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doc_第1页
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doc_第2页
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doc_第3页
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doc_第4页
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油田第一中学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这一章主要学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 全章共分6个小节,教学时间约为18课时,各小节的教学时间分配如下: 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3课时 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4课时 23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课时 24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课时25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课时 26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课时小结与复习 2课时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的教学内容 圆锥曲线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包括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使用的方法是代数方法,它的基础是第七章学过的曲线和方程的概念 我们知道,曲线可以看成是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在解析几何里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一般程序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利用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说明这些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第七草里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种方法,不过,“圆锥曲线”这一章中,这种研究曲线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它的优势体现得最突出 所以,“圆锥曲线”一直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研究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主要是它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所谓标准方程就是曲线在标准位置时的方程,即曲线的中心或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在坐标轴上时的方程,通过对这种方程的讨论得到的曲线的性质,可以利用平移图形推广到曲线的其他位置上去,所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在标准位置上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二)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2能够根据条件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并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3进一步掌握坐标方法; 4结合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观点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因而这一部分的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它要求学生既能分析图形,又能灵活地进行各种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变形,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 坐标方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的教学要求不能过高,只能以绝大多数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为标准 二、本章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重点 1突出重点内容 本章所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都是重要的曲线 因为对这几种曲线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方法相同,所以教材对这三种曲线没有平均使用时间和力量,而是把重点放在椭圆上 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掌握列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化简的常用办法 这样,在求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顺利地完成 在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时,教材以椭圆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在解析几何中讨论曲线几何性质的一般程序,以及怎样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范围、对称性,怎样确定曲线上的点的位置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时,就可以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从而在掌握解析几何基本方法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时,不求全,有选择地介绍主要性质 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圆锥曲线的最基本的性质 2突出坐标方法 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根据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在这一章里把训练学生掌握坐标法作为这一章数学方法教学的重点 例如教材在第8.6节中选择了一个求正三角形边长的例题,解这个题目时,首先要证明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抛物线的对称轴,这是用方程证明图形性质的问题,并且是比较典型的 (二)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 高中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是有机联系着的,特别是教材采用了“混编”的形式,将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合成统一的高中数学,这就更需要加强各章之间的联系,互相配合,发挥整体的效益 (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有主动性,才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 目前,高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注意交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讲椭圆的几何性质时,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所以教材增加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首先说明解析几何里讨论曲线性质时,通常要讨论哪些性质,然后说明用方程讨论这些性质时的一般方法,这就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怎样去学习,学习就会变得主动 又如,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不会分析问题,遇到问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只好被动地听讲 教材注意提高例题的质量,在一些例题中给出了分析或小结(例题解后的注),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减少解题的盲目性;通过小结,指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 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把握好大纲的精神,第二是学生的实际 