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碎屑岩.doc_第1页
陆源碎屑岩.doc_第2页
陆源碎屑岩.doc_第3页
陆源碎屑岩.doc_第4页
陆源碎屑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陆源碎屑岩第一节 概述1、概念:陆源碎屑岩:是指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沉积(少量化学搬运沉积)和成岩后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陆源碎屑岩中的矿物:2、基本组成:(1)碎屑颗粒: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过程中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2)杂基:与砂、砾等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细小的碎屑(3)胶结物:化学沉淀物质,成岩期的产物,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4)孔隙:碎屑岩基本组成3、岩石描述内容:成分(Composition)结构(Texture)构造(Structure)颜色(Color)第二节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一、碎屑成分碎屑颗粒主要是母岩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数量大,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结构成分。其次为盆内碎屑,数量较少。(一)、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二)、岩石碎屑(岩屑)(三)、盆内碎屑(内源碎屑)(一)矿物碎屑(已经发现的碎屑矿物约有160种,常见的约2O种,但在一种碎屑岩中,其主要碎屑矿物通常不过35种。) 碎屑矿物按比重可分为两类: 轻矿物:比重286,主要为石英、长石; 重矿物:比重286,主要为岩浆岩中的副矿物(榍石、铝英石)、部分铁镁矿物(如辉石、角闪石)以及变质岩中的变质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此外,重矿物中还包括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比重大于286的自生矿物(如黄铁矿、重晶石),但它们属于化学成因物质范畴。 碎屑岩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矿物碎屑有:石英、长石、重矿物(一)矿物碎屑1、石英(1)石英抗风化能力强,又很难分解,同时在大部分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含有大量石英,所以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矿物。石英主要出现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平均含量达66.8,在砾岩中含量较少,粘土岩中含量更少。 (2)肉眼观察石英碎屑多呈碎屑粒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为7,无解理;显微镜下无色,洁净光亮无风化产物,粒状,无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一轴晶正光性。(3)石英的来源:深成中酸性岩浆岩、片麻岩、片岩以及石英岩等含有大量的石英,是碎屑石英的主要来源。 (4)“单晶石英”指碎屑颗粒为单一的石英晶体,“多晶石英”指的是碎屑颗粒为2至多个石英晶体的集合体。(5)不同来源的石英往往有不同的包裹体、形态、消光现象等,这些能表徵母岩类型的微观标志称“标型特征”。、来自深成岩浆岩中的石英来自中酸性深成岩的石英,常含有细小的液体、气液包裹体,或含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独居石等岩浆岩副矿物包裹体。矿物包裹体颗粒细小,自形程度高,排列无一定方位。尘状气、液包裹体使石英颗粒呈云雾状。过去认为岩浆岩中的石英很少见到波状消光,但更多的观察表明,较老的岩浆岩中的石英常常也表现有明显的波状消光。 、来自变质岩中的石英(片麻岩、片岩)来自变质岩的石英:片麻岩和片岩风化崩解后,会产生大量的单井及多晶石英。变质石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气液包裹体。大多数的石英晶粒表面都具有波状消光。阴极发光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使对原来认为是无标型特征的单晶石英颗粒等,也可确定其成因类型。、来自喷出岩的石英和热液岩石中的石英火山喷出岩中的石英:为高温石英,多为单晶,不具波状消光,不含包裹体,表面光洁如水,具有石英外形和破裂纹,港湾状溶蚀边缘。来自热液脉的石英:常含很多水、气包裹体。、来自沉积岩的再旋回石英呈现浑圆状或带自生加大边,以单井的非波状消光石英为主。(一)矿物碎屑2、长石(1)在碎屑岩中长石碎屑很常见,含量少于石英。据统计,砂岩中长石的平均含量为1015,远比石英含量为少。(2)长石很容易水解,抗化学风化能力弱,解理发育抗物理风化能力也不强;在风化和搬运的过程中,长石逐渐地被淘汰,在碎屑岩中长石含量较低。但在特殊条件下,在有些砂岩中长石的含量可以相当高。例如我国某些陆相沉积的储油岩层中,长石的含量可达到50左右。 (3)长石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岩(花岗岩)和片麻岩以及沉积岩。