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全国卷考情2018全国卷(32)、2018全国卷(31)、2018全国卷(32)、2017全国卷(3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考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杂交实验(2)结果分析: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3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1)实质(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4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不同优良性状亲本F1F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纯合子(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观察甲、乙两图,分析自由组合定律:(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乙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为什么?提示。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过程中仅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教材高考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 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Dd和aD(2018海南卷,17)()(2)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 cm,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 cm。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814 cm(2016经典高考,25)()(3)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2014海南卷,22D)()提示(1)由子一代雄蜂是AD、Ad、aD、ad,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亲本雌蜂形成AD、Ad、aD、ad四种配子,故亲本雌蜂基因型为AaDd,再由子代雌蜂的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四种,从基因型可以看出,每个子代的基因型中均有AD,则亲本雄蜂基因型应为AD。(2)(3)该基因型个体自交子代中7对等位基因纯合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均为(1/2)71/128。2教材拓展拾遗(教材必修2 P3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拓展改编 )请针对选材、研究方法、结果统计、实验程序等四方面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提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科学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即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说,并设计了新的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围绕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1(2018全国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上,依据是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比例。解析(1)依据甲组实验可知,不同性状的双亲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红二),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知乙组中,圆形果单一花序为显性性状,F2中圆长31、单复31,但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乙组的两个F1“圆单”为双显性状,则“长复”为双隐性状,且F2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圆单”个体不能产生1111的四种配子,因此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测交,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1111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2(2013全国卷,3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解析基因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配给子代时的规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两种,比例为11,F2的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配给子代时的规律,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F2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9331。因此,可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aaBBAAbb(或者AABBaabb),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F2中黄色白色31,则说明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若F2中非糯粒糯粒31,则说明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若F2黄色非糯粒黄色糯粒白色非糯粒白色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亲本(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或亲本(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F1AaBb(杂合黄非糯) F2F2子粒中:若黄粒(A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法”验证遗传定律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或其变式)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或其变式),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如同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如同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或其变式),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粉鉴定法若有两种花粉,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3(2019山东泰安期中)某遗传性肥胖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例能同时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B可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来治疗基因型为AAeebb的遗传性肥胖患者C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育患遗传性肥胖的子代D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的概率是9/64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维持体重正常必须同时含有A基因、E基因,且不含有B基因,体重正常的人的基因型是A_E_bb。A、b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性状的,E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A正确;基因型为AAeebb的肥胖患者体内缺乏促黑素细胞激素,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后,可以使其体重恢复正常,B正确;因为A/a、B/b、E/e 3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E_bb,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eebb或A_eebb或aaE_bb的后代,均为遗传性肥胖患者,C错误;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A_E_bb)的概率是(3/4)(3/4)(1/4)9/64,D正确。答案C4(2014全国卷,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再与感病矮秆(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考点二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的分离比1“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的成因分析(1)基因互作序号条件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测交后代比例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1212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133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1124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31(2)显性基因累加效应表现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2“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的成因分析(1)显性纯合致死(2)隐性纯合致死双隐性致死。F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933单隐性致死(aa或bb)。F1自交后代:9A_B_3A_bb或9A_B_3aaB_结合无“致死”状况下的变式分离比考查演绎推理的能力1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解析(1)本题切题关键为实验2及实验4中“F2表现为9紫3红4白”这显然是9331的变式,由此推知该花色遗传应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为独立遗传。(2)书写遗传图解中必须关注“三层面”亲本(P)表现型、基因型,F1表现型、基因型,F1配子类型及其组合方式与结果(F2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应特别注意本题中“纯红色”可能为AAbb,也可能为aaBB。(3)本小题突破口在于“F2紫花植株所结种子种下后所得的所有株系中4/9的株系”。由于F1紫色的基因型是AaBb,F2紫色的基因型为4AaBb、2AaBB、2AABb、1AABB,故占4/9的株系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所得的F3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紫3红4白。