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计划志/第三篇专项规划-第六章人口规划 上海计划志/第三篇专项规划-第六章人口规划篇一:上海城市规划志.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篇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 1 概述. 1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 . 2 第一节 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 2 第二节 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 . 3 第三节 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 5 第二章 “二五”计划期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 7 第一节 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 . 7 第二节 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 . 8 第三节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 . 9 第三章 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 11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12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 14 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 14 二、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内容 . 15 三、总体规划方案审批 . 22 第四章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 . 25 第一节 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 . 26 第二节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 27 第二篇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的蓝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指导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部署各项建设。 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努力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劳动人民生活,重视城市建设,提出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1949年12月,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希马柯夫(CMAKOB)、巴莱尼柯夫(BEHEHKOB)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1953年9月,穆欣(MOH)来上海指导编制城市总图规划,并作专题报告,为上海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推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及时制定了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这阶段编制的上海市1956年1967年近期城市规划草图和上海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开辟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适应了工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上海市城市布局开始形成以市区为主体,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镇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群体组合城市。1959年6月,市人民委员会邀请建筑工程部规划工作组来上海帮助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0月,完成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的城市建设方针,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听取汇报,原则同意。1972年,在杭州湾畔金山卫围海造地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1978年在长江南岸建设宝山钢铁总厂,同时规划建设金山卫和吴淞宝山两个卫星城,引导上海城市向杭州湾北岸和向长江南岸两翼发展的格局。 80年代初期,市人民政府开始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经过各有关部门对“规划纲要”、“规划方案”反复讨论,召开专家会评议,举行汇报展览,多方听取意见,修改完成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送审稿),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后,于1984年2月上报国务院审批。1986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和讨论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并作了重要指示。1986年7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又上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1986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第一个报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随后,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意见又补充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上海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规划研究两个专题规划。80年代中期以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上海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1992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以后,上海又出现了19931995年三年大变样的新局面。 1990年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等到浦东考察并向国务院汇报了关于浦东开发几个问题。同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加快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根据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11月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同年11月26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时,上海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3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4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73.14万,其中市区人口452.43万。