分等级 然后要求所有医院与毕业生偏好单子送交与NIMP 统一调配 但该程序不具强制性 1 偏好表达式男士集M m1 m2 mn 女士集W w1 w2 wp 男士m偏好集P m w1 w2 m w3 wp表示 对男士而言 选择w1优于w2 选择w2优于单身 单身又优于w3 即与w3及其以后的人结合不如单身 男士m 偏好集P m w2 w1 w7 m w3 wp表示 对于m 来说 w2优于其他 w1 w7的效用等同 单身优于w3 wp 二 匹配的概念 一般情况 偏好集为 P P m1 P m2 P mn P w1 P w2 P wp 记某个婚姻介绍所的信息状态为 M W P 我们记w 表示对m而言 他对w的偏好超过对 的偏 以w 表示m对w的喜欢至少与对 一样好 偏好集满足 完备性 与 传递性 2 匹配 定义 一种匹配 记为 是从并集M M到他本身的一种一对一的二阶对应关系 即 2 使得 如果 m m 则 m W 如果 w w 则 w M 我们称之为 x 为x的配偶 注意 2 指如果 m w 则 2 w m 即w若是配偶 则m必也是w配偶 即一个人的配偶的配偶仍然是他自己 一个人与某种工作很般配 反过来 那种工作岗位也会与这个人很般配 3 个人理性 定义 如果每个人对他 或她 的配偶是可以接受的 则称该匹配为个人理性的匹配 如果一个匹配没有被一个人阻止 则称该匹配是满足个人理性的 个人理性匹配并不是每个人在匹配中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而只是说 对每一个人来说 参与匹配过程比不参与更优 从就业的角度而言 个人理性匹配是说 没有发生有人觉得工作不如呆在家里失业的事情 4 稳定匹配 定义 如果一个匹配不会被任何人或任何一对人所联合阻止 则称该匹配是稳定的 不稳定匹配 如果有一个男士m与一位女士w并没有在一个匹配过程 中成为配偶 但他们希望结合在一起 即w 并且m 说明w对m来说 比m在 中的配偶要更优 而对m对w来说 比w在 中的配偶要更优 则 m w 就会共同反对匹配关系 5 匹配中的占优 定义 在婚姻关系中 当且仅当 在并集M W中存在着一个联盟A 并且 对于联盟A中的所有男士m与女士w 都有 解释 由于A中的人都认为按 匹配比按 匹配好 博弈的规则便会允许联盟A会按 而不是按 来进行匹配 6 博弈的核 定义 匹配中所有非占优于别的结果的结果的集合 即该核中没有任何联盟 三 匹配与寻找工作 现在回到初篇问题解决程序 尝试 派遣 与最新修正解决方法 让各家招人的医院排列出自己对应聘学生的学业标准偏好序 又要求所有应聘学生列出自己对医院的偏好序 然后按用人单位提供的空位进行匹配 第一步 1 1阶段 如果医院i 记为Hi 有qi个空缺岗位 那么 从把Hi列入第一志愿的学生中按学业从高到低录用学生 如果匹配过程没有出现 则到 第二步 2 1阶段 即从将Hi列为第二志愿的学生中按学业从高到低录用学生 如果相应的匹配不出现 一直可以进行到第K步 叫K 1阶段 在这一阶段 受选的学生是在第K次选择中将Hi列为首选 最新修正 如当前是第K次选择 只考虑将医院列为K档志愿的学生 如果考生在该档竞争中未被录用 则下一档只考虑将招人医院列为K 1档志愿的学生 依次类推 这会改变匹配结果 第三节效率工资理论 一 效率工资的潜在理由假定 企业对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 尽管有成本 但也会带来利益 原因 1 高的工资会提高职工的食品消费 从而有更强健的体魄与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2 在企业管理人员难以完全监督工人工作过程时 高工资会诱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 如果企业支付工资比劳动市场上供求相等的均衡工资要高 它提供的工作岗位对工人来说就有了价值 工人出于珍惜这份工作的动机 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3 企业支付高工资可以带来劳动力质量的良性提高 当企业提高高薪时 有能力的人就会去应聘 申请工人的人才库的平均水平就会上升 录用的人的平均素质当然也会跟着上升 最后提高企业的效率 4 高薪会培养起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从而激发出工人的积极性 反之 低工资与差待遇是产生工人抱怨 怠工甚至罢工的根源 二 基本模型 1 假定N家企业 企业同质 竞争性企业 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公式 Y wL 其中 Y是产出 w是实际工资 L是就业人数 生产函数 Y F eL F 0 F 0 社会工人数固定 劳动供给完全无弹性 2 模型分析max 如果劳动市场上存在失业 则企业完全可以用该式来决定工资 极大化问题就没有约束条件 反之 若劳动市场上没有失业或出现劳动力短缺 则会出现约束条件 即工资不得低于别的企业所支付的工资 首先 解企业不存在约束条件 即市场上存在失业 0 0 解得 1说明 当企业在最优时 工人努力程度对于工资的弹性等于1 企业最优 最优意味着为了获得一单位工人的努力水平 企业支付的工资最低 即e w w会最高 弹性为1 说明每单位工资在边际上所获得的平均努力程度正好等于工资带来的边际努力程度e w 因此 