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如下图(3)9紫3红4白结合“致死”状况下的变式分离比考查科学思维的能力2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1)F1红花的基因型为,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你支持上述观点,基因组成为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解析(1)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控制花色的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如果没有配子致死情况,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事实上,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红花)aaB_(黄花)A_bb(蓝花)aabb(白花)7311,白花基因的基因型是aabb,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A_bb(蓝花)的数目是1而不是3,因此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答案(1)AaBb基因分离(2)二AbAabb、Aabb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以“两对”独立遗传基因为例)1“无致死”状况下的特殊分离比分析技巧(1)看F2组合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值为934,则为93(31),即4为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3)明确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2“有致死”状况下的特殊分离比分析技巧(1)致死效应的快速确认:若存在“致死”现象,则可导致子代比例偏离“16”的“失真”现象,如A基因中两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时可导致子代基因型为AA_的个体致死,此比例占,从而导致子代成活个体组合方式由“16”变成“12”。同理,因其他致死类型的存在,“16”也可能变身为“15”“14”等。此时应先结合成活个体的具体比例,确认缺失比例,如上述4题中“7311”与“16”相比应缺失了“4/16”,再与9331比较差距,可推测“9”中缺失了2/9,1个“3”中缺失了2/3。(2)“致死”原因的精准推导当出现致死效应时,应首先将异常的性状分离比与正常的性状分离比(如9A_B_3A_bb3aaB_1aabb)进行比较,以确定致死效应的类型。当出现合子致死时,先不考虑致死效应,直接分析基因型的遗传,最后将致死的合子去掉即可;当出现配子致死时,则在分析基因型时就要去掉致死的配子,然后推出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性状”?点拨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型,但并未出现新性状,新表现型的出现是原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易错点2YyRryyrr与yyRrYyrr是否均属测交?点拨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虽然YyRryyrr和yyRrYyrr这两对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称为测交。易错点3不能敏锐进行“实验结果数据”与“9331及其变式”间的有效转化点拨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许多题目给出的结果并非9331或961或934或106或97等规律性比,而是列出许多实验结果的真实数据如F2数据为902740或258726或333259等,针对此类看似毫无规律的数据,应设法将其转化为“9331或其变式”的规律性比,才能将问题化解。易错点4不能灵活进行“信息转化”克服思维定势,误认为任何状况下唯有“纯合子”自交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点拨由于基因间相互作用或制约,或由于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可导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表现为“相同表现型”。故有些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可能不发生性状分离。规范答题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和粉红色四种花色,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分别进行两组实验。实验一:用纯合三角形果实与纯合卵圆形果实杂交,统计如下:亲本F1F2三角形果实三角形果实三角形果实(301株)卵圆形果实卵圆形果实(20株)实验二:已知该植物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1)该植物花色遗传、果实形状遗传分别遵循、(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或“伴性遗传”)(2)“实验一”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果实的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的比例为,其基因型为_。(3)针对实验二思考: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为,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多少?。答卷采样错因分析果实的基因型只要有AA或BB,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F2相关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正确答案:,AABB、AABb、AaBB、AAbb、aaBB误认为F2白花中aaBb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正确答案:3/8随堂真题&预测1(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解析孟德尔指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他不支持融合遗传,A错误;孟德尔指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四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每对等位基因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子代基因型可以产生333381种,C错误。答案D2(2018全国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解析(1)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都可能会出现数量相同的有眼和无眼个体,因此不能根据表中给出的杂交结果判断控制有眼/无眼性状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性状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分离。(2)假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让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果蝇()和无眼果蝇()交配,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由题表所示杂交结果可知,灰体、长翅性状为显性。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中三对等位基因都杂合,故F1相互交配后,F2中有2228种表现型。如果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1/43/41/4,说明无眼性状为隐性。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8隐性3(2016全国卷,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解析(1)确认两对性状显隐性的关键源于实验过程。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进而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4(2020高考预测)某多年生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原理如图所示。某研究小组利用甲、乙两纯种品系做了以下杂交实验。 实验1:甲(紫花)乙(白花)F1紫花,F1自交F2紫花蓝花白花934。请回答问题: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2)用F2中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研究小组重复实验1时的某次实验(实验2)结果如下。研究发现,F1某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是该实验中F2出现异常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实验2:甲(紫花)乙(白花)F1紫花,F1自交F2紫花蓝花白花332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该染色体缺失部分(填“包含”或“不包含”)该基因,判断依据是_。请选取以上植物品系,设计实验探究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还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育。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上,故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F2中的蓝花植株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3AAbb、2/3Aabb,它们各自自交,子代中蓝花植株(A_bb)所占的比例为1/3(2/3)(3/4)5/6。(3)根据实验2中F2表现型及其比例“F2紫花蓝花白花332”分析,F2中蓝花植株所占的份数没有减少仍为“3”,减少的只是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所占份数,再结合三种类型植株的基因型分析,说明A基因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缺失;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与题中“332”的比例不符。欲探究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还是雌配子不育,可设计正反交实验,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知结论。答案(1)遵循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2)5/6(3)B不包含实验2的F2中出现紫花植株实验思路:用实验2中F1紫花植株分别作为父本(正交)、母本(反交)与隐性纯合品系乙进行杂交实验,分别统计后代的表现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正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白花11,反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12,则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反之则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育。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5分钟)1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解析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子代中YYYy(112)(112)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同理子代中RRRrrr(11)(22)(11)12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综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B正确。答案B2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白兔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1/2解析由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假设控制家兔毛色的基因为A、a和B、b,则F2灰兔基因型有4种,AABB(占1/9)、AABb(占2/9)、AaBB(占2/9),AaBb(占4/9),则产生的四种配子中,AB占1/92/91/22/91/24/91/44/9,Ab占2/91/24/91/42/9,aB占2/91/24/91/42/9,ab占4/91/41/9,C错误;F2中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占1/16)、aaBb(或Aabh,占2/16)、aabb(占1/16),D正确。 