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培训课件_第1页
工艺技术_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培训课件_第2页
工艺技术_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培训课件_第3页
工艺技术_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培训课件_第4页
工艺技术_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表面技术金属表面改性技T1133 2陈从胜 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表面改性技术是指采用某种工艺使材料表面获得与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 性能不同的一种技术 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军事领域 机械制造领域 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作用及内容 使材料表面获得各种特殊性能 如耐磨 耐腐蚀 耐高温 超导 润滑性等 掩盖基体材料表面缺陷 延长材料和构建使用寿命 节约稀少 珍贵材料 节约能源 改善环境 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主要包含表面变形强化 表面热处理 表面化学热处理以及其他技术 一 金属的表面强化工艺 通过机械手段在金属表面产生压缩变形 使表面形成硬化层 提高金属疲劳强度重要工艺之一 既要求表面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又要求心部具有足够的韧性 必须采用各种表面强化工艺 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是提高钢件抗疲劳能力 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工艺措施 1 喷丸 喷丸强化是将大量高速运动的弹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 使零件表层和次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 形成硬化层并引进残余压应力 从而实现强化的一种技术 应用 形状较复杂的零件 广泛应用于弹簧 齿轮 链条 轴 叶片 火车轮等零部件 可显著的提高抗弯曲疲劳 抗击腐蚀疲劳 抗应力腐蚀疲劳 抗微动磨损 耐点蚀能力 在磨削 电镀等工序后进行 2 滚压处理 利用自由旋转的淬火钢滚子对钢件的已加工表面进行滚压 使之产生塑性变形 压平钢件表面的粗糙凸峰 形成有利的残余压应力 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抗疲劳能力 应用 圆柱面 锥面 平面等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 一 表面热处理 1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 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目的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 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 硬度的条件下 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即表硬里韧 适用于承受弯曲 扭转 摩擦和冲击的零件 轴的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用材料 0 4 0 5 C的中碳钢 含碳量过低 则表面硬度 耐磨性下降 含碳量过高 心部韧性下降 铸铁提高其表面耐磨性 表面淬火后的回火采用低温回火 温度不高于200 回火目的为降低内应力 保留淬火高硬度 耐磨性 表面淬火 低温回火后的组织表层组织为M回 心部组织为S回 调质 或F S 正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表面淬火常用加热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处理 利用交变电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涡流 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的方法 感应加热分为 高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50 300KHz 淬硬层深度0 5 2mm 中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500 8000Hz 淬硬层深度2 10mm 工频感应加热频率为50Hz 淬硬层深度10 15mm近些年又发展了超音频 双频感应加热淬火工艺 实际上 硬化层深度取决于加热层深度 淬火加热温度 冷却速度和材料本身的淬透性等 由于感应电流的 集肤效应 电流透入工件深度主要与交流电频率有关 近似公式表示 火焰加热 利用乙炔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的方法 成本低 但质量不易控制 激光热处理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表面进行加热的方法 效率高 质量好 此外还有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 浴炉加热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 三 化学表面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保温 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 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与表面淬火相比 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 还改变其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 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 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 氮化 碳氮共渗 渗其他元素等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 渗碳 渗氮 俗称氮化 碳氮共渗 俗称氰化和软氮化 等 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 吸收 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介质 渗剂 的分解 分解的同时释放出活性原子 如 渗碳CH4 2H2 C 氮化2NH3 3H2 2 N 活性元素的吸收 活性原子向固溶体溶解或与钢中某些元素形成化合物 活性元素内部扩散 氮化扩散层 钢的渗碳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渗碳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硬度 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 渗碳用钢为含0 1 0 25 C的低碳钢 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 经渗碳的机车从动齿轮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法将工件放入密封炉内 在900 950 时滴入醇 煤油 丙酮 在高温下分解为CO CO2 CH4等渗碳气氛并生成活性碳原子被工件吸收溶入奥氏体 形成渗碳层 优点 质量好 效率高 缺点 渗层成分与深度不易控制 固体渗碳法将工件埋入渗剂中 装箱密封后在高温下加热渗碳 渗剂为木炭 优点 操作简单 缺点 渗速慢 劳动条件差 真空渗碳法将工件放入真空渗碳炉中 抽真空后通入渗碳气体加热渗碳 优点 表面质量好 渗碳速度快 真空渗碳炉 渗碳温度 为900 950 渗碳层厚度 由表面到过度层一半处的厚度 一般为0 5 2mm 低碳钢渗碳缓冷后的组织 渗碳层表面含碳量 以0 85 1 05为最好 渗碳缓冷后组织 表层为P 网状Fe3C 心部为F P 中间为过渡区 渗碳后的热处理要使渗碳层发挥应有的作用 渗碳后还须淬火 低温回火处理 回火温度为160 180 淬火方法有 直接淬火法渗碳后预冷到800 850 后直接淬火 再在180 200 温度下回火 一次淬火法 即渗碳空冷后重新加热到830 860 淬火 二次淬火法 即渗碳缓冷后第一次加热为心部Ac3 30 50 细化心部 第二次加热为Ac1 30 50 细化表层 常用方法是渗碳缓冷后 重新加热到Ac1 30 50 淬火 低温回火 此时组织为 表层 M回 颗粒状碳化物 A 少量 心部 M回 F 淬透时 钢的氮化 氮化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氮化用钢 井式气体氮化炉 为含Cr Mo Al Ti V的中碳钢 常用钢号为38CrMoAl 氮化温度为500 570 氮化层厚度不超过0 6 0 7mm 常用氮化方法气体氮化法与离子氮化法 气体氮化法与气体渗碳法类似 渗剂为氨 离子氮化法是在电场作用下 使电离的氮离子高速冲击作为阴极的工件 与气体氮化相比 氮化时间短 氮化层脆性小 离子氮化炉 气体渗氮常采用的工艺为 锻造 正火 粗加工 调质 精加工 去应力 粗磨 渗氮 精磨或研磨渗氮的特点 1 高硬度 高耐磨性 2 疲劳极限高 3 工件变形小 原因是氮化温度低 氮化后不需进行热处理 4 耐蚀性好 因为表层形成的氮化物化学稳定性高 G 钢的表面热处理 标清 flv 氮化的缺点 工艺复杂 成本高 氮化层薄 主要应用在交变载荷下工作工作并要求具有高的耐磨性工件上 如高速转动精密齿轮 高速柴油机曲轴 高精度机床主轴 模具等 滲氮与滲碳相比 滲氮层硬度和耐磨性高于滲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