根据大纲的精神,圆锥曲线部分是属于控制教学要求的内容,但目前由于考试的影响,这一部分教学的要求比较高,题目的难度很大 如何控制教学要求是个难点 高中的教学时间有限,作为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应以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能力为主,要使学生切实把基础打好不要过分重视技巧性很强的难题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说,训练不能一次完成,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学生的基础、兴趣、志向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二)注意形数结合的教学 解析几何的特点就是形数结合,而形数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所以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训练学生将几何图形的特征,用数或式表达出来,反过来,要使他们能根据点的坐标或曲线的方程,确定点的位置或曲线的性质,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或式的问题,将数或式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 2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形。学生在解解折几何的题目时,往往在得到曲线的方程以后就把图形抛到一边去了,不再利用图形,忽视了图形直观对启发思路的作用。例如,巳知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求这两点的距离 解这个题目如果单纯用代数方法,可以完全不用图形;可是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在解决解析几何的问题中,充分利用图形,有时不仅简单,而且能开阔思路 3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解析几何的过程中,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顺利地画出圆锥曲线的草图,教材结合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教学,突出了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根据它们的几何意义来画草图就比较方便,教学时,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一点 (三)注意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本章的教学离不开根式的化简和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中对这两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所以学生这方面的基础较差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在这一章的前面集中补讲这些内容,二是在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边用边讲 例如,在列出椭圆的方程以后,出现了含两个根式的无理方程,这种方程初中代数中出现过,只是这里根号下的式子复杂些 教学时适当放慢些速度,将化简过程写得详细一些,学生是可以掌握的 又如,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时,得到以为 未知数的方程组,并且未知数在分母上,这种方程组学生在初中没有见过,但是初中学过用换元法解方程组,若设,就可以把它化为初中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问题便能够解决,教材结合具体例题的教学过程,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这类方程组的解法,边用边学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求两条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包括求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的:1理解椭圆的定义 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2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椭圆的草图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3能由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方程4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达到“掌握”的层次,即在对有关概念有理性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了解它们与其他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技能,并能作简单的应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需求,本节课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椭圆的定义是一种发生性定义,是通过描述椭圆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 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理应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今后研究椭圆性质的根本依据,自然成为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 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表现)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 但由于学生比较了解圆的性质,从“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看,学生并未真正有所感受 所以,椭圆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联系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 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不仅在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数学的基础 教科书以椭圆为学习圆锥曲线的开始和重点,并以之来介绍求圆锥曲线方程和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可见本节内容所处的重要地位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一般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为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根据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时拟作如下安排:第一课时,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三课时,以椭圆为载体的动点轨迹方程的探求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1997年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了一条消息,从1997年2月中旬起,海尔波普彗星将逐渐接近地球,过4月以后,又将渐渐离去,并预测3000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 1997年2月至3月间,许多人目睹了这一天文现象天文学家是如何计算出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呢?原来,海尔波普彗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通过观察它运行中的一些有关数据,可以推算出它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从而算出它运行周期及轨道的的周长 (说明椭圆在天文学和实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指出研究椭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3手工操作演示椭圆的形成: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近,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分析:(1)轨迹上的点是怎么来的?