建国初期,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重点是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结构,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改善生产和居住生活条件,对上海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节 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花很大努力去管理和建设城市,1949年12月,邀请以希马柯夫为首的苏联莫斯科苏维埃专家小组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专家组成员巴莱尼柯夫根据苏联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于1950年3月提出关于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的意见书。 关于市民职业分类 意见书根据1947年上海市民职业分类统计分析得出,上海的基本人口(指工业、港口、铁路等产业职工、专科以上学生等)占总人口的13.2%,服务人口(指机关、团体、贸易企业工作人员,商业服务行业、市政公用事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等)占总人口的34.7%,被抚养人口(指依靠他人抚养者)占总人口的52.5%。而苏联城市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30%35%;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1823%;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4550%,对照之下,上海的服务人口远远大于直接从事生产的基本人口。因此,他认为上海是一个畸形发展的消费城市,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原则,把消费城市改变为生产城市,要把过去畸形发展的旧上海,改造成为健全繁荣的新上海。1949年,上海有5992家工业企业,其中,500人以上的仅103家,其余多为手工业型的企业。建议在1015年内,上海以不增加新工厂比较合适,可以通过促成小型企业的逐渐联合,提高已有设备使用效率,增加机器和车床数目,或通过重建或扩充改造已有的车间,使非工业生产人员转业到工业生产中去,以增加基本人口。上海港是一个国际性港口,但发展新港区在1015年内似不可能,最近期的任务,是改善已有码头,使装卸机械化,提高吞吐量,达到民国25年(1936年)的水平(4283万吨)。实行上述措施,就需要在港口方面扩大基本人口。当整个上海市的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25%30%时,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关于人口规模 规定上海这样大城市居民人口数的最高额,须根据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造计划拟订后才有可能。在此之前,对未来1015年上海市人口的估计:在实行人口疏散、工厂外迁、以行政办法限制新的居民迁入,当人口机械增加停止后,城市人口可暂定为500万人。按苏联统计方法推算,至1965年,人口自然增长37.5万人,人口总数为550万人,其中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各占25%,被抚养人口占50%。 关于用地规模 至1965年,参照苏联的各类职业的基本人口用地指标推算,工业、港口等生产区用地由3600公顷增加到10600公顷,又根据苏联每公顷400人用地指标推算,住宅用地由7000公顷扩大到13750公顷。其他用地作如下调整:绿地公园由203公顷扩大到6875公顷,道路用地由1750公顷扩大到7581公顷,公共建筑用地由718公顷扩大到6203公顷,郊区由47999公顷缩小到16269公顷,全市用地总面积仍保持61270公顷。 关于城市布局 认为前都市计划委员会拟订的上海都市计划总图是根据欧美资本主义型城市发展经验而拟订的,其城市布局,是围绕市中心地区建立卫星市镇,冀以防止庞大城市的过分集中,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以现代化交通工具将新、老市区串连起来的一个庞大城市,这是不能采用的。同时认为上海最适合的改造方法,是仍以已有市中心区为将来市区的中心,而以扩大已有市区的面积来发展新市区,这样在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比较经济。因此,工业布局不得不照顾已有工业分布于市区的紊乱状况及沿江地区的事实,对这些企业应采取限制的办法及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装置除烟器。如有必要,新工业区也可设在吴淞地区。在住宅布局上,主张五角场建设第一住宅区,该处有空余的土地、发达的道路和交通网、可供行政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沿市区西南边缘沪杭铁路方向设立第二住宅区;离市中心区最近的浦东区可发展第三住宅区;市中心区作为第四住宅区,在编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卫生工程,包括房屋内增设厕所、装接下水道、整顿清理河浜、在空地上修建绿地、在马路二旁种植行道树等。 第二节 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 1951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在此之前,政务院两次指示,对市区内爆炸性、强度易燃性工厂企业限期郊迁至指定地区,市区内不得新设强度易燃、爆炸性企业。当时上海市区内此类企业有1479家,搬迁有一定难度。同时,全国生产恢复发展,城乡经济开始繁荣,私营工商业也开始活跃,纷纷要求建厂。为适应上述形势的变化,市政建设委员会于1951年10月编制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作为近期城市建设的依据。 人口和用地规模 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认为,上海是全国轻工业的中心,贸易和文教事业都占一定的地位,虽地处沿海国防要地,但仍将有一定的发展。人口规模在已有560万基础上和没有大量迁入条件下,规划为600万人,其中中区为175万人,新住宅区385万人,文教区20万人,其他20万人。为了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并为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还提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以约15公里为半径,规划总面积为658平方公里。 工业布局 针对当时上海工业发展多属化工、五金类,规模小、资金有限,要求在靠近市区的边缘设厂,以及为改善城市安全卫生需从市区迁出爆炸性及强度易燃的危险品工厂的要求,提出对原有工厂较为集中的沪东工业区(占地928公顷,以纺织、印染、机器工业为主)、沪西工业区(占地586公顷,以纺织、印染、面粉工业为主)、沪南工业区(占地200公顷,以造船工业为主),在1015年内加以整理,使工业区切合工业发展的需要。扩充占地849公顷的北新泾工业区,该地区已有中型工厂多家,适合于化工工业的兴建,并可安排一部分危险品工业,这一带在近期内必须铺设道路、沟渠,以配合新工业发展。新辟临近中区占地730公顷的彭浦工业区,专供新建的五金机器工业的建设,也须于一二年内辟建一些道路。同时颁布郊区土地使用申请办法,以组织和鼓励私营企业前去设厂。此外,还规划了虬江工业区(占地201公顷)、长桥工业区(占地600公顷),吴淞工业区(占地222公顷)、浦东工业区(占地751公顷)。 港口仓库布局 高桥沙一带设立中国石油公司等石油仓库区;复兴镇至胜利镇间设立码头仓库区,因该地带水深在低水位下6.77.6米,适合万吨轮停靠;白莲泾至陆家嘴间设立深水码头区。对黄浦江以西沿岸作如下布置:吴淞口一带设立码头仓库区,可供国防专用;虬江码头一带设立深水码头仓库区,并和江湾铁路支线配合,可有良好的水陆联运;秦皇岛路至溧阳路间设深水码头区;十六铺至南码头,作为近海轮及江轮的停泊码头和仓库。上述两岸码头总长在1万米以上,按每米装卸每年1500吨计,可超过民国25年最高达4283万吨的吞吐量,但市区沿江码头的设立与居民欣赏江景矛盾,且这些码头大都无法与铁路衔接。