一般认为,在碎屑岩中钾长石多于斜长石,在钾长石中正长石略多于微斜长石,在斜长石中钠长石更长石远远超过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4)在肉眼下长石多为板柱状、短柱状、粒状,无色-浅褐黄色,玻璃光泽,二组正交或近于正交的完全解理,硬度6左右;镜下粒状,无色或因风化产物而显灰-浅褐黄色,表面较脏,二组解理完全,双晶常见,负低突起,一组灰干涉色。各种类长石可据双晶、突起、风化产物不同相区别。(5)长石的双晶、包裹体、形态、自生加大边等也是判断其来源的“标型特征”。长石的一般鉴定特征(一)矿物碎屑3、云母及粘土矿物都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云母常作为大碎屑出现,粘土矿物属于泥粒级,绿泥石介于二者之间。3.1、云母(1)呈现为片状,多分布于细、粉砂岩的层面,平行层理排列,可作为层面的判断标志,在成岩中可发生变形,反应压实作用。(2)白云母比黑云母抗风化能力强,常与粉、细砂岩伴生。(3)黑云母易风化为海绿石或绿泥石、磁铁矿,常常分布在距母岩较近的砾岩或杂砂岩中。3.2、粘土矿物(1)常见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等,是砂岩中最细粒的碎屑(2)在碎屑中含量不等,有的含有大量粘土矿物,有的含量很少或者完全不含,粘土矿物的含量可反映水动力条件,反映结构成熟度等。(3)成因:机械沉积 碎屑型: 化学沉淀 胶体沉淀、孔隙水中水溶液之间沉淀(一)矿物碎屑4、重矿物(1) 碎屑岩中比重大于2.86的矿物碎屑称重矿物。它们在岩石中含量很少,一般在1左右,其分布的粒度受重矿物的晶形大小、比重及硬度的控制。重矿物是在0250.05mm的粒级范围内含量最高。 (2)重矿物的种类很多,根据重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可将其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两类。前者抗风化能力强,分布广泛,后者抗风化能力弱,分布不广。锆石按其成因分为高型锆石和低型锆石。高型锆石是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含放射性元素少,保持了锆石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低型锆石由于富含放射性元素,导致晶体遭到破坏,使晶体衰变近于非晶质体。 金红石是就是较纯的二氧化钛,一般含二氧化钛在95以上,是提炼钛的重要矿物原料 。形成于高温条件下,主要产于变质岩系的含金红石石英脉中和伟晶岩脉中。此外,在火成岩中作为副矿物出现,也常呈粒状见于片麻岩中;金红石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大,在岩石风化后常转入砂矿;以其四方柱形、双晶、颜色为鉴定特征。电气石是一种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锂环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 ,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ZTR指数:锆石(Zircon)、电气石(Tourmaline)、金红石(Rutile)三者 之和在重矿物中所占的比例。(3)重矿物的类型及标型特征、重矿物的组合以及轻重矿物的组合可有效的指示母岩的类型与性质。(4)依据重矿及其组合在平面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可有效的确定物源方向的碎屑的搬运方向。(5) 重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很少,薄片中偶尔可见,一般应进行专门的“人工重砂分析”。(6) 虽然重矿物含量较少,但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富集成有经济价值的重砂矿床。(二)岩石碎屑(岩屑)1、概念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简称岩屑或岩块。在砂岩碎屑中,岩屑的含量为10%15%。岩屑是反映母岩区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2、岩屑含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碎屑岩的粒度 砾岩中岩屑含量高,砂岩中岩屑含量底; 、母岩抗风化的能力的强弱, 强则容易成为岩屑,弱则难以成为岩屑; 、岩屑大量出现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干燥的气候条件,快速的剥蚀和堆积环境,离母岩近,而搬运不远等等。3、岩屑主要依据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构造特征进行鉴别(1)花岗岩岩屑花岗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一类岩浆岩,是沉积碎屑岩的主要母岩。(2)喷出岩岩屑(酸性喷出岩:流纹岩)(2)喷出岩岩屑(中性、基性喷出岩)(2)喷出岩岩屑(碱性喷出岩)(3)片岩、千枚岩岩屑(易形成大量多晶石英)(4)脉石英岩屑(5)石英砂岩岩屑(较少或很少)(6)燧石 (稳定,抗风化能力较强)(7)粘土岩岩屑 4、碎屑岩中碎屑成分与粒度分布具有一定关系在碎屑岩中,碎屑物质的含量与粒度分布有一定关系,某种成分的颗粒常常只出现在某一定粒级范围内。(三)盆内碎屑我国中、新生带陆相碎屑岩中经常含有少量的盆内碎屑或称内源碎屑,主要是碳酸盐内碎屑、鲕粒、球粒、化石碎屑,其次是泥质内碎屑,有时随着碳酸盐颗粒的增加也可过度为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石灰岩或白云岩)。