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去二三里.doc_第1页
1一去二三里.doc_第2页
1一去二三里.doc_第3页
1一去二三里.doc_第4页
1一去二三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字(一)1 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 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音节,激趣导课 1、音节复习: 整体认读音节:y、s、w、zh、sh。 平翘舌音节:s、sh、zh、sn、shn、cn。 特殊韵母:er(r)。 三拼音节(带介母的音节):hu、ji。 2、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 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教师板书诗人名和朝代),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教师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二、圈划生字,认读古诗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4、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把这几个字圈出来。(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用圆圈圈出生字) 5、学生圈划生字6、你们瞧老师也把生字圈出来了,你们圈对了吗?圈对了就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7、同座之间互相读读这12个字。他全读准了,夸夸他;如果他没读准,就请你帮他。8、全读准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9、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10、对了,每两行是一句,这首诗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师,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男女生比赛读)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1、你们都读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小山村看看,好吗? 咱们出发吧!(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2、谢谢你的夸奖,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有感情吗?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吗?3、那就让我们走近些看看吧!(出示画面)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袅袅炊烟呢!(出示词卡“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指读,齐读)点击图上村庄部分,出现“烟村”一词)诗人将这里称作“烟村”,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呢!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4、往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词卡“亭台”)谁愿意把“亭台”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指读,齐读)(点击“亭子”,出现“亭台”一词)人们在正在亭台里休息,看风景呢!再看看近处,你又看到什么?(我看到了鲜花)。我听出来了,你站在亭台上欣赏远处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大家再想象一下,这些花都有哪些颜色?真是五颜六色,多美呀!谁再来读一读?(分男女生读)你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了,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齐读)诗人用这样一首小小的诗,就将自己所闻、所见、所感都写出来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在四人小组中,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将你的感受读出来。(教师相机指导)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四、快乐游戏,背诵古诗。1、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用这首诗向别人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吧!先试着自己背一背。2、(学生自由背诵)3、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4、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古诗记住了!去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他就能和你交上朋友了。(随机读生字词)(卡片)5、小结: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真的到那个宁静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们通过读、看、想仿佛已经让自己置身于那幽静、美丽、古朴的小村庄中,体会到诗人的感受。有的同学还试着将它背了下来,像这样的课就叫做古诗诵读(教师板书:古诗诵读)。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在古诗诵读课中学会更多的古诗。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清朝有个叫郑板桥的诗人也用数字写出了一首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出示古诗)听老师读一读,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边听,边看,边想,听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是啊!这首小小的诗就写出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3、听含有数字的成语。 4、小结:小朋友,别看简单的几个数字,可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它们。课后,可以在书上,教室里,超市,自己家去寻找“语文数字娃娃” 5、在数鸭子歌曲中结束教学。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背诵检查。 2、生字认读检查。 3、巩固生字: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四、十”。 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在哪里见过“去、里”?有什么办法记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 云上加竖是什么?日加土是什么?比较区别:辨析“几、九”“云、去”“入、八”“去、土”“田、里”来记住“九”“去”“八”“里”。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组词练习。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A、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放大的田字格) B、了解田字格的作用(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 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指导书写“一” a、认识笔画“一”(较长叫长横) 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笔画名称:横(hn)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边写边说“”的起笔和收笔:“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稍上斜,收笔稍顿。 b、观察所在位置。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C、指导书写。“一”:(写法同笔画“横”) 打开课本第45页,学生观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样?有几笔? 观察书空描红练写。 学生书写时,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 结合书写“二”与“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A、“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B、“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均称。第二横在中线上。 C、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D、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5、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间放松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练习用生字、说话。 如:一 一个 我有一个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i tin pin u tio y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du hu qi ( )朵花 ( )个球4、出示香山红叶红漫天、谜语,巩固一至十。 5、出示词语 一心一意 二龙戏珠 三令五申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八面玲珑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6、拓展训练 ( 一 )月 ( 一 )日元旦 ( 五 )月( 一 )日劳动节 ( 六 )月( 一 )日儿童节 ( 九 )月( 十 )日教师节 ( 十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