(2)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答:两个定点,绳长即不论运动到何处,绳长不变(即轨迹上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不变)二、讲解新课:1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注意:椭圆定义中容易遗漏的两处地方:(1)两个定点-两点间距离确定 (2)绳长-轨迹上任意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确定思考:在同样的绳长下,两定点间距离较长,则所画出的椭圆较扁(线段)在同样的绳长下,两定点间距离较短,则所画出的椭圆较圆(圆)由此,椭圆的形状与两定点间距离、绳长有关(为下面离心率概念作铺垫)2.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取过焦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设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是().则,又设M与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化简,得 ,由定义,令代入,得 ,两边同除得 此即为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注意若坐标系的选取不同,可得到椭圆的不同的方程 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选取方式不同,调换轴)焦点则变成,只要将方程中的调换,即可得,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理解:所谓椭圆标准方程,一定指的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在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的要求,如方程就不能肯定焦点在哪个轴上;分清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可与直线截距式类比,如中,由于,所以在轴上的“截距”更大,因而焦点在轴上(即看分母的大小) 三、讲解范例: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和(0,2)且过(,)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所以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 2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又所以所求标准方程为 另法: 可设所求方程,后将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出,从而求出椭圆方程点评:题()根据定义求 若将焦点改为(0,-4)、(0,4)其结果如何;题()由学生的思考与练习,总结有两种求法:其一由定义求出长轴与短轴长,根据条件写出方程;其二是由已知焦距,求出长轴与短轴的关系,设出椭圆方程,由点在椭圆上的条件,用待定系数的办法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1 椭圆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5 B.6 C.4 D.102.椭圆的焦点坐标是( )A.(5,0) B.(0,5) C.(0,12) D.(12,0)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焦点在轴上,则其焦距为( )A.2 B.2C.2 D.4.,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5.方程表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是( ). .) . . )参考答案:1.A2.C3.A4. 5.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椭圆的定义中,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焦点的位置看,的分母大小来确定; 、的几何意义 六、课后作业: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上椭圆,若是,求出的值 ;答案:表示园;是椭圆;不是椭圆(是双曲线);可以表示为 ,是椭圆,2 椭圆的焦距是 ,焦点坐标为 ;若CD为过左焦点的弦,则的周长为 答案:3 方程的曲线是焦点在上的椭圆 ,求的取值范围答案:4 化简方程:答案:5 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F2的距离是 答案:4 6 动点P到两定点 (-4,0), (4,0)的距离的和是8,则动点P的轨迹为 _ 答案:是线段,即 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口答)(1) a=4,b=3,焦点在x轴;(2)a=5,c=2,焦点在y轴上.(答案:;)(2) 已知三角形ABC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解:以BC边为x轴,BC线段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点的轨迹是椭圆,其方程为:若以BC边为y轴,BC线段的中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点的轨迹是椭圆,其方程为: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运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2学会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曲线的方程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曲线的方程教学难点:待定系数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注意:椭圆定义中容易遗漏的两处地方:(1)两个定点-两点间距离确定(2)绳长-轨迹上任意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确定在同样的绳长下,两定点间距离较长,则所画出的椭圆较扁(线段)两定点间距离较短,则所画出的椭圆较圆(圆)椭圆的形状与两定点间距离、绳长有关(为下面离心率概念作铺垫)2.椭圆标准方程:(1)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2)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 所谓椭圆标准方程,一定指的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在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的要求,如方程就不能肯定焦点在哪个轴上;分清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可与直线截距式类比,如中,由于,所以在轴上的“截距”更大,因而焦点在轴上(即看分母的大小) 二、讲解范例: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椭圆经过点(5,0).(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和为26.选题意图:该题训练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考查关系掌握情况.解:(1)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2c=6.所求椭圆的方程为:.(2)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所求椭圆方程为: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2)焦点在轴上,与轴的一个交点为P(0,10),P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选题意图:训练待定系数法求方程的思想方法,考查椭圆上离焦点最近的点为长轴一端点等基本知识.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椭圆经过点(2,0)和(0,1)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在椭圆上,.又P到它较近的一焦点的距离等于2,c(),故c=8.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说明:(1)标准方程决定的椭圆中,与坐标轴的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实际即为与的值.(2)后面的学习中将证明椭圆长轴端点距焦点最远或最近.例3 已知椭圆经过两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则有 ,解得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4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且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解:以BC所在直线为轴,BC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顶点,根据已知条件得|AB|+|AC|=10再根据椭圆定义得所以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0)(特别强调检验) 因为A为ABC的顶点,故点A不在轴上,所以方程中要注明0的条件三、课堂练习:1设为定点,|=6,动点M满足,则动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答案:D2.