增加工资所造成的边际效果不会影响工资产生的平均努力程度 这意味着工资产生的平均努力程度既不会上升 又不会下降 反过来说 这就是指努力所要求的工资成本最低 所以 企业达到最优 两点结论 1 该模型说明失业是可以出现的 w 是完全由企业自身决定的 企业并没有动力区进一步降低工资增加就业 2 既然企业在面临失业时其最优工资水平是不反应失业压力的 说明为什么在对劳动需求下降时 工资水平并不会有大的变化 但失业率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e 0 w w e w 效率工资的决定 三 一般模型 1 模型的形式e e w wa u 其中wa表示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 u是失业率 假设 1 0 20 模型的一阶条件 1 1 2 一个例子 萨莫斯的效率工资的一般模型 e 如 0其他情况其中 x 1 bu wa 00 X表示对劳动市场条件的测度 如果b 1 x就等于别的企业付出的工资乘以就业概率 即x代表你辞职现有企业的工作后可以获得的工资待遇 如果b1 表明工人害怕失业 x值会对别的企业付出的工资打较大的折扣 X实质上是工人在现有企业中就业的机会成本 X高 说明劳动市场条件好 反之 则低 求努力程度e对于本企业工资w的弹性 当该弹性为1时 则有 11 1得 w 1 1 1 当 值很小时 11 1 当 值很小时 企业有动力给予在职职工某一个高于现存劳动市场上工资待遇的水平 在完全均衡市场中 w wa 因此上式可表达成如下形式 1 w 1 bu wa即u b UEQ 均衡失业率 如果u1 说明企业在失业率小于均衡失业率时会对在职职工提高待遇 反之 如果u UEQ 则1 1 1 说明企业在失业率大于均衡失业率是会对在职职工压低工资 当u UEQ w wa 均衡努力程度是 1 1 1 两点结论 第一 均衡失业率只取决于努力程度函数的两个参数 生产函数与均衡失业率的决定过程无关 第二 表示努力程度对于增加工资的弹性 而均衡失业率公式告诉我们 上升可以引起均衡失业率的上升 第四节搜寻与匹配模型 劳动的异质性问题开始着手 一 模型的描述工人 失业U 就业E 岗位 占有F 空位V 劳动市场 稳定状态是该节的关键所在 就业岗位总量是内生的 企业可以创造岗位 也可以消除岗位 企业岗位的维持成本为C A 一单位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产品量为 w 工资率 岗位非空 企业利润为 A w C 岗位空 利润 C 工人就业 效用为w 失业 效用为零 假定失业与空位并存 失业与空位并存会产生新的工作机会流 设在单位时间内的新岗位流为 M M U V KU V 0 1 0 1我们称之为 匹配函数 解释 K为常数 由于企业与失业工人双方都在找 以V代表有空位的企业 U代表失业工人 于是搜寻结果是双方努力的乘积的某种数学转换 1 表示如增加搜寻努力 报酬会递增 市场活跃效用 1 表示搜寻工作的努力报酬递减 市场拥挤效用 设单位时间内有b比率的工人会退出就业市场 那么 就业工人人数E的动态变动 稳定的就业状态 0 令a表示失业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找到工作的速率 a 令 表示单位时间内工作空位聘用到人的速率 VE 表示工人就业状态的现值 VU 表示工人失业状态的现值 VF 表示岗位填满状态的现值 VV 表示岗位闲置状态的现值 各种状态的收益 各个现值乘上利率 均衡时 各种资产方式的投资收益应当与资本平均收益相等 就业状态的收益 rVE w b VE VU 失业状态的收益 rVU a VE VU 岗位填满状态的收益 rVF A w C b VF VV 岗位闲置状态的收益 rVV C VF VV 假设一工人与企业平分就业带来的好处 VE VU VF VV假设二企业创造或取消工作岗位是无城北的 空位的价值必须为零 即VV 0 二 模型的解 匹配模型的关键前提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 第一步 考虑在a和 给定的条件下 解工资与空闲职位的价值 r VE VU w b a VE VU 即 VE VU 同理 r VF VV A w b d VF VV 即 VF VV 综合二者可得 w 2 2 当a 时 w A 2 即工人与企业均分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当a 时 说明失业工人找到新岗位的速率快于有闲置岗位的企业找到工人的速率 因此工人会在生产过程后的分配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从而工人获得了大于A 2 当a 时 企业与工人相比处于有利地位 工人所获得的会小于A 2 空位的价值VE VU 2 VV 2 2 第二步 假设a与 内生化 a 1 1 1 由以上两个等式可知 a对E递增 但 对E递减 又由于VV对a递减 则VV对E递减 说明随着就业人数上升 企业闲置的岗位也会不那么吃香 只有当失业率很高时 有闲置岗位的企业才那么吃香 空闲的岗位会很紧俏 从而VV会很高 当E趋近与0时 失业人数趋近于L a会趋近于零 会趋近于无穷 当工人全部失业时 闲置的岗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