答案D3(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交配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解析F1测交后代只有四种表现型,可判断出三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F1测交后代中A、C始终在一起,说明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答案B4(2019山东临沂期末)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N、P分别代表16、9、3B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C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解析个体AaBb产生4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方式M4416(种),基因型N339(种),根据表现型比例可知表现型为3种,A正确;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即过程,B正确;为受精作用,该过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根据AaBb自交后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可推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答案D5(2019河南新乡模拟)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A27,7 B16,9 C27,9 D16,7解析此题为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分离比。AaBbEeAaBbEe杂交子代肤色基因型的种类数为33327,各种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个数在06之间,其中显性基因个数越多肤色越深,所以表现型有7种,A正确。答案A6(2019湖南常德期末)蚊子的基因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aaBb的个体占()A1/8 B1/7C1/5 D1/4解析 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基因型为AaBb,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均为1/16,由于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则F2中aaBb的个体占2/141/7,B正确。答案B7(2019四川德阳联考)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的,一对亲本杂交图解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认为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他判断的依据是_,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的根本区别是_。(2)F1中白果的F2中出现白果黄果31的条件是:_,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每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且存活率相同。(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控制。现有2棵南瓜植株M、N(一棵圆形南瓜,一棵长圆形南瓜),分别与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杂交获得大量F1,全为扁盘形,然后进行如下实验。甲:M的F1全部与长圆形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341。乙:N的F1全部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M的基因型为,N的基因型为。假定N的F1就是图中的F1中的白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其自交后代中白色圆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_。解析(1)黄果和白果是同种生物(南瓜)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说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因子G和g的根本区别是二者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2)F1白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和白果,说明黄果是显性性状,白果是隐性性状,且F1白果是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又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每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且存活率相同,则F1中白果的F2中出现白果黄果31。(3)N的F1全部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且F1为AaBb(扁盘形)。根据后代性状及比例可判断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圆形基因型为A_bb、aaB_,长圆形基因型为aabb。南瓜植株N为长圆形aabb,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为AABB。南瓜植株M为圆形南瓜(A_bb、aaB_),与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AABB)杂交得F1,全为扁盘形A_B_(A_Bb、AaB_),M的F1(A_Bb、AaB_)与长圆形个体aabb杂交,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AaBb)圆形(Aabb、aaBb)长圆形(aabb)341,则M的F1为1/2AaBb、1/2AABb(或1/2AaBb、1/2AaBB),南瓜植株M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白果自交后代白果黄果31,可知F1中的白果基因型为Gg,又N的F1基因型为AaBb,则基因型为GgAaBb,自交后代中白色圆形南瓜(G_A_bb、G_aaB_)所占的比例是3/4(3/41/41/43/4)9/32。答案(1)黄白果为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F1因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3)Aabb或aaBbaabb9/328(2019合肥质检)如图是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素(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合成过程图。含花色素的花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1中红花和白花植株比例为97,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红花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的约占8/9B将F1白花植株相互杂交,所得的F2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将F1白花植株自花传粉,根据F2的表现型不能推测该白花植株基因型D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变解析根据图示及题干信息可知,F1红花植株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9AABB、4/9AaBb、2/9AaBB、2/9AABb,其中基因型为4/9AaBb、2/9AaBB、2/9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A正确;F1中白花植株AAbb与aaBB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B错误;F1中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白花,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白花,因此无法根据F2的表现型推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C正确;酶A的抑制剂可抑制酶A的作用,导致苯丙氨酸无法转变为花色素前体物,从而无法产生花色素,但是植株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即基因型不变,D正确。答案B9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瓣颜色、花瓣形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关于粉红色中间型花瓣植株自交的叙述,错误的是()基因型RRRrrrNNNnnn表现型红色花瓣粉红色花瓣白色花瓣窄花瓣中间型花瓣宽花瓣A.自交后代中红花窄花瓣、白花窄花瓣和白花宽花瓣所占比例相同B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C粉红色中间型花瓣植株减数分裂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粉红花中间型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RrNn,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窄花瓣红花中间型花瓣红花宽花瓣粉红花窄花瓣粉红花中间型花瓣粉红花宽花瓣白花窄花瓣白花中间型花瓣白花宽花瓣121242121,故后代中红花窄花瓣植株、白花窄花瓣植株和白花宽花瓣植株均占1/16,A正确;粉红色中间型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RrNn,可以产生RN、Rn、rN、rn 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配子随机结合后产生9种基因型、9种表现型,从遗传的角度看,这种现象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即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B、C正确;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而不是发生在受精过程中,D错误。答案D10已知某植物可进行自花和异花传粉,其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且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紫花植株中,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6种B若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中基因a发生突变,则一定不能合成酶1C若某紫花植株自交可产生3种花色个体,子代白花植株出现的概率为3/16D图中紫色素的合成受多对基因控制,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由题图可知,纯合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5种,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酶)改变,B错误;根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图,先推导出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紫花aaB_cc或_ _ _ _C_、红花aabbcc、白花A_ _ _cc,已知某紫花植株自交可产生3种花色个体,由子代中有白花植株可知,该紫花植株一定含有A和C基因,再根据子代中有红花植株可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_bCc,则子代中白花植株出现的概率(3/4)1(1/4)3/16,C正确;虽然紫色素的合成受多对基因控制,但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些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答案C11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与圆粒豌豆的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使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豌豆表现为皱粒。由此说明基因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