椭圆的左右焦点为,一直线过交椭圆于A、B两点,则的周长为 ( )A.32 B.16 C.8 D.4答案:B3.设(0,),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A.(0, B.(,) C.(0,) D.,)答案:B4.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的取值范围是_.分析:将方程整理,得,据题意 ,解之得0k1.5.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的取值范围是_.分析:据题意,解之得0m6.在ABC中,BC=24,AC、AB的两条中线之和为39,求ABC的重心轨迹方程.分析:以BC所在直线为轴,BC的中垂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M为重心,则|MB|+|MC|=39=26.根据椭圆定义可知,点M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0) 四、小结 :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平面内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为2,一个动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为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推导出点M的轨迹方程.选题意图: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解:建立直角坐标系,使轴经过点,并且点O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设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1),M与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6,则的坐标分别是(-1,0),(1,0).将这个方程移项后,两边平方,得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得:两边除以72得:.说明:本题若不限制解题方法则可借助椭圆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与联系2.使学生掌握转移法(也称代换法,中间变量法,相关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椭圆有关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的轨迹教学难点: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的轨迹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注意:椭圆定义中容易遗漏的两处地方:(1)两个定点-两点间距离确定(2)绳长-轨迹上任意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确定在同样的绳长下,两定点间距离较长,则所画出的椭圆较扁(线段)两定点间距离较短,则所画出的椭圆较圆(圆)椭圆的形状与两定点间距离、绳长有关(为下面离心率概念作铺垫)2.椭圆标准方程:(1)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2)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在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的要求,如方程就不能肯定焦点在哪个轴上;分清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可与直线截距式类比,如中,由于,所以在轴上的“截距”更大,因而焦点在轴上(即看分母的大小) 二、讲解范例:例1 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轴作垂线段PP,求线段PP的中点M的轨迹(若M分 PP之比为,求点M的轨迹)解:(1)当M是线段PP的中点时,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因为点在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上,所以有 ,即 所以点的轨迹是椭圆,方程是 (2)当M分 PP之比为时,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因为点在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上,所以有 ,即 所以点的轨迹是椭圆,方程是 例2 已知轴上的一定点A(1,0),Q为椭圆上的动点,求AQ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因为点为椭圆上的点,所以有 ,即所以点的轨迹方程是 例3 长度为2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轴、轴上滑动,点M分AB的比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的坐标为 因为,所以有 ,即所以点的轨迹方程是 例4 已知定圆,动圆M和已知圆内切且过点P(-3,0),求圆心M的轨迹及其方程 分析:由两圆内切,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此结论: 上式可以变形为,又因为,所以圆心M的轨迹是以P,Q为焦点的椭圆 解 已知圆可化为:圆心Q(3,0),所以P在定圆内 设动圆圆心为,则为半径 又圆M和圆Q内切,所以,即 ,故M的轨迹是以P,Q为焦点的椭圆,且PQ中点为原点,所以,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 三、课堂练习:(1)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 ( )A.2 B.3 C.5 D.7 答案:D(2)已知椭圆方程为,那么它的焦距是 ( )A.6 B.3 C.3 D. 答案:A(3)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0,+) B.(0,2)C.(1,+) D.(0,1) 答案:D(4)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是F1(-2,0),F2(2,0),并且经过点P(),则椭圆标准方程是_ 答案:(5)过点A(-1,-2)且与椭圆的两个焦点相同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 答案:(6)过点P(,-2),Q(-2,1)两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答案:四、小结 :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转移法是在动点的运动随着另一个点的运动而运动,而另一个点又在有规律的曲线上运动,这种情况下才能应用的,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寻求两动点的坐标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已知圆,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轴作垂线段,求线段的中点M的轨迹.选题意图:训练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考查“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这一解析几何基本思想.解:设点M的坐标为,则点P的坐标为.P在圆上,即.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2ABC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是B(0,6)和C(0,-6),另两边AB、AC的斜率的乘积是-,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选题意图: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建立借助方程对应曲线后舍点的解题意思,训练根据条件对一些点进行取舍.解:设顶点A的坐标为.依题意得 ,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说明:方程对应的椭圆与轴有两个交点,而此两交点为(,)与(0,6)应舍去.3已知椭圆的焦点是,为椭圆上一点,且是和的等差中项.(1)求椭圆的方程;(2)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120,求.选题意图:综合考查数列与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等比定理进行解题.解:(1)由题设4, 2c=2, 椭圆的方程为.()设,则60由正弦定理得:由等比定理得:整理得: 故.说明:曲线上的点与焦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称曲线三角形,与曲线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常常借助正(余)弦定理,借助比例性质进行处理.