二、填隙物成分填隙物是碎屑岩中的次要成分,以粒度细小、数量少(特殊情况如粘土岩例外)与碎屑颗粒相区别。填隙物(基质)填隙物的相对概念,砾石支撑的砾岩,砂粒就是填隙物(一)、杂基1、定义: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以机械方式(悬移载荷)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粒径小于0.03mm的细小沉积物。成因:机械成因过程:同时沉积粒级: 以泥为主,包括一些细粉砂2、成分: 高岭石、水云母、蒙托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 细粉砂级的石英、长石及岩屑 灰泥、云泥3、特征:a、以机械方式沉积(悬浮载荷经卸载后形成的堆积产物),受物理因素控制,反映沉积时的水介质的性质和状态;b、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c、粒度细小,对砂岩2mm.砾20.05mm.砂0.050.005mm.粉砂5)。 对于更粗的碎屑岩,如砾岩,杂基也相对变粗,除泥以外,还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 2、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也是水动力强度的重要标志,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杂基含量越高岩石分选性和结构成熟度越低3、杂基成分:多为粘土矿物,有时见有灰泥、云泥及一些细粉砂碎屑颗粒。 4、杂基的类型:按成因可分为原杂基和正杂基两种类型: 原杂基:表现为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主要是粘土质点及或多或少的极细小的石英屑、长石屑和云母屑等混杂物质,在相应层位内分布均匀。 代表了沉积物较差的分选性。泥状结构正杂基:是在成岩阶段有明显重结晶的原杂基。正杂基在含量和分布上继承了原杂基的特点,其差异在于重结晶作用明显,粘土物质多为显微鳞片结构甚而更粗,在偏光显微镜下常可分辨矿物的种类。泥晶白云石在成岩作用阶段重结晶成粉晶白云石。显微鳞片结构在文献中还可见到与杂基有关的术语:似杂基:碎屑岩中一些与杂基结构极为相似的细粒组分,在成因上与杂基完全不同。包括淀杂基;外杂基;假杂基三种。 (1)淀杂基是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从孔隙中析出的粘土矿物胶结物,在碎屑颗粒周围呈栉壳状或薄膜状分布。(2)外杂基碎屑沉积物堆积后,在成岩后生期充填于其粒间孔隙中的外来杂基物质(3)假杂基软碎屑经压实碎形成的类似杂基的填隙物泥质碎屑、灰质碎屑、盆内碎屑、火山岩屑等易形成假杂基。三、胶结类型和颗粒支撑性质(一)概念1、胶结类型: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2、决定碎屑岩胶结类型的因素: (1) 碎屑颗粒与胶结物或填隙物的相对数量 (2) 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二)胶结类型分类A、基底式胶结:杂基支撑B、孔隙式胶结:颗粒支撑C、接触式胶结:颗粒支撑D、镶(压)嵌式胶结:颗粒支撑1、基底式胶结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或正杂基)。又可称杂基支撑结构 代表高密度流快速堆积的特征 ,形成于沉积同生期2、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反应稳定强水流的沉积特征,胶结物是成岩期或后生期化学沉淀的产物3、接触胶结亦为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可能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砂层,因毛细管作用,溶液沿颗粒间细缝流动并沉淀形成的;或者是原来的孔隙式胶结物经地下水淋滤改造而成的。 4、镶嵌胶结在成岩期的压固作用下,特别是当压溶作用明显时,砂质沉积物中的碎屑颗粒会更紧密地接触,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亦称无胶结物式胶结)。四、孔隙结构(自学)1、孔隙的概念: 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部分,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组分之一2、孔隙结构: 孔隙的大小、多少、喉道特征和连通情况,砂岩的孔隙空间是由细小喉道连通着的显微孔洞3、孔隙度、渗透率: 最常用的储层物性参数两者一般成正比只有直径较大(2m)而且互相连通的孔隙对油气的渗流才有效碎屑岩粒度判别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碎屑岩的储油物性与粒度密切相关粒度分析是碎屑岩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粒度资料图解1. 直方图和频率曲线2. 累积曲线3. 概率累积曲线 二、粒度参数 三、在区分沉积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本节要点:1、粒度、圆度的概念及划分 2、球度、颗粒表面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碎屑岩的分选性及级别划分4、结构成熟度5、胶结物的结构、胶结类型、颗粒支撑性质6、杂基的概念第四节 砾岩和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划分:学习各类碎屑岩的分类、特征和成因 如何描述一类岩石?