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的解剖.doc_第1页
海绵窦的解剖.doc_第2页
海绵窦的解剖.doc_第3页
海绵窦的解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绵窦的解剖Anatomy of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的概念组织切片的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低倍镜下可以看到海绵窦有内外侧壁,其由一个宽大的主腔及外侧壁上很多的网络样静脉腔组成。外侧壁上可以看到有小的动脉管腔及静脉管腔。在外侧壁上可以看到许多被横切的圆形或椭圆型截面,这些截面呈束状,每截面或数个截面皆包有结缔组织被膜。高倍镜下这些规则的横截面内呈滤泡样结构,四周可见完整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在各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被苏木素沾染的细胞核,在各滤泡内可见有主要呈伊红染色的短截面。此结构是外周神经。但是这样的横截面结构在外侧壁上数目较多。其中25 束包裹在共同的一个外膜里面,从分布位置可以判断就是外侧壁走行的颅神经。对海绵窦的认识Umeansky 叙述海绵窦中存在一个隔,将其分为两个腔,浅而窄者称表腔,深而宽广者称主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在隔中行走。同时认为海绵窦外侧壁由两层组织构成,即硬膜表层和由上述4根神经鞘膜及鞘膜间的网状纤维组成的深层。切开表层后比较容易与深层分离。两层之间有表腔,有大脑中静脉(CMSY) 注入,进行海绵窦手术可能首先遇到表腔出血,然而并未真正进入海绵窦。 胎儿CS 的实质主要由形态及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管径粗细不匀,直径20 150m, 彼此在不同方位相互吻合,构成海绵样结构。血窦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内皮细胞核压迹,呈泪滴样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各海绵样结构间有间隙,宽窄不一,可见微静脉和动脉小分支穿行其间。(图14) 海绵窦的位置海绵窦位于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外方,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海绵窦的形态海绵窦系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壁、前后壁), 平均长21.13.2mm, 宽8.70.7mm, 外侧壁高14.73.3mm, 内侧壁高16.41.3mm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海绵窦是随着脑的发育,硬脑膜在该处折叠而形成的呈不规则的五面体形的间隙。五个壁是:内侧壁、外侧壁、后壁、下壁、上壁。一般认为上壁、后壁、外侧壁的外层和内壁上份由硬脑膜内层构成;下壁及内壁下份由硬膜外层(颅底骨膜)构成;内侧壁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为邻。海绵窦上壁的解剖由硬脑膜内层构成。呈纵长的四边形。内侧界为后床突与颈内动脉C2 起始部内侧缘连线,长12.9 士2.3mm, 外侧界为前岩床皱壁和前床突外侧缘,长22.2 士3.3mm 。前界在两侧颈内动脉C2 起始部的前缘连线上;后界为后岩床皱壁。上壁在前、后床突连线中点处宽为8.2 士1.3mm 。在上壁有动眼神经、颈内动脉和滑车神经出入。上壁具有两层结构,浅层光滑致密厚、完整,由硬膜层构成;深层较薄、不完整。呈斜方形。外侧为前岩床韧带,内侧为鞍膈硬膜,前方为视神经管骨膜,后方为后岩床韧带。呈不规则四边形。其外点边是前岩床皱襞和前床突外缘;后边是后岩床皱襞;内边是后床突与视神经管颅内缘的连线,与鞍膈无解剖界限;前边是视神经管颅口和前床突基部。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位于眶上裂与岩尖之间,平直或稍凹陷。海绵窦的外侧壁由内外两层硬脑膜构成:外层光滑较厚,完整而坚韧,邻近脑,与颅中窝、前床突、蝶鞍、斜坡和天幕的硬脑膜连续;内层疏松较薄而脆弱,不完整,呈筛孔样,与覆盖颞骨、斜坡和蝶骨的骨膜连续,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变异大,构成、( 三叉神经眼支)神经鞘外层,其间有松散的网状结构(网织膜)相连。