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塔柱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钢塔柱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钢塔柱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钢塔柱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 明41 设计依据1.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勘测设计委托合同;1.2 交通部关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03189号);1.3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建设指挥部会议纪要(三桥指会(2003)2号)。 2 设计范围本册图纸主要内容为索塔钢塔柱部分主体结构的构造设计,为钢塔柱主体结构加工用。钢塔柱架设使用的工作平台、脚手架等临时设施,钢塔柱内部的人行爬梯和栏杆等附属设施,详见索塔钢塔柱附属设施图册。3 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3.1 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3.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3.1.2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3.1.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3.1.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3.1.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3.1.6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 027-96)3.1.7 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3.1.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3.2 设计参照的规范、标准:3.2.1 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英国标准学会,BS5400 1978-82版)3.2.2 道路桥示方书 . 同解说(日本道路协会,平成14年3月)3.2.3 钢床版设计要领 . 同解说(日本本四联络桥公团,1989)3.2.4 上部构造设计基准 . 同解说(日本本四联络桥公团,1989)3.2.5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1994)3.2.6 道路和人行钢桥设计与施工标准(DIN 18809)3.2.7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 2-96)3.2.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4 主要技术标准4.1 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4.2 计算行车速度:100km/h;4.3 桥梁标准宽度:32.0m;4.4 桥面最大纵坡:5000mm,水平方向6800mm。7.2.2 为保证端面的加工精度,应严格控制加工胎具的变形及温度变化对端面加工的影响。7.2.3 端面机械加工应在节段组焊完成并经时效处理、打砂及部分涂装完成后进行。机械加工宜分粗、中、细三次进行或粗、中、细、精四次进行。7.2.4 端面加工的形状精度要求如下:平面度:0.08mm/m,全平面0.25mm;表面粗糙度:Ra=12.5m;金属接触率tp:壁板50%,腹板40%,加劲肋25%。同一节段两端的位置精度要求详见相关图纸。7.3 节段间连接用的螺栓采用M24高强度螺栓,板件上的栓孔为26.5mm。在节段组拼时可按24.5mm开孔,待临时预拼时扩成正式的26.5mm孔。高强度螺栓的栓孔精度为:用25通规测,贯通率100%;用27止规测,停止率80%。7.4 所有塔柱节段在加工完成后,均要求相邻两节段间进行立式匹配一次,以检查接缝的接触率及栓群是否满足要求。立式匹配应按照现场设计代表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压。立式匹配的垂直精度要求纵横向均不大于1/10000;金属接触率要求为:钢塔柱断面范围内四周壁板的接触率大于50%,腹板的接触率大于40%,加劲板的接触率大于25%(在厂内,建议按照最低要求的1.5倍控制)。7.5 节段完成后宜在工厂内进行试拼装,按5个节段左右一次进行拼装,同时需要注意拼装时温度变化的影响。试拼时各项精度要求指标包括金属接触率、全长、轴线偏差、拼接错位、高强度螺栓孔的直径、铅直度等均需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7.6 钢塔柱的内、外侧涂装均宜按重防腐涂装方案进行,耐久性要求保证不小于25年。内侧和外侧的区别在于内侧无太阳紫外线的直射,面漆可与外侧有所不同。为方便塔柱外侧涂装,节段完成时,需要将塔柱所有外露钢板(包括壁板和拼接板)切边倒2mm圆角,其他切边倒0.5mm圆角。(图中粗线部位进行2mm的弧度处理,其他部位进行0.5mm的弧度处理)7.7 为保护已加工完的各段塔柱的端面,需要对端面采用适当方法防护。同时,为了避免钢塔柱节段与地面接触及方便现场吊装,每个塔段下端应支承于特制的钢支架上,其顶面用防雨布覆盖(吊耳需外露)。7.8 塔柱外侧拼接板上检查金属接触率的开孔在检查完后用闷钉填封并打磨平整,闷钉采用Q235A等软钢材料;内侧拼接板上检查金属接触率的开孔在检查完后用腻子填封。接缝中拼接板以外的外露部分的密封,建议采用以下方式进行:7.9 塔柱上所有临时螺栓孔在塔柱施工完成后均需要用圆头高强度螺栓封堵。7.10 塔柱截面尺寸以外轮廓为准,塔柱壁板厚度不同就导致了横隔板规格不同;同时,还由于斜拉索套筒与横隔(肋)板相交在不同位置、斜拉索张拉时加大张拉空间在相邻横隔板上开孔等原因,也导致了横隔板规格不同。因此,在图中横隔板的编号较多,在加工中应引起充分注意,不能相互调换。8 索塔架设施工要点8.1 在底座定位件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后,配钻加工底座定位件与下塔柱劲性骨架拼接板,并完成安装。8.2 在底座定位完成后,配钻加工底座与底座定位件间的拼接板,并完成安装。8.3 完成锚固箱的安装。在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锚固箱顶面测量结果完成J1接缝拼接板,待T1段吊装到位后,完成T1与锚固箱的连接。8.4 用驳船将T2T3段运到位,用塔吊将T2段吊起并向上提升。吊装到安装位置精调后与T1段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一个标准节段的安装流程如下: 8.5 完成T3段的吊装后,在T2段处安装第一道主动横向撑杆,调整上、下游两塔柱间的间距。完成T6段的吊装后,在T5段处安装第二道主动横向撑杆,调整上、下游两塔柱间的间距。吊装塔柱节段至T9段完成,在T8段处安装第三道主动横向撑杆,继续调整上、下游两塔柱间的间距。安装完成T12段后,在T12段处安装第四道主动横向撑杆,调整上、下游两塔柱间的间距,然后吊装第一道上横梁并完成拼装。主动横向撑杆安装位置、安装时间如表所示:临时水平横撑安装位置安装时间一T2T3吊装后二T5T6吊装后三T8T9吊装后四T12T12吊装后,吊装上横梁一前 注:临时水平撑要求有足够的稳定性,其竖向应设置支承于梁顶的撑杆。继续吊装塔柱节段至T16段完成,在T16段处安装主动横向撑杆,调整上、下游两塔柱间的间距,再吊装第二道上横梁并完成拼装。继续吊装塔柱节段和第三道上横梁,直至完成所有钢塔柱节段的吊装。8.6 在吊装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与调整每个索塔的纵横向偏位,设置了3段偏位调整塔段。在塔柱架设过程中,视架设偏位情况,由驻地设计代表确定详细调整要求。8.7 钢塔柱架设完成时,精度要求如下:断面金属接触率:壁板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