为了长远利益,在蕰藻浜和黄浦江交接处规划了挖入式港口备用地。还规划了3个内陆仓库区:真如铁路编配场附近一带可与铁路联运;广肇路(今天目西路)一带濒近苏州河,并邻近铁路货运站,是上海内河运输的优良集散地,水陆联运很方便;日晖港以西一带是煤炭公司、五金等仓库所在地,由于铁路运输便利,可组织水陆联运。 住宅用地布局 为保证市民居住卫生,改善生活环境,仍安排原市区人口向四周扩散。保留并扩展巴莱尼柯夫建议的五角场、市区西南、浦东三大片住宅区,其占地面积和容纳人口分别是28平方公里、55万人,56平方公里、112万人,80平方公里、160万人。在真如和大场一带,规划了以新建的曹杨新村和小洋桥为基础逐渐向西向北发展的新住宅区,面积28.1平方公里,预计容纳55万人左右。原市区住宅区,面积共50平方公里,拟配合新区建设,逐步疏散人口,达到每公顷300400人之密度,留在原市区的人口可降低至175万人以下。在沪东工业区与五角场居住区间、沪西工业区与北面居住区之间都设有防护绿带,隔离工厂、铁路的声响和煤烟,以保护住宅区安宁与清洁。沿干道预留数十米的联系绿地,在保障住宅区的安宁及干道畅通的同时,给干道保留了发展改善的余地,在其中一些地方也可把绿地放宽,安排运动场及公园。运动场及公园系统设计原则是,成人竟技运动场每100万人1所,成人体育馆每2050万人1所,郊区公园(每个76公顷)每50万居民1所。大型风景区及休养区拟在青沪公路北干山到淀山湖一带设置,在龙华、高桥两地设置较小的休养区。 文教区 拟在同济、复旦大学的基础上,和在前圣约翰大学的基础上,分别规划8平方公里和1.2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型暂时性文教区。华东教育部提出在徐家汇至闵行间,或在中山西路狭长地带,或在七宝、莘庄以西,规划34平方公里的大型永久性的文教区,该文教区如果设立,前述的两个暂时性文教区将改为住宅区,并可设立几所中等技术学校。浦东上川铁路东南地区规划8.2平方公里以中级技术学校为主的文教区。 1953年1月24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辟北新泾化工工业区,并修建金沙江路、丹巴路等市政设施配套工程。沪西工业区附近的全市第一个工人住宅新村曹杨新村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二万户工人住宅已开始规划建设,分布在沪东工业区附近的有长白新村、控江新村、凤城新村和鞍山新村;在沪南工业区附近的有日晖新村;在沪西工业区附近的除续建的曹杨新村外,还有宜川、甘泉新村和天山新村;在浦东建造的有崂山新村。1951年9月1952年8月一年间,私营工业申请建厂的有2841户,批准2565户,这些小型工厂的建设大都按方向图布局安排。 第三节 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1953年9月,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受政务院城市建设总局委派来沪,指导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图21),9月25日向市人民政府作了相关报告,提出在上海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任务是把上海改造成为能满足上海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介绍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提出用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的方法,是保留历史上已经形成了的城市基础,加以彻底地整顿,重新规划,合理地分布住宅、工厂、铁路、运输和仓库,使城市中稠密的人口加以疏散,创造城市居民的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并根据整个规划,把广场、主要街道、河岸、公园在建筑艺术上加以组织,在建设住宅和公共建筑时运用古典建筑的艺术形式及现代建筑中的一切技术成就,根据城市特点,加以综合统一,使之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城市。 人口规模 规划方案根据已有的资料设定基本人口为150万人,根据苏联城市规划指标推算,上海廿年后基本人口占总人口25%30%,则城市总人口为500600万人,如以中间数字计算则为550万人,合乎市建委提出的500600万这个控制数字。 用地规模 按照苏联住宅地区(包括居住段落、绿地公园、街道广场及公共建筑)占整个城市用地的三分之二的经验,结合上海地区气温及地质条件,认为建造平均五层住宅比较现实。550万人则需住宅用地365平方公里,全市约需土地500平方公里,再加特别区等,则全市用地约需550平方公里。 港区规划 规划方案认为上海是一个海港城市,用地分区首先应保证海港及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据有关部门预测,上海海港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时,需要岸线总长15公里,目前规划岸线总长为24公里,已有充分发展余地。为合理分区、保证港口的发展,建议港区大体轮廓如下:远洋的客、货运码头在外虹桥一带,海轮驳运码头在浦东民生路一带,笨重的和需要水陆联运的货物装卸区在张华浜及吴淞一带,可与机场铁路支线的延长相联接;石油及危险品装卸区在高桥沙;长江及内河客、货运码头分别在十六铺、老白渡,需要水陆联运的可在日晖港一带,长江轮驳运码头则在南码头、白莲泾一带。为了发展造船工业,保留原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吴淞机器厂一带的基地和岸线。为了使内河航运畅通,规划建议蕰藻浜与苏州河间开凿100米宽的运河。规划方案还提出对城市数百万人民享受沿江滨河绿化的整体利益多加考虑,建议将苏州河口至人民路一带的黄浦江西侧沿岸码头移开,辟作滨江公园;陆家嘴已有的一些陈旧仓库及修船厂,搬迁后作为公园;南码头至南市水厂一带沿岸也辟为绿地。 上海总图规划示意图 工业区布局 取消了前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中的北新泾有害工业区,因为北新泾在苏州河上游,污水污染影响下游的市中心。规划建议在真如、大场之间,沿桃浦河开辟有“三废”的桃浦工业区。在当时的市县范围内,该处属于城市下风,可以避免烟尘直接影响市区,铁路运输可利用大场机场的支线,水运可利用原有桃浦河截直开宽,直通蕰藻浜,上海计划志/第三篇专项规划-第六章人口规划篇二:第六章 规划体制与规划方法二 3区域规划衔接程序 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草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三)衔接的内容 各级各类规划衔接整合的内容包括: (1)方针政策的衔接。 (2)发展目标的衔接。 (3)措施手段的衔接。 (4)重大建设项目的衔接。 (5)不同层次规划对象的衔接。 国家、省级、市县级规划的衔接。 国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 跨行政区域的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地区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关于规划衔接的其他规定 (1)应当衔接而未衔接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并公布实施。 (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编制部门,认真做好衔接工作,并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下级规划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在主要内容上存在明显矛盾的,可以提请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并做出适当处理。 四、规划论证 (1)规划草案在送审之前须进行论证,并由组织论证的单位提出论证报告。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并公布实施。 (2)规划草案须经专家委员会进行深入论证,并由专家委员会出具论证报告。对国家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 (3)规划编制部门在送审规划草案时,应当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和规划论证报告。 (4)规划编制说明除应当对有关内容做出说明外,还应当说明履行编制程序的情况,并对征求意见和衔接情况做出专门说明,对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应当说明理由。 (5)依法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还应当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发展规划的审核、批准 (一)审批内容 规划编制部门向规划批准机关提交规划草案时应当报送规划编制说明、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 (二)审批权限 (1)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2)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他国家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报国务院备案。 (3)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4)未经衔接或专家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 2008年真题下列关于我国发展规划审批权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B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均由国务院审批 C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审批 D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审批 E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报国务院备案 答案:ACD 六、规划公布与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应当及时公布,并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各级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企业贯彻执行。 规划的下达和落实,是把国家总规划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逐级采取不同形式下达到实施规划的各个单位。 组织规划实施是国民经济规划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任务的顺利实现,是政府、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共同职责。组织国民经济规划实施工作的内容包括规划下达的形式、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的运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规划实施的信息管理及规划实施中的调控等。 七、规划评估及修订 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在规划实施阶段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规划评估报告是调整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评估单位及评估形式 评估工作可以由编制部门自行承担,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具体负责。 规划评估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出中期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经规划咨询委员会或者其他有资质的单位组织论证后,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由规划编制部门报规划批准单位。 (转 载 于:wWW.xmSjOb.COM 厦门 培训 考试 网:上海志/第三篇专项规划-第六章人口规划)有关地区和部门也要密切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 (二)评估内容 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率、国际收支等指标的评估。 2结构调整情况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结构调整一般包括以下指标: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重、就业人口的比重、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地区发展差距等。 3政府职能履行程度评估 这部分评估的内容主要限定在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部分。对政府职责的评估涉及:第一,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第二,环境治理;第三,提供公共服务。 4规划对发展环境的适应程度 5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程度 (三)规划评估的步骤 1明确评估目标,熟悉评估对象 2分析评估对象的特征要素 3确定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使用的原则、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使用的原则、层次性和可比性原则等,另外指标之间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含关系,指标设置要有重点。 4制定评估结构和评估准则 5评估方法的确定 6单项评估 单项评估是就整个规划中的某一特殊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突出规划的特征。 7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标准,在单项评估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 (四)主要的评估方法 专项规划的评估多是客观数据的分析,而综合规划的评估则更多是定性分析。 1综合评估法 2层次分析法 3模糊综合评估法 4主成分分析法 八、发展规划的调整 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需要报批、公布的要履行报批、公布手续。 总体规划涉及的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有重大变化的,负责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单位应当根据总体规划修订相关的规划,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和公布。 第三节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总体规划是综合性和纲领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国家总体规划和省级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及以上。市县级总体规划的规划期根据需要确定。 一、总体规划的特点、地位及内容 (一)总体规划的特点 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战略性、权威性和纲领性。 战略性主要体现其长远发展高度、区域空间视野、全局整体利益和环境适应程度,发展远景、发展道路、结构调整都体现这一点。 