(内层主要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的神经鞘及神经鞘间的网状膜构成。)除在前床突下,滑车神经与动眼神经交叉的部位外层与内层粘着较紧密外,其它部位内、外层间松散连结,容易分离。剥离海绵窦外侧壁外层之后即可看清海绵窦外侧壁的有关三角。海绵窦外侧壁的两层硬脑膜间从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上颌支、三叉神经下颌支;海绵窦内有展神经。其中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从后上向前下紧贴前床突外下侧进入眶上裂,而三叉神经的眼支、展神经则从眶上裂的下方进入海绵窦的两层硬膜间这种潜在的间隙。外侧壁外层有大脑中浅静脉(CMSV) 末段注入的共22 侧,有CMSV 3l 支,其中18 支CMSV(58.06%) 不是直接注入海绵窦,而是注入外层与内层间的一个狭长的表腔。该表腔通常在Parkinson 三角或Mullan 三角内,并有开口在内层与海绵窦交通,出现率31.3% 。表腔长17.2 士4.5mm ,宽7.4 士2.lmm ,距海绵窦上缘8.4 士4.5mm 。表腔表面较其它部位的硬膜发暗,有散在粗大的纤维覆盖。滑车神经的走行变异较大,影响Parkinson 三角的大小,在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之间也出现一个三角形的间隙,在个别的标本中甚至大于Parkinson 三角,此三角的出现率为58.33%, 前上界为动眼神经的下缘,下界为滑车神经的上缘,后上界为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在上壁入口之间的距离。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海绵窦内侧壁实际上是由鞍膈发出的纤维构成的薄壁,鞍膈愈近膈孔愈薄,海绵窦内侧壁的纤维,不是从膈孔边缘发出,而是在鞍膈走向膈孔的中途发出,即在垂体的周边发出,并走向蝶鞍底。它还构成前海绵间窦的后壁,后海绵间窦的前壁,下海绵间窦的上壁。CS 的内壁实际为CS 与垂体间的分隔,上份为硬膜皱折,与鞍膈相延续;下份为硬膜外层(骨内膜), 与CS 底的硬膜层相延续。海绵窦后壁的解剖由颞骨岩尖、后床皱壁、鞍背余坡外上部之间的硬脑膜内层构成。展神经于后床突下平均15.7 (12.5 20.5)mm 处穿过鞍背下方的硬膜,先在基底窦内或其外侧向外上行约4.04(1.9 6.3)mm, 穿过上蝶岩韧带下方,到Dorollo 管,然后成一角度折向前入海绵窦。上蝶岩韧带附着于颞骨岩部与后床突下的鞍背。Dorollo 管位于上蝶岩韧带,颞骨岩尖和鞍背三者之间,展神经与此管底的骨膜密着而固定。CS 后壁位于后颅窝中,其上边是后岩床皱襞,内接基底窦,下接岩下窦。其中间有外展神经穿过进入CS 内。在三叉根后外,有一支岩静脉进入岩上窦中。海绵窦下壁的解剖由硬脑膜外层即颅底骨膜构成,与蝶窦以薄骨片相隔,在前、后床突连线的中点冠状面上,下壁斜线平均长15.6(11 23) mm ,一般与外侧壁在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上颌支入颅孔处的外侧缘相遇,少数在内侧缘即相遇。海绵窦前壁的解剖海绵窦的前壁较特殊.它的外侧为眶上裂的内侧部,海绵窦借此与眶内相联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别通过海绵窦的外侧壁和前下腔聚集在眶上裂内侧入眶,前壁的内侧邻接蝶窦,在有些标本中,前壁的外侧还与充分发育的筛窦相接。海绵窦周壁的厚度海绵窦内侧壁、上壁和外侧壁的厚度分别为(156.932.7)、(1130.497.6)和(821.354.3)。海绵窦内侧壁与上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05) 。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都具有两层结构,浅层光滑致密,由硬膜层构成。深层较薄,不完整。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浅静脉及其与上矢状窦的交通支(Trolard 静脉)和上矢状窦相交通。大脑中浅静脉(CMSV) 是大脑静脉中唯一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位于大脑外侧裂内,收集附近的额、顶、颞叶的血液,行向前下达大脑底面,注入海绵窦或蝶顶窦。经大脑中浅静脉及其于横窦的交通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