对于第二问还可用后面的几何性质,借助焦半径公式余弦定理把P点横坐标先求出来,再去解三角形作答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以及的相互关系3理解、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曲线的条件列出方程,如果说是解析几何的手段,那么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画图就是解析几何的目的 怎样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曲线原性质呢?本节内容为系统地按照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提供了一个范例,因此,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从哪些方面来讨论一般曲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彼此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椭圆几种画法的学习,能深化对椭圆定义的认识,提高画图能力;通过几何性质的简单的应用,了解到如何应用几何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椭圆的几种画法。难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准线方程及椭圆的第二定义的理解,关键是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图形的对应关系,理解关掌握两种椭圆的定义的等价性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本节内容分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的课时分配作如下设计:第一课时,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离心率、椭圆的画法;第二课时,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方程;第三课时,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课时,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2标准方程:, ()3问题:(1)椭圆曲线的几何意义是什么?(2)“范围”是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曲线所在的位置的范围,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其图形位置是怎样的?(3)标准形式的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对称性是怎样的?(4)椭圆的顶点是怎样的点?椭圆的长轴与短轴是怎样定义的?长轴长、短轴长各是多少?的几何意义各是什么?(5)椭圆的离心率是怎样定义的?用什么来表示?它的范围如何?在这个范围内,它的变化对椭圆有什么影响?(6)画椭圆草图的方法是怎样的? 二、讲解新课: 由椭圆方程() 研究椭圆的性质.(利用方程研究,说明结论与由图形观察一致) (1)范围: 从标准方程得出,即有,,可知椭圆落在组成的矩形中(2)对称性:把方程中的换成方程不变,图象关于轴对称换成方程不变,图象关于轴对称把同时换成方程也不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曲线具有关于轴对称,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则它一定具有第三种对称原点叫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轴、轴叫椭圆的对称轴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对称的截距(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在椭圆的方程里,令得,因此椭圆和轴有两个交点,它们是椭圆的顶点令,得,因此椭圆和轴有两个交,它们也是椭圆的顶点 因此椭圆共有四个顶点: ,加两焦点共有六个特殊点. 叫椭圆的长轴,叫椭圆的短轴长分别为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椭圆的顶点即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至此我们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 对称性, 顶点因而只需少量描点就可以较正确的作图了 (4)离心率:发现长轴相等,短轴不同,扁圆程度不同这种扁平性质由什么来决定呢?概念: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定义式:范围:考察椭圆形状与的关系:,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 三、讲解范例:例1 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解:把已知方程化成标准方程 所以,因此,椭圆的长轴的长和短轴的长分别为,离心率,两个焦点分别为,椭圆的四个顶点是, 将已知方程变形为,根据,在的范围内算出几个点的坐标:01234543.93.73.22.40 先描点画出椭圆的一部分,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例2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椭圆的简图:(1)(2)答:简图如下:例3 分别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出以下椭圆的简图:(1)(2)答:简图如下: 四、课堂练习:1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将长轴分为:两段,求其离心率解:由题意,=:,即,解得 2如图,求椭圆,()内接正方形ABCD的面积 解 由椭圆和正方形的中心对称性知,正方形BFOE的面积是所求正方形面积的1/4,且B点横纵坐标相等,故设B(),代入椭圆方程求得,即正方形ABCD面积为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用方程讨论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学习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对称性、顶点、范围、离心率;学习了椭圆的描点法画图及徒手画椭圆草图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教学目的:1. 掌握椭圆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等几何性质;2理解椭圆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的等价性;3掌握根据曲线方程来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方程教学难点:椭圆第二定义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2标准方程:, ()3椭圆的性质:由椭圆方程() (1)范围: ,,椭圆落在组成的矩形中(2)对称性: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原点叫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轴、轴叫椭圆的对称轴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对称的截距(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椭圆和轴有两个交点,它们是椭圆的顶点 椭圆和轴有两个交,它们也是椭圆的顶点 因此椭圆共有四个顶点: ,加两焦点共有六个特殊点. 叫椭圆的长轴,叫椭圆的短轴长分别为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椭圆的顶点即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4)离心率: 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 椭圆形状与的关系:,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 4. 