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招教师 错题集1.doc_第1页
公招教师 错题集1.doc_第2页
公招教师 错题集1.doc_第3页
公招教师 错题集1.doc_第4页
公招教师 错题集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 )。 A教劳结合活动 B社会经济活动 C社会文化活动 D社会政治运动 20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D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20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C )。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20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 205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D )。 A陈述式B例举式 C概括式D二维图表式 206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A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207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 )。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20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练习法 209由卢扎诺夫创立的( D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B发现法 C探究法D暗示教学法 210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C )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211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 D )”的观点。 A问题中心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D当事人中心 212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表现在法律上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 B )。 A学校事故B法律救济 C法律责任D法律义务213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D )。 A儿童权利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214学生所享受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学生的(D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215一般说来,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D)。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21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教书育人 B关心学生健康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2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218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C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219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C)作用。 A助手 B从属 C主导 D顾问220学生是教育活动的( D ),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A内因 B客体 C外因 D主体221课业及其进程是指( B )。 A课表 B课程 C教程 D学期22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C )。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223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224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225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D)。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2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227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228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229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 )。 A认识基础 B关键 C核心 D行动指南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教育学P137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30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 B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2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CD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232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233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34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 DE )。 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235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CDE )。 A教师的权威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236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BDE )。 A生存性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E教育性 237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BCD )原则。 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E学用结合 238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ABD)。 A基本性B基础性 C差异性 D范例性 E可控性 239智育的任务为(ABD)。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40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BCDE)。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41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ABDE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做好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242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CD)。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 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文化D年轻一代的文化E以上都不是243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CBA )。 A为全体人民服务B公平性 C大众性 D公益性 E免费服务244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ABCDE )。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245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则以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 BCD )。 A科学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E激励性原则 246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ABCD)。 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D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E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47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ABCD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E澄清和评估问题 248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ACD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249建立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CE )。 A主题 B练习题C任务 D教科书E评价标准 25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ABC)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251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BC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25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CD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253学校咨询与辅导会谈过程有以下哪几个阶段?(ABCDE ) A建立咨访关系B澄清和评估问题 C确定改变目标D促成改变实现 E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254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ABDE)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即时激励 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255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具有的特征是( ABC)。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 B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和物权 C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D按过错责任追究 E受害人过错承担与加害人的责任共同分担 256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康德C 【解析】 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主张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化,还特别强调“直观教学”和“自动教育”,激发儿童的主动性。257发挥教育目的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最终需要把教育目的转化为 。( )A培养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D 【解析】 略。258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需要扮演 的角色。( B )A指导者B研究者C诊断者D管理者B 【解析】略。259率先提出结合课程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怀特海D苏霍姆林斯基C 【解析】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260用测量知识的试题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A难度B区分度C信度D效度D 【解析】有区分度的定义可知。信度:多次测量的一致程度261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精析】D教育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来实现的。262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精析】C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263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精析】C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26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26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 )A感觉 B知觉C记忆 D表象26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A)A生理 B心理C行为 D心理和行为267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 B)AA因素即诱发事件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D以上三者都不是心理学P141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情绪反应c是由B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艾里斯情绪辅导法。26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D)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责任扩散俗称龙多不下雨是指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感到自己应对一起事件负唯一的责任,都在观察他人的举动,希望是别人首先站出来。如果这件事是属于某一个人自己的,他会尽他所能去完成,做不好他会自责。一旦有别的人来插手这件事,他就不再觉得是他个人的事,如果事情没做好,他会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这种责任扩散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269听觉中枢位于( B)A额叶 B颞叶C枕叶 D顶叶270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 )A反映 B感受性C意识 D感应性271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D)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272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C)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27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74、“六艺”中的“书”为(C)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275、汉代的太学属于(A)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276、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277、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C)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278、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279、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280、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281、(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282、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三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283、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28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285、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B)A、视学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286、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287、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288、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夸美纽斯)28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290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291、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A、颜氏家训 B、大学C、论语D、师说292、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二、多选题294、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A、受社会制约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 D、一种个人的活动295、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BD)A、非形式化 B、形式化 C、非制度化 D、制度化296、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A、太学 B、官学 C、私学 D、书院297、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经馆298、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A、察举制 B、科举制 C、文官制 D、九品中正制299、关于1922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300、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增强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301、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302、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几个方面(ABCD)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C、强调早期教育 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303、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A、亚里士多德 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 D、洛克、卢梭304、杜威的教学主张(ACD)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从做中学305、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A、循序渐进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C、预防性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306、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CD)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D、择师的标准是“道”307、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1949年来中国讲学、访问的有(ABC)A、杜威、推士 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 D、克柏屈、梅伊曼308、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C)A、陶行知 B、梁漱冥 C、陈鹤琴 D、陈寅恪309、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310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B)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311“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DA强度 B活动C持续 D对比312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D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C个性 D心理现象3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 B知觉C表象 D后像31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315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316心理健康的最低标准是 ,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是 。没有心理疾病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17气质的概念,最早是由 的学者兼医生 提出来的。古希腊 希波克拉特318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是 和 。直接发生途径 间接转化途径319、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320、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321、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322、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323、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32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325心理过程包括( D )。A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 情感过程 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 知觉过程 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326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D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2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328、早期的形式训练迁移理念认为,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种心理能力的改善和提高。329、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A)A、移情B、从众C、心胸豁达D、期望330、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C)A、产品的独特性B、产品的新颖性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D、产品的清晰性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B)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A、言语信息学习(即通常所称的知识,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学会如何学习)D、态度学习(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5、(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B)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2【精析】B说服教育法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14【精析】C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_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7文字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_。19知道谁有知识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过程中实现的。22社会实践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_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26相互作用30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综合课大体由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_、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30检查复习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D)A生产力B意识形态C执政党D政治经济制度5【精析】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性质。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A赫尔巴特B卢梭C柏拉图D杜威8【精析】D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杜威。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C)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9【精析】C“无教学的教育”、“无教育的教学”说明了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4【精析】A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C)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1【精析】C 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B)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2【精析】B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文艺专科学校,而西欧最早的则要算雅典时的弦琴学校。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B)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3【精析】B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D)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5【精析】D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美国和联邦德国都是实行教育分权管理的国家,英国和日本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柑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性等特点。18专门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不仅有着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而且有奶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 C)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罗杰斯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C马斯洛 D艾利斯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A、5 B、6 C、7 D、85、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5、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课程的是(A)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5、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6、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7、“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A)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阿普尔9、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10、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12、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连续模式D、断续模式13、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14、有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有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A、目标理论B、过程理论C、纵向理论D、横向理论15、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16、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17、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18、(A)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而且前后不重复所组织起来的方式。A、直线式组织 B、螺旋式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19、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表的课程范式。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 D、隐性课程31观察学习和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1亲历22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类属(下位)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C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9【精析】C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心理学P30智慧技能,即能力。指学生应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认知策略:即学会如何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A以教学为主 B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