成分、结构、构造、颜色和其它!一、概念及一般特征:1、概念及基本特征砾岩和角砾岩是指砾级碎屑(直径2mm)的含量50%的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合称为粗碎屑岩。(1)砾石级(2mm)碎屑为主,岩屑类型及粒度与母岩区岩性及搬运距离有关,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杂基的粒度上限有所增高,常为细、粉砂和粘土物质;胶结物多为钙质、泥质、硅质和铁质。(2)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及均匀块状层理。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大扁平面常向源倾斜(洪积砾岩例外). (3)成因多样,分布广泛,常呈夹层、薄层或透镜体存在,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2、结构:颗粒粗、填隙物粗结构成熟度一般较低3、构造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叠瓦状构造4、颜色:多样,易氧化而呈红色5、构造: 巨厚砾岩岩系夹层薄层透镜体局部堆积形式6、研究意义: 1.岩石学意义 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 划分对比地层 推断古岸线、古河床位置 根据扁平砾石倾斜方向确定古流向 2.实际意义 油、气、水的储集岩 矿产(包括金、金刚石)、建筑材料 二、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1、按砾石圆度的分类(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大于50%。砾岩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而角砾岩除了沉积成因的以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化学作用生成的。在地质分布上,砾岩比角砾岩常见,而且可以呈巨厚层出现;角砾岩厚度不大,但具有更明显的成因意义,砾岩和角砾岩之间存在着过渡的岩石类型,可称砾岩角砾岩。2、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细砾岩:砾石直径为 0.21c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 110c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 10100 cm;巨砾岩:砾石直径l00 cm;与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名法命名: 如某砾岩,细砾石78%;中砾石18%;粗砾4%。按三级命名原则命名为:含中砾细砾岩。 3、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根据砾石的成分,可以把砾岩划分为两类: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它代表改造作用比较彻底的产物。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砾岩中可含十几种不同成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 。砾石抵抗风化能力不强,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不高 ,它们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4、根据砾岩在剖面中位置分类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砾岩分为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1)、底砾岩: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常位于海进层序的最底部,为海进开始阶段的产物。 代表一定时期的沉积间断砾石分选性好,磨圆度好,成熟度高。(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沉积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岩性可以相同。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或多或少软的不稳定岩屑,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岩等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3)层内砾岩: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5、按形成时间及杂基数量的分类按形成时间分类(据曾允孚,1986)1975年佩蒂庄提出了一个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该分类即考虑了成因,又考虑到岩石特征,比较全面,如下表所示。(1)正砾岩: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小于15的砾岩。一般形成于高速的水流或强烈的波浪条件下。根据其稳定组分含量可分为成熟的石英岩质砾岩和成熟度较低的岩块砾岩两类。*石英岩质砾岩单成分砾岩,砾级碎屑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屑、隧石和脉石英。