回顾一下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如果对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适当变形,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即 同时还有 (3)观察上述三式的结构,说出它们各自的几何意义,从而引出椭圆的第二定义二、讲解新课:1椭圆的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内常数,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就是离心率2椭圆的准线方程对于,相对于左焦点对应着左准线;相对于右焦点对应着右准线对于,相对于下焦点对应着下准线;相对于上焦点对应着上准线准线的位置关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其上任意点到准线的距离:(分情况讨论)点评:(1)从上面的探索与分析可知,椭圆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是等价的,它是椭圆两种不同的定义方式(2)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与短轴平行,且关于短轴对称 三、讲解范例:例1求下列椭圆的准线方程:(1) (2) 解:方程可化为 ,是焦点在轴上且,的椭圆所以此椭圆的准线方程为 方程是焦点在轴上且,的椭圆所以此椭圆的准线方程为 例2 椭圆上有一点P,它到椭圆的左准线距离为10,求点P到椭圆的右焦点的距离 解:椭圆的离心率为,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得,点P到椭圆的左焦点距离为 再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得,点P到椭圆的右焦点的距离为20812 四、课堂练习:1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1)(2)答案: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2已知椭圆的两条准线方程为,离心率为,求此椭圆的标准方程答案: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两种定义是等价的;椭圆的两种类型的准线方程也是不同的,须区别开来上面(2)即同样(3)也可以这样处理,这是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本课时背景材料是课本例4,学生解答例4并不困难,但对例4中直线的出现感到突然与困难,对由此得出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有何内在联系搞不清楚 本设计通过反思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椭圆的第二定义 使学生明白两种定义是等价的,消除了学生困惑 利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定义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三)教学目的:1. 能推导,掌握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并能利用焦半径公式解决有关与焦点距离有关的问题;2能利用椭圆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综合问题;3体会数学形式的简洁美,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教学重点:焦半径公式的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焦半径公式的的推导,应用问题中坐标系的建立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2标准方程:, ()3椭圆的性质:由椭圆方程() (1)范围: ,,椭圆落在组成的矩形中(2)对称性: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原点叫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轴、轴叫椭圆的对称轴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对称的截距(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椭圆共有四个顶点: ,加两焦点共有六个特殊点. 叫椭圆的长轴,叫椭圆的短轴长分别为 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椭圆的顶点即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 (4)离心率: 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 椭圆形状与的关系:,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 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例 4.椭圆的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内常数,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就是离心率椭圆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是等价的,它是椭圆两种不同的定义方式5椭圆的准线方程: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与短轴平行,且关于短轴对称 对于,左准线;右准线对于,下准线;上准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二、讲解新课: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设是椭圆的一点,和分别是点与点,的距离.那么(左焦半径),(右焦半径),其中是离心率推导方法一: ,即(左焦半径),(右焦半径)推导方法二:,同理有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 其中分别是椭圆的下上焦点)注意: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的区别只和焦点的左右有关,而与点在左在右无关 可以记为:左加右减,上减下加三、讲解范例例1 如图所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km,并且、A、B在同一直线上,设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 (精确到1km)解: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使点A、B、在轴上,则 |OA|O|A|63714396810|OB|O|B|637123848755解得7782.5,972.5.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为 例2 椭圆,其上一点P(3,)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是6.5和3.5,求椭圆方程解: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得,解得,从而有 所求椭圆方程为 四、课堂练习:1P为椭圆上的点,且P与的连线互相垂直,求P解:由题意,得64,P的坐标为,2椭圆上不同三点与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求证证明:由题意,得 23设P是以0为中心的椭圆上任意一点,为右焦点,求证: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此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证明:设椭圆方程为,(),焦半径是圆的直径,则由知,两圆半径之差等于圆心距,所以,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此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五、小结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形式;实际问题中坐标系的建立应使问题易求解 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四)教学目的:1. 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了解参数方程中系数的含义2通过学习椭圆的参数方程,进一步完善对椭圆的认识,理解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相互联系并能相互转化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由曲线求方程及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及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推导方程的过程.灵活运用方程求解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2标准方程:, ()3椭圆的性质:由椭圆方程() (1)范围: ,,椭圆落在组成的矩形中(2)对称性: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轴对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原点叫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轴、轴叫椭圆的对称轴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对称的截距(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椭圆共有四个顶点: ,加两焦点共有六个特殊点. 叫椭圆的长轴,叫椭圆的短轴长分别为 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椭圆的顶点即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 (4)离心率: 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椭圆形状与的关系:,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