权威性体现在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利益,代表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框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总体规划的纲领性特点尤为明显,规划本身是纲要性文件,是政府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市场的信号,是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体规划的地位 总体规划是进行中长期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综合协调运用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促进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功能,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和行动纲领,在整个国家中长期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总体规划是以法定文件形式表现国家战略意图以及党和政府组织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判断 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面分析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二)规划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基于对规划期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的判断,确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科学的提炼反映未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无疑是整个规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三)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规划期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任务突出,才能使规划成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发挥指导项目的审批和核准,引导社会投资,引导企业决策的功能。规划期的主要任务,是政府贯彻规划期指导思想和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抓手。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四)规划期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首先在于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保障措施还包括各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套、改革阻碍经济社会进步的传统体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运用公共资源、健全法律法规方式等内容。 三、总体规划的编制 (一)总体规划的编制部门 (1)国家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提出,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2)省级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编制;上海计划志/第三篇专项规划-第六章人口规划篇三:第六章 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章 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 用地布局 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 通道 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 分流 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 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 问题分析 预测 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 方案评价和修改 图纸和 4、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 环行放射 自由式 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 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 客运 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 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 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 三块板 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 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 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内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 会让站中 间闽站 区段站 编组站 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 行政等级 市城布置要求 场站 客运 货运 过境车辆服务 高速公路 3、港口 分类 组成,水域和陆地 布置要求 区域交通,腹地与工业布置岸线分配与利用 水陆联运 4、机场 规模 机场净空 通讯要求 与城市的联系,共用,减少总时间 (七)城市公共交通 1、类型和特点 2、衡量标准,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基本概念 4、规划一般要求 时耗 拥有量 轨道交通 运送能力 5、线路网 市区、近郊和远郊线 能力与流量协调 走向与主客流向一致 换乘点的布置 技术要求,密度,换乘系数大城市1,5,小城市13,非直线系数l,4,线路增长度812公里,轨 道40miN量行程 6、站点 站距 站点覆盖,300米半径50,500米半径90 公共汽车枢纽站 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想划的主要内容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能力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无锡新区六校联考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应用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试题
- 2025年租赁合同的内容条款解析
- 2025年咖啡师职业技能测试卷:咖啡饮品制作与创意设计试题
- 2026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七中学数学七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辅导员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解题试题卷
- 数据库应用试题及答案操作员级
- 肿瘤专科护士测试题及答案
- CNN 卷积神经网络介绍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优质课件Lesson5 NCE2新概念2
- 铸剑先生行为分析技术
- 11、2015年10月25日广东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解析
-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课件(说课一等奖)
-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 JJG 520-2005粉尘采样器
- stata回归结果详解-stata回归解释
- 审计综合实训(周海彬)答案项目三+货币资金审计程序表
-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