砾石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多呈透镜体状或呈夹层出现,并常为底砾岩而存在于海侵层序的底部。 主要见于海滩环境,其次是湖滨地区 也有河成的石英岩质砾岩。*岩块砾岩 指砾级碎屑的稳定组分含量低90的一类正砾岩。可以是单成分的(如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砾岩),但常见的是复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各种砾石成分的含量都不超过50。多数都是冲积成因的,从冲积扇到网状河和蛇曲河都有,也有深水成因的如浊积砾岩。(2)副砾岩: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大于15的砾岩,其中砾石的含量为530%。实际上属于砾质砂岩。 由于这类岩石有特殊的成因意义,才习惯地将它们列入砾岩类但一直还没有提出过令人满意的命名术语,福克(1954)称这种岩石为副砾岩。 *纹层状副砾岩(纹层状砾质泥岩)泥质杂基具有微细纹层构造,砾级碎屑大小不一,有砾石,甚至漂砾。纹层在较大的砾级碎屑处被扭曲,碎屑下部的纹层下凹,上部的纹层向上弯曲。由极细粒的粉砂或泥质物组成的纹层状泥岩表明它是宁静底层水环境的产物。而砾级碎屑可能是浮运作用的产物,即浮冰裹携了大小不一的各种粗碎屑,当冰块溶化后,由于重力作用,浮冰中的砾石坠落到宁静的底部泥质层上,导致纹层发生弯曲。*冰碛砾岩6、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在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经海浪(或湖浪)长期改造而成砾岩称滨岸砾岩。特点: 砾石成分较单一,稳定组分为主; 分选性好,磨圆度极好; 偶含滨海的生物化石碎片; 砾岩体成层性好,横向分布稳定,呈席状延伸; 在海侵层位中,常是底砾岩的开始部分。 扁平对称的砾石常见,砾石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倾角一般78;砾石长轴(即A轴)与海(湖)岸线近于平行;(2)河成砾岩于河床(流)中特别是上、中游河床(流)中形成的砾岩,统称河成砾岩。特点:砾石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较多;杂基中砂级碎屑比例较多;砾径变化与搬运距离有关,分选较差,砾石的对称性差;最大扁平砾石面向源倾斜,倾角1530;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河床砾岩化石少见,但有时可见大的硅化木;多在河床沉积的底部呈透镜体产出,常侵蚀切割下伏岩层形成不平坦的冲刷面。河成砾岩与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的)可呈逐渐过渡关系。二者的鉴别特征,曾有过许多尝试。通常认为海成砾岩远比河成砾岩的磨圆度好,扁度大;最大扁平面对层面的倾角较小;扁平石的倾向与砂岩斜层理倾向基本一致,而河成砾石倾向则与之相反;滨岸砾岩粒度分布特征呈单众数,河成砾岩呈双众数;滨岸砾岩成层性好,横向分布较稳定,呈席状延伸,而河成砾岩常呈透镜状产出。(3)洪积砾岩在山区河流进入山前平原的洪积扇环境中形成的砾岩,称为“洪积砾岩”。是堆积最厚的砾岩。其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剧烈剥蚀有关,它与砂岩、泥岩一起构成磨拉石建造。特点:砾石成分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杂基成分常与砾石成分相似,并多具泥质;胶结物多为钙质、铁质;砾石较粗大,分选很差,直方图上常显不出特征峰值,磨圆度也低;多洪积层理,砾石定向性不明显,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砾岩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达几千米,岩体在剖面多呈透镜状和楔状体;沿剖面向上,砾石成分常作有规律的变化。(4)冰川角砾岩冰川角砾岩即砾石含量30%的冰碛岩。特点:成分复杂,常可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有时砂泥含量甚多,砾石含量不超过50;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直方图上呈现多峰,砾石多呈棱角状,有些碎屑常见几个磨平面,从而使角砾岩形状极为特征,如常见的所谓多面体砾石和熨斗状砾石,砾石表面常有丁字形擦痕;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最大扁平面的倾角很大,甚至直立;多呈岗垅状,与滨海(湖)砾岩相比,具有较多细粒填隙物。(5)滑塌角砾岩1、由地滑或滑塌作用形成的一类角砾岩称“滑塌角岩”,它可出现在陆上或水下。 2、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常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从而形成滑塌角砾岩。这种角砾岩可以发生在陆上或水下,通过加进的水而过渡为泥流和浊流。3、滑塌和地滑通常与斜坡构造及岩性有关,特别是某些亲水性粘土矿物的存在,为上覆地层的运动提供了润滑剂。(6)岩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亦称为洞穴角砾岩,是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地区由岩溶洞顶壁跨塌堆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